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 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2016江苏单科,T23)美苏冷战的内容、表现及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013江苏单科,T20)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本讲内容是高考的潜在热点,高考命制材料题的可能性较大。学生备考时要注意:深刻领会“冷战”的起因、特征、表现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认识多极化格局出现的必然性及其表现。关注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及地区的热点问题,分析问题的发生和演变的历史根源。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1.背景(1)基本框架:二战后,美苏为主导的国际
2、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实力变化: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要求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3)根本原因: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4)“冷战”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3.表现(1)政治:1947 年 3 月,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2)经济:1947 年,为了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1949 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3)军事:1949 年,美、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 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深化理解】 美苏“冷战”考法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
4、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 1947 年 3 月在国会的讲话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马歇尔 1947 年 6 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史料三 以下两幅图片是 1947 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1.史料一信息“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体制”指资本主义制度;“极权主义政权”指社会主义政权。2.史料二信息中“它”是指马歇尔计划。史料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和作用。3.史料三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
5、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1.根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提示:(1)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结合史料三谈谈你的认识。提示: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史论归纳“杜鲁门主
6、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考点二
7、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 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5 年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 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处于分裂状态。(3)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 7 月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以改变苏联在美苏均势中的不利地位;在向古巴运送导弹时被美国发现
8、,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表明当时美国处于优势。2.局部“热战”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中朝人民共同努力,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611973 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3.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易错易误】 “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 ,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考法 1 古巴导弹危机典例 (2017南京期初摸底)1962 年 1
9、0 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美国和世界共同体都不能容忍蓄意的欺骗行径和对任何国家的攻击性威胁,不管这种威胁是大还是小使用它们(核武器)可能性的任何实质增加或在他们安置地点上的任何突然改变,都被视为对和平的明确威胁。 ”下列对此讲话解读不合理的是( )A.这次讲话是针对苏联的威胁B.此事件诱因是古巴导弹危机C.美国不能容忍苏联的核威胁D.美国意在与苏联消除核武器解析 由材料信息“攻击性威胁” “核武器” “安置地点上的任何突然改变”等可以判断,美国意在迫使苏联撤走核武器,而不是与苏联消除核武器。答案 D【方法突破】明考点 古巴导弹危机抓关键 根据“1962 年 10 月” , “美国总
10、统肯尼迪” “攻击性威胁” “核武器”安置地点上的任何突然改变”等信息可知与苏联和古巴导弹危机有关。定方法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62 年)、空间(美国)限制。根据核武器的位置改变对美国的威胁等信息,并注意设问的逆向设置,选出正确答案。【史论链接】 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1.保证了古巴的独立,使其自主性增强。2.美国确保了其“后院”的安全。3.苏联开始走向与美国全面争霸的道路,两极格局更加明显。4.促使美苏在此后的争霸中逐渐改变策略。5.作为冷战重要战场的古巴的地位下降。6.为美守苏攻的争霸态势埋下伏笔。考法 2 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
11、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 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史料二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1.史料一信息“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12、” “70 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以看出美苏争霸是一个紧张与缓和交替的过程,与当时的世界形势存在很大关系。2.史料二“两个世界”对抗指的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长期对峙,由“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可以看出认识到了美苏争霸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提示: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及新力量的发展。史论归纳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
13、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7苏北三市模拟) 有学者
14、认为,从 19451950 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遏制苏联的需要 B.欧洲经济的复兴C.美国实力的下降 D.美欧联合的实现解析 材料中显示的是美国在二战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分别实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C 项和 D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 A。答案 A2.(2017南京模拟) 下图是一幅联邦德国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画了一段弱不禁风的细长树
15、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经茁壮成长,并开满了满树繁花。该海报意在说明( )A.复兴援助效果显著 B.德国逐渐走向统一C.德国经济畸形发展 D.冷战对抗有所缓和解析 海报反映了联邦德国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夹板的护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开满了满树繁花),故 A 项正确;德国逐渐走向统一(1990 年)不是海报表达的主题,故 B 项错误;德国经济畸形发展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冷战对抗有所缓和也不符合海报的主旨,故 D 项错误。答案 A3.(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1947 年 9 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
16、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 ,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这一事件( )A.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C.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D.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解析 题干中“1947 年 9 月”及“号召团结一切力量以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表明杜鲁门主义在此前已出台,且题干所述事件与杜鲁门主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 A 项错误;题干所述事件的做法加深了美国及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B 项正确;打破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与经互会相关,C 项错误;题干所述事件并没有“促成”华
17、约组织的成立,D 项错误。答案为 B。答案 B4.(2017扬州模拟) 1946 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这一言论(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 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解析 材料中“极权主义势力”是指苏联,凯南的核心观点是保持一个分裂的德国,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向西欧扩张和蔓延。这体现出二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即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同此后出台的杜鲁门主义的思想内涵一致,这一言论对“冷战”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D
18、 项正确。拉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 项排除;英法美同苏联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德国分裂,而不是凯南的言论,B 项排除;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也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C 项排除。答案 D考点二 美苏“冷战”及其影响5.(2017盐城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称: “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突出表现是( )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 B.柏林墙的修建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越南战争爆发解析 194
