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地区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B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49169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4.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区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B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北京地区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B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北京地区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B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北京地区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B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北京地区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B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地理 (北京市专用),第七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1.2018北京文综,36(3),1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 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五年高考,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10分),答案 全年高温,蒸发强;湖泊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1月和7月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盐度较 高;5月和10月降水多,水位升高,盐度较低。,解析 湖泊的水位高低和盐度大小均与水的收支相关。当该地区降水多时,湖水补给量大,湖 泊的水位相对较高,同时,因淡

2、水的稀释作用,盐度相对较低;当降水少,气温高时,蒸发作用明显, 湖水补给量较少,湖水水位低,湖泊盐度较高。 解题指导 题干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湖泊水位和盐度的变化,注意分析气候统计图中气温、 降水的变化。其他影响因素如河流、下渗等不是答题要点。,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 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2.(2018天津文综,5,4分)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 相符的是 ( ) A.年蒸发量始终不

3、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答案 D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 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水域面积的 变化和气温的改变,均会影响蒸发量,A项错误;河湖水量早期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 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少,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河湖水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水资源、气候及地表 状况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改变,C项错误。,易错警示 高山地区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有关,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 径流量增多,但这指的是一个地区

4、短时间内的河流水量变化状况,该题表示的是多年变化情况, 学生盲目利用原理易错选B项。,3.(2018天津文综,6,4分)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 是 (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 D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 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D项正确;海平面上升,沿海 地区的海拔会相应降低,A项错误;海平面上升是因为海水热膨胀和极冰融化,故两者均可以作 为海平面上升的依据,B、C项错误。,下图示意科隆群岛(

5、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4.(2014课标,8,4分)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 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项正确。,5.(2014课标,9,4分)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

6、 喜暖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能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项正确。,6.2016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 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 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 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

7、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 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解析 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 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地形雨和 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 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 (3)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几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 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 评析 (1)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特征。要注意对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分布等关键 信息的把握,并由此推断这些因素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C组 教师专用题组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7.(2015江苏单科,6,2分)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9、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 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洋。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 主要流向大西洋。故选B。,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 置图。读图回答下题。,8.(2014江苏单科,14,2分)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 是 (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 刺、硬叶”等特

10、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D项正确。,9.2015江苏单科,30A(3),2分中国在夏威夷东南方海底区域(东北太平洋C-C海区)拥有一块多 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下图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及东北太平洋C-C海区位置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夏季,与夏威夷群岛所在海域相比,太平洋西岸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较低,原因是 、 。(2分),答案 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 河流淡水注入多 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 少,蒸发旺盛(任答2点),解析 考查气候知识。夏威夷群岛在20N左右,夏季受副高控制,多晴天,降水少,蒸发旺盛,盐 度大;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正值雨季,降水丰富,河

11、流流量大,注入海洋的 淡水多,盐度低。,10.2013课标,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 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 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 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答案 (

12、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 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 沉积。(2分)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流 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

13、,面积 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 (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做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 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有关的区域地理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 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 据材料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

14、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 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 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11.2017天津文综,13(4),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 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答案 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解析 本题通过矿泉水企业的发展,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矿泉水源地主要来自 河流的上游水源,若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可能会直接破坏水资源,减少河流流量,降低地下

15、水位, 且会减少湿地面积,破坏植被等。,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1.(2017北京文综,8,4分)该山地 ( )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答案 C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 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 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在15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

16、山脉南坡, 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板块的边界分布及类型是关键。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分离带为生长边界。,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2.(2016北京文综,8,4分,0.23)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答案 C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读图可知,该山地全年日出6 时,日落18时,应位于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A项

17、错误,C 项正确;赤道地区不受台风影响,B项错误;山顶最高温接近14,而赤道地区山地基带最低温大 于20,故山顶海拔高于1 000米。 解题关键 能够根据该山地气象站全年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出其位于赤道地区并了解赤道地 区山地基带最低温也要超过20,并从图中读出山顶最高温接近14,从而判断出山顶的高度。,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 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 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3.(2015北京文综,1,4分,0.23)太白山 (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

