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分析综合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2、。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 , ”。【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4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错成语勤温习1房子都装好了,钢筋还疵出来,岂不是好像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吗!(“如芒在(刺)背”:芒,芒刺,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惶恐不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不能用作“好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2
3、我是不是心里对过去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潜意识里从没有放下过?(“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心里老是想着,不能忘怀。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3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见解。用在这里尊卑颠倒。续:连接。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4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 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含褒义,谦词,多用
4、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当删去“蓬荜”才行。)5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别人。句中却把它用在“我”身上,犯了敬词谦用的错误。)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捷径与努力经典素材: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腰捡起烧瓶
5、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
6、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数不是更有保障吗?”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 20 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许多时候,机遇来临时并不是敲着锣打着鼓,而是悄悄从你身边溜过。有心还是无意,是决定能否抓住机遇的关键。时新素材:阿基勃特只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普通职员,但他无论在什么场合中签名,都不忘附加上公司的一句宣传语“每桶 4 美元的标准石油”。时间长了,同事朋友们干脆给他取了个“每桶 4 美元”的外号,他的真名反而没人再叫
7、了。公司董事长洛克非勒听说了这事,便叫来阿基勃特,问他:“别人用每桶 4 美元的外号叫你,你为什么不生气呢?”阿基勃特答道:“每桶 4 美元不正是我们公司的宣传语吗?别人叫我一次,就是替公司免费做了次宣传,我为什么要生气呢?”洛克非勒感叹道:“时时处处都不忘为公司作宣传,我们要的正是这样的职员。”五年后,洛克非勒卸下董事长一职,阿基勃特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下一任董事长,他得到升迁的重要原因就是之前坚持不懈地为公司作宣传。技能再提高一、考点解读1“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的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包括:一是文章
8、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认识,二是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释,三是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还有一些语句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的主旨,它们也是重要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其考查范围一般是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议论、事情、道理、情感等,考查的重点是对人物言行主张、品德形象的概括能力。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这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比正确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如果单纯理解语言方面的内容,则只能讲通字句,无法对阅读材料的主旨有进一步的深入领会,更无法对之进行
9、鉴赏评价。因而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对文意的归纳概括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这种归纳概括往往是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进行的。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考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判断。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也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分析综合,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写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叙述的角度、句子语气上及直接抒情议论中,都可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
10、这类试题的难度也往往会相应增大。例如 2011 年高考湖南卷第 8 题、2011 年高考天津卷第 12 题,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分析。二、高考文言文分析综合题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往往有一道题是分析综合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1无中生有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如 2011 年北京卷第 9 题 B 项
11、: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原文引周公、齐桓和曹子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小过”不能“掩其大美”,B 项“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无中生有。2张冠李戴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如 2011 年江苏卷第 7 题 C 项: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陈公弼)安排他到鄂州做官”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原文为“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复以正民为鄂州”。3弄错时间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
12、原文叙述的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不同事件之间的时间混乱表述。我们来看 2010 年全国卷第 10 题 D 项: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根据文意,张凝、李重贵只是来“策应”保裔,当时,在与契丹血战时,保裔已经“为敌所覆”,张凝、李重贵才赶去赴援,并非是张、李二人“与他共同抗敌”。此项在时间表述上混乱。4颠倒顺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将原文中没有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当做已发生的事情,将原文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当做已出现或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表述。如 2010 年山东卷第 12 题C 项:申甫
13、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C 项中说申甫“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明显将“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与皇帝授予申甫官职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弄错了。根据原文“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可知,应该是申甫先被皇帝召见,他非常感动,表示愿意誓死为国效力,然后皇帝才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5故意误译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
14、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如 2011 年浙江卷第 18 题 D 项: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比照原文“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逐一分析关键词发现,“拜”为“授予官职”之意,“兼”为“兼任”之意,是升官,这里却错解为“贬谪”。又如 2011 年辽宁卷第 6 题 B 项: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B 项原文“更于柳城筑营州城”,“更”在文中为“再,复”之意,是“再在柳城修
