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1 2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笑对人生 文档编号:3974347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1 2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 2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 2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 2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1 2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第 一 单元教材简析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有五篇课文,一、三、四、五课是童话,第二课是两则寓言。一二三课是精读课文,四五课是略读课文。学情分析稻草人的眼泪,让我们把同情的目光投向穷苦的人们,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着的火柴,照亮了我们关注社会的眼睛,两则寓言故事则让我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古人的智慧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3.欣赏童话展现的美丽奇妙的情境,品味童话的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2.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学习难点学生初次学

2、习文言文,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以恰当的指导,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具准备课件课时分配 教学本单元可用 14 课时。精读课文 8 课时,略读课文 2 课时,“语文百花园一”4 课时。2#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1稻草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教材简析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

3、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学习重点 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学习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学具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2、 稻草人的图片。个性修改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a. 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b. 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句

4、子,体会:a. 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b. 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c. 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a. 给课文分段: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2.用一句话概括 1-2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4.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

5、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2)齐读本段;(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5.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记号;(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6.学生通读 1-5 自然段;质疑问难。第二课时教学内

6、容:讲授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 自然段,思考:a. 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b. 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c. 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d.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 6-8 自然段4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

7、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b 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七总结全文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九语段仿写: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板书设计5#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2、寓言两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教材简析 自相矛盾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自相矛盾。学

8、习目标 1、学会 4 个会认字和 5 个会写字。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3、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学习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等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个性修改学习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会 4 个会认字和 5 个会写字。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

9、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6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

10、第一句。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11、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7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2 寓言

12、二则之自相矛盾我的矛 我的盾物莫能陷也于物 无不陷也锐利 戳得穿 坚固 戳不穿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正确朗读画蛇添足,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

13、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发生:学生读 1、2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8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理解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4、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带着理解读一读。三、学以致用: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

15、下寓意。板书设计2 寓言二则之画蛇添足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寓意:9#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3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3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4指

16、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1、理解重点句。2、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学习难点 1、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方法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学具准备 课件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 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个性修改10“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 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 160 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17、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

18、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交流(反馈)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4指导朗读。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115总结扩展。这一

19、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四)布置作业l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第二课时(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

20、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

21、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12的悲惨)。(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

22、,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3学习表述。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

23、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四)总结、扩展13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

24、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板书设计3 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 美好的幻想冻僵暖和铜火炉饥饿食物烤鹅痛苦欢乐圣诞树孤单爱抚奶奶14#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4刺猬汉斯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一课时教材简析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学习重点 引导

25、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学习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个性修改学习流程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告戒: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

26、改变主意。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15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

27、他人物的看法。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3、指名反馈。(1)对汉斯的评价(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3)对农夫的评价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五、作业布置。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4* 刺猬汉斯格林兄弟学习汉斯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明白了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16#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28、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课型 略读课 课时 一课时教材简析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舍己、乐于助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弄清文章故事梗概。2、了解尼尔斯历险的经过,以及尼尔斯在历险中发生的变化。3、感悟童话中蕴含的哲理: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4、积累有关的词语,如“蹑手蹑脚”、“无声无息

29、”等。学习重点 了解尼尔斯历险的经过,以及尼尔斯在历险中发生的变化。学习难点 感悟童话中蕴含的哲理: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学具准备 课外读物个性修改学习流程一、导入“童话”是语言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本册为我们安排了五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最后一则-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希望大家能运用以前学童话的方法多自主学习。二、入题,存疑。1、指名读课题-尼尔斯骑鹅历险记2、你们从课题里知道什么?(主人公,主要内容)3、你还想知道什么?(历险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险;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戓蕴含着什么哲理;尼尔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三、自主合作,讨论,初步解疑。

30、1、学生分成 4 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2、师提示学习方法(或小组成员主动介绍方法)自由朗读逐个击破注意合作17在书上做批注,或在草稿上记下答案,以备交流。人人都要参与。讨论时要注意倾听,谦让,团结,协作。3、学生开始合作,师巡视。四、交流,彻底解疑。1、请一个组的代表发言,汇报答案。2、其它组的代表补充或更正,师注意做好记录。3、对不能达成一至的地方,师指导讨论。五、拓展。1、师:学语文即学做人,那么,你学了本文,对你学好做人有什么帮助?2、交流积累的词语。3、讨论本课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六、作业。1、回家将本课童话讲给家人听,2、练笔-续写。板书设计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

31、舍己乐于助人心地善良18#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语文百花园一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三课时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知识积累”“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习作”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2、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写一个历史故事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写一个历史故事学习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等学具准备 一些课外读物个性修改学习流程一、激情导入: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

32、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二、学习借鉴: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2、交流明确: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三、准备发言: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四、进行活动: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确。19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

33、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大王”五、延伸阅读:教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用眼睛在看、用嘴在读,更是用心在感受、用头脑在思考。老师也阅读了一些作品,特别是我还发现了一种体裁-寓言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1、自主阅读,思考:寓言和寓言诗又有什么异同?这两则寓言诗告诉我们什么?2、集体交流:问题同样都给人以启迪,讲述道理但寓言诗比寓言更加短小精炼。问题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六、布置作业: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讲给家人后伙伴听。2、阅读“习作要求”,作

34、好准备。20#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第 二 单元教材简析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期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生动的插图,有经典油画,有历史照片,有大型宣传画,有课文意境配画,共六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学情分析群情欢腾的开国大典,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雄伟庄严的天下第一关,英武忠诚的东方第一哨,所有这一切,无不充满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学习目标1.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2.让学生认识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学习重点1.有声之读与无声之阅读结合。2.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3.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

35、学习难点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具准备课件、课外读物21课时分配开国大典 2 课时望大陆 1 课时明天更辉煌 2 课时山海关 2 课时太阳与士兵 1 课时语文百花园二 4 课时#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6开国大典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学会 3 个生字,理解

36、 20 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68 自然段。学习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学习难点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学习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等。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 3 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个性修改22程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二、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3、课文写了哪

37、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三、交流1、试说课题意思。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节读课文。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4、随机学习重点句。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完成作业本第 1、2 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背诵第 68 自然段。教学过程:一、阅读第二段。1、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

38、(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23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朗读(自豪,扬眉吐气)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4、背诵 68 节。二、阅读第三段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选读句子。三、

39、作业1、背诵 68 节。2、完成作业本 3、5 题。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全场 30 万人,为_而_;为_而_;为_而_。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2、背诵 68 节。二、阅读第四段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理解。3、朗读第 14 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24三、总结

40、全文,领会中心。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 4 个怎样的场面。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4、完成作业本 6、7 题,交流。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四、作业选做: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3、写一段话:1949 年 10 月 1 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板书设计6 开国大典热爱、激动、自豪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有详有略#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

41、人学习内容 7、望大陆 课型 阅读课 课时 一课时教材简析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 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学习重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方法 阅读法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个性修改25习流程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二、学习诗歌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42、。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3、体会诗歌感情。(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山之上,国有殇”(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指导朗读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

43、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四、指导朗读、背诵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朗读后试着背一背。五、布置作业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板书设计7 * 望大陆望故乡山之上,国有殇 (爱国)望大陆26#中心小学个性化导学案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学习内容 8明天更辉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教材简析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44、。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学习难点 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学习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语句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个性修改27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2是的,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学生甲

45、:游行,看升旗。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学生丙:写文章、作诗。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学生齐读课文题目。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三、整体感知,划分段

46、落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28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 19 世纪中期至 20

47、 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3出示句子:(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师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3能体会作者的情

48、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具准备香港相关资料,重点语句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听写词语: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29出示句子: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国母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出示句子: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