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56150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课内文言基础(9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夜缒而出 烛之武退秦师 群臣怪之 左右既前吾得兄事之 范增数目项王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籍吏民,封府库 A / / B / / / C / / / D / / /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窃为大王不取也 臣为韩王送沛公A.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B.两个“乃”字不同,两个

2、“为”字相同。C.两个“乃”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D.两个“乃”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3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具告以事 若属皆且为所虏A / / / B / / / C / / / - 2 -D / / /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31 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4-7 题。(12 分)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

3、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 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有删改)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 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

4、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 ,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顾谓良曰 顾:回头看B旦日视其书 旦日:天亮C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 若:假若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 )(3 分)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B乃得复见将军于此 信钓于城下C信亦知其意 吾其还也- 3 -D父以足受 以其无礼于晋6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B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C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D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7.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张良能忍辱为老人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人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C

6、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大丈夫的尊严。D韩信受辱时,众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19 分)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

7、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 ”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8、。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 - 4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完成9.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B.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C.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

9、谁/请得从事焉 D.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B.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C.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D.仲子想要多派给聂政些军队,聂政以人多不方便刺杀推却。到了韩相侠累的府上,却有很多持兵戟的侍卫。

10、但聂政丝毫不畏惧,直冲上去一剑刺死侠累。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5 分)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5 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12-15 题(11 分)望海楼- 5 -米芾云尖铁瓮近青天,飘渺飞楼白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 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沧州:滨水的地方。12.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_ _ 。

11、(2分)13.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和_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2 分)14.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3 分)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15.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4 分)(1)_ _ (2)_ _ 四.默写(10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 分)(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两句,描写了春天鸟儿们充满生机与情趣的活动。(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2、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_。(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_,_。(4) 观刈麦中与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为表现人物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6 -_,_。(5)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与同学们共同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 _。五.现代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鲁鲁(节选) 宗 璞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剪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

13、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 ”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这棵大树上,已经三天了。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10 岁左右的姐姐捧着一钵饭,6 岁的弟弟跟在姐姐身后。“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 ”姐姐把饭放在鲁鲁身旁。鲁鲁用悲哀的眼光看着姐姐和弟弟,渐渐安静下来了。他四腿很短,嘴很尖,像只狐狸;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你懂中国话吗?”姐姐温柔地说。 “拉拉手吧!”三天来,这话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但是鲁鲁这次

14、没有哭,只是咻咻地喘着,好像跑了很久。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老人总是抚摸他,从头摸到脊背。那只大手很有力。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仍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 “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和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

15、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 7 -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

16、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 T 市爱狗的唐伯伯。T 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十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子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 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她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

17、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

18、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8 -A本文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狗以人的心理,细腻地描摹小狗鲁鲁的内心活动,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狗内心复杂的情感。B鲁鲁去城里的旧住处守候旧主人,最后又回到范家,只是因为他遭到了人们的驱赶,再加上饥渴疲累,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C去到唐家后,鲁鲁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他并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饭,这反映了鲁鲁对新主人的不满,以及对旧主人的忠诚。D文章以鲁鲁第一次丧家的哀号开篇,又以它第二次丧家的哀号结束,首尾呼应,对小狗两次被主人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

19、同情。18划线句中,鲁鲁为何会有如此举动?这体现出鲁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 分)答: 19著名作家孙犁评价鲁鲁:“表面是动物的悲鸣,内含是人性的呼喊”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答案: 六.语言文字运用(15 分)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B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C国防科技大学银河团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披肝沥胆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开创了堪称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缩影的历史伟业。D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20、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9 -A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内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终于完成了繁重的清洗工作,立即吸引众多的朝圣者趋之若鹜。B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C作大幅画亦然,须目无全牛,放得开手,团结得住,能复杂而不复杂,能简单而不简单,能空虚而不空虚,便是佳构!D在第 35 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上,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作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成就

21、令人侧目而视。22.下列成语使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顺应天时地利,中国人传承出一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依二十四节气安排日常生活及农业活动,这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奉为圭臬。我们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应具有母语保护意识和自觉性,但过犹不及,保护母语也要注意适度。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摆花架,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大的危害,但是,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傍晚的大山中空无一人,非常寂静,他感到恐慌,空谷足音格外地响,更增添了几分恐怖。小

22、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A. B. C. D.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B.“粉丝”对偶像“评论” ,为偶像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C.2017 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约 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 ,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D.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0 -24.依次

