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奥苏伯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他认为,学生众多的学习行为都可以用这三方面的内驱力来加以解释,这三方面通常被称为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 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 来自于好奇倾向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指向学习任务,而是指向个体的地位和自尊。 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保持长者们(教师、家长等)和同伴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搞好学习、
2、做好工作的需要。 条件: 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 第二,学生能从长者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获得派生地位; 第三,享受派生地位的人,会有意识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期望,巩固自己的派生地位。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其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各部分的比重随着年龄、性别、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认知内驱力的作用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附属的内驱力在童年早期是比较突出的,在儿童后期和青春早期减弱;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教育启示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完全指向于学习任务本身,可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中最稳定、最重要的动机因素。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在集体和他人心目中赢得怎样的地位,属于外部动机。对于学生来说,除了要激发其内部的学习动机外,也可以适当地采用表扬、名次、分数等诱因激起他们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促使学生为获得优异的成绩而作出努力,因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失败可能导致他在集体中的地位降低、自尊心丧失等。但是过分强调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作用也是不恰当的,它可能导致过高的抱负水平,也可能会导致功利主义的倾向。 附属内驱力指向获得长者和同伴的赞许、认可,也是一种外部动机 。教师要向学生表达爱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