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如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A B. B C. C D. D2. 如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 从成因上看,山地 M 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4.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所示不同的是(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5. 读图“某地地貌图”:图中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 B.
2、沙丘 C. 冲积扇 D. 冲积平原6. 对图中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 风向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B.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C.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D.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7. 大气中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成分是( )A. 氧气 B. 水汽和固体尘埃C. 二氧化碳 D. 臭氧8.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B. C. D. 9. 下图代表大气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中甲、乙位置的气压带分别为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
3、压带B.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10.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11.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大气垂直分层规律的是( )A. B. C. D. 下图为大气受热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图中数字序号表示地面辐射的是()A. B. C. D. 13. 冬季,农民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以防止农作物受冻,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 增强太阳辐射 B. 增强地面辐射C. 增强大气辐射 D. 增强大气逆辐射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2018 年 4
4、月 2 日 8 时 15 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下列各题。14. “天宫一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15. “天宫一号”再入南太平洋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A.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16. 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 B. C. D. 17. 下列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5、)A. 拂晓和日落后的傍晚天仍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 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逆副射作用C.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D.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反射18.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反气旋的影响C. 锋面的影响 D. 气旋的影响19.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是( )A. 西北 B. 西南 C. 东北 D. 东南20. 下列四图,表示北半球西风的是A. B. C. D. 21. 1 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A. 亚洲低压 B. 阿留申低压 C. 亚洲高压 D. 夏威夷高压22. 影响北京的夏季风
6、与冬季风分别是()A. 东南季风;西北季风 B. 西南季风;东北季风C. 东南季风;东北季风 D. 西南季风;西北季风我国新疆地区“早穿棉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3. 上面谚语,说明了我国新疆的气候特点A. 昼夜温差大 B. 冬夏温差大 C. 年均温度低 D. 太阳辐射强24. 这种气候特点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降水多,云层较厚C. 地面吸热和散热快 D. 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弱25. 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回答:喜马拉雅山位于_板块和_板块的_边界上A. 生长 B. 消亡 C. 生长 D. 消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26.
7、 下图中 A、B、C、D 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8 分)A. B. C. D. 27. 读下面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2 分)(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月。图中 A 处的气压名称是_。(2)图中 B 处冬季盛行_ 季风。(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28.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分)(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B_、C_、D_。(2)AB 之间的风带名称为_;BC 之间的风带名称为 _;CD 之间的风带名称为_。29. 读图回答:(16 分)(1)A、B、C、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属于向斜的是_。(2)此时,背
8、斜在地貌上是_,原因是_;向斜在地貌上是_,原因是_。(3)找油气应在图中_处;找地下水应在_处。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根据 图 中信息分析,A 是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B 是 风力侵 蚀作用形成的 风蚀地貌,故正确; CC 是断 层构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 题 意; DD 是岩 浆 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是内力作用的 结 果,故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 变得高
9、低起伏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 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 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 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 层一侧
10、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 庐山和泰山)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A 是背斜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B 是风 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C 是断 层构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D 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构造地貌,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2.【答案】D【解析】解:风蚀蘑菇和三角洲是外力作用导致的;褶皱和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故选:D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本题难
11、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获取图中信息即可3.【答案】【小题 1】C 【小题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断层以及地貌。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图中的岩层没有弯曲,故 A 不符合题意;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图中的岩层没有弯曲,故 B 不符合题意;图中的M 附近的岩层错位移动了,是断层,此时 M 形成了断块山,故 C 正确;图中没有岩浆活动,所以也没有火山,D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成因。华山、 庐山、泰山均 为断 块山,而喜马拉雅山为褶皱山,因此 B 成因不同, B 符合 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5.【答案】C【解析】解:读图“某地地貌 图” ,图中地貌名
12、称为山麓冲积扇故选:C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获取图中信息即可6.【答案】B【解析】略7.【答案】A【解析】解:读大气环流示意图,a 地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b 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风向由 b 地吹向 a 地,高空风向由 d 地 吹向 c 地 故选:A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获取图中信息即可8.【答案】D【解
13、析】本题考查大气的成分及作用。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所以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 对;水汽、二氧化碳、氧气气都不能吸收紫外线,所以没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价值,ABC 错。故选 D。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沿海地区,白天 陆地增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气流下沉,形成相对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D 错 ;反之,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所以 C 正确;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出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市区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A 错;热力环流主要是由地表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气温高
