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布拉格之恋论文.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4000086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拉格之恋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布拉格之恋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布拉格之恋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布拉格之恋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布拉格之恋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米兰昆德拉1985 年韩少功将其译成中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立刻在中国刮起昆德拉热,成为 80年代末搅动中国“知识分子” 感官神经的颠覆之作。该书对生命、死亡、爱情的思考,沉重得让人“不能承受” 。告别圆舞曲 笑忘书7 部长篇小说:玩笑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告别圆舞曲 、 不朽 、 笑忘录 、 生活在别处 、 好笑的爱 ,3 部中短篇小说:慢 、 身份 、 无知 ,1 部剧本: 雅克和他的主人 ,以及 3 部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的艺术 、 被背叛的遗嘱和相遇 。一九二九年四月一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昆德拉孩提时代相当

2、一部分时间是在父亲的书房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艺术时光。在这里,他经常悄悄地听父亲给学生讲课。在这里,父亲亲自教他弹钢琴,引领他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在这里,他带着好奇心,任意浏览父亲众多的藏书。十来岁时,就已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捷克的和外国的都有。父亲每天都会要求儿子严格按照乐理来练习钢琴。儿子也喜欢弹钢琴。只是在练习时常常会有一些即兴发挥。他的创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时就已显露出来。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这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特殊表达。因为哈斯先生是犹太人,当时,他已被迫戴上了黄星标志,人们像躲瘟疫一般躲避着他。昆德拉特别忘不了老师的一段话

3、。那是在一次下课后,老师陪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对他说:“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 ”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感动了一辈子的话。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昆德拉始终把他当做“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 。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苏德战争爆发后,作家和艺术家也在劫难逃。成批的作家和艺术家被关进集中营。伏契克、万楚拉等倒在了法西斯的枪口下。昆德拉及其家庭虽然没有遭受太大的磨难,但他父亲的不少朋友却受到了直接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导致了他同共产党的

4、亲近,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拥戴。一九四七年,十八岁的米兰昆德拉成了捷克共产党的一员。诗情里的锋芒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极为广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他一度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小画家,曾为剧院和出版社画过不少插图。之后,又狂热地爱上了音乐。他自己也承认:“一直到二十五岁前,对我而言,音乐比文学更有吸引力。”他考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后,还经常去听音乐课。一段时间后,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一九五年,由于“ 时常有反官方言行和反党思想”,他被开除了党籍,不得不从查理大学退学,索性把更多时间投入到了音乐学习和创作中。在迷恋音乐的同时,昆德拉还投入到了写诗的

5、热情之中。捷克向来有抒情诗的传统。人民喜爱诗歌,喜爱所有杰出的诗人。许多作家都是首先通过诗歌登上文坛的。他的那位堂兄诗人卢德维克又直接将他往诗歌道路上推了一把。堂兄是战时捷克一个超现实主义小组成员。这个小组中不仅有诗人,还有画家和雕塑家,全都赫赫有名。昆德拉对他们十分仰慕,但由于生性腼腆,未能与他们结识。有堂兄就可以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堂兄对他来说,就是文学的化身。堂兄也发现了昆德拉身上的艺术天赋,总是尽量为他创造各种机会,还将他引见给评论家格罗斯曼。昆德拉记忆中有着特别的一页:少年时的一天,堂兄忽然通知他,格罗斯曼想见见他。昆德拉激动不已。他独自乘火车从布尔诺前往布拉格,心里充满着朝圣的感

6、觉,一路上都在想着与这位自己万分崇拜的大师见面时,该说些什么样的精辟话语,好给大师留下好的印象。格罗斯曼虽然名声显赫,却一点架子也没有,接待稚气未脱的昆德拉,就像接待一个朋友一样,还邀昆德拉与自己共进午餐。昆德拉感到无比的温暖。正是在堂兄的影响和鼓励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写诗冲动。事实上,他不仅写诗,还译诗,主要是译法国诗,并编辑诗歌年鉴。从昆德拉的第一本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中,人们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捷克文坛,教条主义盛行,公式化的诗歌到处泛滥。而昆德拉的诗却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和批判精神,他有一首讽喻诗,题为法拉桑城儿童浪漫曲 ,矛头就直指当时的诗坛状况和社会风气。这首诗的内容大

