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检(检车员)作业标准1、作业目的通过对铁道车辆及时的日常检查及修理,维护车辆质量,提升车辆使用效率及周转率,保证车辆运用安全。2、作业任务2.1 负责路用车、自备车、等铁道车辆正常技检及日常维修工作。2.2 负责安装、拆卸、维修停止缓冲器及起复救援的全部工作。2.3 负责临时石碴车检修任务。2.4 负责对自备车辆、路用车辆的标识,准确记录车辆车种、车号、数量、扣用日期、运用状态,并认真填写相关资料,做到有备可查。2.5 负责检修及应急救援工具设备的保管、维护、保养。2.6 正确清晰的统计及上报车辆运用、检修、材料配件消耗等各种报表。3、工作制度3.1 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3.2 检修作业制
2、度,实行定人、定岗、定责。4、工作要求4.1 认真技检,对到达、始发车辆要严格执行作业程序,认真检查,杜绝制动梁脱落等事故发生。4.2 及时维修,必须确保每辆车制动良好,消灭关门车,尽量减少带“病” 车上路作 业。4.3 加强工具保管,特别是救援工具的保管修理,并应经常擦拭,存放整齐。4.4 要经常对制动缸活塞行程进行调整测试,把其控制在使规定的范围内。4.5 对到发列车的车钩缓冲装置要重点检查,凡有裂纹或损坏必须进行更换或扣修。4.6 注意检查车辆厂、段修日期,接近到期要尽快上报。5、工作内容5.1 到达、始发列车的技检工作。5.2 车辆日常维修,包括车列修、摘车修等。5.3 车钩缓冲停止器
3、的安装、拆卸、维修,涂喷路用车标记以及处理其他人员使用车辆时出现的问题。5.4 应急起复救援工作。5.5 临时卸碴任务等。6、技检作业标准6.1 到达列车技检作业技术标准6.1.1 接收车站列车到达预告收到车站值班员列车已从前一站开出,预计时分到达本站,道看 车的预 告。6.1.2 作业前准备向车站值班员询问列车牵引辆数、车次及有无车辆运用途中状况信息反馈,并按照规定作好分工。准备好防护信号及开口扳手、管子钳、老虎钳、螺丝刀、检车灯等常用工具以及手帐、笔等备品。准备好适量的车辆常规消耗零部件。计算列车大概到达时间,带好工具、备品、材料,提前15 分钟到达停车股道。按照分工,站在适当位置,等候列
4、车到达。6.1.3 技检作业列车进站经过时,要蹲在合适位置,斜身 45观察车辆运行状态如轴温、异声、异味等。处在机车端的检车员询问机车乘务员、处在尾端的询问运转车长车辆途中运用情况。摘解与机车的车钩、风管后,安好安全防护信号,根据技检标准进行正常技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处理,不能车列修的通知车站值班员甩车进行摘车修,并说明具体原因及甩车的地点。待全部人员都检车完毕后,对好检车完毕信号。6.1.4 作业完毕收好工具,撤除安全防护信号,列队返回。6.1.5 返回后负责人做好各种记录,并签认。6.2 始发列车技检作业技术标准6.2.1 接收列车开行预告收到车站值班员道 车列已编组妥当等待技检的通
5、知。6.2.2 作业前准备向车站值班员询问始发开行列车辆数、车次、本务机车情况等。准备好防护信号及开口扳手、管子钳、老虎钳、螺丝刀、检车灯等常用工具以及手帐、笔等备品。准备好适量的车辆常规消耗零部件。带好工具、备品、材料,立即出发。6.2.3 技检作业待机车乘务员将连挂妥当后,连接机车与第一辆车的风管,安好安全防护信号,根据分工,按技检标准进行技检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检车人员按分工作业范围完成车体、走行、钩缓等技检工作,对好信号,进行列车制动机全部试验。制动试验良好后,对好检车完毕信号。6.2.4 作业完毕收好工具,撤除安全防护信号。通知车站值班员,列检检车完毕。列队返回6.2.5 返
