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短文两篇基础导练1.给下列字注音。颓( ) 鳞( ) 遂( ) 荇(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来源:Zxxk.Com(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画“”,错的画“”。(1)“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2)“念
2、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来源:学*科*网 Z*X*X*K(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5.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例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3、;卜算子:“缺月挂 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请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描写月色使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能力提升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树 。 负 势 竞 上 , 互 相 轩 邈 , 争 高 直 指 , 千 百 成 峰 。 泉 水 激石 , 泠 泠 作 响 ; 好 鸟 相 鸣 , 嘤 嘤 成 韵 。 蝉 则 千 转 不 穷 , 猿 则 百 叫 无 绝 。 鸢 飞 戾 天者
4、, 望 峰 息 心 ; 经 纶 世 务 者 , 窥 谷 忘 返 。 横 柯 上 蔽 , 在 昼 犹 昏 ; 疏 条 交 映 , 有 时见 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 ) 夹岸( ) 轩邈( )鸢飞( ) 经纶( ) 窥谷( )(2)用原文语句填空。作者对富春江总的印象是_。写水清的句子是_。写水急的句子是_。从听觉写景色的句子是_。文中议论的语句是_。(3)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D.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5、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 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 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二)甲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
6、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而节叶具焉_ 节节而为之_ (2)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来源:Z+xx+k.Com(3)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4)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 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5)选出对甲、乙两文意思
7、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有几项选几项) ( )A甲文的主旨在于揭示手不能画出胸中之竹的原因,乙文的主旨在于阐明画竹的“定则”。B甲文强调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方能“振笔直遂”,乙文主张画竹应“意在笔先”。两文作者见解一致,观点相同。C甲 文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乙文阐明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 中之竹”三者的关系,两文都道出了艺术的真谛。D“胸中之竹”源于“眼中之竹”,画者“手中之竹”又并非完全是“胸中之竹”,这是说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甲乙两文都蕴含了这样的道理。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答案:1.tu ln su xng2.C 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
8、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 (1) (2) (3) (4) 5.苏轼写月光一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月光予生命,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课文中写“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特主动前来与他作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题中所引的三首词句,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临别分手的亲人,欲去叮咛,频频回首,显出何等 缱绻情深。“绣帘开,一点明
9、月窥人”,写这偷看人间私情的月光,仿佛含着几分神秘而羞涩的微笑,使人感到如此调皮而可爱。“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挂在梧桐树上的秋月,缥缈的孤鸿,独来独往的“幽人”,三者与诗人融为一体,显得凄苦和苍凉。(说明:对这三句引诗 的分析不作要求) 6.(一)(1)pio ji mio yun ln ku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3)D (4)A(二)(1)具有 画 (2)胸有成竹 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3)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