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6923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训习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语文 2019 高考一轮选训习题(2)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有雾霾骂市长”是地方民众的公共诉求,治理雾霾应该大而化之,强调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企业都应尽一份力。人民币汇率风险、国内股债市场缺乏趋势性机会、美元升值,投资者希望资产配置全球化,工银瑞信全球美元债券应运而生。 从假手机、假移动电源、假移动硬盘到假欧元硬币,淘宝上的假货可谓应有尽有,也难怪大家都称之为“万能的淘宝” 。人的善行要是这么自然而然,那就真是从善如流了,但在道德学步的阶段,搞点“吾日三省吾身” ,还是极为必要的。50 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

2、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 2017 年年会。事实上,在新产品的推广方面,厂家苦口婆心地为用户作知识普及与使用指导必不可少,关门经营的出路总归是极其狭窄的。A B C D解析 “大而化之”原意就是使美德充分表现出来,并达到融化贯通的境界。现在通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不合语境。“应运而生” 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使用正确。“应有尽有”是个褒义词,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假货不能叫应有尽有。色彩不当。“从善如流”指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望文生义。“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使用正确。“苦

3、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几年,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的优美景观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等资源,开拓了会务休假、田园休闲、自然观景、农业生产情境体验等一系列旅游活动,乡村正慢慢变成都市人的精神后花园。B “限塑令”在我国实施已有八年,不过记者日前走访发现我市的超市、菜场、地摊等场所依然存在大量使用塑料袋的现象,市质监部门上周对劣质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三个环节突击展开检查,共查获劣质塑料袋上百万个。C3 月 19 日晚,一辆疑似装载易燃易爆品的甘肃牌照大货车,驶至京港澳高速湖南汨罗大荆路段时发生爆炸,波及附近的五台小车、四台货车和数栋民房。D网络公

4、众筹款是一种“圈圈转播” “聚腋成裘”的公益筹款方式,具有筹款方便快捷、简单轻松的优点,不过如果运营不当或筹款过于频繁,就难免让公众产生“筹款疲惫感” 。2解析:A 项, “开拓了旅游活动”搭配不当;B 项, “突击展开检查”语序不当,改成“展开突击检查” ;C 项, “波及”缺少主语,在“波及”前加主语“爆炸” 。答案:D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导学号 56110063)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B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5、。解析:A 项, “笑纳”是敬称;B 项, “绵薄之力”是谦称;C 项, “光临”是敬称;A、B、C 三项都不得体。答案:D4、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岛国萨摩亚位于太平洋南部,传说中颇为神奇的面包树就生长在这里,萨摩亚人把这种树上结出的“面包”切成片,再烤一烤就成了他们盘中的美食。因为面包树易成活,又是食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一种,所以_。18 世纪中叶时,西印度群岛生活苦,特别是粮食不够,英国殖民者不得不采取措施,_,并成功地解决了当时的饥荒。不仅如此,_,面包树建的房子可以住 50 年,面包树做的小船是萨摩亚人最主要的交

6、通工具。答: 答案:常用来解决饥荒 大量种植面包树 面包树还是重要的原材料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人口的无序过快增长给北京带来了顽疾“大城市病” 。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出路在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人口结构。 如果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并用,就一定能够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发展理念一转变,一些产业就会疏解出北京;产业转移了,相应的从业人员就会随着产业的转移而转移;人口结构优化了,北京的“大城市病”自然就消除了。多种手段并用并不意味着能够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 “多种手段并用”并不能保证疏解效果

7、。同理, “发展理念转变”也不能保证一些产业必然会离开北京,这也是目前北京发展所遇到的难题之一;“人口结构优化”只是消除大城市病的措施之一,并非关键因素。3答案:发展理念转变并不意味着一些产业会疏解出北京 人口结构优化并不意味着能消除北京的大城市病6、下列对文化知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是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B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宋代将嫦娥奔月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C “羹”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

8、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D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 ,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解析: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答案:B二、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

9、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译文: (2)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译文: 【参考答案】(1)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2)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参考译文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4(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数清。这就是把

10、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三、现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礼是植根于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土壤上的道德伦理规范体系,而礼治则是依赖这种体系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孟德斯鸠曾谓中国古代“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 ,此乃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引礼入法,意味着礼治的精神和原则贯彻于法律,完成了传统社会礼治秩序构建的重要一环,达至“礼法社会”模式的形成。由于礼本身所具有的义理内涵,更使得这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礼法社会”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和合理