6、回后负责人做好各种记录,并签认。对已报摘车修车辆车号、故障处所、计划修车地点及修车方案等作出详细记录,尽可能本班完成,对实在完成不了的,交班时要交代清楚。6.3 技检作业程序(图解)6.3.1 到达列车技检作业程序图二、作业前准备三、技 检 作 业四、作业完毕后五、返 回2、班长布置准备3、准备工具材料4、提前整装出 发5、检车地点等候6、目视车辆状态7、摘 解 机 车8、安设防 护信号9、车辆技 检维修10、对好完毕信号11、拆除防护信号13、清点工具返回12、向车站通报检车完毕14、记录 并签认一、接收车站预告 1、询问有关情况技检到达列 车6.3.2 始发列车技检程序图二、作业前准备三、
7、技 检 作 业四、作业完毕后五、返 回2、班长布置准备3、准备工具材料4、提 前 出 发5、连接机车与车辆风管6、安设防 护信号7、车辆车 体、走行钩缓的 检修8、制动 机试验9、对好完 毕信号10、拆除防护信号12、清点工具返回11、向车站通报检车完毕13、记录 并签认一、接收车站预告 1、询问有关情况技检始发 列车6.4 车辆技检作业质量标准6.4.1 车辆折角塞门手把按要求开关到位。6.4.2 编织制动管总成无破损、丢失,连结无泄露。6.4.3 列车管系无阻塞、无泄露。6.4.4 钩锁铁落槽到位,下锁销、下锁销杆完好。6.4.5 钩舌与钩腕内侧面距离未到限(全开位250,闭锁位135)。
8、6.4.6 车钩中心高度符合规定(最高 890,最低重车815、空车 835),相邻车钩互钩差特规定30(罐车20 )。6.4.7 钩提杆座、螺栓、螺母齐全,螺母无松动,且作用良好。6.4.8 车钩无裂损、裂纹,磨耗未到限(钩身5,钩耳孔3 )。6.4.9 钩舌销无折断,开口销无丢失。6.4.10 钩身导框无裂纹,磨耗未到限(厚度3,其它4 )。6.4.11 钩尾扁销螺栓无折断、丢失,螺母无松动,开口销无丢失,钩尾扁销孔磨耗未到限(3)。6.4.12 钩身托板、车钩托梁无裂纹,螺栓、螺母、开口销无丢失。6.4.13 从板、从板座、缓冲器、冲击座无裂损,从板磨耗板无丢失、破损。6.4.14 闸瓦
9、托、制动梁支柱、滚轴式制动梁槽钢、弓形槽钢、弓形杆、滚子轴无裂纹,圆销、开口销等配件齐全。6.4.15 制动梁安全吊完好,闸瓦、闸瓦插销无折断、丢失。6.4.16 制动梁安装运用符合规定,无偏向一侧,中心线与车轴中心线不平行现象,同一制动梁水平差不大于 15,圆销与销孔间隙不大于 3。6.4.17 制 动 梁 安 全 链 无 脱 落 、折 断 ,下 拉 杆 不 超 限 (15 )。6.4.18 车 辆 其 它 各 拉 杆 、杠 杆 、圆 销 及 开 口 销 无 折 断 、丢 失 。6.4.19 心盘中心销完好,心盘螺栓、螺母无松动、丢失,心盘垫木完好(厚 2030),心盘磨耗未到限(平面 6,
10、直径4),上下心盘未窜位。6.4.20 中梁、侧梁、端梁、枕梁、牵引梁及各种补助梁无裂纹、裂损,中梁、侧梁下垂(空车 40,重车 80)、车体倾斜(75)、外胀(空车 80,重 150)不超限,外胀车辆立柱根部无松动、裂纹。6.4.21 车轮轮缘垂直磨耗(15)、厚度(23)、内侧缺损(长 30,宽 10)不超限。6.4.22 车轮踏面擦伤及局部凹下(1)、圆周磨耗(15)、剥离(一处 50,二处 40)、缺损部长(50)不超限,无轮缘处凹下、外侧高起现象。 6.4.23 车轮轮辋厚度不超限(23),轮辋、踏面无裂纹。6.4.24 车轮轮毂无裂纹、松动。6.4.25 车轴轴身擦伤深度不超限(2
