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知识总结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如何影响中国气候?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半年的天气过程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其高度可延伸至平流层。在整个对流层的同一高度上,中心温度比四周高,是一个常年存在的、深厚的暖性反气旋。在地面上,闭合等压线的形状东西扁长,范围非常大,尤其是在夏季,几乎占整个北半球的1/4。其强度和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范围较小,强度较弱,中心平均气压为1020百帕左右,中心位置在夏威夷群岛附近,其西部高压脊很少深入至中国沿海地区;夏季高压强度增加,中心气压值平均值可达1025百帕以上,中心位置约在西经1500、北纬360处,高压范围较大,其西部脊线可伸至我国沿海地区。太平洋高压
2、脊的活动,与我国降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送出的暖气团,与中高纬大陆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形成大量降水。随着太平洋高压脊线的南北进退,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也随之移动。6月以前对流层中、下层副热带高压西部脊线,在北纬200以南活动,雨带徘徊在长江以南地区;6月中旬,脊线突然北跳至北纬250附近,雨带则徘徊在江淮流域,形成准静止锋与梅雨天气;7月中旬,脊线第二次北跳,维持在北纬300附近,雨带就北移至华北;9月以后脊线南撤,雨带又复南移;10月中旬以后,脊线又回复至6月以前的位置。在夏季,我国南方各省、自治区都可以受到太平洋高压西部脊线的直接控制,处于它的西南部,所以一般吹东南风。虽然东南风带来海上暖
3、湿空气,但是在下沉气流作用下,气层比较稳定,白天没有云雨产生,天气极为闷热。如其持续时间较长,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地势阶梯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
4、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气候界线(1)1 月 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3)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
5、脉东部。(4)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 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2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
6、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地理十大口诀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3.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
7、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5.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6.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7.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
8、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8.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9.低反高同。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10.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
9、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 ,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 ,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地理地方时的计算方法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两个日期界线:(1
10、)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2)0时经线:不确定性。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11、)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锦囊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简记锦囊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
12、,均为15/小时。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锦囊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1)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2)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3)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4)各经线都相交于南
13、北两极点。(5)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 ;平分赤道(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180,即赤道昼夜平分) ;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6)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所跨经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如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6时、18时)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2)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12时、0时或24
14、时)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置确定其纬度。(3)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始终垂直。(4)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锦囊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3.等太阳高度线
15、图的判读应注意:(1)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2)一般来说,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3)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赤道除外)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南)半
16、球时,北(南)极点位于最北(南)点以南(北) ,北(南)极点与最北(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北)极点。第一讲 行星地球知识归纳】1.了解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天体名称形状物质形态发光情况 其他作用和特点星云云雾状气态 吸收或反射恒星发出的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恒星,物质稀薄,主要成分上氢恒星球体气态 自行发光 数量多,彼此距离远,有运动,体积相差很大,主要成分上氢和氦行星球体固态或气态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围绕恒星公转,也有自转,体积、质量大小不等,表面温度因距离恒星的远近而有很大的差异卫星球状固体 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本身自转,同时围绕行星公转,体积
17、、质量大小不等,表面温度因距离恒星的远近而有很大的差异彗星云雾状固态或气态吸收或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而发亮接近恒星时,出现彗核、彗尾。运动周期长短不一星际物质分子或微粒固态或气态稀薄近似真空,不发光散逸在太空中,肉眼不可见2.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中各种天体相互吸引与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对于每一级天体系统,地球都有相应的位置。天体系统的级别及其它情况如下表:天体系统的名称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河外星系) 总星系中心天体 地球 太阳 银河系中心(其它河外星系中心)没有中心其它主要天体成员月球 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星云、星际物质等,半径约8万光年目前所观测到的所有星系的
18、总称,半径约200亿光年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物质的条件(1)宇宙环境的影响宇宙环境对地球上出现生命具有重要影响,即恒星空间和行星际空间比较稳定。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绕日运行方向大多一致,各行其道、互不于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2)地球本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这使得在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中,地球周围聚集了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
19、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加速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随着地表温度的逐渐下降,水汽凝结、降雨,在低洼处形成海洋,从而孕育了最简单的生命;随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4.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和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人类对转化了的太阳能的利用,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5.理解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
20、部分。太阳大气常有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活动类型位置 活动周期意义黑子 光球层 11年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 色球层 11年 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经电离层反射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跑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21、6.掌握地球自转的特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转是指地球时刻不停的绕假想的地轴作旋转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上看,旋转方向是顺时针。(2)地球自转的周期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名 称参 照 物旋转角度时 间 备 注恒星日恒星 360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太阳 3605924小时 考虑了地球的公转运动(3)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可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即分别用角度和距离来衡量地球自转的速度。由于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地球表面上的各点(除南北两极点) 就相当于绕其所在的纬线圈运动了一圈,因此这些点都是转动了360,即角速度相等,
22、每小时约15,但由于各条纬线圈的长短不等,它们所运动的距离则有着较大的差异,赤道的纬线圈最长,因此线速度最快,约为40000 km24 h1670 kmh,其余纬度的线速度为1670 kmhcos(其中的中 为所在地点的纬度)。由于 cos60的值等于12,所以南北纬60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正午) 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它是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经度每隔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23、(3)昼夜长短的判断若知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则可求当地上午时长和当地的昼长和夜长。因为日出到正午的时间(上午时长)等于正午到日落的时间(下午时长),昼长等于上午时长加上下午时长;日落到24时的时间(前半夜时长)等于24时到日出的时间(后半夜时长),夜长等于前半夜时长加上后半夜时长。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1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值为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若 与 分别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则它的纬度差值为两者数值之和。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一般说来,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某点与
24、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
25、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 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 达最小值。13.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外部圈层(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假如地球物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将以直线和不变的速度前进。但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不同深度的波速不一致,这表明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一的。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26、上地幔(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10002900 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幔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外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地核 内核50006370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分析 P、S 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导致不连续面的存在,把不连续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结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
27、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13.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外部圈层(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假如地球物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将以直线和不变的速度前进。但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不同深度的波速不一致,这表明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一的。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地壳 (莫霍界面) 平均17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上地幔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幔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外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地核
28、内核(古登堡界面)1000290050006370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分析 P、S 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导致不连续面的存在,把不连续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结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13.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外部圈层(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
29、的介质性质有关。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假如地球物质完全是均一的,那么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将以直线和不变的速度前进。但实际分析的结果表明,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不同深度的波速不一致,这表明地球内部的物质是不均一的。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地壳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上地幔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幔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外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地核 内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1000290050006370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分析 P、S 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导致不连续面的存在,把不连续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的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结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