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716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山东专用)文档: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考点五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组一 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注 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注】 常平:常平仓。(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

2、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译文: (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译文: 答案:(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

3、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朗知卓必亡,恐见留,

4、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 注 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 宗:宗族、宗室。(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译文: (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译文: (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译

5、文: 答案:(1)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2)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3)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

6、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么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 ”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随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三、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

7、,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译文: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译文: 答

8、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2)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

9、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致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他到处巡游,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因为供给不足,而预先征收数年的赋税。全国各地,抢劫、杀人的人蜂拥而起,亲近的大臣却相互隐瞒遮掩,隐瞒叛乱的人数,不据实上报。有人说叛乱的人多,就会遭受狠狠地训斥。官员们各自只求苟且偷安,上下相互蒙骗,每次出师征讨,失败接连不断。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四、(2016滨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

10、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译文: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译文: 解析:第(1)题,关键点:“封” ,动词,译为“封存” ;“拜书” ,动宾短语, “拜”为动词,表敬称, “书”为名词,译为“书信” , “拜书”译

11、为“呈上书信” ;“奔” ,译为“投奔” ;“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第(2)题,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译为“贯穿” ,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对他礼遇厚重。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

12、“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五、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地名)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

13、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至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选自吕氏春秋)(1)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译文: (2)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译文: 答案:(1)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2)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相比,三王的辅臣也不比他显耀,(因为孔子)取舍不随便啊!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这块地方作为供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来对弟子说:“我听说品德高尚的人应当立功后才受赏。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赏赐我廪丘(这块地方),他太不了解我了。 ”(孔子)让

14、弟子赶快驾车,辞别后离开了(齐国)。孔子出身平民,官做到了鲁国司寇,国君在品行上也难以与他相比,三王的辅臣也不比他显耀,(因为孔子)取舍不随便啊!六、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然犹不能已,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注】 权:孙权。昭:张昭。译文: 解析:这是一个缘事说理的语段,翻译时,要把握语段中的人物、事件以及人物对事件的态度。在把握语段大意的前提下,逐字逐句地进

15、行翻译。答案:孙权每次打猎,常常乘坐战马射杀老虎,老虎曾经冲上前来攀住马鞍。张昭变了脸色上前说:“将军这样做妥当吗?作为一个君主,就是说能够统率英雄豪杰,统领各位贤才,难道是所谓在野外追逐野兽,同凶猛的野兽较量勇武吗?如果一旦发生灾患,不怕遭到天下人取笑吗?”孙权向张昭表示歉意说:“我年纪轻,做事不能深谋远虑,因此愧对先生。 ”但(孙权)还是不能就此罢休,张昭虽然直言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题组二 综合练(2016聊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二十七年,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

16、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二十八年,以承修京口沙船迟误,部议降调。总督傅腊塔疏陈世纶清廉公直,上允留任。擢扬州知府。扬州民好游荡,世纶力禁之,俗为变。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纶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余,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大学士伊桑阿入奏,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搢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可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 ”

17、是岁授湖南布政使。湖南田赋丁银有徭费,漕米有京费。世纶至,尽革徭费,减京费四之一,民立石颂之。四十四年,迁太仆寺卿。四十五年三月,授顺天府府尹,疏请禁司坊擅理词讼、奸徒包揽捐纳、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饬部议,定为令。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寻调总督仓场。五十四年,调漕运总督。世纶察运漕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蠹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六十一年四月,以病乞休,温旨慰留。五月,卒。遗疏请随父琅葬福建,上允之,诏奖其清慎勤劳,予祭葬。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曰“青天” 。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

18、文亭。(选自清史稿 ,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七年,淮安被水 被:遭受B民立石颂之 颂:歌颂C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愆:差错D在江宁以忧归 忧:忧虑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忧:父母的丧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凭借的身份/介词,因为;B.介词,因为/动词,作为;C.结构助词,的/动词,到;D.均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19、一项是( )A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B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C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D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解析:选 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时应先把握文章大意,结合标志词语进行试断、比较,最终确定正确答案。这段文字是说湖北兵变的事情,施世纶禁止兵士骚扰百姓。根据文意,可知“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优于“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 ,因此排除 A

20、项;“世纶具刍粮而使”不通,排除 C 项;“兵有扰/民立捕治”不合文意,排除 D 项。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世纶是施琅的儿子,廉洁宽厚,尽心为民,他压制豪强奸猾之徒,任职之地均有惠政,被称为“青天” 。B施琅去世,总督范成勋上奏疏请求让施世纶在任上为父守丧,以至于施世纶最终未能离职为父守丧。C湖南按察使一职空缺,九卿共同推举施世纶,皇帝指出施世纶处事的缺点,授予了他布政使的职务。D施世纶要离开江宁时,众多百姓在挽留无果后,每人出一文钱在府署前修建了两座亭子,叫“一文亭”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施世纶最终离职为父亲施

21、琅守了丧。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生与搢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可偏执?译文: (2)世纶察运漕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蠹役,以严明为治。译文: 答案:(1)读书人与官员打官司,他一定会袒护读书人。处理事情要力求恰当适中,怎能偏执呢?(2)施世纶知晓了漕运长期存在的弊病,不再收取多余的银两,弹劾贪婪的官吏,除去干坏事的差役,用严明的法令来治理。施世纶,字文贤,是汉军镶黄旗人,施琅的二儿子。康熙二十四年,凭借荫生的身份被授予江南泰州知州一职。施世纶廉洁宽厚尽心为民,泰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二十七年,淮安遭受水灾,皇上派遣使臣监督堤防工程,跟随使臣的几十