19、9 年西德和东德的先后建立,时间早于题干时间,故 A 项错误;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在政治领域的深刻反映,故 B 项正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对峙是在四五十年代,故 C 项错误;越战主要是美国和越南两者之间的问题,与苏联无直接关联,故 D 项错误。答案 B6.(2018江苏高考模拟) 下图是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事件说明( )A.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B.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解析 通过图中的三个人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可以判断题中所
20、指的事件是指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不能表明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故 A 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结束,苏联的妥协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故 B 项正确;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并没有削弱,故 C 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结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故 D 项错误。答案 B7.(2017丰县中学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5 年 4 月 12 日,罗斯福因患脑溢血突然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后,于 4 月 20 日和 23 日连续召开会议,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4 月 23 日,杜
21、鲁门接见前来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的莫洛托夫时,一再指责苏联违背雅尔塔协定,要求改组波兰政府,并威胁说,不这样做将严重动摇美苏合作的决心。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美国打起贯彻“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的旗号,坚持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 。8 月 18 日,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声明,公然恫吓说,若不容纳“一切重要的民主分子”参加政府,美国将不承认保加利亚政府,也不与它缔结和约。摘编自美苏冷战对峙与两极世界的形成材料二 19691985 年前后的近 20 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
22、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着。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美苏关系的新动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国演变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945 年”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 “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虽然这一阶段无论
23、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答案 (1)动向:双方由战时盟友演变为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欧洲的争夺加剧。原因: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及在世界影响增大;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美国希望称霸世界。(2)规律:大国实力对比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论证:二战后,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其他力量中心起着支配作用,形成了美苏两极国际关系格局,尽管双方争霸态势常有演变,但这一根本格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苏联改革逐渐步入死胡同,多极化的趋势在逐步形成。课后巩固检
24、测(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5分,共 75 分)考向一 美苏“冷战”的表现1.(2018南师附中模拟) 有学者指出, “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 。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 关键信息“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 。这强调了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 A、B、C
25、项错误, D 项正确。答案 D2.(2018苏北四市模拟) 1946 年 4 月,杜鲁门发表演讲: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滋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觉得,向正在医治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伸出援助之手是正确的。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A.以和平发展为己任 B.以称霸世界为目的C.以帮助盟友为义务 D.以对抗苏联为根本解析 根据材料“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伤的朋友和同盟” ,美国并不是在宣扬和平,而是主张对抗,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
26、我们应该帮助别人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 ,表明美国帮助别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分享繁荣,结合所学,这种“帮助” 、 “分享”是附带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以达到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故 C 项错误,B 项正确;对抗苏联是手段,实现称霸是目的,故 D 项错误。答案 B考向二 马歇尔计划3.(2018南京、盐城模拟)下图是 1949 年捷克斯洛伐克画家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中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由此,你得出的正确认识应是( )A.马歇尔计划直接损害捷克斯洛伐克利益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旨在复兴西欧经济C.漫画
27、客观全面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D.漫画虽是艺术作品,但仍有一定史料价值解析 马歇尔计划主要是援助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但是并未直接损害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故 A 项错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通过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从而遏制苏联及社会主义,故 B 项错误;漫画主要反映了美国通过对德国、法国等的援助来支配西欧各国,没有反映经济复兴的积极影响,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故 C 项错误;这幅漫画虽是艺术品,但是对研究马歇尔计划有一定的价值,因为艺术作品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选取史料时,要结合更多的史料进行佐证,故 D 项正确。答案 D4.(2018苏锡常镇模拟) 20 世纪
28、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 “和平竞赛” ,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解析 材料中“20 世纪六十年代”是美苏争霸时期,而非放弃,故 A 项错误;差距巨大,与材料中“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不符,故 B 项错误;美国取得绝对优
29、势,与材料中“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不符,故 C 项错误;美苏冷战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材料中“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 D5.(2018沛县模拟)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某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解析 图中利用美元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表明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 A 项错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观动机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西欧国家
30、的经济得到恢复为西欧的联合奠定基础,西欧走向联合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其动机和效果并不一致,故 B、C 项错误;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开始其一体化进程进而挑战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成为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故 D 项正确。答案 D6.(2018南通模拟) 1948 年 4 月 3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 对外援助法案 ,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 133.2 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 。该法案(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
31、系建立解析 根据对“1948 年” “对外援助法 ”“西欧” “美国给予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这些信息的分析,不难得出这是在说马歇尔计划,故 A 项正确,B 、C、D 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答案 A考向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2017南通、扬州模拟)下图是创作于 1957 年的时政漫画 祝君晚安 。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 ,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成立北大西洋集团对苏联进行核威慑B.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C.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
