1、1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读书笔记妹冢实小 刘国娟语文课要真正具有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师要练好内功。我们应该坚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如下要求: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科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当前的关键是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感性与理性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目标中多出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要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体验情感,感受形象,触摸语言,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础。逻辑的抽象是必要
2、的,但必须以感性为基础,所以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不一定要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中都要得出一些似乎很有思想教育价值的理性结论,那样的结论很可能是外在于学生心灵的,而不是内化为学生的灵魂和血肉的。2所以感性的因素在文中显得特别重要。假如重在感受文章的抒情笔调和文化内蕴,即引导学生体验充盈于文中的一股浓浓的诗意,那才是把握了文本的特殊性。二、局部与
3、整体重视课文整体性,不是不要重点,恰恰相反,短短的 45 分钟一堂课,也只允许有一两个重点,不能追求面面俱到,这就必须削枝强干。关键在于对课文重点的把握要服从于教学的整体目标。把握教学重点也与对课文文本属性以及艺术性的理解相关。抓重点,还要善于抓课文的“文眼”。我们语文老师有句行话,叫做“扣词扣句”,但须知对敲词句也要立足文本整体,抓住“文眼”不能纠缠于枝节。三、“书声琅琅”与“鸦雀无声”阅读教学既然要以个体活动为基础,我们就不可忽视默读的作用,要给学生通过个人阅读来充分品味,体验课文的时间和空间。显然朗读技巧的指导不能代替学生默读时的体验和品味,所以,我们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鸦雀无声”。语文课并不总是热热闹闹的,有时就需要让学生潜心读书,静思默想,有“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充分时间和空间。对广大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这是一道“铁门槛”。语文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都应从这里出发,而不能离开这个起点。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3“之音”,首先不能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而应如古人所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多读古今优秀诗文,其次应该选读一些重要的美学和文艺论著,注意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自身积淀厚了,识理多了,视野宽了,立足点高了,既能宏观把握又能微观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进入游刃有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