11、.5)。6.4.26 同一轮对(3)、同一转向架轮对(25)、同一车辆轮对(50)直径不超限。6.4.27 滚动轴外圈、前盖、承载鞍无裂损,密封罩、轴端螺栓无松动。6.4.28 车辆轴温无强热(高外界温度 2545)、积热(45以上),轴承无甩油、漏油、渗油现象。6.4.29 高摩合成闸瓦与铸铁、低磨闸瓦不可混用,扎娃磨耗未到限(高摩 1015,低摩、铸铁 1520),同一制动梁闸瓦厚度差20 。6.4.30 侧梁、摇枕无裂纹、裂损,侧架与摇枕挡前后左右间隙之和限度为 412,转向架无“棱形 ”、“八字形”。6.4.31 摇枕弹簧无裂纹、折损、窜出、丢失,自由高差不大于 3。6.4.32 斜楔
12、铁、侧架立柱磨耗未到限(4)。6.4.33 交叉支撑无破损、端头螺栓无松动、防松垫止耳无折断。6.4.34 交叉支撑盖板无变形、无破损。6.4.35 间隙旁承游间不超限(两侧之和不大于 220,单侧不能为 0),常接触式旁承配件齐全、无破损、上下旁承无间隙。6.4.36 车辆空气制动作用良好,无缓解不良、自然缓解、不 制 动 、自 然 制 动 、起 急 闸 等 现 象 ,手 制 动 链 松 余 量 30 45 。6.4.37 认真做好列车全部实验:漏泄试验:至定压后保压 1 分钟,压力表下降不大于20Kpa。感度试验:a)制 动 :减 压主管压 力 600 Kpa 减压 70 Kpa、主管压力
13、500 Kpa 减压 50 Kpa 须出闸,不得自然 缓解。b)缓解:置运转位在 60S 缓解完毕。安定试验:减压减压主管压力 600 Kpa 减压 170 Kpa、主管压力 500 Kpa 减压 140 Kpa,不得 发生紧急制动,并确认鞲鞴行程。持续一定时间的保压试验:减压 100Kpa,列车 3 分钟不得自然缓解。6.4.38 制动缸安装螺栓、螺母无丢失、松动。6.4.39 制动缸作用良好,无泄漏、缺油现象。6.4.40 空 重 位 调 整 到 位 ,空 重 车 自 动 调 整 装 置 无 破 损 、失 效 。6.4.41 闸调器使用良好,无破损、脱节、失效。6.4.42 截断塞门、安全
14、阀、缓解阀无破损、无丢失。6.4.43 端板、端板托梁、侧板、支铁等无裂损,无危及行车安全隐患。6.4.44 各 垂 下 品 与 轨 面 距 离 不 小 于 50 ,闸 瓦 插 销 为 25 。6.4.45 货物装载良好,无超载、偏载、集重引起车辆状态不正常现象(列检发现后及时通知车站)。6.4.46 跨装车辆间停止缓冲器齐全良好,并用 8#铁丝将跨装车辆间车钩钩提杆绑死。6.4.47 始发列车必须确保每辆车制动良好,消灭“关门”车,严禁带“ 病” 车上路作 业。6.4.48 加强工具保管,特别是救援工具的保管修理,并应经常擦拭,存放整齐,确保量足完好。6.4.49 空重车调整装置要调整准确到
15、位,凡轴重达到 10T的车辆调重车位。6.4.50 空车定检没到期。6.5 车辆主要运用限度车辆主要运用限度一览表(单位:mm)部件 名 称 运用限度 附 注空车 40车中侧梁在枕梁间的下垂重车 80空车 80 敞车车体外涨重车 150体车体倾斜 75同一转向架左右旁承之和 2 20转向架 各垂下品与轨面距离不小于 50 闸瓦插销不小于 25轴身磨伤、打痕、碰伤、 弹伤深度 2.5轮缘垂直磨耗不大于 15轮辋厚度 D、D1、E 型 23轮缘厚度 22长度 30轮缘内侧缺损不大于宽度 10踏面擦伤及局部凹陷深度 滚动 1滑动 2一处 50踏面剥离长度不大于(滚动轴承) 二处 40一处 70轮对踏
16、面剥离长度不大于(滑动轴承) 二处 60部件 名 称 运用限度 附 注踏 面 圆 周 磨 耗 9轮对车轮直径差不大于同一转向架 25同一车辆两转向架最大与最小差50相对车轮轮缘至缺损部距离 1505踏面缺损 缺损部长度 150 沿圆周方向测量轮对内侧距离三处最大值 3K1、K2、双 K 型阀 130 180空车 85 135GK 型及 103 型(无闸调器) 重车 110 160空车 110 160GK、120 型 阀(有闸调器) 重车 115 135103 型阀(有闸调器) 空车 115 160重车 125 145制动缸活塞行程装 254254 密封制动缸(有闸调器) 空车 125 160各