14、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B 错。故选 C。10.【答案】C【解析】略1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弱,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所以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的判读。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 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热层 。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AB 错;对流层近地面平均温度在 20左右,C 对;D 图近地面的温度较高,与实际不符,D 错。故选 C。13.【答案
15、】【小题 1】D 【小题 2】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判读。读图, 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吸收)作用,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综上可知,D 对,ABC 错。故 选 D。本题考查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防冻害的原理。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和烟尘增多,从而增加大气逆辐射,增 强大气对地面植被的保温作用,D 对,ABC 错。故选 D。15.【答案】【小题 1】A 【小题 2】C【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系 统由小到大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天宫一号属于地月系,A 对,BCD 错。故选 A。本题考查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6、大气分层的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天宫一号”再入南太平洋的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故选 C。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与风向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B 错;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气流,在南半球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读图可知,A 图、C 图,气流向左偏,应为南半球的情况,AC 错; D 图风向向右偏转且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能正确反映北半
17、球近地面风向,D 对。故选 D。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热力作用。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因为大气的散失作用,A 错;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B 对;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大气的反射作用,C 错;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大气的散射作用,D 错。故 选 B。19.【答案】A【解析】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形成了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因此形成了冬季风和夏季风 故选:A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 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
18、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 亚季风的原因是两个: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此题考查季风的知识此题考查季风的成因,明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难度不大20.【答案】B【解析】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是西南风 故选:B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 热带高气压带,
19、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 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2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要结合纬度分布和风向综合判断。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A 图越往北纬度越高,为北半球,图示表示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A 正确;B 图位于赤道和北纬 30之间, 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B 错误;C 表示南半球低 纬度的东南信风带,D 表示南半球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带,CD 错误。故选 A。22.【答案】C【解析】
20、1 月份为北半球冬季,由于亚欧大陆上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上低,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故本题选 C。2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季风的风向。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亚洲高压西北季风影响,低温少雨,故 选 A。 24.【答案】【小题 1】A 【小题 2】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疆地区的气候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中所给谚语的含义。【解答】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出现在午后,气温最低一般出现在日出前的时刻,“ 早穿棉午穿纱”说明早晨和中午气温日较差大,A 正确,BCD 错
21、误,故选 A。【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新疆深居大陆内部,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气中云量少,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少,故出现了白天的大气增温快,气温高,导致“午穿纱”;夜晚大气的降温也快,气温低,导致“ 早穿袄” ,D 正确;新疆地区海拔并不是特别高,且海拔高不是区域的最主要特征,青藏高原地区可以说海拔高,A 错误;降水多云层厚的话昼夜温差不会太大,B 错误;地面吸 热和散热快有影响,但是不是根本原因 C 错误。故选 D。26.【答
22、案】D【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可知, 图中 A 为太阳辐射,B 为地面辐射,C 为大气逆辐射,D 为云层的反射。D 对,ABC 错。 故选 D。27.【答案】(1)乙甲丙丁 甲乙丙丁 (2)白天 陆地 (3)甲 (4)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 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 度到 40 度之间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 全年温和多雨(温暖湿润) 欧洲西部【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受热处气温高,气流上升,气压低。遇令 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也
23、快。因冷 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带是热力型气压带,因空气运动形成的气压带是动力型气压带。(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 压低。气流下沉 处,气压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则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乙甲丙丁,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气压升高,等压线向上凸出,气 压 降低,等压线向下弯曲。(2)若此图表示海陆风,箭头表示的是海风,那么乙处是海洋,气压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海洋升温慢,气压高,此时为白天。甲地为近地面陆地。(3)若此图表示的是热岛环流,城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则甲、乙两地中表示城区
24、的是甲。(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近地面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区是上升气流,则甲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动力作用形成的, 处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 30 度到 40 度之间大陆西岸;常年受 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该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28.【答案】(1)冷热不均 西北风(2)ba 或 a(3)a b(4)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5)b b 地受低压(气旋)控制,以阴雨天气为主【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风向的判读。太阳辐射能的纬度
25、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因此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图示为北半球,地 转偏向力向右偏,结合风向标,此时 M 点的实际风向为西北风。(2)本题考查气温及气压的比较。a 处气流因受冷收 缩下降,近地面形成冷高压,高空形成低气压;b 处气流因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由于 c 处为热空气上升,d 处冷空气下沉,故 c 处气温高于 d 处,近地面无论是气压还是温度,都要比高空大,所以温度:bacd,气压:abcd 。(3)本题考查海陆风的判读。夜间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
