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辽师版下册杨美玲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一、单元提要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世界。作为有关地理知识的起始单元,在本单元中,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一课将世界地理环境作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知道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作为人类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本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大自然的力量一课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设计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
2、,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使学生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同时,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态度。二、单元目标1、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了解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三、课时安排课 题 主题活动内容 课时安排宇宙中的小行星 1 课时蔚蓝色的星球 2 课时第一课揭开
3、地球神秘的面纱 地球上的大洋与大洲3 课时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1 课时第二课大自然的力量 感受自然的另一面 3 课时教案课题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宇宙中的小行星第 1 课 时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宏观地了解地球在广阔宇宙中的位置,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小行星,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与愿望。过程方法: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道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情感,产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愿望。教师活动:一、谜语导入1、出示地球的谜面2、揭题并板书二、自主探究1、出示银河系图片并讲解2、出示太阳系图片围绕太
4、阳旋转的星体都有哪些?(引导学生了解八大行星)学生活动:猜谜语,引起兴趣了解银河系反馈:教师活动:3、小结: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4、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特殊的位置)5、探讨延伸: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6、小结三、总结拓展课后请同学们按照教材第 5 页小实验中要求的那样,来验证一下生命存在的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认真做好记录。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并掌握八大行星的名称了解地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共同探索地球影响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主探究宇宙中的小行星八大行星
5、: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教案课题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球(1)第 2 课 时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过程方法: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师活动:一、古诗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但它的表面是什么样呢?我想起来一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谁来说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出示杨利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学生活动:
6、猜谜语,引起兴趣了解银河系反馈:教师活动:二、活动: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2、看图回答。想一想:1、 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你还知道什么?2、学生还可观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你知道人类是怎样了解地球的形状的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7-8 页的内容思考: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三、说一说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自由发言使学生从数据中体会“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含义。知道地球表面履盖着面积广大的水体,所以会呈现蓝色。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卫星图片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精确测量的地球形
7、状。蔚蓝色的星球(1)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部分陆地被浩瀚的海洋包围着。教案课题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球(2)第 2 课 时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我国以及世界航天所取得的成就。过程方法:了解我国航天史的发展过程,直到任何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情感态度: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活动: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究蔚蓝色的星球。二、自主探究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学生活动:猜谜语,引起兴
8、趣了解银河系反馈:教师活动:2、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准确说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卫星图片出示课件:卫星图片3、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人类对地球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在现代航天技术方面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谁来说一说这方面的情况?三、资料汇报1、交流我国以及世界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成就2、小结四、活动延伸收集科学工作者的事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然后全班汇报学生全班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蔚蓝色的星球(2)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部分陆地被浩瀚的海洋包围着。教案课题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认识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第 4 课 时4 教学目标知识
9、技能: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过程方法: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及大洲与大洋的分布情况。情感态度: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活动:一、激趣导入:(出示地球仪)谁知道我拿的是什么?对人类来说,地球很大,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观察到地球的全貌,为此,科学家们模仿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了一种仪器地球仪,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在地球仪上又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反馈:教师活动:1、地球仪为什么是可以绕着一根轴转动的?2、地球仪上有不
10、同的颜色和符号,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3、地球仪上横向和纵向的线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二、研讨新知1、出示大洲、大洋分布图: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谁来说说你看到了几大洲,几大洋,还发现了什么?2、观察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图,你可获得什么信息?三、畅谈收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然后全班汇报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着?学生通过观察汇报,提高识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全班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认识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大洋:太
11、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教案课题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美丽多样的地形第 5 课 时5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通过观察图利了解地球上的物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过程方法:体会不同的地表形态所造成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与气候条件。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活动: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那么绚丽多姿,如果鸟瞰人类的栖息地陆地,你会发现它拥有美丽而多样的地表形态。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2、揭题:美丽多样的地形二、自主探究1、看书自学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认真读教材可以
12、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回答问题反馈:教师活动:地球的陆地上有哪几种基本地形呢?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2、美丽的地形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查找收集有关美丽地形的图片及资料,你们收集到了吗?3、小结:地球美丽多样的地形地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些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三、拓展延伸召开“我所知道的世界之最”地理知识交流会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全班汇报并进行简单的评价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美丽多样的地形五种基本陆地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教案课题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美丽多样的地形第 6 课 时6
1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过程方法:初步体会板块运动造成的海陆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愿望。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活动:(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海洋、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生过变迁?2、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千百年来,海洋与陆地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一种说法是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法是会不断变迁。反馈:教师活动:(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