11、性。礼本身所具备的道德规范意义不仅使引礼入法成为可能,更使得这个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道德与法律共同肩负维系社会秩序的使命,两者相互支持和补充。任何一种法制文明都必须面对并解决两者关系问题,引礼入法则是传统中国的解决方案:以道德精神挈领和改造法律,并直接将部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我国古代民事立法极不发达,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主要依靠礼, “礼达而分定” 。蔡元培说:“我国古代有礼、法之别。法者,今之所谓刑法也;而今之所谓民法,则颇具于礼。 ”国家法制层面,德主刑辅、出礼入刑成为精神原则;社会生活层面,由于礼兼具了感召和约束双重功能,礼的权威性的提升,为民间社会构建良风美俗、自然和谐的道德秩序提

12、供了可能。法家只迷信暴力,完全无视道德教化的功能,故其律以严刑峻法著称。唐律因“一准乎礼” ,而“得古今之平” 。这个“平” ,一方面表现为德主刑辅,礼刑互济,使得法律的重刑主义色彩全面消退,立法上宽严适中,公允平缓。另一方面,与“骨肉可刑,亲戚可灭”的法家立场不同,儒家以家族为本位,重人伦孝道亲情。唐律中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以及亲亲相隐、存留养亲等制度体现出礼的精神,弘孝敦伦,原情循理,无疑具有积极的义理价值成分。西周礼治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主张罪疑从轻、从赦;提出了“中道” “中罚”等概念。孔子主张“哀矜折狱” ,孟子则以“仁政”为诉求,以为“杀一无罪,非仁也” ,并重申了“罪人不孥”的古

13、训。这些具有积极价值的思想和主张,伴随着汉朝以后经义决狱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不同程度贯彻或体现于司法审判活动之中。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司马迁说:“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韩非则首倡“三纲”之说,以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乃“天下之常道” 。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当然值得肯定,但其中包含的法律平等意义十分有限,因为其“法”非良法,其“断”则完全落脚在君主个人的独断。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 、礼5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论者以引礼入法为传统法律等级化伦理化之根源,或

14、许是对法家有着过多理想化误读,或许是脑海里还残存着“儒法斗争”成见。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应该是评价引礼入法这一历史现象的恰当途径。(摘编自马作武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礼颇有权威性,且具有感召和约束的功能,因此有利于民间社会建立美好风俗、自然和谐的道德秩序。B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实行严刑峻法,认为“骨肉可刑,亲戚可灭” ,过于崇信暴力, “严而少恩” ,完全无视道德教化功能。C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在我国古代民事立法落后的情况下,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

15、要依据。D传统中国采取引礼入法的方案来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即以道德精神来挈领和改造法律,并将部分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解析 偷换概念。 “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理解不当,原文第一段说:“孟德斯鸠曾谓中国古代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 ,此乃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文章开篇提出“引礼入法”的问题,认为这是完成传统社会礼治秩序构建并达到“礼法社会”模式形成的重要环节。B第二段阐明“引礼入法”是解决传统中国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问题的方案,并从国家法制和社会生活两个层面阐明。C第三段援引唐律以“礼”

16、得“平” ,主张“宽严适度” ,一些制度重人伦孝道亲情的例子,认为它有积极的义理成分。D文章最后指出,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是实现引礼入法这一治国问题的恰当途径。解析 “是实现引礼入法这一治国问题的恰当途径”分析不当,原文说:“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应该是评价引礼入法这一历史现象的恰当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礼所具备的义理内涵使引礼入法能够有效实现,而引礼入法对中国古代法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促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征。B从西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到孔孟思想,从汉代以后“经义决

17、狱”到唐律的“一准乎礼”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礼法社会”是逐步形成的。6C儒、法两家其实都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但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不同,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D中国古代“礼法社会”的形成是“法律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人法的方式实现,因此,评价引礼人法应把握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等的历史线索。解析 曲解原文内容。 “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理解不当。根据原文第三段及最后一段内容,可知,儒家以家族为本位,重人伦孝道亲情;法家只迷信暴力,完全无视道德教化的功能,主张“一断于法” ;及至“德主刑辅” 、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