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0课时 文意概括.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9603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0课时 文意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0课时 文意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0课时 文意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0课时 文意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第10课时 文意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第 10 课时文意概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意概括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方法技巧。2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意概括的方法技巧,准确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准确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二、教学要点了解文意概括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方法技巧。三、教学难点掌握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四、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明确考纲明确考纲要求:1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2作者观点的分析和

2、概括 阅读了解考纲明确考纲,使复习有针对性典例导引1 ( 2015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 【1】 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对曰: “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对曰:1独立完成典型例题2小组交流答案3推荐代表展示答案4总结纠错以

3、近年北京高考本考点题目为典型例题,有助于考生迅速了解高考题型及命题规律,培养学生“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黄+ 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 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祁黄

4、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腹(黄+享)(tn),均为人名。(1 )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 分)晋平公 祁黄羊 腹(2 )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3 分)【答案】(1 )晋平公从谏如流,择善而从 祁黄羊出以公心,不念旧恶 腹 大义灭亲,铁面无私(2 ) 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特点。题干中说“ 为人处事

5、”方面的特点,那么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三者各自所做的事,然后就事情本身来概括人物的特点。晋平公在文中的表现有,一开始先问“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当祁黄羊给出建议并给出解释之后,他“遂用之”,这里就可以看出为君者的从谏如流、择善而从的美德;祁黄羊的积极应考意识。向晋平公推荐人才的时候,一开始推荐的是自己的仇人,他的解释是“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后来推荐自己的儿子,他的解释是“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从两次回答及其做法可以看出,他的推荐完全是出于公心;腹 ,当秦惠王念其年长又没有其他的儿子想要赦免其子死罪的时候,腹 的反应是“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最后是“而遂杀之”,这

6、里可以体现出其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的美德。【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人物的形象特点,与现代文中的做法一致。人物的塑造主要有两大方法,一是正面描写,二是侧面衬托。正面描写就是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侧面衬托就是借助环境和他人对主人公进行衬托。本题问的是三个人物在“处事为人”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求使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这就加大了难度。首先应到文中找到这三个人所做的是事,他们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别人的评价是什么。比如祁黄羊,他做的事就是向君王推荐人才,他推荐的依据就是“可”,国人和孔子分别给出评价,结合这些内容,就可以概括出其

7、特点。(2 )试题分析:首先审题,审出要求,审出暗示,题干中说“善”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这就暗示学生要回归文本,找到人物说“善”的语境,也就是针对什么说出这个“善”字。回归文本可以知道,“平公曰:善。”这句话的前面是祁黄羊解释自己荐贤的原则,后面是晋平公按照祁黄羊的举荐去任命官员,故此处的“善”一是认可他的推荐原则,二是批准他的推荐;“国人称善焉”,这句话的前面有四个人的表现,一是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也不避仇,一是晋平公接纳祁黄羊的举荐,一是解狐、祁午的称职,故可以知道,这个“善”应是指向这四个人;“孔子闻之曰:善哉!”,这句话的后面紧跟着说“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8、祁黄羊可谓公矣”,可见这里的“善”应是针对祁黄羊。【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理解题干中所给三句的意思,然后要回归文本,找到这三句话所在的语境,最后才能判断这三个“善”字所指向的对象。这三个“善”字指向性比较明确的是孔子说的“善”,因其后面紧跟着就解释原因了;另外两个“善”就要仔细理解前后的句子,看前后语境中出现的对象有几人,他们的做法如何。2 ( 2014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 【 】 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1 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 ,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

9、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 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

10、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

11、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乃为之书。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 滕侯 :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 滕侯 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 ,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D 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 滕侯 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答案】C【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与原因

12、:(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 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们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境。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错误翻译、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命题规律总结命题规律:“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历年高考试卷都对此考点单独设题,题量 12 题,分值 37 分。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

13、)的一项,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错位信息,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1根据典例,自主分析总结命题规律。2对照规律,自主回顾历年考生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本考点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2016 年高考仍会沿袭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高考题。 性。技巧指导总结答题技巧:1转变阅读观念,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总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首先,把文言文当做文章来

14、阅读。因为古文也是“文 ”,而不是一堆古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2用好课本,提升能力。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 得法于课内”才能“ 得益于课外”。3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分析概括”类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命题特点,在备考中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15、。4把握“文意概括”选择题设错规律:(1)改动时间,错置顺序例 1: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解析:原文中, “城陷”前,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1结合自己平时复习情况,自主总结答题技巧。2小组交流答题技巧,取长补短。3推荐代表展示自主总结答题技巧

