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一、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 柳曾 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_答案 (角度一)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中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 “不知”等词句,生动地描写了柳絮漫天、轻狂得意的形象。(角度二)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全诗以春天的“柳”比喻得势便猖狂的小人,以 “东风”比喻小人的后台主子,以“清霜”比喻遏制小人的正义的力量,形象鲜明。(角度三) 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借对柳的嘲弄,警告那些奸佞专权、得志一时的小人,他们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必将得到可耻的下场。如答案
2、不在以上角度内,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从题目即可看出,这类诗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因此可从这里入手,分析其所借之物以及所言之志。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因此可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关键是要把每种手法的具体使用情况及其表达效果分析出来,才符合鉴赏的要求。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开头两句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答:_(2)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诗人之“愿”的内涵的?答:_答案 (1)点明诗题“归园田居” ,表达诗人心忧
3、田亩的心情,引出下面诗人劳作田间的描写和感慨。(2)希望豆苗能够茁壮生长,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希望自己在污浊社会中能够洁身自好,自耕自食。二、边塞军旅诗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七首( 其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塞上曲送元美(明)李攀龙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1)从题材来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诗;两首诗都以意象 _来表情达意。答案 边塞 月(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答:_答案 王昌龄的诗以直接抒情为主,前三句就乐声抒情,写出了“别情” “边愁”的深重;末句以景
4、结情,融情入景,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李攀龙的诗间接抒情,融情于叙,诗人用征人马上看月的情景表达出将士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大丈夫上战场万死不辞的信念和决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 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 ,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注 汉家:唐代诗人常常借汉喻唐。虎竹:古代授予将帅兵权,以兵符为凭信。兵符有铜虎符和竹使符,就是诗中所说的“虎竹” 。(1)请赏析颈联的妙处。答:_(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 (1)“边月” “胡霜” “弓”和“剑” ,这些实景、实物,交代
5、了时令 (秋天月夜)、地点(边塞) 、人物( 戎装的战士) ;用“随”和“拂”把景物连结起来,又逼真地表现了在边地凄清寒冷的环境中行军的情状;以“月”和“弓” 、 “霜”和“剑”互为比喻,增添了诗的意趣。(2)赞叹为国杀敌的积极精神以及对将士妻子的劝慰之情。三、怀古咏史诗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 注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注 漫嗟:空叹。
6、(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_(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 (1)运用了比喻、拟人( “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 ),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动静结合( 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绘景物的色彩。( 答出三点即可)(2)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 (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7、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 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注 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征虏亭:为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1)本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答:_(2)“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句有何深意?答:_答案 (1)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不堪设想。(2)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
8、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四、托物言志诗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梅林 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 注 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 霜禽:冷天的鸟。(1)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答:_(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答:_答案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
9、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又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高兴极了。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它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视觉和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颈联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 “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2)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的主题。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贺铸 注杨柳
10、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 贺铸:北宋词人。 宋史 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简要分析。答:_(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 (1)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 ”)。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2)对自己不愿趋时媚俗
11、的高洁品质的坚守,隐含被命运捉弄的嗟叹,显示出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五、送别怀人诗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为送别诗,试分析首句写景的作用。答:_(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1)“猿啼” ,以声音来渲染凄清的氛围;“客散暮江头 ”, “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写法: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青山万里一孤舟” ,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
12、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深情。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注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 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答:_(2)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 (1)虚实结合。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 ”亦可) 。这一联
13、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简析也可)(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 “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六、羁旅思乡诗11(2013株洲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章台夜思韦 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答案 思乡怀人(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本诗
14、的前两联。答:_答案 首联既为诗人的“夜思”创设了背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为全诗奠定了孤独、凄凉的感情基调。颔联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用“孤灯” “楚角” “残月” “章台”等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诗人寄居他乡的孤独、凄凉。鉴赏 这是一首思乡怀人之作。诗歌以“章台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 ,而写秋夜所闻,为诗人的“夜思”创设了背景,渲染了气氛。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歌的后两联点明了“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书难寄。最后一联点出时当秋季,更令人愁思不断。这一联和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一
15、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词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2)“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中“ 满”和“新”二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 (1)离:远离君王(或 “遭受放逐”)的苦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或“思君”) 的惆怅。(2)满: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新:暗示年复一年,强化感情。七、即事抒怀诗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
16、题。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 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 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 蒋捷:南宋末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抱节而终。断雁:失群的孤雁。星星:喻白发。(1)这首词以_以线索,串起了作者一生的经历。答案 听雨(2)请从任一角度,赏析全词。答:_答案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表达技巧。少年时买笑歌楼是浪漫欢乐的,壮年时漂泊客舟是孤苦忧伤的,暮年时避居空门则是灰心麻木的。这三种处境、心情两两形成对比,而少年时的欢乐又反衬了后两个时期的孤苦、麻木。作者以此反映了南宋亡国前后自己心境的变化。鉴赏 这首词选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不同时期,歌楼、客舟、僧庐三个不同地点,以“听雨”为线索,串起了作者一生的经历。作者少年时买笑歌楼是浪漫欢乐的;壮年时漂泊客舟如同西风低云中的孤雁,是孤苦忧伤的;暮年时避居空门,因国家灭亡而万念俱灰,任凭雨滴搅扰自己清梦而无动于衷。这些反映了南宋亡国前后作者心境的变化。作者把变化的过程统统略去,只是跳跃地选取了三个点来写,让读者自己在对比中体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