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编 专题九 化学反应与能量,必考选择题专练(三) 化学能与电能,1.(2018金华市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某高能电池以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其总反应式为CH2=CH2O2=CH3C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的 向正极移动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极区域附近溶液的pH变小 C.当转移4 mol电子时,溶液中的CH3COOH分子数为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2=CH24e2H2O=CH3COOH4H,解析,答案,1,2,3,4,5,解析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 向负极移动,故A错误; 电解质是稀硫酸,正极反应式为
2、O24H4e=2H2O,正极区域pH增大,故B错误; 负极反应式为CH2=CH22H2O4e=CH3COOH4H,当转移4 mol电子时,生成1 mol CH3COOH,但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因此溶液中CH3COOH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故C错误。,1,2,3,4,5,2.(2017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如图为甲醇燃料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处通入的气体为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 B.b处加入的物质为甲醇,发生氧化反应 C.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D.外电路通过3 mol 电子,生成 11.2 L CO2气体,解析,答案,1,2,3,4
3、,5,解析 根据溶液中质子的移动方向可知,左边电极为负极,右边电极为正极。则c处通入的气体为氧气,在正极参与反应,故A正确; 左边电极为负极,b处加入的物质为甲醇,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该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显酸性,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故C正确; 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外电路通过3 mol 电子,无法判断生成CO2气体的体积,故D错误。,1,2,3,4,5,3.金属锂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它无电时也无需充电,用作燃料电池时,可更换正极的水性电解液和卡盒以及负极的金属锂就可以连续使用,分离出的氢氧化锂可采用电解其熔融物法回收锂而循环使用。
4、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2,3,4,5,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熔融的氢氧化锂用惰性电极电解再生时,金属锂在阴极得到 C.有机电解液可以是乙醇等无水有机物 D.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解析,答案,1,2,3,4,5,解析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故A正确; 熔融的氢氧化锂用惰性电极电解再生时,Lie=Li,金属锂在阴极得到,故B正确; 锂与乙醇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故D正确。,1,2,3,4,5,4.(2017温州六校协作体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甲醇燃
5、料电池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工作示意图如下图,其总反应为 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极 A 是负极,物质 a 为甲醇 B.电池工作时,电解液中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 B 电极迁移 C.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 pH增大 D.b 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解析,答案,1,2,3,4,5,解析 甲醇在负极被氧化,氧气在正极被还原;电子由A流出经过导线流入B,电极A是负极,物质a为甲醇,A正确; H应该向正极(B 电极)移动,B正确; 负极反应:2CH3OH12e2H2O=2CO
6、212H,正极反应:3O212e12H=6H2O,反应前后H总量没变,但是反应后生成了水,造成了H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的 pH 增大,C正确; 酸性环境下,氧气在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D错误。,1,2,3,4,5,5.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2,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铁片所在烧杯,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KSCN溶液检验铁片、附近溶液,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C.铁片、的腐蚀速率相等 D.“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铁片均未被腐蚀,解析,答案,1,2,3,4,5,解析 温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等,两烧杯中存在电势差,能够产生电流,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故A项正确; 两烧杯中溶液的浓度不同,发生离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与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不能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故B项错误; 铁片中未构成原电池、铁片构成了原电池,腐蚀速率一定不相等,故C项错误; “电流计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铁片、铁片未构成原电池,但铁片表面发生吸氧腐蚀,故D项错误。,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