23、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当前全国安全工作形式严峻,出现了种种问题, 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有些政府官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通过进一步深化安全改革, 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B.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七、写作(60 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

24、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1 -养正中学 2018 年秋高一年语文学科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一.课内文言文(9 分,每题 3 分) 1.D.(名词作状语 / 使动用法 / 名

25、词作动词/ 意动用法)2.D. (“乃”字作连词,意为“于是”“乃”字作连词,意为“才”“为”字动词,意为“认为”“为”字介词,意为“替,给”)3.B (判断句 / 定语后置句 / 被动句 / 状语后置句)二.课外文言文阅读(31 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 4-7 题。(12 分)4.D (若:人称代词,你。 )5.B(A介词,为,替,给/动词,准备,打点。B都为介词,在。C代词,他们的/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D介词,用/连词,因为。 )6.B(“五日平明”指时间,所以要在“明”后断,排除 CD;“良往”和“父已先在”是两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在“往”后停顿, “怒”修饰“曰”不

26、可断,排除 A)7.C(表 述 有 误 , 漂 母 是 可 怜 韩 信 才 给 他 吃 的 , 没 想 得 到 他 的 回 报 , 更 没 有 要 激 发 他 大 丈夫 的 尊 严 。 )【 参 考 译 文 】( 一 ) 张 良 曾 经 在 闲 暇 的 时 候 , 在 下 邳 的 桥 上 不 慌 不 忙 地 信 步 游 览 。 有 一 位 老 人 , 穿 着粗 布 衣 裳 , 来 到 张 良 所 在 的 地 方 , 径 自 把 他 的 鞋 子 丢 到 桥 下 , 回 过 头 对 张 良 说 : “小 子 ,下 去 把 鞋 ( 给 我 ) 取 上 来 ! ”张 良 非 常 吃 惊 , 想 要 打

27、 他 。 因 为 看 他 年 纪 大 , 竭 力 忍 住 怒 气 ,走 下 桥 去 把 鞋 取 上 来 。 老 人 说 : “给 我 把 鞋 穿 上 ! ”张 良 ( 想 ) 既 然 已 经 替 他 把 鞋 取 上 来 ,于 是 跪 着 给 他 穿 上 鞋 。 老 人 伸 出 脚 穿 上 鞋 , 大 笑 然 后 离 开 。 张 良 非 常 吃 惊 , 目 送 着 他 离 去 。老 人 走 了 将 近 一 里 路 , 又 返 回 来 , ( 对 张 良 ) 说 : “小 子 是 可 以 教 导 的 啊 。 五 天 之 后 天 亮 时 ,在 这 里 跟 我 相 会 。 ”张 良 于 是 感 到 很

28、 奇 怪 , 跪 下 说 : “好 。 ”五 天 之 后 天 亮 时 , 张 良 到 那 里去 。 老 人 已 经 先 在 那 里 了 , ( 他 ) 非 常 生 气 地 说 : “( 你 ) 跟 老 人 约 会 , ( 比 老 人 还 ) 晚 来 ,为 什 么 呢 ? ”( 说 完 就 ) 离 去 , 并 说 : “五 天 之 后 早 点 来 相 会 。 ”五 天 之 后 , 张 良 不 到 半 夜就 到 了 那 里 。 过 了 一 会 儿 , 老 人 也 到 了 , ( 他 ) 很 高 兴 地 说 : “应 该 像 这 样 ( 才 对 ) 。 ”( 老人 ) 拿 出 一 卷 书 , 说 :

29、 “( 你 ) 读 了 这 个 就 可 以 成 为 帝 王 的 老 师 了 。 十 年 后 ( 你 ) 将 建 立( 一 番 事 业 ) 。 十 三 年 后 你 将 在 济 北 见 到 我 , 谷 城 山 下 的 黄 石 就 是 我 了 。 ”( 说 完 ) 就 离 开 了 ,再 没 有 说 别 的 话 , 也 不 再 出 现 。 天 亮 时 ( 张 良 ) 看 那 卷 书 , 原 来 是 太 公 兵 法 。 张 良 因 此- 12 -感 到 此 书 非 同 一 般 , 常 常 反 复 地 诵 读 它 。( 二 ) 淮 阴 侯 韩 信 , 当 初 为 平 民 百 姓 时 , 贫 穷 , 没 有

