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语文S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003256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案-语文S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材分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语文 S 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第一件事是他借谈论书法秘笈,劝告文宗要心正治国、律己清政;第二件事是柳公权借谈论皇帝穿衣服,劝谏穆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

2、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了柳公权,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22 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继续来深入的了解他。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一)1、同学们对于书法应该不陌生吧?今天咱们就请大家当一会鉴赏家,来欣赏这两幅书法作品,说说你觉得这两幅书法作品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由发言: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却有不同之处,柳公权的书法以结构精美,瘦劲通神,骨格清奇著称,颜真卿的书法比较苍劲有力,属雄健一路。2、课文中用了一个词高度的概括了他们的书法,谁

3、能找出来这个词。(颜筋柳骨)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3、课文中是如何介绍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的?(板书:书法 骨力秀挺)(二) 1、过渡: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句子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引向下文的总起句。同学们想一想,它强调的重点是(做人要铁骨铮铮) (板书:铁骨铮铮)。(三)柳公权做人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课文用两件事详细地表现了柳公权的做人本色。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3-8 自然段,想想文中通过哪两件事来表

4、现柳公权是如何做人的?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2)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品味。(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推荐中心发言人参加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3、汇报交流:(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劝告穆宗、劝诫文宗。(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意见?哪个小组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来概括?)(2)教师小结:课文的 3、4 自然段写下劝告穆宗(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5-8 自然段写了劝诫文宗(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请小组读一读 3、4 自然段。(三)交流画出的含义深刻的句子:1、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们小组交流了

5、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引导理解这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2)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2、还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依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1)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 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3)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柳公权是怎样一个人? 3、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

6、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4、带着对柳公权的敬佩之情读这句话。(四)在 5-8 自然段中,你们小组交流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1)指名学生读这句话。(2)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有什么不同? (一言不发)可以看出柳公权是怎样一个人? (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

7、子。)(4)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A: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B: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5)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6)教师小结:柳公权机智大胆的直言,让文宗对他格外垂青。这又是一次他心正的具体体现。(五)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1)请一个小组同学读这句话;(2)读了这句话,我们

8、仿佛看到了柳公权( );仿佛看到了(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1、教师小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2、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3、纵观全文,作者是怎样使到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跃然于纸上的?在写作上运用到了哪些表达方法?(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书法成就略,做人风范详)(2)有叙有议,叙议结合。4、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柳公权的形象更深深的铭记在了大家的心中。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柳公权“心正笔正”的风格。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