7、致如下:一个孩子骑着一匹小马来到一座美丽得犹如甜奶饼的城市法拉桑城,娶了那里的公主。这座城市有个奇怪的规定:人人只许欢欣,绝对不能忧伤。一只小狗,禁不往孤独,哀嗥了几声,便被投进了监狱。公主十分美丽,乐队为他们奏乐,市民为他们欢呼,一天接着一天,没有任何变化。孩子感到厌烦,对小马说道:这里老是欢呼,老是歌颂,老是万岁,我已腻味透顶。与其如此生活,不如赶快逃走。可我已经结婚。丈夫能逃离妻子吗?小马善解人意,带他离开了这“甜蜜的天堂” 。最后,孩子问他父亲:你常说世界有一天会像甜奶饼,它不会跟法拉桑城一样吧?这样的诗,自然会触怒不少人。因此,他的诗集一经问世,批评的声浪就接踵而至。这在某种程度上倒

8、也提高了昆德拉的声誉。发现小说天赋一九五六年,捷克的社会环境有所松动,昆德拉自动恢复了党籍。两年后,他完成了在布拉格电影学院的学业,留校当了一名教师,教授世界文学。虽然他本人的举止有点古怪,不太合群,但总体上说,他在电影学院度过的十多年是愉快的,自由的。留校后不久,昆德拉开始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并继续大学期间就已开始写作的小说的艺术一书。从二十五岁开始,至二十七岁完成,差不多花了两年时间。写作此书的直接动机是获得教师资格,也有教学方面的需要,同时还为了解决文学实践中的一些困惑。书的副标题“弗拉迪斯拉夫万丘拉走向伟大史诗之路”,明白地泄露了该书的内容。这是一本探究捷克作家万丘拉的书。万丘拉的作品具

9、有强烈的先锋性和现代性。德国占领期间,他以捷共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最后,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在捷克散文作家中,昆德拉最推崇万丘拉,几乎细读过他的所有作品,极为佩服他在文学创作中的探索精神和勇气。小说的艺术一九六年出版,一九六四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 国家奖。尽管如此,昆德拉后来始终把此书当做一份“学校作业” 。 “作为 学校作业,它很优秀。 ”他曾如此说。言外之意十分清楚:一部不够成熟的作品。几十年后,昆德拉果真否决了此书,不准再版。有意思的是,移居法国近十年后,他把多年发表的有关小说创作的文章、演讲辞和谈话录汇集成册出版,同样取名小说的艺术 ,以“作为对往昔的纪念”。寻找在继续。就在完成

10、专著小说的艺术后,昆德拉的笔触几乎立即伸向了戏剧。他在自己的祖国先后写过三个剧本。在三十岁之前,昆德拉在音乐、绘画、电影、诗歌、理论、戏剧等艺术领域中逐一摸索了一遍。但所有的早期作品他都不满意。他依然把所有这些当做一种摸索,一种练习,一种准备。漫长的摸索和准备,为了心中一个朦胧的方向。几十年后,昆德拉正式宣布他所有这些早期的文学作品为“不成熟之作” ,不准任何出版社再次出版,将它们永远打入了冷宫。今天,即便是研究者也很难看到它们了。对于昆德拉来说,一九五八年是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年头。那时,在写剧本的间隙,他决定写个短篇小说玩玩。也就花了一两天时间,他就写出了我,悲哀的上帝 。这是他生平写出的第一

11、篇小说。昆德拉惊喜地意识到,这说明他有小说天赋,说明他可以成为小说家。心中的目标一下子清晰了。玩笑的玩笑写完第一篇后,他又陆陆续续写出了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一共写了十篇。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时间跨度整整十年。这些短篇小说以可笑的爱这一总标题分三册出版。小说集发行量达到了十五万册,这在一个欧洲小国绝对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不仅为作者带来了丰厚的稿酬,而且还为他赢得了相当的名声。在这部短篇小说集里,我们已能清晰地看到昆德拉的不少标志性的东西。反讽,怀疑,哲学沉思,性爱场景,用最最轻松的语调表现最最沉重的主题,悲剧和喜剧的难解难分,人物性格的模糊性,等等,所有这些都将成为他以后创作中的一些基本声音。这

