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135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17-18版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建议用时:30 分钟)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古风(其三十九)李 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 ,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 栖 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 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 “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2、。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 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E最后两句用典“归去来” ,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剑歌” ,指孟尝君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之事。但此处作者却准备仗剑而行,勇敢地去面对困难,故与此典故情形相反。AE A 项, “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有误。前四句,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的是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奠定了全诗悲凉低沉的感情基调。E 项, “相反”不对,诗人也是准备拂袖而去。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

3、想感情。(6 分)_【解析】 前四句写景,萧条低沉,为下文抒情张本。中间四句“东流水”“无定端”表达时光易逝、世事多变的感叹。九、十句雀占鸾位,表达小人得势、壮志难抒的慨叹。【答案】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示秬秸 注张 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 秬秸:张耒二

4、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 “歌一声 ”,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 “市楼 ”一句写人物活动,也是从正面表现主人公起得很早。D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E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BC 卖饼儿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这里的 “歌”并不是真的歌唱,而是拖着长声叫卖的声音,因此 B 项说卖饼儿的叫卖“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不准确,另

5、外也不切合全诗主旨。C 项,应是从“侧面”表现主人公起得早。(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_【解析】 从诗歌语言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平实”即平白实在,不堆砌辞藻;“有韵味”则强调内容的丰富。【答案】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 “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 “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柳

6、堤明 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 “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 “十里”承“春江” ,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 “啼莺” “飞燕” “风暖” “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E “雨香飞燕促”中“香”的用法与“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中“香”的用法相似。CE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角度来考

7、查对诗歌的理解。 C 项,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 “十里笼晴苑”化用了“台城柳”典故, “千条锁故营”则暗指“细柳营” ,这两句无“柳”字,却紧扣了“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不全是写雨天景色, “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景色。这两句写的都是动景,但并非以静衬动,而是“以动写静,借动衬静” 。因为五、六句中动景是飞燕、落花,而本诗的核心描写对象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就完全颠倒了。E 项,用法不同,前者是运用通感的修辞 ,后者指花香。(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

8、(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 分)_【解析】 本题从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入手来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古典诗歌常常通过客观景物来揭示一种哲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寓理于景” “理景交融” 。 “景”就是意象,透过那清晰明净的意象,由表及里,我们可以看到蕴藏在其中的哲理。【答案】 示例:题西林壁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9、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由景及理,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古风(其十)李 白齐有倜傥生,鲁连 特高妙。明月出

10、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 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 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 “同调” ,内容显豁,感情深挚。E这首诗直书其事,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

11、人物形象,其中也委婉含蓄地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BE 本题从理解诗句含义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 “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 “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 B 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E 项,“委婉含蓄”不对,实际上是“直抒胸臆”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6 分)_【解析】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

12、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 58 句, “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

13、:“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 题。 【导学号:76082070】诉衷情近柳 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对“故人”的思念是全词的中心,所以作者将 “故人”写得具体形象,联系柳永其他羁旅行役之词来看, “故人”应指他在京都相识的民间歌妓们。B作者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 ,“望处”与“凝睇” , “残阳”与“远水生

14、光”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C “残阳 ”“黯然情绪” “愁无际” “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等词语,是词人悲秋所生的迟暮之感与身处异乡所生的怀人之悲的混合。D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和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以词人“凝睇”的动作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E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的空落和无奈之感。AD A 项,本词中作者并未将“故人”写得具体形象 ,而是含糊其辞的。D项, “凝睇”是神态描写。(2)词的上阕中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

15、题,要抓住词的上片中的重要意象。如,前四句中的“雨晴” “气爽” “水生光” “山耸翠”等,给人以辽阔、清新优美之感;后三句中的“断桥” “幽径” “渔村” “孤烟”等,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词的上阕中,前四句写雨晴气爽、江水澄明、远山苍翠,给人以平远开阔、清新优美之感。(3 分)后三句抓住断桥、幽径、渔村、孤烟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图,给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3 分)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 题。醉翁操 苏 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

16、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 ,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蒉:草筐。论语 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的“空山” ,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 “荷蒉 ”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

17、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E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如“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两句,也是以声写声。CE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 曲解文意 , “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指作者的“吟诵” ,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所以 C 项错误。在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时,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所给的信息,这对于我们把握整首词的主旨情感是非常有帮助的。E 项,“商声” “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2)欧阳修醉

18、翁亭记 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词的上阕描绘了山谷空寂、明月皎洁、山风轻拂、夜露润物的美好景色,醉翁在这样的境界中弹奏的乐曲清琅、圆润,响彻空山,令词人向往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下阕主要是抒情议论,醉翁的啸咏与流泉相应,醉翁去逝了,流泉仿佛在早晚幽咽,词人借山有时光亮、水有时回转与自己对醉翁的思念无尽对比,表达对醉翁的思念之悲。【答案】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

19、界的向往。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 ,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 题。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注 黄昏。【注】 耿:微明的样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 ,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 ”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 “刚

20、刚”的意思。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E “茂林风”两句,以“声” “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如诗句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也是“声色兼备”的佳句。AE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 “新月耿黄昏” ,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 A 项不正确。E 项, “争白”和“放红”只是

21、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 分)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记游诗。 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 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答案】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 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