15、筑营州城”。另外,“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的原因不只是开屯田八十八处,还在于“招集商胡,为立店肆”。6事件杂糅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或杂糅文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或杂糅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杂糅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或杂糅同一人物对不同事件的观点态度,使考生头绪难以理清,正误难以分辨。如 2007 年湖南卷第 12 题 B 项: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当然是治国有“术”的表现。但“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却不是。相应的信息是:“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
16、其行身也离世。”由“故”可知“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的后果是“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即群臣士民说的话显得高深莫测,做起事来就远离实际。这是不好的方面,怎么是有“术”的表现呢?7言过其实命题者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故意作出错误解说,这是我们常常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如 2010 年江西卷第 12 题 B 项: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原文中“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是说太后最终也醒悟过来听从了王德用的做法
17、。文中并没有表述太后对王德用的赞赏。8强加联系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把原文本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或联系不直接的事件强行联系在一起,由此推论出一个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如 2010 年浙江卷 19 题 D 项: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此项表述中,“恃才傲物,言行偏激”的评价与文意不符,作者是站在赞赏的角度来写胡叟的,并未否定他。另外,胡叟仕途受阻与得罪韦祖思,这两者在文中并没有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选项 D 给出不符合原文事实的结论,属于强加因果,以误导考生。9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
18、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如 2010 年四川卷第 10 题 B 项: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 “虎穴”处死。此项中, “全部投入虎穴处死”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这就是明显的以全概偏。基础巩固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该博文史,有筹略。少与太宗友善,太宗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时突厥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无忌曰:
19、“今务在戢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或有密表称无忌权宠过盛,太宗以表示无忌,无忌深以盈满为诫,太宗曰:“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之台鼎。”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犹疑不决。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高宗即位,尝谓公卿:“朕开献书之路,冀有意见可录,比者上疏无可采者。”无忌对曰:“言事者率其鄙见,然须开此路,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帝将立武氏为皇后,无忌屡言不可,许敬宗又屡申劝请,无忌尝厉色折之。显庆四年,许敬宗称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
20、帝令敬宗鞠之。敬宗曰:“无忌威能服物,智能动众,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不日即收捕。”帝泣曰:“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亲戚,使至于此。”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杀人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帝竟不亲问,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敬宗寻遣袁公瑜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节选自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务在戢兵 戢兵:用兵打仗。B无忌深以盈满为诫 盈满:骄盈自满。C于是建立遂定 建立:确立储君。D籍没其家 籍没:登记没收。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杀人/文帝令
21、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B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杀人/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C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杀人/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D敬宗曰/汉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勋/于后惟坐杀人/文帝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无忌深受太宗信任。他年轻时就和太宗关系密切,能出入太宗卧室;大臣密奏他权势过盛,太宗将奏章拿给他看。B长孙无忌敢于直言。太宗立储君时犹疑不决,长孙无忌表明自己的态度,认为晋王仁孝;高宗想立武氏为皇后,他多次明确反对。C长孙无忌见识过人
22、。他反对背盟攻击突厥,结果使突厥不战而亡;高宗认为上书献策没有可采纳的,长孙无忌则认为应坚持开启言路。D长孙无忌结局悲惨。高宗听信了许敬宗的诬陷,长孙无忌被免去官爵;许敬宗还指使人以谋反罪名审讯他,逼迫他自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之授官,必择才行,无忌聪明鉴悟,雅有武略,故委之台鼎。(2)言事者率其鄙见,然须开此路,冀时有谠言,如或杜绝,恐下情不达。【答案】ADC(1)我授予官职,一定是要选择才能和品行的,无忌聪慧明察事理,向来有军事谋略,所以把重要官职委派给他。(2)提意见的人提出了浅陋的意见,但必须开启这条言路,希望有时有正直的言论,假如彻底制止,恐怕下面的情况不能上
23、达。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
24、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本题可根据标志性词“曰”;人名或官职名做主语“汉文帝”;“之”做宾语等断句。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C 项,“使突厥不战而亡”分析有误。所以选 C。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
25、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之、才行:才能和品行;委、率、冀、谠、达。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6、。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
27、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B及即尊位 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答案】C【解析】“制”在句中作
28、名词,制度,规定;而 C 选项把它解释为动词,节制,这明显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意义。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 分)在邺下名为清白 外示清净,而内图事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 B C D【答案】D【解析】首先要抓住题干中“为官”和“不贪财”这两个关键词。其次是理解所给各句是否符合这一要求。本题应采用排除法,难度不大:句,不是为官时,“始为白衣时”。“白衣”,古时平民服,因代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
29、职的士人;或给官府当差的小吏。故可排出 AB 两项,答案应在 CD 两项中选。句讲李丰于内于外两种不同的表现,显与“不贪财”无关。故可排除 C 项,答案为 D。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主要考查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
30、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l)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答: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答: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答: 【答案】魏明帝问左右的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求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是谁?”【解析】这几个句子的翻译难度不是很大。句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左右,左右的大臣;所在,在哪里;以,介词,用。句:尚,娶帝王之女为妻,动词;辞,推辞;惮,害怕。句:谘,咨询;请教。“谁可补者?”判断句,可译为:谁适合做补任的人?或:合适补任的人是谁?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三、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