32、冷战对峙加剧D.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解析 材料中“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不是苏联,1949 年成立北大西洋集团,与“1957 年的时政”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三位病人 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属于北约集团内部,材料中“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不是治病而可能要命,表明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北大西洋集团” ,没有涉及两大阵营,故C 项错误;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故 D 项错误。答案 B考向四 “冷战”的实质和影响8.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
33、“人心之争” 。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A.国家利益的竞争 B.国际霸权的争夺C.主导力量的转移 D.不同制度的选择解析 “人心之争”不能体现国家利益的竞争、国际霸权的争夺和主导力量的转移,据材料“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选择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9.(2018连云港模拟) 1953 年 2 月 2 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要求国会通过决议,不承认过去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秘密协定(指雅尔塔协定)” 。这表明他( )A.坚持推行对苏“冷战” B.主张与苏联结成同盟C.要牵制国会的立法权 D.极力地维护两极格局解析 雅尔塔协定奠定美苏为中
34、心的世界格局,材料中艾森豪威尔不承认雅尔塔协定,即对苏“冷战” ,欲遏制苏联,从而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故A 项正确;主张与苏联结盟,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要牵制国会立法权,材料未体现,故 C 项错误;不承认雅尔塔协定就是不承认苏联为中心,建立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故 D 项错误。答案 A10.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 70 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B.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C.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D.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解析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较量是美苏冷战的表现,故 A 项错误;东西柏
35、林间的文化共建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二战后初期美苏战时盟友关系逐渐被美苏冷战所取代,美苏在文化上通过精心拍摄的电影进行交流,体现了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故 C 项正确;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 C考向五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1.(2017扬州质检)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解析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 A 项错误;“交替”说明一个规律性的产物,与
36、材料彼此根据国家利益的决策不同,故 B 项错误;美苏开始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便是对峙的,但是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是妥协的产物,故 C 项正确;军事克制是主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 C12.表中摘引了某书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该目录还能添加哪项内容( )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方冷战的开始(一)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和凯南的“八千字电报”(二) 杜鲁门主义(三) 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四)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A.柏林危机 B.不结盟运动C.欧洲共同体 D.越南战争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两大阵营的形成与东西方冷战的开始”可以判断为二战后至 1955 年冷战的相关史实。柏
37、林危机开始于 1948 年,故 A 项正确;不结盟运动 1961 年,故 B 项错误;欧洲共同体 1967 年,故 C 项错误;越南战争 20世纪 70 年代,故 D 项错误。答案 A13.(2017镇江质检) 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 )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C.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解析 朝鲜战争是冷战期间在亚洲地区的热战,故 A 项错误;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1948 年 8 月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9 月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因而朝鲜半岛政治的分裂开始于 1948 年,故 B 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是美苏两极格
38、局最终确立的标志,故 C 项错误;根据图片中“1953 年军事停火线”这一信息可知,1953 年朝鲜半岛南北正式进入对峙局面,故 D 项正确。答案 D14.(2017苏州调研) 刘金质在 冷战史中把冷战分为五篇:冷战的开始(1945 1949)、冷战的扩展(19501962) 、冷战中的缓和(19631979)、冷战再现(1980 1984)、冷战的结束(19851991) 。下列史实对应错误的是( )A.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冷战的扩展: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C.冷战中的缓和: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D.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 1947 年,是冷战的开始
39、,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是在 1955 年,是冷战的扩展篇,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巴导弹危机是在 1962 年,是属于冷战的扩展篇,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东欧剧变在 1989 年,苏联解体在 1991 年,属于冷战的结束篇,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15.(2017扬州中学质检) “危机期间,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 ”这场“危机”( )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
40、化解解析 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 “赫鲁晓夫” “核打击”推断,这场“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影响,而非形成的条件,故 A 项错误;中美洲的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对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产生影响,故 B 项错误;当时的古巴不是核大国,故 C 项错误;材料“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推动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故 D 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 25 分)16.(2018无锡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 20 世纪中,1917 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俄国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
41、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 1917 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 1945 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 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 “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英约翰W梅森冷战材料二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 个增加到 15 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
42、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三 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方永刚、唐复全 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17 年俄国如何踏进“历史的
43、主流”?19451950年,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8 分)(2)据材料二,归纳“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 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与亨廷顿的不同观点。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以史实论证“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7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 1917 年后俄国社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情况可知,其在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小问,结合 1945 至 1950 年期间苏联的主要大事件分析可知,其建立了经济互助会,与中国建交并结盟。第(2)问,第一小问,从
44、深度和广度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五六十年代美苏关系状况可知其使两极格局加强,根据 60 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兴起,西欧、日本崛起等国际关系状况可知其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可知其根本是为了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三“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这一信息,结合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合作的史实论证即可。答案 (1)踏进主流: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4 分)措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建交与结盟。(4 分)(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遏制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8 分)影响:两极格局的加强;各国与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任答一点,2 分)(3)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2 分)实质:维护美国霸主地位。(1 分)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