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00445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4部分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全国高考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 ,有的归到“修辞手法” ,有的归到“表现手法” 。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一般来说, “艺术手法” “表达特色” “表达技巧” “写作特点” “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下辖“表现

2、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很相似, “结构技巧”虽然和“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同属于古诗歌的“表达技巧” ,但其与“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类题目在设问方式、解题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故分为两个考向处理。考向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类题目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5.诗

3、歌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二、规范答题“三四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判定表达技巧。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要规范答题,需要“三注意” “四审题” “三步骤”:(一)准确判断表达技巧三注意1.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是“拟人” ,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 。2.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

4、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如“借代”与“借喻” 、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 “衬托”与“对比”等。(在“重难突破”栏目中重点讲)(二)题目四审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 ,一审题型(

5、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 ,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小角度”),四审数量( 答一个还是多个) 。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 “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 “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 “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 “怎样写” “如何表现” “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诗歌依照范围大小,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

6、联( 阕) 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 ,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 ,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3.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 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一种是小 (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分清提问的大小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就不能答成表达方式;问表达方式,就不能答成修辞手法,

7、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 、 “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 哪种” ,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 ,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 突出) ”,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三)规范表达三步骤表达技巧题答题分三步:找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手法,或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分析表达技巧在塑造形

8、象、表情达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或诗歌传达出的情感。三步答题法:根据不同的问法以及赋分情况,表达技巧题可分为不同题型,不同的题型答题的步骤有所不同:(1)简单型,只要求答出所用的表达技巧。(2)分析型,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手法分析说明。(3)完整型,要求在前两步基础上再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时主要根据具体问法来判断题型,也可以参考该题的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情况来判定。一般来说该小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该小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需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如果该小题题干用语是“分析” “说明” ,则可以确定为分析题型,要先指出手法,然

9、后分析手法;如果该小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即时小练1.(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审题: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明考型 局部(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小角度(修辞手法) 两种 (数量 )

10、 分析型(分析 )解析 该句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说诗人顿时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诗人的诗情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风雪的劲猛,渲染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壮的阳刚之美,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答案 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 ,用“争先” “鏖战”把“诗豪” “风”和“雪”拟人化, “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

11、系,渲染了气氛。2.(20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雨过至城西苏家宋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审题:审题型: 审范围: 审角度: 审数量: 审答法: 答: 审题:明考型 局部(颈联) 大角度(艺术手法) 哪些(数量) 分析型(说明)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颈联”为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

12、内容。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 , “衣袖”对“鞍鞯” , “红香湿”对“绿色匀” 。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同时本诗从视觉(红、绿) 、嗅觉(香)、触觉( 湿 )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答案 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 “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 进行描写,如 “衣袖红香湿” 。类型一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一、描写表达方式 方 法 作 用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

13、瞰与仰视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描写讲究技巧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写和刻画描写从对象上看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根据考情,这里重点谈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视角与色彩六种技巧。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两种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 “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

14、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有时比正面描写更能使对象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2.动静描写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又可分为:以动(声) 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动静结合,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以静写动,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化静为动,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虚实描写(1)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 “虚 ”包括三方面:第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

15、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第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的场景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此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曾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第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6、 ”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象:舟船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2)“实写”是指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上阕写了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

17、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设想“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状,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诗歌鉴赏中重点考查的虚实描写有:(1)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2)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或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

18、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4.点面结合所谓“点” ,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 ,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 ,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 ,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5.白描与细节描写(1)白描,指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不事雕琢,不加渲染铺陈,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要避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细节描写可以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强化作品的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往往对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摹。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视角与色彩(1)视角:远近,高低,视觉,听觉,触觉等。因视角的变化,才形成了层次的不同: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色彩。在古诗歌中,事物或景物往往会形成色彩对照: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二、抒情

20、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寓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1.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这是作者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

21、闷的情怀。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常见的有:(1)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2)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词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

22、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的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即时小练一、基础练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词) 句使用的表达方式,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1.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林景熙溪亭)答: 答案 细节描写。诗人于清秋日暮时在溪亭散步, “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2.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

23、曲)答: 答案 侧面描写。诗中并未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江汉)答: 答案 直抒胸臆。作者贬居岭外,一面思念亲人,另一面又担心家人因自己而遭遇不幸,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挂念之情。4.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答: 答案 即景抒情。作者见到杨柳细雨、残花流莺所构成的暮春景色,而生乡思,从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 答案 动静结合。月光、清泉显示环境之幽静,而竹喧舟动又表现了人的活动,构成了

24、生动鲜活的画面。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答: 答案 虚实结合。夜深不眠,独剪残烛,听巴山夜雨,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想象共剪西窗红烛、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二、提升练运用所掌握的技法,解答下列题目。7.(2014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 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 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 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 番腾:同“翻腾” 。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

25、简要赏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在描绘春天美景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香红渐渐稀”从整体上表现春意阑珊的景象,是写景;“花褪雨,絮沾泥”则从细微处着眼,表现雨后春花凋零,沾染泥土的残败,蕴含情。既有对春末的概括性描述,又有对具体景物的详细描写。点、面相互映衬,丰富了本词的情感内涵。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8.(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 辛弃疾白苎 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 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

26、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 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答: 解析 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写虚。答案 例:“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美好祝愿。类型二 修辞手法通过下面这个表格,掌握高考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类 别 作 用 例 句 赏 析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梨花是洁白的,诗人把死后的杨贵妃比作梨花,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为仙子的杨贵妃的美貌,还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相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