30、 操 行 , 不 能 够 被 推 选 去 做 官 , 又 不会 做 买 卖 维 持 生 计 , 经 常 跟 着 别 人 蹭 吃 喝 , 人 们 大 多 厌 恶 他 。 他 曾 经 多 次 前 往 下 乡 南 昌 亭 亭长 处 吃 闲 饭 , 接 连 数 月 , 亭 长 的 妻 子 嫌 恶 他 , 于 是 一 早 把 饭 煮 好 , 在 床 上 就 吃 掉 了 。 到 吃 饭的 时 候 韩 信 去 了 , 就 不 再 给 他 准 备 饭 食 。 韩 信 也 明 白 他 们 的 用 意 , 一 怒 之 下 , 就 和 他 们 断 绝关 系 离 开 了 。 韩 信 在 城 下 钓 鱼 , 有 几 位

31、 老 大 娘 在 漂 洗 , 其 中 一 位 大 娘 看 见 韩 信 饿 了 , 就 拿 出饭 给 韩 信 吃 。 几 十 天 都 如 此 , 直 到 漂 洗 完 毕 。 韩 信 很 高 兴 , 对 那 位 大 娘 说 : “我 一 定 有 办法 重 重 地 报 答 您 。 ”大 娘 生 气 地 说 : “大 丈 夫 不 能 养 活 自 己 , 我 是 可 怜 你 才 给 你 饭 吃 , 难 道是 希 望 你 报 答 吗 ? ”淮 阴 屠 户 中 有 个 年 轻 人 侮 辱 韩 信 , 说 : “你 虽 然 长 得 高 大 , 喜 欢 带 刀佩 剑 , 心 中 其 实 很 胆 怯 。 ”又 当

32、 众 侮 辱 他 说 : “你 要 不 怕 死 , 就 拿 剑 刺 我 ; 如 果 怕 死 , 就 从我 胯 下 爬 过 去 。 ”在 这 时 韩 信 仔 细 地 打 量 了 他 一 番 , 低 下 身 去 , 趴 在 地 上 , 从 他 的 胯 下 爬 了过 去 。 满 街 的 人 都 笑 话 韩 信 , 认 为 他 胆 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19 分)8. B.(“枉”应解释为“屈尊” 。)9.D.(“者”处停顿,排除 B、C)10. C(“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无中生有。)11.翻译答案:(1) (严仲子)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

33、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采分点:郤:仇怨;诛:被(侠累)杀;亡;逃跑;“人可以报侠累者”定语后置)(2) 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 ,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遂:于是;谢:谢绝;辞:辞别(严仲子) )【参考译文】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过了很久,聂政的母

34、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 13 -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 (没有答应他。 )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 ”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

35、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 ”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

36、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三.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12.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13.空间 时间。 14.B(虚写,想象之景) 。15. (1)从色彩的角度,写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2)从感官角度, “画角催红日”与“”沧洲起白烟”形成听觉和视觉的对比;(3)从远近角度,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4)从动态角度, “催” 、 “起”二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趋势。要点:(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 (3)视角(日、烟) (4)动态(催、起)(写出其

37、中的两点即可)赏析: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其矗立“云间” ,邻近青天,是为了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第二句开始写楼。 “楼”而能“飞” ,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 楼体大有飞腾之势。 “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 、

38、 “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通过诗人感受写楼之高大久远。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 14 -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四.默写(10 分)16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忽如一夜出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39、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五.现代文阅读(14 分)17.答案:A(B 项, “这让读者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无奈”不准确,这不仅体现了他失去旧主人的痛苦与无奈,还体现了他对每一任主人的忠诚与热爱。C 项, “不吃那一律有牛肉的狗饭”并不能说明鲁鲁对新主人不满。D 项, “对鲁鲁被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错误。鲁鲁第一次丧家是因为旧主人去世,第二次丧家是因为旧主人远迁,鲁鲁并不是被无情抛弃。)18.答案:鲁 鲁思念伤痛之情稍有缓解,所以“没有哭” ;(1 分)因为感受到了新主人的善意与真诚,悲痛化作委屈,悲咻以当泣。 (1 分)这体现出鲁鲁重情义、温顺的性格特点。(2 分)19.答案:.动