12、是一个令昆德拉永生难忘的巧合:在他写完可笑的爱的最后一篇的三天之后,俄国坦克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从一九六二年起,昆德拉着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 。它给我们描述了卢德维克这样一位富有朝气的大学生,他极有思想和个性,只是平时爱开玩笑。玛盖达则是个热情活泼但事事较真的女孩,这使她与时代精神天然地吻合。卢德维克在寄给玛盖达的一张明信片上写了几句玩笑话,竟引发出一连串的灾难,完全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正因为这些灾难来自机制,来自社会和时代,个人毫无抵抗的能力,甚至连复仇都会走向它的反面。因此,笑背后的含义就达到了恐怖的程度。玩笑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连出三版,印数惊人,达到几十万册,仍很快被抢购一

13、空。不久之后, 玩笑还被拍成了电影。几乎在一夜间,昆德拉成为了捷克最走红的作家。他在捷克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也从此确定。人们认为,小说说出了许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真实。不仅如此, 玩笑很快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被译成了法语、英语、日语等几十种语言,为昆德拉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一九六八年八月,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玩笑被列为禁书,立即从书店和图书馆消失。在东欧国家,除去波兰和南斯拉夫,它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全部匈牙利版的玩笑还没进入书店,就被捣成了纸浆。然而,著名的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为该小说的法文版写了前言。他称玩笑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对于昆德拉而言,阿拉贡的赞美到最后又成为一种尴尬

14、。原因就在于阿拉贡本人。昆德拉清楚地记得,一九六八年秋天,他在巴黎逗留期间,曾去拜访过阿拉贡。当时,这位法国大作家正在接待两个来自莫斯科的客人。他们竭力劝说他继续保持同苏联的关系。阿拉贡对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断然告诉他们,他再也不会踏上俄国的土地了。 “即使我本人想去,我的双腿也不会同意的。 ”阿拉贡说。在场的昆德拉对他极为敬佩。没想到,四年后,阿拉贡就去莫斯科接受了勃列日涅夫颁发的勋章。这仿佛又是一个玩笑。 (未完待续)改编电影之于小说第一部轻与重第二部灵与肉第三部不解之词第四部灵与肉第五部轻与重第六部伟大的进军导演: 菲利普考夫曼编剧: 让-克劳德卡瑞尔 / 菲利普考夫

15、曼 / 米兰昆德拉主演: 丹尼尔戴-刘易斯 / 朱丽叶比诺什 / 莉娜奥琳 / 德雷克德 林特 / 厄兰约瑟夫森类型: 剧情 / 爱情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1988-02-05片长: 171 分钟又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 沉重浮生 / 布拉格之春 /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捷克首都布拉格,位于捷克西部,坐落在拉贝河支流伏尔塔瓦河两岸,是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山城。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

16、丰富,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也被称作“百塔之城”。在阳光照耀下, “百塔”显得金碧辉煌,因而又被称为“金色的布拉格” 。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开始建设城市时,建筑师来到这里勘察,他遇见一个老人,正在锯木做门槛,做得异常认真、仔细,建筑师深受感动,城市建成之后,便命名为布拉格(Prague ,来自德语,意为“门槛”) 。这里是众多悲欢离合故事的起点和终点, 这里浓缩了捷克艺术的精华和历史的悲欢。它的美丽璀璨高雅,也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它是莫扎特和维瓦尔第的音乐,是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 是一个艺术和梦想交织的地方?“好兵帅克”和忧伤的钟声一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让人们知道

17、了昆德拉,随即知道了他的祖国捷克。捷克,这所文学的家园,今天的童话依然在继续中。在捷克,城堡固然是布拉格的主角,但也是它的背景,没有它作为背景,画面也少了主题。电车很有节奏的在街巷中行驶,街道两旁尽是风格各异的建筑,一幢连一幢,流光异彩般从车窗闪过。 最漂亮,最夺目的是卖水晶的店铺;最可爱的是那些卖木偶的店铺,而热情的店老板会教你如何操作他们。女巫造型的木偶,穿着黑麻布袍,戴着尖尖帽,骑着扫帚,本应让人感到恐怖,但这些木偶女巫却一幅倒霉相,实在滑稽。 出来找到查理大桥上,这是连接古堡和旧城的一座古桥,而桥下就是湍急的伏尔塔纳河。查理大桥上最为著名的就是那一尊尊古老的雕塑。桥上游客众多,加上小贩