18、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答案 C 本题考查自然带。由“太白山为秦岭主峰”可知其北麓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 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错误;由北麓到山体中部,树木增多,可知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 山麓多,B项错误;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往上又密又高的树木应在针叶林带,C项正确;“稀 树草原”为热带植被类型,故D项错误。,解题关键 注意材料中“秦岭”“以北”这些关键信息,从而判断出其位于秦岭以北,为温带 季风气候是关键。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一般“中腰”降水最多。,4.2018北京文综,36(2),8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

19、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 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 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答案 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物种丰富的原因可从地理环境差异大的角度分析。读 图结合材料可知该国纬度低,三面临海,水热资源丰富,生物循环旺盛,物种丰富;海陆兼备,既有 海洋生物,又有陆地生物;陆地湖泊具备陆地水生生物鳄鱼的生存条件;中部山区海拔高、相对 高度大,垂直地域差异显著。,

20、5.2017北京文综,41(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问题。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答案 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 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根据图文中的信息:东非、10S15S、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 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月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

21、繁茂;7 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6.2016北京文综,36(1),8分,0.7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 别于他山也!”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答案 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 坡气温低于阳坡。,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南侧气温较高,鲜花盛开;北侧气温低,冬季积雪还没有融化,可以推断为 春季。根据图示可知,大别山位于亚热带北部、淮河南侧;主峰海拔较高,有季节性积雪;山北 为阴坡,山南为阳坡,南北坡气

22、温有差异。,解题指导 大别山南北景色的差异,以南是“山花烂漫”,以北是“白雪皑皑”,判读出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气温。能够影响大别山南北气温差异的应该是纬度位置、海拔、山坡的朝向(阳 坡和阴坡)。,7.2013北京文综,40(2),10分,0.56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 现象。读下图,回答下题。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分),答案 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

23、带,从而形成植 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解析 本题以南美洲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自然景观的成因,以及运用知识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 地为热带雨林景观,属于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原因可用“纬度+地形迎风坡+洋流” 模式来分析回答。 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可从山地垂直自然带成因角度分析,即从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 量有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解题指导 若选择地,注意地为热带雨林景观,但其不在赤道地区,而在回归线附近,应该 有导致其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其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地形及沿岸洋流等 即可作出准确判断和解答。 若选择地,注意地为山地垂直变化现象,则要从影响山地气温和降水的因素来回答问题。

24、 影响山地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主要是海拔。,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结合图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面两题。,8.(2018天津文综,1,4分)最有可能观察到图中景观的地点,是图中的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答案 A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新疆天山山脉附近 地区,该地区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在山地北坡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使山地 北坡相对湿润,存在森林景观,景观图中该山地存在着云杉林,说明其位于山地北坡,再结合地 形图可以判定能观察到图景观的地点应是甲地,甲地地形向西开口,有利于水汽上升形成山 地降水,A项正确;乙地虽也位于山

25、地北坡,但受山脉走向的影响,该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较少, B项错误;丙地和丁地均位于山地南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多为荒漠景观,C、D项错误。,读图指导 由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天山分为南北两支,向西开口,西风 可以沿图中的伊犁河谷进入,在甲处南侧山坡形成山地降水,山麓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形成的是 温带草原景观,山地垂直植被在草原之上形成了云杉林景观。,9.(2018天津文综,2,4分)在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答案 C 本题考查山地降水分布规律。该地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形

26、 成山地降水,天山海拔较高,一般在山腰地区降水较多,云杉林为森林,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C 项正确;终年积雪区和高山草甸带海拔高,上升气流因在云杉林带降水而导致到达更高处时水 汽含量减少而降水少,A、B项错误;山麓草原带因所处海拔低,气流难以抬升导致降水少,D项 错误。 规律总结 山地迎风坡降水分布规律 若山地海拔较高,则山地迎风坡降水呈现出随海拔升高降水由少到多再到少的变化规律。暖 湿气流在遇山地阻挡后,在迎风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在山麓地区,因抬升高度较小,空气温度下 降幅度小,空气中的水汽未达到饱和而降水较少;随着海拔的进一步上升,空气温度进一步下降 导致水汽凝结,降水增多;在山顶附近地区,因

27、前期降水较多,导致空气变干,降水少。,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 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 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0.(2017课标,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答案 B “拍摄当日”为3月25日,正值春季。“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杂树 冬季落叶,此时春季开始长出新叶,则当地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

