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6 年七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试题(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 1-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酝酿(ling) 黄晕(yn) 发髻(j) 搓捻(cu nin)B、唱和(h ) 荫蔽(yn) 匿笑(n) 分歧(q)C. 尴尬(gn) 绰号(chu) 威慑(sh) 咄咄逼人(du)D、澹澹(dn) 耸峙(sng) 栖息(x) 诀别 (j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喉咙 斗擞 花枝招展 翻来复去 B. 澄清 淅沥 人迹罕至 威风凛凛C. 博学 和蔼
2、 人声顶沸 截然不同 D. 感概 奥秘 小心翼翼 恍然大悟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A.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B.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D.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D.
3、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5、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他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2革命家。我们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写出了一个
4、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 。7、我们说话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相应的用语,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A请别人为自己修改文章时应说“斧正”。 B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C自己对别人说话叫“对牛弹琴”。 D请别人帮忙应先说“打扰”。8、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B “哎呀,真是美极了。 ”妈妈说:“ 我十分满意”!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 (舍弃) B.元方入门不顾( 照顾)C.与儿女讲论文义(泛指小辈) D.去后乃至(才)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空 1 分,共 10 分)11 ,随君直到夜郎西。12.晴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刘禹锡)13.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4 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
6、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 ; , 。 15.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诗句是:, 。1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春朱自清)三、阅读与理解。(一)古诗赏析(共 4 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1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2 分)18.全诗共四联,选择你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2 分)3(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 19-23 题) (16 分)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7、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7.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8、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9、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2 分)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不亦说乎 (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为人谋而不忠乎( )2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3 分)23
9、.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 (3 分)(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 24-27 题。(11 分)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4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
10、块像人样的。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B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C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24.找出文中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
11、,并谈谈这些词的作用。 (3 分)_ 25.A 节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三种) (3 分)_ 26.选文中 B 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_,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分)_ 27.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什么感情?(2 分) _ _ (三)阅读母亲的心回答 28-31 题。 (11 分)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
12、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5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
13、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14、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Error!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28、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段的主要情节。 (2 分)“我”想吃螃蟹
15、 母亲捞起螃蟹 29、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 分)630、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31、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 分)四、综合性学习活动。 (6 分)32.你班拟举行“有朋自远方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一致推选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1)作为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2 分)_ (2)说说你说知道的交友名言、警句、诗句或故事。 (2 分)(3)请你针对“网络交友”的现象,结合实际谈谈网络交友的利与弊。 (2 分)33.名著阅读。“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
16、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2 分)五、写作。(60 分)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中的歌星还是文学影视中的形象?是围绕“我的偶像”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72016 年七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答题卡班级: 姓名: (满分:150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 1-10 题,将正确答案填入对应的题号内,每题 3 分,共 30 分)1 2 3 4 5 6 7 8 9 1
17、0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每空 1 分,共 10 分)11 ,随君直到夜郎西。12.晴空一鹤排云上, 。 (秋词刘禹锡)13. ,铁马冰河入梦来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4 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 ; , 。 15.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的诗句是:, 。1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春朱自清)三、阅读与理解。(一)古诗赏析(共 4 分) 。1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2 分)18.全诗共四联,选择你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2 分)(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论语十二章,
18、回答 19-23 题) (16 分)19、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2 分)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 分)不亦说乎 (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为人谋而不忠乎( )2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3 分)23.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 (3 分)8(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回答 24-27 题。(11 分) 24
19、.找出文中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并谈谈这些词的作用。 (3 分)_ 25.A 节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三种) (3 分)_ 26.选文中 B 段省略的内容是属于记叙当中的_,叙述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分)_ 27.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什么感情?(2 分) _ _ (三)阅读母亲的心回答 28-31 题。 (11 分)28、 “我”想吃螃蟹 母亲捞起螃蟹 (2 分)29、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 分)30、第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31、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3 分)四、综合性学习活动。 (8 分)32
20、.(1)_ (2 分)(2) (2 分)(3) (2 分)933.名著阅读。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2 分) 五、写作。(60 分)你有自己的偶像吗?是曹操、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这样的现代名人?是现实中的歌星还是文学影视中的形象?是围绕“我的偶像”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1002003004001050060010020030030011300参考答案:(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24、动词:略 作用:具体准确的展现捕鸟的过程和乐趣。25、有整体到局部,静态
21、到动态,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先是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由静而动;由动物到植物;由景色描绘到事情记叙等】 26、插叙;引发好奇心,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27 、喜爱、留恋 28、母亲翻找螃蟹; 母亲发现螃蟹; 母亲放下螃蟹29、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30、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31、一是指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33.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
22、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2参考答案:(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24、动词:略 作用:具体准确的展现捕鸟的过程和乐趣。25、有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由低到高和由高到低。【先是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由静而动;由动物到植物;由景色描绘到事情记叙等】 26、插叙;引发好奇心,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27 、喜爱、留恋 28、母亲翻找螃蟹; 母亲发现螃蟹; 母亲放下螃蟹29、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30、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31、一是指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33.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32016 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