22、个人,骚扰百姓,施世纶向朝廷告发那些犯法的人,依法处治了他们。湖北发生兵变,官兵出州境前往援救,施世纶准备草料和粮食,并且派官吏手拿棍棒列队等待,如果有士兵骚扰百姓,立刻抓捕治罪,过境的士兵都不敢骚扰百姓而离开了。二十八年,因为秉承皇上旨意修京口沙船却未按时完成,相关部门对他做出降职调动的处分。总督傅腊塔上奏疏陈说施世纶清廉公正,皇上答应让他留任。施世纶被提拔为扬州知府。扬州百姓喜好放荡闲游,施世纶强力禁止这一现象,扬州的风俗因此而改变。三十五年,施琅去世,总督范成勋上奏疏,以施世纶受到百姓的称道和爱戴为由,请求让他在任上守丧;御史胡德迈上奏疏陈述观点,施世纶才得以离职守丧,母亲去世又为母亲守

23、丧。过了一年多,施世纶被授予苏州知府一职,他仍然请求守丧三年,推辞不赴任。三十八年,守丧期满,朝廷授予施世纶江南淮徐道一职。四十年,湖南按察使一职空缺,朝廷九卿共同推举施世纶,大学士伊桑阿入朝上奏,圣祖说:“我深知施世纶清廉,只是他遇事偏执,百姓与读书人打官司,他一定会袒护百姓;读书人与官员打官司,他一定会袒护读书人。处理事情要力求恰当适中,怎能偏执呢?像施世纶这样的人,派他做管理钱财和粮食的事情,就非常恰当。 ”这一年他被授予湖南布政使一职。当时湖南的田赋在人头税中还要加徭役费,运送漕米有京费。施世纶到任后,徭役费全部革除,减去四分之一的京费,百姓立石碑歌颂他。四十四年,升为太仆寺卿。四十五

24、年三月,施世纶被授予顺天府府尹一职,上奏疏请求禁止司坊擅自包揽官司、奸佞之人包揽捐纳、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经有关部门商议,将之定为法令。四十九年,升为户部侍郎,监督管理钱法之事。不久调任仓场总督。五十四年,调任漕运总督。施世纶知晓了漕运长期存在的弊病,不再收取多余的银两,弹劾贪婪的官吏,除去干坏事的差役,用严明的法令来治理。每年监督漕运船只,按照朝廷计划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差错和拖延。六十一年四月,施世纶因病请求退休,皇上下旨慰问挽留。五月,施世纶去世。留下奏章请求随父亲施琅埋葬在福建,皇上答应了他,下诏表彰他清廉谨慎勤奋劳苦,朝廷予以追悼埋葬。施世纶做官聪明能干果断坚决,压制豪强奸猾之

25、人,严禁官吏扰民。所任职的地方都有惠政,百姓称他为“青天” 。在江宁任上因父亲去世归乡,百姓请求挽留他的人超过一万。百姓的请求不被允许后,他们每人出一文钱在府署前修建了两座亭子,叫“一文亭” 。文言文整体训练(二)一、(2016淄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 ”公曰:“何为?”对曰:“为其有二乘 。 ”公曰:“有二乘,则

26、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之恶恶道至甚也。 ”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 ”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公曰:“善!吾子之言,岂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 之世,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于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国以亡。此即以己逆天时,诡福反为祸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

27、戊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蘖 。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 至者,十有六国。此即以己逆天时,得祸为福者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 ”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闻君子之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

28、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节选自孔子家语卷一)【注】 乘:欺凌。二乘:二人相互侵凌争胜。殷王帝辛:商纣王。夭蘖:树木生长出现了反常的现象。重译:通过使者辗转传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恶恶道至甚也 恶:厌恶B信有天命,非唯人也 信:相信C则国家必王而名必昌 昌:显赫D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疾:疾病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信:确实,的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解析:选 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9、的能力。B.均为介词,因为。A.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C.连词,于是,表承接/副词,才。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B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C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D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解析:选 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说的是孔子

30、回答哀公询问“如何能让国家虽小却能保住,大了就能攻打别国”的对策。句中两个“将”结构一致,且前后两句是对比句,其前均应断开,排除 C 项。 “天下百姓”是个集合名词,不能断开, “朝廷有礼” “上下相亲”结构完整,中间应断开,两者是“天下百姓皆君之民”的前提。故选 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国家的防守与攻伐,孔子让鲁哀公不要考虑攻与守,而要做到朝廷遵守礼制,君臣相敬相亲,百姓就会都成为他的子民。B对于“君子不博”这个问题,孔子认为君子下棋时相互搏杀争胜就会走邪路,借此道理来引导哀公要喜好正道,不走邪路。C孔子认为国家的存亡祸福源于自身,天灾地祸都不能改变国

31、家命运,并以纣王和太戊为例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进行分析阐明。D关于长寿,孔子认为三种死亡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咎由自取;智士仁人行事节制,喜怒适时而止,不损害性情,就能长寿。解析:选 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孔子让鲁哀公不要考虑攻与守”错,原文第一段中“将与谁守”这句话说明孔子意为“守” 。孔子在回答鲁哀公攻、守问题时,突出施行“仁政”让百姓来归,这样就能使国家得到防守的力量,孔子没有提到“攻” ,因为通过“攻”来使国家增大的方法不符合“仁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译文: (2)太戊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养民之道。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