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2.教师尽量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同学们都有自
2、己崇拜的人吗?对你崇拜的人所说的任何话你们都置信无疑吗?2.生自由发言,师随机点拨引出伟人伽利略。3.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 17 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4.(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 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试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合作交流(一)检查预习。1.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正音。2.出示“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
3、、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巩固识记。(1)强调“着地、的确、固执”的读音。(2)说说对“信奉、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的理解,也可鼓励学生用任意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并在一旁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三、品读体验(一)整体把握。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生可能会说到:善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二)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1.善于思考。(1)出示“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和“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2)交流感受。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说明他善于思考
4、。适时板书(善于思考)。这句话指谁的哪句话?补充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25 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反复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出示“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无比信奉。)更说明伽利略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别人都深信不疑,他却产生疑问。(3)理解推理。出示“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自己反复读一读这段话,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班内交流。师可用算式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
5、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 10 磅的慢得出 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 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 磅的快得出 10110。)师引导理解后,再找一两个学生重复说一说,让全体同学明析推理过程。这一推理给你怎样的感受。(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4)再读这句话。你们觉得怎样读可以表达出伽利略推理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等词语,体会伽利略推理的严密。)指名读,齐读。提醒学生边读边思考。2.敢于实践,不迷信权威。(1)验证疑问。默读第四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伽利略不妄下结论,产生疑问反复验证,态度严谨。)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
6、到这一点?(反复、许多次、都、的确、总是等)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伽利略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注意以上重点词。再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伽利略除了要证明结果,还要证明什么?(让人们相信科学。)(2)遭人质疑。出示“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会让他丢尽了脸。”人们还会说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还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依据。你从中又体会到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师适时板书。(3)实践证明。齐读最后一段。四、巩固延伸1. 出示最后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2.师补充布鲁诺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们都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敢于实践、执著求实,着实让人敬佩。3.搜集更多的伟人故事,学习他们的品质;也可以想象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完成一次小练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