18、,好不热闹。桥两端是高高的桥塔,在古时起着极其重要的守卫和防御作用。站在桥塔的最高处,整个布拉格城尽展在你眼前了。 布拉格傍晚的旧城广场热闹非凡,在路边的咖啡馆要杯咖啡,就坐在广场的角落里看着夕阳落山,设计独特的天文钟一到整点就会有耶稣十二门徒的木偶轮流出来报时,同时下方的死神还会牵动铜铃。整个过程以雄鸡的鸣叫结束。 入夜的布拉格如同一个精灵的城市。旧式马车载着好奇的游客穿梭在广场,马蹄撞击着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得得声;城堡的阁楼忽明忽暗闪烁的灯火,仿佛故事里的公主会随时出现在窗口;酒馆里嘈杂的音乐和清脆的玻璃杯的碰撞声,让人感到温暖与亲切。此时仿佛置身在中世纪的欧洲,抑或是一个童话的世界,游人会

19、本能地忘却时间的存在,掉进了时空隧道迷失在布拉格广场。1968 年 1 月 5 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 8 月 20 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 10 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该事件也影响了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宣扬列宁主义的左翼人士的地位,最终也导致了这些政党的部分崩溃。布拉格之春1968 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名为“布拉格之春“ 的政治体制改革,但在苏联看来,此举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为了实行统一的“苏联体制” ,苏决定对捷进行武装干涉。6 月下旬, “

20、华沙条约组织”在60 万以上的军队占领了捷克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数日参演部队才撤离捷境。7 月之后,局势有所缓和。1968 年 8 月 3 日晚华约在捷签署联合声明,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了。8 月 20 日晚 11 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客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未予拒绝。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暴风”突击队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24 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 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士兵直扑布拉格。与此同时,苏陆军总司令帕夫洛夫斯基大将指挥 4 个苏军装甲师,1 个空降师,1 个东德师从波兰直捣布拉格(西方向第一方面军);驻

21、德 4 个苏军师,1 个东德师切断捷西部边界(西方向第二方面军) ;驻匈牙利苏军 8 个师,匈军 2 个师,保加利亚军一部从南部进攻(西南方向第一方面军) ;苏波联军 4 个师进攻北部(西方向第三方面军) 。同时苏军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捷军开始全面电子压制。21 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在进攻开始 6 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全部缴械,北约也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这次代号为“多瑙河” 的军事行动是苏军一次典型方面军群进攻战役。西方向主攻,西南方向配合,共动用 4 个方面军,1 个坦克集团军,4 个多兵种合成集团军,26 个师,约 30 万人。但由于进攻过快,两个战略

22、方向的后备坦克集团军群均未出动,只动用了各集团军,师,团的直属坦克,共有 900 余辆坦克和约 8000 辆装甲运输车。鉴于所有人都还没忘记 1956 年发生在匈牙利的悲剧,杜布切克并没有组织抵抗,在这次事件中仅有 80 个捷克人被杀,与匈牙利事件相比,大大减少。1969 年 4 月,古斯塔夫代替杜布切克,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第一书记。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约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剧变的前奏与导火索。1968 年 8 月 20 日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语:Prague Spring ;捷克语:Prask jaro;斯洛伐克语:Prask jar;

23、 俄语: ) ,是 1968 年 1 月 5 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这场运动直到当年 8 月 20 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在共产党领导人 亚历山大杜布切克 的领导下,捷克斯洛伐克显示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倾向。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这个方案并不像1956 年匈牙利的改革一样,完全抛弃了旧有的传统。然而,苏联依然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在冷战期间,这是华沙条约成员国所不能接受的。此外,1938 年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苏联的援助而宁愿屈服于希特勒的那段历史,都依然清楚地存在于苏联每个

24、人的记忆之中。在捷共内部也存在有一部分少数派尤其在高层领导中拒绝放松党对社会的控制权,并且密谋在苏联的领导下推翻改革者的领导。与中东欧的许多国家不同,1948 年捷克斯洛伐克通过一场平稳的政治变革使捷共上台,并没有发生如同匈牙利一样的暴力革命和社会动荡。但是,苏联期望在其盟国中推行苏式的斯大林模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武力来强制实现。这种政策因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而被称为勃列日涅夫主义,其实这种政策最早从斯大林时代就开始存在,只是勃列日涅夫首次将其公之于众而已。苏联的这种霸权主义直到 1980 年代后期,才被戈尔巴乔夫的辛纳特拉主义所取代。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1968 年在 8

