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号 能力要求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分值 题型9 D级(鉴赏评价) 诗句内容分析鉴赏诗歌技巧 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6 主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文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综合以往几年的诗歌鉴赏题目看,以后高考诗歌鉴赏类题目命题形式不外乎以下三种:1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或炼字、或技巧、或情感;2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2、,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3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 无论诗歌考查的题型如何变化,我们只需牢记一点: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意象、手法和情感,挖掘题干中的隐藏信息和诗词后的注释,即可“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自岿然不动。1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读懂诗歌,联系平时积累的知识,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不要随意拔高或贬低,更不要将今人的观点强加给古人。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因素。诗歌的意象,承载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思想感情。借助理解诗歌的意象,可以把握诗歌主旨。5 月 28 日日2分析作
3、者的观点态度。任何人写作都有其见解和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古代的作者往往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要注意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可以从诗的典故意义着手。3揣摩诗歌的深层含义。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为显性信息,一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这些信息。显性信息一般表现在诗的标题或注释中。标题中的信息一般是提示诗的内容情
4、感和诗的类别。诗中的隐含信息一般是隐藏在诗的上下句中的,它需要考生有整体阅读能力。有的诗歌有弦外之音,要透过字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联系诗词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解题,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2016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 江 回 万 里 , 派 作 九 龙 盘 。横 溃 豁 中 国 , 崔 嵬 飞 迅 湍 。六 帝 沦 亡 后 , 三 吴 不 足 观 。 我 君 混 区 宇 , 垂 拱 众 流 安 。今 日 任 公 子 , 沧 浪 罢 钓 竿 。【注】 派 : 河 的 支 流 。 长 江 在 湖 北 、 江 西 一 带 , 分 为 很 多 支
5、 流 。 六 帝 : 代 指 六 朝 。 三 吴 : 古 吴 地 后 分 为 三 , 即 吴 兴 、 吴 郡 、 会 稽 。 这 两 句 的 意 思 是 , 当 今 任 公 子 已 无须 垂 钓 了 , 因 为 江 海 中 已 无 巨 鱼 , 比 喻 已 无 危 害 国 家 的 巨 寇 。 任 公 子 是 庄 子 中 的 传说 人 物 , 他 用 很 大 的 钓 钩 和 极 多 的 食 饵 钓 起 一 条 巨 大 的 鱼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
6、,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 析 】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回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后关于“任公子”的注释,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这表达了大唐已经一统天下,一派歌舞升平;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示,自己想建功立业,在太平盛世里没有太大的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干了,有一丝无奈的失落。1 (2017 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下学期 4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帐 夜 吴兆骞穹帐连山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 沙。春衣
7、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诗人因科场案而被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着力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中。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一封家信或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的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白搭。一
8、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2016 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目。别薛华 王 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和密友。(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送送” “遑遑”二词的妙处。 (2)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
9、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2016 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下学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长安春望卢 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4 (2016 届云南玉溪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
10、题。秋浦途中 杜 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 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和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中后两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花 底 杜 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 县,堪留卫玠 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注】写此诗时,诗人四十七岁。潘安:西晋潘岳,他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卫玠:西晋人,他
11、长得“风神秀异,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1)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运用互文与夸张的修辞手法。 “萼”和“花”指的都是花瓣, “蕊”和“须”指的都是花蕊。 “万花” “千蕊”为夸张笔法,写出花的繁盛与壮观。 B颔联写诗人赏花时的天气情况。面对着可爱的花,天上忽然下起雨来,光线像是暮色朦胧,昏暗不明,不知为何,云雨散去,天上出现了绚丽朝霞。C颈联运用典故,正面写花。用潘岳为河阳县令时令全县种桃花的典故,写花的繁多;用长相“风神秀异”的卫玠停车驻足观赏,表现花的美艳无比。D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 “好颜色”是点睛之笔,概括花朵的特点美丽。 “莫作委泥