40、物的悲鸣:鲁鲁与两任主人的两次离别之痛,鲁鲁被世人驱赶打杀之苦,鲁鲁颠沛流离之艰。人性的呼喊: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以诚相待,人与动物之间也应平等、真诚。作者借狗的悲鸣,反映了人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无奈,呼唤着心灵之间的贴近和沟通。 (每点 2 分,共 6 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5 分)20 答案:B A.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B.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了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处使用符合语境。C.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其尽忠。这里应用“

41、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血。D.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不合语境。21. 答案:C.形容技艺已经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A. 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做不好的事情。贬义词。B.上行下效:上面或者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或者下辈的人就学着怎么做(多指不好的事) 。D.侧目而视:不正眼看对方,形容畏 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此处不合语境。22. 答案:D,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望文生义;空谷足音,在寂静的- 15 -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来访(事物) 。这里是望文生义而理解错误;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

42、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褒义。这里用于贬义。23.答案:B.( A.动宾搭配不当, “开创”不能与“成就”搭配。C.“约 90%以上”语意重复。D.“要从出发”与“以为出发点”句式杂糅。 )24.答案:B七、写作(60 分)25 【试题分析】整个事实的基本轮廓虽然只用了 180 余字概括,但在材料的叙述中有意保留或“植入”若干关键句或关键词,引导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整体的理解和判断,同时也提供更多的立意和角度选择。比如,对教学楼的介绍时,用“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来突显它的“特殊性” ,使考生对它曾有的价值和内涵有初步的认识和评判;用“矮小、简陋、老旧”等词语描述其现状,力求

43、让考生有相对清晰准确的体认,提醒考生这座教学楼并非危楼,只是不再适合作为教学场所而已,这为考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再比如从学校层面来讲,追求“发展” ,走校园建设的“现代化”之路,本无可厚非,因 为这事关学校发展的明天和未来。发展需要用地,但受制于“用地所限”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这座老建筑成了争议的焦点、解决矛盾的关键:拆除它,感情上难以接受;保留它,学校的发展前景受影响,当然还要算一算经济账,保留它要“另外花钱修缮、养护” ,诸多因素叠加,难怪学校很“犹豫” 。一拆与一留的抉择背后,所传导出的不只是管理者决策智慧的分野,更重要的是不同学校对于校园老建筑不同的文化价值

44、认同。师生和校友的“关注” ,使整个事件具有开放的公共议题色彩,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材料还特意保留了“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回校拍照等细节,目的在于使考生对这一事件尽快聚焦,进而产生对话的需求感。围绕“校园老建筑该拆还是该留”这一核心事件,面对日渐老化的建筑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讨论的空间还是较大。无论考生选择哪方的通信对象,都要对此表明态度阐述理由。主张保留的理由可能有:其一,校园建筑不能简单看作只是教学活动的场所,它具有“特殊性” ,它的背后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史,是一所学校思想和精神之根,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其二,对于无数曾经在此就读的学子而言,每一座建筑都

45、是一部个人的青春史,这里留存着他们学习和生活过的痕迹,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保留它,展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人文情怀,可以满足学子们对于青春的怀想,增强对母校的归宿感和同心力。而对于仍然- 16 -在校的学生来讲,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春风化雨,滋育完善的人格。其三,在城市化飞速发展、运动式拆迁成为时尚的当下,学校不能随之起舞,而应抵御世俗的侵袭,保留老建筑,宣示了一种有所坚守的勇气和担当。等等。主张拆除的理由可能有:其一,校园建筑不同于其他 的公共建筑,其首要的功能就是师生教学和活动的场所,既然老旧的建筑楼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之用,就应该拆除,否则就是在浪费宝贵的公共资源。其二,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快速

46、发展,过去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应该得到根本性改变。现代化的优渥育人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善莫大焉。其三,学校不应成为所有人的想象之地,也不是小清新们怡情歇息的田园牧歌或世外桃源,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人的怀旧心理而耽误甚至牺牲学校的发展, “为保护而保护”既拖累现代化进程,也是一种更大的浪费。等等。当然,考生还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拆除老建筑是不是发展的唯一选项?”“保留老建筑是否就是否定现代化?” “对老建筑我们是否可以有更开阔的视角、寻找活化新路?” “是什么让如此多的学校热衷于拆旧换新?” “校园古建筑的存留能否仰赖制度的力量?”等等。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值得提醒的是,面对这样一个争论的情境,考生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础上恰当地联系到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算符合题意。但要将一个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还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予以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范文示例: 致校长的一封信尊敬的校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