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08874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考点0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文明历程,模 块 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栏,目,导,航,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_的封建王朝。 2内容 (1)皇帝制度:嬴政自称“_”,总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中央设丞相、_和太尉,丞相之下有诸卿。中央机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中央集权,始皇帝,御史大夫,丞相,皇帝,决策失误,地方政权,基本格局,轻巧识记 数字法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比较辨析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掌政权。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

2、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3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二者的结合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中央政府和君主的绝对权威。,答题术语,1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 )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B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 C“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D“宫中府中

3、,俱为一体”,考向预测一:秦朝的制度创新,C,解析:材料表面反映古代帝王繁重的批阅奏章的工作,实际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帝集权于一身,“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强调四海之内都受到中央和皇帝的节制,故C项正确。,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古代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汉承秦制、唐袭隋规,可见秦、隋两个短命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秦朝开创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等泽被后世,本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命题不是太多,但是却具有非常强的引领借鉴意义。,1基本特征: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帝独尊,王权神化;皇位世袭,不可转移。 2历史影响:

4、皇帝制度强调集中、大一统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割据性和分散性,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皇帝专制,难以避免决策失误,易导致暴政。,皇帝制度的特征及历史影响,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考向预测二: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C,解析: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

5、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也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的重大进步,因此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古代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趋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辩证看待郡县制的进步作用及局限性,都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考查视角,因此对于这一考点,复习备考时,应注意用多元化观点加以认识。,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

6、世袭;“家国同治”;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 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4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史料一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史料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

7、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主题:秦朝地方政治制度,(1)史料一中,顾炎武笔下的“封建”是指什么制度?他认为“郡县”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分封制。弊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过度发展,导致民穷国弱。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提示: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1)史料一中顾炎

8、武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评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画线部分顾炎武认为“其专在下”在于地方权力过大,“其专在上”在于君主专制。 (2)史料二中处说明西周政治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基础,并且地方政权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处说明秦代建立统一王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政治三位一体。,1主要区别2主要联系:二者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总结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与联系,(2013全国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

9、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王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1(2015江苏卷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10、。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解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2(2015海南卷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A,解析: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故B项错误;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