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 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本章内容概要,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回,第一节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注意 二、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三、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四、 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回,一、什么是注意,(一)注意的含义1.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性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3、注意与心理过程,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 保持功能:
2、体现在注意在时间上的延续。 调节和监督功能:体现在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以适应变化着的周围环境。,(三)注意的品质,一、什么是注意,(四)注意的分类 分类标准: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 类别: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定义: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影响因素: 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二是人本身的状态,2.有意注意,定义: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的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目的 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3.有意后注意,定义:是
3、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一是对注意对象的浓厚兴趣 二是对注意对象的操作活动达到自动化水平。,二、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目的性不断提高 具体表现为有意注意日益在学习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水平极低。 小学高年级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 中学生有意注意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占主导地位。,二、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二)注意的内容逐步深化 无意注意的深化主要体现在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由以外部为主转变为以内部为主。 有意注意的深化主要体现在有意注意转化为有意后注意。,二、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三)注意的
4、品质逐步改善 1.注意的广度逐渐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7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 ; 12岁以上(30分钟);中学阶段后(40分钟); 3.注意分配能力有了明显发展; 4.注意转移有更大的自觉性和灵活性;,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注意能力主要表现在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两个方面,即根据学习任务长时间地保持注意而不分心,而学习任务的变化又需要迅速转移注意而减少惰性。 一般地,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转移能力越强,有意注意的保持就越容易。,三、中小学生注意能力的培养,1.限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期限。 15分钟快速阅读。 2.养成注意重点的习惯。 3.
5、加强意志锻炼与分心做斗争。 4.节奏分明的学习与休息。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休息时彻底放松。 5.运动特殊方法,训练注意力(舒尔特方格法)。,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1)优化教学环境。 (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 (3)规范学生行为。,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1)注意语言技巧。 (2)合理安排板书。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四、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
6、的。 2.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个体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 3.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认知的矛盾和困惑。,第二节 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感知 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回,一、什么是感知,(一)感知的含义 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认识属性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什么”,一、什么是感知,(二)感知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主要接受
7、来自体外的适宜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内部感觉:接受内部刺激,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的变化,主要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二)感知的种类,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包括:对时间的分辨、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计和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 含义: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 特性。,(三)知觉的特性,2.知觉的选择性 含义:
8、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2)对象的运动:运动动的刺激容易被感知; (3)对象各部分的组合:符合组合规律的易被感知。目的性、任务、知识经验、个人需要、兴趣、情感状态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三)知觉的特性,3.知觉的理解性 含义: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作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三)知觉的特性,3.知觉的理解性
9、 影响因素: 知识经验 言语的指导作用 定式P29图,(三)知觉的特性,4.知觉的恒常性 含义:是指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恒常性主要表现在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等方面。,二、中小学生感知的发展,(一)中小学生感知的有意性逐渐增强 (二)中小学生感知的精确性日益提高 (三)中小学生感知的概括性和逻辑性逐渐发展,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力:人们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进行准确、迅速和全面反映的能力。 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和训练,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0、三、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_明确、具体 2.引导学生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4.鼓励学生运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5.引导学生在观察时要勤于思考。 6.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第三节 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记忆 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回,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回,(二)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2.根据记忆的理解度,可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3.根据记忆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记
11、忆和有意记忆。 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划分,(1)感觉记忆:感觉信息在0.252秒钟以内的记忆,容量极大。 (2)短时记忆: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贮存信息的数量是72个组块。 (3)长时记忆:指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保持终身的记忆,容量无限。,回,(三)记忆的过程,1.识记: 含义: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所需的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它是记忆的初始环节。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识记的方法。,回,(三)记忆的过程,2.保持: 含义:是指已经识记过的
12、信息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记忆的第二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 量变: (1)保持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部分回忆不起来; (2)记忆回涨现象。 质变: (1)内容变得简要、概括,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消失;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3)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原来材料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回,(三)记忆的过程,3.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 如,选择题。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 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如,简答题、论述题等等。,回,(三)记忆的过程,4.遗忘 (1)含义:是指识记过
13、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2)分类: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 (3)遗忘的进程和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实践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的开创性研究,研究材料:无意义音节研究方法:节省法研究结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H. Ebbinghaus, 1850-1909),德国心理学家,记忆研究第一人。,无意义音节,CAT,BAGTAF;ZEH,节省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三)记忆的过程,(4)遗忘原因 (1)衰退理论: (2)干扰理论:系列位置效应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
14、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4)动机性遗忘理论,(四)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 含义: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 衡量指标: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事物的多少来衡量。 2.记忆的持久性 含义:是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即记忆保持的牢固程度。 如何提高?:勤于思考、善于复习。,(四)记忆的品质,3.记忆的准确性 含义:是指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回忆原来识记的材料正确与否方面的特征。 记忆的准确性是记忆品质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品质。 4.记忆的准备性 含义:是指必要时能把记忆中保持的材料迅速地再现出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最
15、重要的是要把掌握的知识系统化。,(五)记忆表象,1.含义: 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2.特点: 直观性 概括性 可操作性,回,二、中小学生记忆的发展,1.有意记忆稳步发展并逐渐取代无意记忆的主导地位。 2.意义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机械记忆的主导地位。 3.抽象记忆不断发展并逐渐取代形象记忆的主导地位。,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一)树立记忆的信心 1.运动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记住。 2.立足现实基础,积累微小的成功。 3.回忆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二)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般来讲,记忆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越明确、具体,学生记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就越强,记忆的快捷性、准确性和持久性也就越好。 (三)加深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四)使记忆材料成为活动的对象 让学生直接操作记忆对象,可提高记忆效果。,三、中小学生良好记忆能力的培养,(五)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 1.联想记忆法。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2.形象记忆法。形象比喻、形象描写、形象图解。 3.PQ4R方法。预览(preview,P)提问(question,Q)阅读(reading,R)反思(reflect,R)复述(repeat,R)复习(review,R),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