26、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 a 为陆地,b 为海洋。(4)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判读。三圈 环流的中纬度环流圈由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组成,下沉气流为 a 副热带 高气压带,上升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两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5)本题考查昼夜温差的比较及原因分析。b 地受盛行上升气流,以阴雨天气为主,昼夜温度小,a 处盛行下沉气流,以晴天为主,昼夜温差大。29.【答案】南;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高;低;不变;地转偏向;垂直;不;摩擦;相反;零【解析】解:(1)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风速不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此图中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为南半球。(2)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
27、等压线,指向低压,大小不变, F1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3)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风速不影响,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4)摩擦力与风向相反,F 3 为摩擦力。(5)V 箭头表示 A 空气匀速运动方向,那么他所受的合力为零。故答案为:(1)南。(2)水平气压梯度;垂直;高;低;不变。(3)地转偏向;垂直;不。(4)摩擦;相反。(5)零。作用于空气的力除重力之外,尚有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由于空气层之间、空气与地面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而产生的摩擦力,由于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上述四个力都是在水平方向上作用于空气的力,它们在水平分
28、量之间的不同组合,对空气运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而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水平运动。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30.【答案】(1)A 下沉(2) (3)白天【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地表冷热不均对气压和空气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悉地表冷热对气压和空气运动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本题考查气压高低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悉在竖直方向上气压高低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
29、能力,熟悉热力环流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读图,在竖直方向上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大,高空空气密度小,所以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在等压面上,在等压面的下方,在等压面的上方,所以高空是高压 ,是低压,对应近地面 B 为低压,A 为高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因此 A、B 两地受热的是 B,空气上升,冷却的是 A,空气下沉。(2)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可知,点的气 压相等;根据垂直方向气压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点气压大于点,气压最高;点气压 小于 点,气压最低。(3)由于海陆
30、热力性质差异,海洋白天气温比同纬度陆地低,形成高压, 陆地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图中 A 气压比 B 高,形成海风,故 为白天。31.【答案】(1)7 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2)东南 (3)消亡(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亚洲高压 寒冷干燥【解析】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及对气候的影响。(1)图中,亚欧大陆形成低压,是北半球夏季,该图 表示的月份是 7 月。图中 A 处的气压名称是印度低压,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2)图中 B 处位于东亚,东亚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图中 B 地位于亚欧板块 与太平
31、洋板块的的碰撞处附近,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南季风)。(5)若在 1 月份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来自高纬度大陆,其气候特点表现是寒冷干燥。32.【答案】(1)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2)B A 热带雨林气候(3)极地东风带 东北信风带(4)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带的判读。读图, B 位于 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 位于 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 位于赤道,为赤道低气压带。
32、(2)本题考查气压带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读图,A 位于极点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终年受冷气流下沉形成,成因 为热力因素, B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地形成极锋,暖气团上升形成,成因为动力因素;D 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在其控制下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本题考查风带的判读。读图, AB 的风位于高纬度,为极地东风带;CD 位于低纬度地区,为低纬信风带, 该地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4)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受气压带、 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33.【答案】 (1
33、)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2)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盛行西风带 西南风 东北信风带(3)北【解析】考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特征。 (1) 根据纬度位置判断气 压带、风带位置,A 是 极地高气压 ,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 是赤道低气 压带。 (2) 考查风带 的分布。AB 间为 极地东风带为东北风 , BC 间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 CD 间为东北信风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与春分相比,直射点北移,全球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 34.【答案】(1)C B A(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
34、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3)C B(4)C【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A 处岩层断裂,并错位,判断为断层;C 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B 处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2)C 处为 背斜,顶部受张 力,岩石容易破碎,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所以 C 处地貌是谷地。(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读图可知, C 为背斜,B 为向斜,故利于储存石油的为 C,利于储存地下水的为 B。(4)如果在这里凿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隧道最适宜建在背斜部位,在 ABC 三处中,C 处为背斜。35.【答案】D;
35、C;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D ;C;D;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解析】解:(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对应的是 D;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对应的是 C。(2)此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 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对应的是 D;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对应的是 C。(4)隧道
36、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对应的是 D;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故答案为:(1)D C(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3)D C(4)D 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
37、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 蚀反而成为山岭。(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4)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背斜岩层向上隆起, 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同时,有利于排水,不易积存地下水,比较干燥。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 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36.【答案】六;太平洋;消亡【解析】解:(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 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对应的是和 故答案为:(1)六;太平洋 (2);消亡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 块交界的地带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