16、。4师生共同总结答题技巧。考生掌握高考答题技巧,可以有效消除畏难情绪,提高答题正确率。文逊战死” 。三日后, “城陷” (城被攻破) 。选项改动了元帅朱文逊战死的时间。【参考译文】回到太平驻守后,陈友谅以水军前来进攻。花云与元帅朱文逊联合布阵迎战,文逊战死了。赋寇进攻 3 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池陷落,贼兵把花云捆绑起来贼兵大怒,打破了他的头,又把他绑在船桅间用乱箭射他, (但花云)依然大骂贼兵,到死他的骂声还十分雄壮,年龄只有 39 岁。(2)夸大品质,拔高人物形象例 2: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17、。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解析:宋清的自白虽是自谦之语,但从中可以看出赚钱养家糊口是宋清做生意的主要目的, “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在文中没有依据。【参考译文】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德的人吧?”宋清听了这些议论后说:“我不过是为了追求利润用来养活老婆孩子罢了,并不是有什么道德。可是说我愚蠢荒唐也不对。 ”(3)无中生有,似是而非例 3: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8、(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解析:“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于文无据,不符合原文相关内容。【参考译文】卫嗣公派人扮成经过集市关卡的客商,这个人在过关时受到了守关官吏的呵斥刁难,于是该人用银子贿赂他,这个官吏才让他过关。后来,卫嗣公对那官吏说:“某月某日,有个人给了你银子,你就放他过关了。 ”关卡上的官吏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明察下情。(4)望文生义,曲解文意例 4: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

19、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解析:“逃窜之徒,归来如市”指的是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像赶集市一样都回来了。选项 C 望文生义,以今义释古文,将“逃窜之徒”当作贬义词。【参考译文】他到了馆陶,馆陶全境的百姓,不论老幼,都像是见了父母一样。有个奸猾的员外郞赵君实,跟郡丞元宝藏密切勾结,前前后后的多任县令,没有哪个不受他指挥的。但自从德深来到馆陶县,君实只能躲在家里,从未敢随便出门。那些逃亡他乡的人们,像赶集市一样都回来了。(5)概

20、括模糊,范围不当例 5: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解析:“不畏众怒”错, “怒”的只有皇帝。概括时,范围失当。【参考译文】周怀政被诛杀之时,皇帝很生气,想要连带追究太子的责任,群臣都不敢进言。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儿子,却想这样行事。 ”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是杀了怀政。(6)张冠李戴,颠倒事实例 6: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

21、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解析:“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的不是李迪而是他的曾祖。该题将人物活动张冠李戴。【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他的曾祖父为了躲避五代战乱,迁家到了濮州。李迪性格深沉忠厚,很有才华和气度,曾经携带自己所写的文章拜见柳开,柳开感到惊奇,说:“你是做宰辅的人才啊!”(7)误解状态,混淆已然未然例 7: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

22、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四百金。 ”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解析:“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与原文“将讼”表意不符,选项中的“官司”一词一般的理解是“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或已经官府审判” ,而原文中的“将讼” ,是指“将要提起诉讼” ,将未然当作已然,错误。【参考译文】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卖酒人询问道:“你们为什么多次聚在一

23、块儿喝酒,相互叹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不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没有太平日子好过了!”卖酒人询问:“你们担保了多少钱?”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 400 两。 ”卖酒人说:“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立即拿出 400 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还有将“或然”换成“必然” ,将肯定否定混淆,强加因果或者因果倒置等,平时复习务必细致辨析,勤加积累。5掌握“分析概括”类试题答题技巧:(1 )总揽文意,整体把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主线,给人物、事件定位,对选文有个总的印象。把握

24、了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基本态度后,就能比较明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了。(2 )抓住要点,分析人物言行。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3 )借助注释提示,找到解题突破口。文后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它往往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提供帮助的。(4 )综合概括,提炼观点。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特别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发掘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有时作者的观点散布在各处,应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以便全面准确地对作者观点作出评价。(5 )树立历史的观点。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思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苛求作者,也不能任意拔高,不能把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强加给古人。(6 )辨析差异,排除干扰。这一考点的题型,往往有故意夸大事实、偷换概念、以假乱真等干扰项,这需要我们了解选项设置模式,细心分辨,排除干扰,提高正确率。展示下列习题:(说明:“文意概括”类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1 (2016 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三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1自主完成迁移训练习题。2小组交流答案。3展示答选择全国百强校有代表性的最新模拟题,及时进行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