25、 月 20 日深夜开始的 20 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 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事实上,在入侵前不久,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大会已经准备支持改革派,并削弱新斯大林主义者的力量。在一个工厂里,捷共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是冷酷的入侵将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中只有少数批评,因为在冷战时期,由于核对峙的存在,西方国家无法挑战苏联在中东欧地区的霸主地位。这次军事入侵导致了约有 10 万人左右的难民潮,其中包括了许多精英知识分子。这次事件也影响了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宣扬列宁主义的左翼人士的地位,最终也导致了这些政党的部分崩溃。大部分人只能忧郁地在瓦茨拉广场上守夜布拉格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

26、在诸多城市像宝石般镶成的王冠上,布拉格是其中最珍贵的一颗。”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 9 世纪。13451378 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京城,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 世纪和 17 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 2 次掷出窗外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 年-1648年) 。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曾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

27、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 年共产党上台、1968 年的布拉格之春和 1989 年的天鹅绒革命。布拉格城堡 PRAGUE CASTLE位于伏尔塔瓦河畔的小山上,其历史可以追 溯到公元 9 世纪,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布拉格城堡长 570 米,平均 宽约 130 米,是世界最大的古城堡13 。这座城堡包括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王宫,也是掷出窗外事件的发生地点;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的历届总统也都在此办公。城堡内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还收藏有 16到 18 世纪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绘画作品 4,000

28、余广场和庭院 Courtyards and Squares at Prague Castle进入布拉格城堡的主要入口在 Hradcanske namesti, 同时你能在门口发现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 Tomas Garrigue Masaryk 的雕像。通过一个雕刻着战斗的巨人以及花瓶的门,就是第一个庭院。通过第二个庭院的门是捷克最古老的巴洛克式纪念碑。到了第二个庭院,里面有建于 16 世 纪的 Kohl 喷泉以及 St Cross 礼拜堂。从这里,你还可以到达布拉格城堡画廊。在第三个庭院,你可以看到著名的圣维特教堂。在右手 边,你可以看到一个花岗岩石料,这个是用来纪念自 1928 年一战开

29、始以来的受害者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10 周年。布拉格老城广场是 11 至 12 世纪中欧贸易最重要的集市之一,也是决定国家历史命运的政治事件发生地。布拉格老城广场成为了当年热炒的“CBD”商圈,欧洲各地的富商们在老城广场周围修建起精美绝伦的巴洛克式豪宅,虽然同为巴洛克式,但建筑之间绝不相同捷克历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捷克地域已有人类定居捷克从公元前 5 世纪左右开始,由凯尔特人定居,其中一支称波伊人,居住地因而名為波希米亚。前 1 世纪,日耳曼人逐走凯尔特人,同罗马帝国不断征战。5 世纪,匈人入侵波希米亚。6 世纪到 7 世纪,阿瓦尔人携斯拉夫人入侵,今日捷克被属於西斯拉夫人的捷克人和摩拉维

30、亚人佔据。623 年,斯拉夫人首领萨莫自称国王,建立萨摩公国。631 年战胜法兰克人,拥有以摩拉维亚为中心,大致相当於 20 世纪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658 年在他死后王国解体,重回过去的部落组织,此后百年间少有关於捷克人的相关记载。805 年,入侵欧洲的游牧民族阿瓦尔人被查理曼大帝击败,捷克受查理曼帝国影响,逐渐基督教化。大摩拉维亚公国(830-905 年)830 年,摩拉维亚首领莫伊米尔建立大摩拉维亚公国,后该公国兼并波希米亚。为与东法兰克王国对抗,863 年,君主罗斯提斯拉夫邀请东罗马帝国派出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授东方教义。西里尔遂以希腊字母為范本创造出西里尔字母(格拉果儿字母

31、) ,作为斯拉夫语的书写体系。9 世纪后期,罗斯提斯拉夫之子斯瓦托波勒克在位之时,大摩拉维亚公国达到鼎盛时期。885 年,美多德死,斯瓦托波勒克转而投向罗马教皇,驱逐拜占庭的信徒。之后,国势衰落。波希米亚波希米亚的疆域位於今天的捷克西部,包含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地。原为公国,1198 年升为王国。霍什米索王朝(893-1306 年)关於霍什米索王朝起源的有个传说:有名叫霍什米索的普通农民,容貌俊美。為一名叫捷克的贵族的小女儿爱慕,便嫁给他。其后霍什米索统一各部落,最后建立王朝。关於波希米亚王国的早期歷史记载不多,在其势力尚未茁壮之前,时而臣服於西边的查理曼帝国或东边的摩拉维亚公国。在宗教方面亦