17、圆销磨耗 3 测量直径销与孔间隙不大于 5同一制动梁两端闸瓦厚度差 20通用 闸 瓦 14制动闸瓦磨耗剩余厚度 高摩合成闸瓦 10部件 名 称 运用限度 附 注锁闭位置 135车钩钩舌与钩腕内侧距离不大于 全开位置 250钩提杆链松余量 30 45钩体托梁弯曲 8冲击座裂纹 30钩尾扁销螺栓直径磨耗 2钩身弯曲 13钩身下平面磨耗 7钩舌与上钩耳最大间隙 10 可在下钩耳处加垫钩身上部与冲击座或挡间隙不小于 8下作用车钩钩提杆与座凹槽间隙 3框身厚度 6钩尾框磨耗其它部分 6车钩中心高度 空车最高 890 守车 880空车最低 835 守车 860重车最低 8152 号缓冲器弹簧盒后弯角处裂纹
18、 1/4 圆周长度缓冲装置2 号缓冲器与从板间隙不大于 25说明:图中单位 mm6.6 列检人员手信号6.6.1 显示方式开工信号:昼间用检点锤,夜间用白色灯光,由下部向车体方向呈度上下摇动。故障信号:昼间用检点锤,夜间用白色灯光在身前交叉划斜线, 即划“”。制动信号:昼间用检点锤高举头上,夜间用白色灯光高举。缓解信号:昼间用检点锤上部左右摇动,夜间用白色灯光下部左右摇动。漏泄试验信号:昼间用检点锤平臂指向车体。夜间用白色灯光平臂水平移动。完工信号:昼间用检点锤向车体方向做圆形转动,夜间用白色灯光向车体方向做圆形转动。6.6.2 信号传递纪律:安全防护信号未安设好不得发出、传递、反馈开工信号:
19、发出传递、反馈信号不准越位:本人前、后一位检车员的信号确认不清时,不得臆测传递、反馈信号:到达列车检修作业时,副号未完工或未向正号报告完工,其正号不得发出、传递、反馈完工信号。7、起复救援作业7.1 接到起复救援命令,及时组织人员、备齐设备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投入工作。7.2 在起复前必须察看事故的现场,仔细讨论起复办法,迅速拿出最优方案,由专人统一指挥,防止事故扩大。7.3 做好安全防护,在车辆的另一端轮对两侧打上良好的止轮器,防止车辆移动。7.4 在架车前必须试验千斤顶作用是否良好动。千斤顶起重时,重心要找准。在千斤顶下垫木垛时,必须确认木垛坚固牢实。千斤顶底座安放平稳牢固,镐体垂直,镐与铁
20、接触部分要加防滑木垫,其行程不得超过 其行程全 长的 3/4 或安全刻线。7.5 使用多台镐架起一个起重物时,要由专人统一指挥,平衡起落,防止倾倒。在起重过程中,起重物尚未垫妥架稳前,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岗位,身体任何部分不得伸入起重物下方。架落车时,任何情况下不得将身体和头探入枕梁与摇枕之间,头和手不得超过轮缘高度。 7.6 分解及组装大型配件时,两人及以上操作时应做到步调一致,用力均衡。呼唤应答,放稳垫实。 7.7 注意手拉葫芦和钢丝绳的安全使用,不得将手脚等物放入钢丝绳中拉手葫芦,人不得正对钢丝绳。 7.8 起复救援完毕后,清理现场工具材料等,撤除轮对两侧止轮器,确认车下无人无物时,撤除防护
21、信号。 7.9 负责将起复的事故现场、车辆修复情况及车辆破损程度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并以书面材料向有关领导汇报。8.车辆日常运用质量标准经过列检检查维修,正常使用的铁道车辆必须达到如下的质量标准:8.1 车轮磨耗、擦伤、剥离、凹下、缺损不超限。8.2 消除热轴故障;滚动轴承外圈、前盖、承载鞍、轴箱无裂损,密封罩、轴端螺栓无脱出;滑动轴承轴箱及配件齐全、作用良好;轴箱端螺栓无松动。8.3 侧架、摇枕及一体式构架无裂损,侧架立柱磨耗板无丢失,间隙旁承游间不超限,常接触式旁承配件齐全、无破损,上下旁承无间隙,交叉支撑装置盖板无变形、破损,交叉杆无裂损、弯曲、变形,交叉杆安全链无脱落、折断,交叉杆支撑座
