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提升,必修,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之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
2、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深化理解 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深化理解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热考命题聚焦,
3、考向1 鸦片战争前后的“西学中源”思想 (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2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答案,解析,解析 “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 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 这种说法一定程度
4、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考向2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2017德阳二模,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解析 “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反映了中体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A项错误; 李鸿章强调中体,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阻
5、力,故B项正确; 仍强调中体,说明并没有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故C项错误; 中体思想不是科学依据,故D项错误。,考向3 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2017大连二模,29)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这说明梁启超 A.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B.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 C.其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 D.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答案,解析,解析 从材料中“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可知梁启超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考向4 康有为的维新
6、变法思想 (2017濮阳三模,29)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 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 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 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未体现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集权体制,故C项错误。,考向5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教育”思想 (2017湖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应把培养“人上人”的目标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7、”,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识,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可见,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的实质是 A.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要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D.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实用性,答案,解析,解析 “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平等,“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说明陶行知提倡教育的民主,由此可知陶行知提倡新教育的实质是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故A项正确; B项未体现陶行知教育的民主性,故B项错误; 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 教育科
8、学的内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向6 孙中山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2017汕头高三期末,29)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 A.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解析 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A项错误; 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项正确; 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孙中山反对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