28、据此可排除A、C两项。从 图片中树型看,也不可能是针叶林,故为落叶阔叶林。一般杂树是在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下 自然生长的植被,属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故B正确。,疑难突破 本题中作为绿化景观而栽种的常绿灌木,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多为改变北方冬 季单调的颜色,不属于当地地带性植被。,11.(2017课标,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 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答案 A 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植被,由材料可知当地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属于 温带植被,两者所需热量不同,可知其分布主要受制于气温高低。另外,作为景观植物,要

29、保持 常绿;而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在冬季落叶,也可推断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 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疑难突破 注意常绿灌木作为景观植物,可以通过人工浇水来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则降水不 是其主要限制因素。同时“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说明其对各地差异较大的土 壤、光照条件要求不高。,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 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 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2.(2016课标,10,4分)磷高累积区是 (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

30、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答案 A 由图中信息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米左右,说明该高度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土壤含水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但该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该处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 故A项正确。由于该山地处四川西部,纬度较低,海拔4 000米处不会有高山冰雪带,故B项错 误。海拔4 000米处温度较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森林生长,故C、D项错误。,评析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容易对4 000米左右磷高累积 区的形成原因把握不准而导致错选C项。,13.(2016课标,11,4分)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 A.大

31、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 C 据图可知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与4 000米处相比,2 0003 000米处海 拔低,温度高,蒸发强,土壤含水少,不利于磷累积,故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海拔低、热量条 件好,有林木生长,该高度生物生产量较高,故B项错误。由于地处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为夏季 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该高度地表径流量较大,故D项错误。,名师点拨 本题难度较大,注意准确把握图文信息。对影响磷累积的因素要深入分析,注意把 握三点:土壤水分、气温和流水侵蚀。然后根据磷的累积情况对以上三项作出判断。,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

32、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 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 面三题。 14.(2016课标,6,4分)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答案 C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高山苔原带受海拔、坡向、纬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对流 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二者都会影响植被生长, 故A、B、D三项都与海拔相关。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故C项正确。,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抓住以下两点:一是

33、与坡度相关,另一个是与海拔无关,结合影 响自然带因素做出正确判断。,15.(2016课标,7,4分)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答案 D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长白山西北坡冬季冻害高发,主要原因是该地冬季风 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大,降温明显,因此冻害高发,故D项正确。西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 雪量大,而积雪对植被起保温作用,故A项错误。冻害在气温低于0时就有可能发生,而不一 定是气温最低就会造成冻害,故B项错误。夏季,长白山南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云量 多,日照少,故C项错误。,易错提示 冻害

34、是气温在0以下时对生物造成的伤害,而不是气温最低就会造成冻害。另 外,冻害主要发生于冬半年,故年降水量、年日照对冻害影响不大。,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从冻害的概念出发,分析长白山西北坡气温降低的原因是 受西北风的影响大。,16.(2016课标,8,4分)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C 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蒸腾加剧,但与冻害关系不大,故A项 错误。冻害是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出现的对农作物的伤害,低温更低,不一定使冻害加剧,故 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生长旺盛,雪期缩短,气温降到0以下,没

35、有积雪覆盖而使冻害 加剧,故C项正确。气候变暖,不一定使太阳辐射减弱,故D项错误。,名师点拨 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大气环境问题之一,冻害也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之一, 关键是能正确掌握冻害发生的原因,找到全球变暖与冻害之间的结合点。 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冻害发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全球变暖、 冻害与生物生长之间关系。,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 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7.(2016课标,10,4分)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

36、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带及读图分析能力。经历三次冰期的果洛山应该最早抬升至终年积 雪高度,其次是经历两次冰期的雪宝顶,太白山最后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山峰经历冰期越多,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越早。,18.(2016课标,11,4分)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带。读图可知,点苍山经历了末次冰期,应该有过冰川。没有现代冰 川发育,应该是气温升高,雪线升高所致,B项正确;点苍山位于抬升带,海拔不会更