22、无破损、端头螺栓无松动、防松垫止耳无折断,轴箱、摇枕弹簧无折断(转 8A 型 转向架重车摇枕圆弹簧每转向架可不超过 1 个)、窜出、丢失。8.4 车钩及钩尾框无裂损;钩舌销无折断;钩提杆及座、链齐全,作用良好,互钩差不超限;从板、从板座、缓冲器、冲击座无破损;钩尾框托板及钩尾扁销螺母无松动,开口销无丢失;车钩托梁螺栓、螺母无丢失。8.5 空气制动机作用良好,制动缸活塞行程符合规定;空重车位调整正确,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无破损;编织制动软管总成、各塞门及手把,缓解阀及杆无破损、丢失;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无破损;守车紧急制动阀完整,压力表作用良好。8.6 闸瓦托吊、制动梁支柱、槽钢及弓形杆无裂损,制动
23、梁吊的圆销、开口销、闸瓦、闸瓦插销无折断、丢失,闸瓦磨耗不超限,安全链无脱落、折断,下拉杆下垂不超限,各拉杆、杠杆、圆销、开口销、U 型插销(螺栓)无折断、丢失。8.7 人力制动机配件齐全、无破损。8.8 中梁、侧梁、端梁、枕梁及牵引梁无裂损;中梁、侧梁下垂、车体倾斜或外胀不超限;车号自动识别标签无失效(无AEI 复示 终端及标签读 出器的列检所除外)、丢失。8.9 圆销、开口销无丢失;车门、车窗无丢失(含守车);车门、平车端板(渡板)折页无折断,罐车卡带无折断;罐体及阀不漏泄。8.10 空车定检不过期。9、作业安全标准9.1 其人身安全标准要严格按铁道部颁发的铁 路 车 站行 车 作 业 人
24、 身 安 全 标 准 执行。9.2 应按最大作业量,备足安全防护信号,并指定专人保管。9.3 熟悉站内线路、建筑物及龙门吊位置等,出外作业时,还要了解车站调车作业等情况。整队出发,作业完后,列队归所。9.4 下班前,要关闭风、气、水、电等开关,工具材料要收拾整齐,打扫周围环境卫生,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9.5 在站内线路上检修、整备车辆时,必须由专人按规定安设防护信号。9.6 接发列车时要提前到达接车地点,蹲在两线之间安全地点接车。狭窄线路、邻线上、下行同时到达列车时,要在两线路外侧接发列车。接发列车时,不得在线路内或枕木头上行走,不得坐在钢轨上或车辆下部以及站台的边缘休息。9.7 接发列车
25、时要目迎目送,并注意车辆运行、货物装载、篷布绳索状态,防止货物坠落伤人。9.8 在检查车辆下部时,头部应躲开制动机的杠杆以免制动时砸伤头部,身体必须闪开车轮,因为到达列车制动停车后,连缓部分为压缩状态,当缓解时,列车稍微移动,如身体紧挨车轮,躲避不及,容易将人轧伤。9.9 检查罐车及装有爆炸危险货物的车辆时,必须注意防火,对事先得到通知禁止明火接近车辆的检修,必须使用手电筒,在检查货车上部时,应确认装载货物状态及车门的关闭状态没有危险后,再进行工作。9.10 检车作业时,及时发现,及时维修,以免磨损闸瓦托,造成制动梁脱落危及行车安全。9.11 在列车检修完毕,须确认车下无人,并按有关规定对好信号后,由专人撤除防护信号。禁止在无防护信号的情况下,对列车车辆进行检查和修理工作。9.12 列车开后,严禁随车处理风管漏风,以免躲避不及造成事故。9.13 冬季戴防寒帽,要露出耳朵,并不得穿带钉子的鞋以免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