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羚羊木雕同步练习一、语言积累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藏( ) 杈( ) 逮( ) ( ) ( ) ( ) 颤( ) 缝( ) 塞( ) ( ) ( ) ( ) ( )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他们不知道,万方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仗义:我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合二为一: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满不在乎:3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4)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
2、着我。(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4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5羚羊木雕和背影两篇课文结尾的共同特点是( )A篇末抒情,照应开头B篇末议论,引
3、起读者思索C篇末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D篇末点题,深化中心思想二:阅读理解:(一)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6解释无可挽回_7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
4、奶所说的“这样”是指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好?奶奶说这句话时,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_8作者借奶奶的话批评了什么?_9文末画线部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试用比喻句描述“我再也受不了了”时心理感受。_ (二)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那是一次作文题,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高分,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
5、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怦怦地跳!果然
6、,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张玉庭一个美丽的故事)10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了吗?11从文章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12“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明天气和时间外,还有别的什么意思吗?13“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妈妈为什么感动?答案:一、1cn 收藏 zn 宝藏 ch 树杈 ch 杈子 di 逮住 di 逮捕 zhn 寒颤 chn颤抖 fn 缝隙 fn 缝补 si 边塞 si 瓶塞 s 堵塞 2讲义气两个合成一个,指关系非常好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3A 4B 5D二、6事情没有任何转变的余地 7 妈妈逼孩子要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 8重财轻义的行为 9心理、动作(比喻句略) 10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尊重,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11老师是一个有爱心,善解人意的人; 妈妈是一个懂得爱,能给孩子爱的人。 12还有暗示作用,表明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将给人带来好心情。 13妈妈为孩子对她的信任,对她的爱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