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6368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古诗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轮复习专题测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宿云门寺阁孙逖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1)诗题中的“宿”字贯串全诗,请对此作具体说明。答: (2)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3)“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注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卜邻,即选择作邻居。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

2、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购置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与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七律相赠。(1)找出诗中用典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用来指代的内容。古诗中以邻人为题材的作品很多,由此诗可以联想到杜甫客至中召唤邻翁过门共饮的哪两个句子?(2)白居易想和元八结邻而居,有哪些理由呢?试简要概括。_ (3)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其意境作简要赏析。_ 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桂州严大夫韩 愈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

3、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答:_ (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答: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行香子过七里濑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七里潮:又名七里滩,富春江的一段,在今浙江省桐庐县。严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墙,终日垂钓富春江。世人多讽严陵钓鱼是假,沽名是真。(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怎样的景色? 答: (2)清简要分析“算当

4、年,虚老严陵”一句 词中的作用。 答: (3)这首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清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 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释: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梅发:白发。(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_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

5、析其妙处。_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_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秦娥南宋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注: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浙河西面: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的前线地方。宣和:北宋徽宗年号。(1)这首词上片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词人是通过什么意象表明的?(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一下上片的艺术特色。(3)请简要分析“归鸿”意象在全词传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

6、倍依依。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8.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梳楼蒋 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看似平淡,但意蕴深婉”是虞美人梳楼的特点,请结合上片“楼儿忒小不藏愁。几

7、度和云飞去觅归舟”简要分析。答:_ (2)两首词均描写了词人在雨中所见的海棠但用意与手法各不相同,试具体分析。答:_ 参考答案1.(1)首联,诗人尚在投宿途中,远看云门寺;颔联,诗人初到宿处,点燃油灯,卷起帷幔,观赏窗外的夜色;颈联,诗人睡下,一时还未入眠,游目于室内和窗外;尾联,诗人入睡,进入梦乡。(2)想象。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借此写出了“千嶂” 、 “五湖”的高远气象和云门山寺的势派。(答出对偶或夸张,只得 1 分)(3) “云门寺”的特点是“古”与“高” 。颈联上句写因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剥落,只剩下大雁,足

8、见“云门寺”之“古” ; 颈联下句写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足见“云门寺”之“高” 。【译文】 云门寺阁坐落在云门山下,繁花盛开如烟如雾,但却有一种超脱尘俗的幽静。到了晚上,悬挂的灯火照映着群山,卷起窗幔,映入眼帘的是如太湖秋水般的夜色。画壁上还留存着鸿雁的痕迹,天上的繁星彷佛停留在纱窗上。这样的景致让人更加怀疑通往天庭的路就在附近,果不然,当天夜里就做了一个跟白云一起遨游天际的梦。【赏析】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从杜甫诗“若耶溪,云门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来看,此寺是当时

9、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首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 “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坐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 “象外” ,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 ,是说其幽无比,超尘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 三、四句所写,是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 “悬灯” 、 “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起窗外

10、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别名) 。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并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 、 “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 、 “五湖”的高远气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 ,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与窗外:墙

11、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临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象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门寺“高”与“古”的特色。 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 “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界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

12、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尽云门寺的“高”与“古” 。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2.(1)用典词语:“墙东” “三径” “绿杨” ;指代内容:都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句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2)理由有: 彼此知心,志趣相投,结邻而居,可共赏明月,共沐春风;暂时外出,有良侣偕行;若想“安居” ,必当“择邻” ;一旦结邻,终身常见;子孙后代可永远和睦相处。或从“志趣、暂出、定居、终身、后代”五个方面讲述理由亦可。(3)此联想象结邻相处后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充满诗情画意;(答出“想象”或“虚写”

13、 )此联移情及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赏析】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作邻居。815 年(唐宪宗元和十年)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 “墙东” 、 “三径”和“绿杨” ,都是典故。 “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事见后汉书逸民传 ) , “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都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绿杨”一句,则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欲与元氏卜邻之意。这四句说:“你我是生平最知

14、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既然如此,就让我们结为邻居吧,到那时,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 ”这几处用典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颜氏家训文章 ) 。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先借古代隐士的典故,对墙东林下之思做了一番渲染,说明二人心迹相亲,志趣相同,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好邻居。 后四句写诗人卜邻之恳切。诗人用诗句对朋友说:“暂时外出,尚思良侣偕行;长期定居,怎可不择佳邻?必欲择邻,我舍君而求谁,君弃我其谁属?一旦结邻,不但终身可时常相见,子孙后代也能永远和睦相处,岂不是更加令人神往?”暂出、定居、终身、后代,衬托复兼层递,步步推进,愈转愈

15、深。 “岂得” ,怎么能;“可独” ,哪里止。反问一句,紧追一句,让对方不能不生“实获我心”的同感。四句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他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幽美的境界中,两位挚友诗人和元八,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优哉游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能描绘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读者展开如此丰富多彩的想象,体现了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也体现了诗人那妙笔生花的语言艺术。3. .(1)“户” 、 “家” (是同义复词拆用,意

16、即家家户户)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一是形的特征:“水”蜿蜒曲折,清澈澄明;“山”拔地而起,峻峭玲珑。二是色的特征:“水”碧绿, “山”翠绿。用女性的“青罗带” 、 “碧玉簪”作比喻,来写桂州山水的柔美和秀美,不仅“相宜” ,而且独特。诗人将荒蛮之地写得美如仙境,意在劝慰友人。友人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诗人有羡慕之意。【赏析】这是公元 822 年(长庆二年)韩愈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 ”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 “兹地在湘南” ,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

17、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 ”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