12、沙”是希望这样美丽的花朵永久地驻留,不要掉落在泥沙之中。E这首诗作者追求辞藻,富丽精工,刻画不吝笔墨,想象奇特丰富,意境浓艳华美,与其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相比,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春日寄乡友【南朝】王僧儒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斜影,绿水散圆文。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何时不悯默,是日最思君。(1)这首诗三、四句描写春日景象,请分别赏析“结”“散”二字的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名校预测1 (1)AD(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3、。A 项,“着力表现眼前的实景”理解有误。“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上句写实景,下句写梦境为虚。虚实结合中表达思乡之情。D 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理解错误。“空”字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2)“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人老黄”表达了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需要关注诗文之后的注解,了解诗人写作之时的
14、经历,做到知人论世。另外还要关注诗文之中诗人选取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字眼。本诗是诗人被流放宁古塔时夜间所作。首联“梦回孤客尚天涯”,客居于此,午夜梦回,诗人内心自是感慨不已。颔联写塞外景色,大雪飘飞,胡笳悲切。大雁尚可南回,自己只能坐等衰老,何其悲凉的心境。颈联写家中妻子捎来了衣物,却因为北国的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而没有用武之地。综合看来,诗歌抒发了诗人被流放内心的孤寂、思乡、愁苦等情感)2(1)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以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题干要求“赏析首联中“送送”“遑遑
15、”二词的妙处”这是考查诗歌中的炼字,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送送”“遑遑” 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然后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 “遑遑”写出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送送”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2)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
16、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题干问的是“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同时要比较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别薛华”,“别”可以看出是送别诗;情感关键词关键词“送送”“遑遑”“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同为送别诗,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的是: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
17、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3(1)闲,意为悠闲、自在,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春草之闲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题干问的是“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几个方面考虑,一般都要有炼意,即表情达意,写景的一般有炼境,此题主要是炼意,“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
18、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2) 思 乡 。 生 不 逢 时 、 怀 才 不 遇 的 愤 懑 。 对 年 华 易 逝 、 人 生 易 老 的 感 伤 。 客 居异 乡 的 孤 寂 与 惆 。【 题 干 问 的是“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要想准确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蕴涵的情感和表现情感的方法,就必须先从整体上
19、把握诗歌的内容。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
20、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4 (1)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描绘了一幅风雨凄迷的景象。作用: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和诗句作用的题目,诗歌的内容主要是概括诗句描绘的情景,答题时注意首先描绘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最后点明情感,诗句的作用主要从分析和全诗的关系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入手
21、。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枯黄了行人的口光,遮蔽了蜿蜒的山路。“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诗人行舟水、漂泊无依之感。“穷秋”助长寒凉,平添空旷;“一岸”铺展水草,点染秋风。整体而言,诗人善于观察,精于描绘,于细微处传精神,于平淡中显韵致。山路秋雨,风吹草动,叶落江流,这些寻常景物,被诗人用“萧萧”点染,用“淅淅”润饰,立刻营造一种寒凉凄清氛围,烘托奔波劳顿之苦,有声
22、有色之感)(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雁人格化。杜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路途中的孤独寂寞。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王维诗写他乡遇旧友,后两句仅问寒梅是否开花一事,出人意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平淡质朴。(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且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的“秋浦途中”、注释及诗句内容。“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
23、妙到毫巅。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
24、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专家押题(1)BC(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B 项,整体理解错误,颔联运用了想象和比喻的手法写花。面对着温润可爱的花,诗人忽然怀疑是暮色朦胧的雨雾沁入花朵,不知为何又觉得像是那绚丽朝霞飞入其中。C 项, “正面写花”错误, “运用典故”应为侧面衬托)(2)赞美花的美丽。紫萼黄蕊,写花丽, “行暮雨” ,写花润, “入朝霞”写花鲜,“潘安县”写花多, “卫玠
25、车”写花美。诗人浓墨重彩,表现见花时的惊喜以及对花的赞叹。惋惜花的易谢。 “莫委泥沙” ,是不忍见花的零落,表现诗人的惜花之情。感叹韶华已逝,生命易老。诗人时年四十有七,见花自叹,感伤人生迟暮。(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应当结合本诗的具体内容、诗后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前三联是对花的赞美、欣赏;最后一联的“莫作委泥沙”则表现的是诗人的惜花之情。同时联系诗后注释及杜甫的生平经历,可以总结出本诗还含有作者人生迟暮、功业难成等感伤。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2 ( 1) “结 ”字 形 象 地 写 出 了 枝 条 与 倒 影 交 叠 相 连 的
26、春 日 迷 人 景 象 , 极 具 画 面 感 。 “散 ”字 形 象 地 写 出 了 春 景 活 泼 之 动 态 美 : 平 静 的 水 面 突 然 被 打 破 , 一 圈 圈 水 纹 荡 漾 开 来 , 水面 泛 起 层 层 涟 漪 。(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用“结”形象地写出了枝条与倒影交叠相连的春日迷人景象,极具画面感。“散”字形象地写出了春景活泼之动态美:平静的水面突然被打破,一圈圈水纹荡漾开来,水面泛起层层涟漪)(2)全诗感情色彩浓重,表达了诗人对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一、二句直写自己羁旅在外,无法回去与知己乡友欢聚之苦。三、四句写“翠枝”“绿水”等美好春景,五、六句突出“戏”“游”之鱼、鸟的欢快,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七、八句采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悯默”刻画出诗人默然哀伤的神态,“最思君”直抒思友之深情。(本题考查情感和手法。由题干确定范围,具体分析诗句情感,注意结合手法和诗句内容分析。如五、六句突出“戏”“游”之鱼、鸟的欢快,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寂感伤之情。七、八句采用反诘语气,直抒胸臆。“悯默”刻画出诗人默然哀伤的神态,“最思君”直抒思友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