32、是如此,845 年即有 14 名捷克贵族前往雷根斯堡晋见路易二世接受天主教。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教时,东正教也获不少人信奉。 摩拉维亚公国瓦解后,波希米亚王国开始逐步扩大疆域,包括了斯洛伐克及西里西亚等地。最著名的国王是文塞斯劳斯(Wenceslaus 920-929),因生前致力於传播天主教教义,死后被封圣,至今仍為捷克人的民族保护神。929 年也被视為捷克的建国年代。950 年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击败波希米亚王国,纳其为帝国附庸。11 到 12 世纪期间,波希米亚成為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争夺的地区,波兰国王还一度兼任波希国国王。1159年,波希米亚参加皇帝巴巴罗萨率领的第二次十

33、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於 1212 年颁佈西西里金璽詔书允许公爵奥托卡一世使用国王头衔,并承认其子孙世袭。1356 年,查理四世颁佈金璽詔书选定波西米亚国王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之一。普谢米斯家族在捷克的统治者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在奥洛莫乌茨市被刺杀后,普谢米斯王朝中均无任何继承者,而以此普谢米斯王朝灭亡。因此波希米亚空王位由卢森堡家族来登上执政。卢森堡家族至 1436 年统治了捷克领土。卢森堡家族王朝中毫无疑问地最突出及最重要君主為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在其执政时期中波希米亚享受最大繁荣顶峰。布拉格变成了欧洲领先的大都市之一,成立了布拉格大主教管区、圣瓦茨拉夫加冕典礼的珠宝以及圣

34、瓦茨拉夫的传统。查理四世成立布拉格大学,当时也建立了布拉格新城,此外,他也兴建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卡尔什特因城堡及查理桥等。查理四世去世后由其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继承王位。在其执政时期捷克為衰微混乱期,於是渐渐地爆发宗教暴乱,而於 1415 年以所反对罗马教会,并寻求其改革的扬胡斯(Jan Hus)讲经师被火焚為全国暴乱的顶峰。接下来因胡斯战争破坏糟蹋了波希米亚以及局部中欧的领土。雅盖隆王朝哈布斯堡的统治(1526-1918 年)15 世纪,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透过继承,入主波希米亚,但是波希米亚乡民為了纪念被罗马教会杀害的布拉格学者胡斯,多半皈依胡斯教派。1555 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

35、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以继续维持统治。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力勃兴,1618 年斐迪南二世因為强制推行天主教,引爆了整个欧洲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后,波希米亚仍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继续保持為一独立的王国。大部分时间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国王。1806 年,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是方言。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波希米亚独立,与关係密切的斯洛伐克於1918 年 10 月 28 日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 年 9 月根据慕尼黑协定捷克向希特拉德国割让苏台德地区。1

36、938 年 3 月捷克全境被德国佔领。1945 年 5 月美军攻到布拉格城下停止不前,因按照波茨坦协定,布拉格应由苏军解放。1948 年 2 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党开始一党执政。1968 年发生要求民主变革的布拉格之春。1989 年 11 月,捷最终实现民主变革天鹅绒革命。1993 年 1 月 1 日捷克与斯洛伐克解体。捷克共和国2006 年 6 月 2 日,议会选举举行2。公民民主党获得 35.36%的选票,捷克社会民主党以32.32%得票位居第二,捷克和摩罗维亚共產党以 12.81%的选票居第三位,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捷克绿党也分别获得 7.22%和 6.29%的选票3。2007 年

37、1 月 19 日,公民民主党、基民盟-人民党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获得眾议院的信任,总理為米雷克托波拉内克。捷克国徽(小)大国徽是一枚古老的盾徽,中心图案分为四个部分: 左上和右下对角的图案相同,红地上一头白色双尾狮口吐金舌,前伸双爪,威风凛凛,这是捷克公国的徽记;左下部黄地上一只头戴金冠、胸前有月牙状徽记的黑色雄鹰,舒展双翼,代表摩拉维亚,右上部蓝地上是一只与黑鹰形状相似的雄鹰,雄鹰身上呈红、白相间的方格状花纹,代表西里西亚。这枚盾徽形象地揭示了捷克历史的渊源。感想如果没有苏联的入侵托马斯和特瑞莎已经分开了,从这个意义上大背景环境十分关键,电影观众比小说读者感受敢为深刻的一部分。在爱情的维度上