14、 18 页三幅照片)1、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有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4、资料补充三、拓展引伸1、我国位于哪个洲?亚洲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2、鞍山属于哪种地形?这种地形地貌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观察三幅图片,阅读内容让学生体会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千万海陆变迁的实况。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包括“知识点滴”中的内容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答沧海桑田地壳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课 时 计 划课题第 2 课大自然
15、的力量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第 7 课 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过程方法:了解人们利用大自然的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情感态度:通过具体的数据直观而清晰地解释自然现象中所蕴含的无比巨大的能量,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教学准备收集人们利用大自然造福的事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你了解大自然的力量吗?这些力量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2、揭题二、学习新课1、观察教材第 20 页的图片与“知识点滴”中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刮风下雨、潮起潮落、风雪雷电所有这些自然现象中无不蕴藏着
16、大量的能源,从中了解大自然的巨大力量。学生自由回答观察图片,畅所欲言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3、带领学生围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的具体事例展开资料收集。4、结合资料收集与教材第 21-22 页内容的展开交流活动。古时候,人类是怎样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又是怎样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的?你还了解到哪些方面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三、拓展延伸你对人类今后对大自然力量的利用有哪些设想呢?学生自由回答观察图片,畅所欲言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整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畅谈想法
17、板书设计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课 时 计 划课题第 2 课大自然的力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地震) 第 8 课 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感受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过程方法:了解地震的危害性,了解地震前兆,提升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护能力。情感态度:掌握地震时的自救方法,提升自救自护能力,形成珍爱生命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地震的危害性、地震预测的方法、自救方法等)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又应当怎样做呢?2、揭题:
18、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有关地震的话题。 (板书:地震)二、探究活动1、说到地震,你都了解些什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2、资料汇报(1)地震的危害(2)地震的预测(3)地震的自救三、自救演练1、引导学生根据交流的地震自救的方法进行排练,表演,并进行适当的评价。2、小结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自由发言现在组内交流、整理资料,然后按照老师提供的组分别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能够简单掌握地震自救演练板书设计地震猪不进圈,鸡鸭飞地震的预测 河水冒泡,鱼跃水面“地光”现象课 时 计 划课题大自然的力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泥石流) 第 9 课 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知道
19、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感受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过程方法:了解什么是雷暴及雷暴的危害,学会雷电天气的防护方法。情感态度:探究泥石流、滑坡的原因,体会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泥石流、滑坡的原因之一。教学准备查找泥石流、滑坡、雷暴的相关资料(产生的原因、事例、危害、自救方法等)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初步感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同探究有关“泥石流” 、 “滑坡” 、 “雷暴”的话题。2、首先我们老初步了解一下这三种自然灾害(播放课件:图片,资料介绍)二、自主探究,深入感知初步了解泥石流、滑坡、雷暴三种自然灾
20、害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这三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1、泥石流(引导学生交流泥石流带给人类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2、滑坡(引导学生交流滑坡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3、雷暴(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活动对雷暴的发生造成的影响和防护)三、拓展延伸下雨天应该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汇报(三种自然灾害的危害、产生的原因、自救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泥石流、滑坡的原因之一。畅所欲言板书设计泥石流、滑坡、雷暴影响飞机、导弹等的飞行安全引起火灾 雷暴的危害 干扰无线电通信击毁建筑物、输电和通信线路课 时 计 划课题大自然的力
21、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台风、洪水) 第 10 课 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台风、洪涝灾害的危害;掌握台风、洪涝灾害的自救与自护方法。过程方法:通过分析台风对人们的贡献,知道事物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台风、洪涝灾害的资料;收集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台风、洪水两种自然灾害。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二、自主探究(一)台风1、台风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灾
22、害之一,对于台风你了解多少?2、台风的危害3、台风的贡献根据课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收集到的资料分别从危害、贡献两方面进行交流、汇报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危害、贡献两方面来了解台风,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二)洪水1、洪水的危害2、洪灾发生时人们互助的事例(使学生懂得危难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3、洪灾的自救方法三、拓展延伸课后请大家广泛收集资料看我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还有哪些?举办一期“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手抄报展进行资料汇报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感人事件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收集、查找资料板书设计台风、洪水危害:平均每年给我国造成约 250 亿元的经济
23、损失和 600 人左右的人员死亡贡献:对调节全球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课 时 计 划课题 3、我们的家园第 11 课 时 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自然资源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方法: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自然资源的课件学生准备: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如何节约自然资源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不仅有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同时也给我们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让我们一起欣
24、赏。 (大屏幕播放)二、探究新知1 自然资源如此丰富,那它又是如何分类的?2、家乡有哪些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大屏幕补充说明)3、自然资源与人类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哪些点学生欣赏。说一说地球为我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哪些物质条件。生说说三大资源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自由发言。教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学过程4、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举例说明。5、人类应如何保护、节约资源,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三、课堂总结节约是一种习惯,让我们从我坐起、从身边坐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分组讨论(结合画面)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到前面介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有
25、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3、我们的家园-宝贵的自然资源课 时 计 划课题 3、我们的家园第 12 课 时 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了解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过程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有关食物链的图片和资料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地球,你知道吗?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系统,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这节课一块学习。二、认识生态系统1、指导、帮助理解。2、补充材料,播放有关生态系统的小例子。3、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4、
26、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会有什么后果?认真听讲。激发兴趣。自渎课文,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举例说明。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三、课堂总结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呀,让我们从小做起 ,共同努力吧。介绍概念以及课前收集的材料(有关食物链) 。小组研讨、汇报。说感受。板书设计3、我们的家园-生态系 统的平衡课 时 计 划课题 3、我们的家园第 13 课 时 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过程方法:培养学生交流、汇报、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27、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相关资料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生态平衡是大自然经过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有些就无法重建,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把你知道的现象说一说。二、研讨交流1、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空气污染、森林被砍伐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2、补充材料讲解、说明3、实情回放4、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一幕,你有什么感想?三、课堂总结黄色警灯已经亮起,地球面临着严重危机,人类要高度警惕了。结合实际说一说。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讨论、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说一说知道的事例和数据。畅所欲言。板书设计3、我们的家园-黄色警灯已 经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