37、低,D项错误; 日照长短与有无现代冰川发育关系不大,A项错误;植被对雪线影响不大,C项错误。,评析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自然带和读图分析能力。注意点苍山经历过末次冰期,故有过冰川, 且点苍山位于地壳抬升带,海拔不会更低。,19.(2017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 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 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 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38、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 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 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 度分布特征:随

39、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 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 (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解析 (1)依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据图可知阴坡 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

40、到了干扰。 按照单峰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图示阳坡2 0002 300米之间,随海拔上升而植 物多样性减少,明显与规律不符;而在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单峰变化规律,所以在2 300米以下 干扰强度强,2 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 (2)图示植物多样性最高值位于中部,且阳坡明显少于阴坡。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 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 干扰,所以未受干扰的最高值处能体现总体数量关系。 (3)阳坡受太阳辐射时间长、辐射强度大而温度要高于阴坡。同时阳坡因气温高而蒸发强,在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的背景下,湿度

41、要小于阴坡。 (4)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水热条件的差异变小。原因可从山体阴、 阳坡面积及相互影响两方面分析。 审题方法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在于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如第(1)题回答遭受干扰的坡向 和部位,要紧扣材料中“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依据规律发现有关 坡向与某海拔范围内植物多样性的异常之处。,C组 教师专用题组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 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 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面两题。,20.(2016江苏单科,17,2

42、分)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答案 B 依材料可知,教授位于森林与积雪带之间,且眼前花草相映,故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 的高山草甸带。,21.(2016江苏单科,18,2分)阿尔泰山南坡 (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答案 D 阿尔泰山大致为西北东南走向,南坡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位置,故降水水汽主要 来自大西洋,则D正确。因该地纬度高,故森林多为针叶林,则A错误;此处山地的森林带位于山 地中部,在森林带上、下部均有草场分布,故B错误;此时高山草甸花草相映

43、,说明是夏季,故C错误。 评析 本题组以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属于区 域特征识记性考查题,难度不大。,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22.(2015山东文综,9,4分)该山地可能是 (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答案 C 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山麓地带为暖温荒漠带,海拔1 000 多米,最高海拔达6 000多米,故最可能为昆仑山。,23.(2015山东文综,10,4分)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44、 D.热量,答案 B 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甲地有山地森林草原带,乙、丙两 地没有;丙地有高山草原带,甲、乙没有,这种组合差异的出现主要由水分差异所致。 评析 本题的难度较大,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中获取甲、乙、丙三地自然带的最 主要差异在于有无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明确其差异主要为水分差异所致是关键。,读图,回答下题。,24.(2015天津文综,5,4分)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 答案 C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热带荒漠受热量、水分规律性

45、分布的影响而 形成,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特点,C项正确。,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25.(2015江苏单科,7,2分)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 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

46、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 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6.(2015江苏单科,15,2分)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 因是 (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答案 D 本题考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条件。甲地林线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 山东端为南北走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27.(2015江苏单科,16,2分)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 要原因是 (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

47、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C 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 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选C;该地为季风气 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也不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 和平地是否位于背风坡,故排除B、D。,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28.(2015安徽文综,23,4分)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 A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示

48、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 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29.(2015广东文综,3,4分)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 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答案 A 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依文献表述,该地带性是指纬度地带性,非洲西部 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是典型的纬度地带性现象,故选A。

49、B选项表现的 是山地垂直地带性;C选项表现的是经度地带性;D选项表现的是非地带性现象,故B、C、D三 项都不符合题意。 评析 本题以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文献资料为信息,考查学生对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程 度,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但对信息获取、知识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加强对知 识的理解,以及对同类知识的对比分析。,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 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题。,30.(2014浙江文综,4,4分)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 然环境描述正确的

50、是 (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答案 B 本题以我国西北和中亚部分地区的区域图为背景,考查相关区域特征及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差异性。此区域地处中亚内陆,地带性植被多荒漠草原。但因阿拉木图位于山地 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自咸海沿岸至阿拉木图,植被应呈现荒漠向草原的变化,故A项错误。乌 鲁木齐地处天山北坡,结合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判断B项正确。锡尔河属于内流河,流域内降 水较少,沿岸地区河流补给少的同时灌溉消耗多,故河流流量自上游向下游减少,故C项错误。 从阿拉木图向北山地针叶林的分布海拔不断下降,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