38、,爱得不够深和不爱结果都是一样的一如安娜卡列尼娜在表现人生欲望的满足与解脱时的矛盾卡列宁 自我死亡如果没有苏联的入侵他们已经分隔两地我们对世界的想法就只剩下只言片语隐士 内心的痛苦伟大的人物 爱无能永生就像无尽的喧闹一样死亡日渐进,不朽也随之将来,死亡和不朽是难分难舍的一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劳莱和哈代的关系懂得欣赏的过客一个注定要离别的人,他或许并未死亡,却永远离开世间所有的人生命是手心的掌纹,我们只有在时间与爱的夹缝里获得永生“慢慢迷途终有归途。 ”刻于弗兰茨墓碑上的献辞婴儿刚出生时心脏的重量只有 21 克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重量也在增加。当死亡降临时,心脏已经几倍于 21 克的

39、重量,却变成了毫无用处的器官。有人说过,人是由身体各器官维持的智慧。可是照这么看来“人不过是被躯体连累的灵魂而已”。偶然的命运之鸟然而有一天,特蕾莎拖着行李和她即将奉献出的一生敲响了托马斯家的门,她在他眼中就像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篮里顺水漂来的孩子”,他只是不忍心让这个孩子顺流漂向狂暴汹涌的江涛。在这柔情蜜意的比喻与思忖中,危险的爱情慢慢在他的心底滋生。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是在明天还是下一个十年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托马斯回布拉格仅仅是为了遇到特蕾莎,谁会想到如此命运重大的决定紧紧系于如此偶然的爱情?纪德不禁感叹道:“荒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导致我们四分之三的不幸。我们由于迷恋过去而不懂得:只有让今

40、天的欢乐退席,明天的欢乐才能出现。每一个起伏只是由于前浪的退却才形成美丽的曲线。每一个浪花都应为自己的果实而自动凋谢。每一枚果实要不是坠落、腐烂,它就难以保证让另一个鲜花怒放的新季节再次到来。因此,即便春天也总是凭倚着冬的门槛。 ”普吕多姆曾说过:“道德和享乐是死亡的两姐妹,一个使你失去生活的乐趣,另一个是你厌恶生活道德在世上不作别的,只是经常地否定人的本性。 ”托马斯只不过不想为世俗的道德观念束缚而失去生活的乐趣,却又因为过度放纵的享乐开始厌恶生活,因为这种享乐让他失去了特丽莎他的爱情。也许,特丽莎并不是他原本的另一半,但是他似乎并不在乎那不知道在哪里的注定的另一半,因为他爱上的特丽莎啊,是

41、那个顺流漂来的孩子让他了解了爱情的美好与痛苦。卡列宁的微笑电影导演费利普考夫曼在电影拍摄中则尽可能的遵守戏剧冲突的“三一律”,即事物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主题。于是,我们看到发生在小说后半段的事件、出场的人物不少都在影片的前半段就出现了。故事基本呈线性叙事方式,极少有闪回和插叙。小说中庞杂的人物被简化成几个配角,合作社主席和他的小猪梅菲斯则从托马斯和特蕾莎的婚礼上便率先露面了,而不是像原作中在最后他们隐居的几年才出现。这样虽然勉强能把故事讲圆满,但是已经丢失了原作中最可贵的部分,只剩下故事和媚俗爱情的驱壳。书中还有一只小狗见证了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还有“布拉格之春”事件,它便是卡列宁。

42、它的出场似乎是为了区分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但是这只小狗又不断体现着人们陷入的时间轮回它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开始,都是一个循环。它是最柔弱最没有防御能力的动物,完全依靠人类生存,但是它从未流露出担忧或者悲伤,不为了轻与重的交替而烦恼。从动物身上,能看到人们的道德本性。面对那几个活埋乌鸦的孩子,特蕾莎惊恐的救助那只乌鸦,手指甲折断了,流出了血她全然不顾,她对于每个生命,最无助的生命具有特有的情怀。人们大多从狗的肢体语言判断它的喜怒,最明显的就是它晃动的尾巴表达着它的欢欣鼓舞。卡列宁在被癌症折磨得奄奄一息时还晃动了一下尾巴,这给走向黑暗的死亡带来了光明与希望,使得死亡都变得温暖起来。你可以说它像沦陷

