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58495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化学 2019 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F 和 NH3分子所含电子数目均为 NAB23gC 2H6O 含 CH 键数目一定为 2.5NAC将 1molCl2通入到水中,则 N(HClO)+N(Cl)+N(ClO)=2NA(N 表示粒子数)D8.0gCuO 和 Cu2S 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的数目为 0.1NA【答案】D【解析】AHF 的沸点是 19.5,在标准状况下其为液体,无法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数据计算 2.24 L HF 的物质的量 ,A 不正确; BC 2H6O 可能是乙醇,也可能是二甲

2、醚。 23gC2H6O 的物质的量是 0.5mol,0.5mol 乙醚含 CH 键数目为 3NA,B 不正确;C将1molCl2通入到水中,若氯气完全溶于水中,则 2N(Cl2)+N(HClO)+N(Cl)+N(ClO)=2NA(N 表示粒子数),C 不正确;D8.0gCuO 和 8.0g Cu2S 均含有 0.1mol Cu 原子,所以 8.0gCuO 和 Cu2S 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的数目为 0.1NA,D 正确。本题选 D。点睛: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相关物质的计算时,一定要先确定计算对象是否为气体,很多学生易把 HF 误认为是气体而犯错。另外,还要注意使用的条件是标 准状况。2、某溶

3、液中可能含有 Na+、Mg 2+、Fe 2+、H +、HCO 3-、OH -、Cl -、NO 3-、I -中的若干种,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后,溶液中有 AlO2- 生成,则原溶液中能大最共存的离子最多有A4 种 B5 种 C6 种 D7 种【答案】B【解析】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后,溶液中有 AlO2- 生成,说明溶液呈碱性,Mg2+、Fe 2+、H +、HCO 3-都与 OH-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最多有 Na+、OH -、Cl -、NO 3-、I - 5 种。答案选 B3、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 K+、NH 4+、Fe 2+、Al 3+、Cl -、SO 42-、CO 32

4、-、AlO 2-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 0.3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 Al3+、Cl -B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NH4+、Fe 2+、Cl -、SO 42-C滤液 X 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 NH4+、Fe 2+和 Ba2+D无法确定沉淀 C 的成分【答案】BHNO3,稀硝酸被还原性离子还原为 NO。4、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测量一定质量的钢材中的含碳量(部分加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时,先打开 K1、K 2,关闭 K3,从 a 处通入 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 O2B点燃酒精灯前,需要打开 K1、关闭 K2,

5、打开 K3、K 1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C装置中的酸性 KMnO4溶液吸收 SO2,装置盛有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D实验前后需称取装置和装置的质量,才能准确地测得钢材的含碳量【答案】C【解析】A样品与浓硫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时,先打开 K1、K 2,关闭 K3,从 a 处通入 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 CO2,故 A 错误;B点燃酒精灯前,需要关闭 K1、K 2,打开 K3,本实验中 K1无平衡气压的作用,故 B 错误;C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装置中的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防止水蒸气对二氧化碳吸收的影响,故 C 正确;D装置的干燥管中的碱石灰是吸收空

6、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实验前后只需称取装置的质量,就能准确地测得钢材的含碳量,故 D 错误;故选 C。35、已知:NH 3H2O(aq)与 H2SO4(aq)反应生成 1mol 正盐的 H =-24.2 kJmol-1。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H =-57.3 kJmol-1,则 NH3H2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H 等于A+45.2 kJmol-1 B -45.2 kJmol-1 C+69.4 kJmol-1 D-69.4 kJmol-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NH 3H2O(aq)+H2SO4(aq)=(NH4)2SO4(aq)+2H2O(l) H=-24.2

7、kJmol -1即 NH3H2O(aq)+H+(aq)=NH4+(aq)+H2O(l) H=-12.1kJmol -1,H +(aq)+OH-(aq)=H2O(l) H=-57.3kJmol -1;由盖斯定律得,NH 3H2O(aq)=NH4+(aq)OH -(aq) H+45.2kJmol -1,故选 A。6、近年来 AIST 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 +透过固体电解质向 Cu 极移动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C

8、空气的作用是把铜表面氧化为 Cu2OD锂电极减轻 1.4g 时,至少需通入空气约 5.6L (标准状况下)【答案】B7、常温时,研究 pH 对一定浓度 FeSO4的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下图分析不合理的是4ApH 小于 1 时,亚铁几乎无损耗,可能的原因是 4Fe2+ O2+ 10H2O 4Fe(OH)3 + 8H+平衡逆向移动BpH 在 3.05.5 之间,pH 的变化对 FeSO4稳定性影响不大CpH 大于 6.5 时,亚铁损耗量突变,可能的原因是生成的 Fe(OH) 2更易被氧化D其它条件相同时,FeSO 4溶液中加入少量(NH 4)2SO4固体,FeSO 4的稳定性减弱【答案】D4Fe(O

9、H)3+8H+向左进行,抑制 Fe2+的被氧化,FeSO 4的稳定性增强,故 D 错误。故选 D。8、在常温下,0.100 0 molL1 Na2CO3溶液 25 mL 用 0.1000 molL1 盐酸滴定,滴定曲线如图。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点:c(CO 32-)c(HCO3-)c(OH )Bb 点:5c(Cl )4c(HCO3-)4c(CO 32-)5Cc 点:c(OH )c(H )c(HCO 3-)2c(H 2CO3)Dd 点:c(H )2c(CO 32-)c(HCO 3-)c(OH )【答案】Bmol,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溶

10、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 )+ c(H )=2c(CO32-)c(HCO 3-)c(OH ),因为 c(Na )= c(Cl ),所以 c(H )=2c(CO32-)c(HCO 3-)c(OH ),D 错误;正确选项 B。点睛:盐酸滴在碳酸钠溶液中,先发生 Na2CO3+ HCl=NaCl+NaHCO3反应,然后再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二、非选择题已知 E1134 kJmol 1 、E 2368 kJmol 1 ,请参考题中图表,按要求填空:(1)图甲是 1 mol NO2(g)和 1 mol CO(g)反应生成 CO2(g)和 NO(g)过程

11、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E 1的变化是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下同),H 的变化是_。NO 2和 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 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 NH3和(NH 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 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反应:2NH 3(l)H 2O(l)CO 2(g)=(NH4)2CO3(aq) H 1反应:NH 3(l)H 2O(l)CO 2(g)NH 4HCO3(aq) H 2反应:(NH 4)2CO3(aq)H 2O(l)CO 2(g)2NH 4HCO3(aq)

12、H 3则 H 3与 H 1、H 2之间的关系是:H 3_。(3)下表所示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参数:6化学键 PP PO O=O P=O键能/(kJmol 1 ) a b c x已知 P4(g)5O 2(g)=P4O10(g) Hd kJmol 1 ,P 4及 P4O10的结构如图乙所示。表中x_ kJmol 1 。(用含 a、b、c、d 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即 E1减小:反应的焓变不变,即 H 不变。由图示知,1 mol NO 2(g)与 1 mol CO(g)反应的焓变 HE 1E 2234 kJmol 1 ,由此可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利用盖斯定律知,反应2反应反应,故H 32H 2H 1。(3)P 4(g)5O 2(g)=P4O10(g) Hd kJmol 1 ,利用“反应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可得d6a5c(12b4x),解得x (d6a5c12b)。14答案:(1)减小 不变 NO 2(g)CO(g)= =CO2(g)NO(g) H234kJmol 1(2)2H 2H 1(3) (d6a5c12b)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