18、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 ”(桂海虞衡志 )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 、 “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 ,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 、 “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

19、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4.(1)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这是一幅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景象。(2)承接上文的写景,评论严陵并非真正寄情山水,因而白白终

20、老于如此美好的景色之中:同时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慨。(3)以景作结,突出对自然永恒的赞叹,井借此表达对空名如过眼云烟的慨叹,显得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赏析】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巡查富阳、新城,放棹桐庐,过七里濑而作。词中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象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

21、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接下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词的下阕,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算当年,虚老严陵。 ”

22、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 ,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苏轼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下半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

23、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 “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5 (1)主要用了对

24、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2) “犹”应理解为“还,仍然” 。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 “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3) “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赏析】小序中的“中斋” ,是邓剡的号。邓坚持抗元斗争,1279 年崖山兵败,投海未死,被俘,与文天祥一同北遣,至南京放还,终不屈节。邓剡忆秦

25、娥惜不传。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上片首先写上元节:“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 ”“烧灯节” ,即上元节,俗称元宵节。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 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 ”这样的通宵欢乐,作者自然是记忆犹新的。这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去京城的路上,是风雪交加,是一片凄寒的景象。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风雪虽然相同,江山也依然如旧,所不同的是在异民族的统治下,因而带来的变化

26、是“朝京人绝” ,这四个字刘辰翁的故国情深,跃然纸上。上片是写景,诗人以上元节惜日的繁华,对比当今的风雪交加,行人稀少,反映了政权的变化。下片是抒情。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我和你都尝到了兴亡的惨痛。我和你面对的仍是宋室亡国前的月亮,这似乎是可以自我安慰了。“与君”句,看似安慰,实际上更加触动了他的情感:“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梅发” ,梅花白色,故即白发。这是说,同样是这个月亮,现照着的是伤心的眼泪,照着的是我们的萧萧白发。这首词同刘辰翁的其他词一样,感时伤事,辞情凄苦,格调悲郁,是须溪词中的名篇。6.(1)早春季节。词人通过“梅谢”

27、“冻解” “鸿归早”表明是早春季节。(2) “梅谢” “鸿归”为实写, “塞垣冻解” “问讯” “大梁遗老”为虚写。词人身在江南,看到梅花凋谢,万物复苏,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塞垣”也该冰融冻解,抬眼看到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北归,想到托鸿雁带讯问候生活在北方的故都父老。这样虚实结合传达出词人对北方人民的思念之情。(3) “归鸿”在传情达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上片,托鸿传讯,词人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给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下片,词人化身为鸿,以归鸿所见写所见:抗金前线,边声悄然;淮河以北,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曾经繁华一时的北宋都城汴京,已是冷烟点点,衰草遍地。抒尽词人黍离之悲

28、,家国之情。赏析: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吧?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另外鸿归本来早于燕归,晁冲之在汉宫春一词中写道:“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准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鸿雁带着多少人的故国之思,越过那冰雪初溶的 “塞垣” ,飞往沦陷已久的中原。接下去“鸿归早”三句,要借鸿雁带讯问候故都父老。大梁,是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汴京。范成大曾于孝宗乾道六年为“祈请国信使

29、”去金国索取河南“陵寝” ,一路有诗,其中州桥诗写他在汴京州桥看到父老们切盼恢复中原的心情,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而杨万里则用不同的写法道出中原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只能忍泪吞声,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 (初入淮河四绝句 )好不容易看到宋朝派来的使臣,遗民父老才能倾吐亡国之痛。鸿雁虽然每年都要回到江南,但又无法为他们倾诉苦情。本词作者将希望寄托于鸿雁,想象它能作为来自南方的问候使者,使遗民父老见雁犹如见到江南故人,从而得到慰安。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

30、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失南侵的冲要之地。 “边声悄” ,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宁宗曾于开禧二年(1206)发动北伐,战败求和。而金国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国势日益衰微,无力攻宋。这里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懦弱腐败,只图屈服苟安,一再失去恢复中原的时机。“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杀掳掠,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永遇乐 ) ,如今淮河已成为宋、金两国的国界,淮河以北就是敌国土地,令人不胜感慨,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 )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

31、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余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仅暗伤亡国,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韩元吉好事近 )恐怕也在切盼着王师能如鸿归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而这也是作者的心愿。7(1)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2)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3)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

32、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赏析】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不拘一格。一句中,以“又”字开头, “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少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增强了语气,加强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对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分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 , “如何” ,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

33、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此时又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她不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刻骨铭心。 以下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淡。惟独第二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已是春残,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极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此刻,这位女子,正当

34、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正在消逝,欢娱难再,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一模一样。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暮暮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何况是心事重重、愁思郁闷的女子呢。偏偏此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飞去飞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不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 ,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连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从而烘托出诗中女子忧思难解的内心世界,使“景语”完全变成了“情语” 。这两句写得细腻深刻而含蓄委婉

35、,对偶工丽而无雕琢之嫌,堪称佳句。 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创造性地挪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两句恰恰是词中的精华所在,成了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8. (1)词人写“愁” ,却不明说愁多,只说楼小,且以“忒”字加以强调,其愁之多,便不言而喻。不说思归,却说“愁”飞出小楼,随云驾雾去“觅归舟” ,且以“几度”加倍表现。(2)虞词人久滞客中,思乡怀人,赏海棠本是为了自我安慰,排遣心中愁思,但映入眼帘的是雨后竞相吐艳的满眼红绿,联想到自己,韶华渐老,思乡自怜之情不减反增。本词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如通过写海棠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 “绿肥红瘦”写出了一场雨过海棠凋零的惨象,以哀景衬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