43、的布拉格,也可以说它代表了托马斯和特蕾莎注定的死亡。但是,它的微笑,对生命的留恋与挚爱,比弗兰茨和萨宾娜自我满足的死亡方式更加动人。面对生命,许多人都在想,人们死后能留下什么呢?活着的人为什么要管死后的事情呢?要想感受到生命的重量就不要管死亡的事情,不要让人死于生命,只有死亡的淡漠才能衬托出生命的炽烈,正如那个午后卡列宁平静的微笑。关于存在的拷问我们可以从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中看到, “存在”是其不厌其烦谈论的话题,建立在“存在”上的小说观,是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基础。而存在这个形而上的终极命题,在西方哲学史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想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必须首先了解其小说深深植根的哲学背景。

44、 存在是什么?自从俄狄浦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后,存在之谜,不知困扰着多少人为它走向了凄壮的祭坛。亚里斯多德说:“那个自古以来就发问的问题,那个现在仍然要问的问题,那个将来永远要发问的问题,那个是我们永远不得安宁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而这也是在问:本体是什么?”然而这只是阐释了存在的终极意义,并没有解决存在的解释问题。古希腊人说:“认识你自己。 ”但那时的“ 自我”更多的是众神旨意的化身;到了中世纪,自我则成了上帝的法则,在神性光辉的照耀下,西方人获得了强烈的自我感,虽然这其中不乏蒙昧;文艺复兴兴起后,上帝从人们心中隐去,于是迪卡尔宣称:“我思故我在。 ”将自我的理性意志作为人类存在的合法前提;

45、这似乎使我们听到了古希腊哲人巴门尼德所提出的“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 。海德格尔说:“ 当你们用”存在着“ 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 ”这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产生的种种异化,导致了哲学家开始了对“存在”的重新思考,即对“存在”进行寻根。于是存在主义者萨特又提出“ 在”是第一位的, “存在先于本质”。米兰昆德拉立足于前人踏出的存在主义之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昆德拉不是从存在的本体论,而是从人类存在的现实境况出发来看待和思考存在的。在他看来,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如果一个小说家,不能揭示人类存在的现实,那么他是不堪的至

46、少是不深刻的。小说的写作目的,就是抓住自我对存在的深思。小说考察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存在不是既成的东西,它是“人类可能性的领域,使人可能成为的一切,使人可能做的一切”。对于现实世界,米兰昆德拉基本上持一种悲观态度,他认为生活就是一个陷阱,人们未经请求就被生下来,封闭在从未选择的躯壳里,直至老死,一体化的世界则杜绝了人们逃遁的可能性。 基于这样的创作观,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人物,更像是一个个为了解释存在而存在的“实验性编码”,小说的情节,场景,论述,均是围绕“ 存在 ”这一主题展开,所有的文字,只是在小说家指挥棒下作出的对主题词演奏的音符,使昆德拉的小说始终以一种严肃而又戏虐的面貌出现,构成了其

47、小说的独特的个人风格存在之轻与存在之重 尼采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由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如果世界果真如此,我们就会向耶稣一样被钉在永恒色十字架上,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沉的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政治与媚俗 “媚俗”(Kithcs) 是昆德拉

48、作品中的响词,在一次与作家埃尔格雷勃里的谈话中,昆德拉将“Kithcs”阐释为“ 已讲过一千次的美 ”, “意味着故作多情的集体谎言”,在昆德拉的笔下,媚俗已并非对每一类任何某个特定情景的描绘,也并非仅仅限于艺术,它已成了政治,社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成了人类共同生存状态的一个指称。 在众人“同情”的目光中,萨宾娜愤然离场。最后当他在曼谷街头一场无谓而偶然的斗殴中死去时,他的死不但没有产生悲剧意义,反而具有了某种讽刺的意味,是一个媚俗者的终结。在弗兰茨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有限性,人的自我失落与价值的扭曲,而这一切,正是人的媚俗可能性的一种反映。而萨比娜一直朝着相反的方向走着,最终在一片寂寞和

49、恐惧中走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西方文化关照大重拙疑问托马斯和特瑞莎到底怎么死的?永世轮回,真是希望人在不断的遗忘中老去。有时候记性太好,想去拥抱那个涂满油脂的摇篮,慢慢走向河里,和它一起漂流,直到老去。那一刻的感动中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参考文献:1 捷克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2 高兴.米兰昆德拉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5.6.3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 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M.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8.4 李平,杨启宁.米兰昆德拉:错位人生 M.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9.5 李凤亮著.诗思史:冲突与融合 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6 捷克 约瑟夫 史克沃莱茨基.聚会 米兰昆德拉盛情推荐M. 杜常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1.7 捷克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董强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