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物理 2019 高考一轮选练练题(10)及答案李仕才一、选择题1、如图,半径为 R、圆心为 O 的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C 水平,D 是圆环最低点.质量为 2m 的小球 A 与质量为 m 的小球 B 套在圆环上,两球之间用轻杆相连.两球初始位置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当小球 A 运动至 D 点时,小球 B 的动能为( D )A. mgR B. mgRC. mgR D. mgR解析:A,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当 A 运动到最低点 D 时,A 下降的高度为 hA=R+Rsin 45,B上升的高度为 hB=Rsin 45,则有 2mghA-mghB=2m + m ,又 vAcos
2、45=vBcos 45,小球 B 的动能为 = m = mgR,选项 D 正确.2、(多选)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 P、Q、N 三点,如图所示,已知 PQQN15 m,质点通过 PQ 的时间 t13 s,通过 QN 的时间 t22 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 1 m/s2B此质点通过 P 的速度为 3.0 m/sC此质点通过 Q 的速度为 6.5 m/sD此质点通过 Q 的速度为 6.0 m/s解析:选 AC.设质点加速度为 a,经过 P 点时速度为 vP,对 PQ 段有 xv Pt1 at ,对 PN12 21段有 2xv P(t1t 2) a(t1t 2
3、)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vP3.5 m/s,a1 m/s2,则12vQv Pat 1,代入数据解得 vQ6.5 m/s,所以选项 A、C 正确23、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 A。木板 B 受到随时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 B 的加速度 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象, g 取 10 m/s2,则( )A.滑块 A 的质量为 4 kgB.木板 B 的质量为 1 kgC.当 F10 N 时木板 B 的加速度为 4 m/s2D.滑块 A 与木板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答案】BC【解析】由图知,当 F8 N 时,加速度为:
4、 a2 m/s2,对整体分析: F( mA mB)a,解得: mA mB4 kg,当 F 大于 8 N 时, A、 B 发生相对滑动,对 B 有:a F ,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 k 1,解得: mB1 kg,滑块 A 的质量为: mA3 kg。当 a0 时, F6 N,代入解得 0.2,故A、D 错误,B 正确;根据 F10 N8 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 B 的加速度为: aB a F g(1100.230) m/s 24 m/s 2。故 C 正确。4、(多选)如图所示,甲图表示的光滑平台上,物体 A 以初速度 v0滑到上表面粗糙的水平小车上,车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计;乙图为
5、物体 A 与小车 B 的 vt 图象,由此可知( )A小车上表面长度B物体 A 与小车 B 的质量之比3CA 与小车 B 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D小车 B 获得的动能解析:选 BC.由图象可知,AB 最终以共同速度 v1匀速运动,不能确定小车上表面长度,故A 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v0(m Am B)v1,解得 ,故可以确定物体 A 与小mAmB v1v0 v1车 B 的质量之比,故 B 正确;由图象可以知道 A 相对小车 B 的位移 x v0t1,根据能量12守恒得:m Agx mAv (mAm B)v ,根据 B 中求得质量关系,可以解出动摩擦因数,12 20 12 21故 C 正确;
6、由于小车 B 的质量不可知,故不能确定小车 B 获得的动能,故 D 错误故选 BC.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 E,内阻为 r.电路中的 R2,R3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R 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开关 S 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只逐渐增大 R1的光照强度,电阻 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 R3中有向上的电流B.只调节电阻 R3的滑动端 P2向上端移动时,电源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 R3中有向上的电流C.只调节电阻 R2的滑动端 P1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D.若断开开关
7、 S,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解析:只逐渐增大 R1的光照强度,R 1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阻 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容器下极板带的电荷量变大,所以电阻 R3中有向上的电流,故 A 正确;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相当于开关断开,只调节电阻 R3的滑动端 P2向上端移动时,对电路没有影响,故 B 错误;只调节电阻 R2的滑动端 P1向下端移动时,电容器并联部分的电阻变大,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由 E= 可知,电场力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故 C 错误;若断开开关 S,电容器处于放电状态,电荷量变小,故 D 错误.6、(
8、2017北京市丰台区二模)关于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大B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C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D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系统的电势能减小解析:选 C.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小,故 A 错误;由 hE mE n知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只可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故 B 错误;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增大,线速度减小,动4能减小,C 正确;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距离氢原子核的距离增大,电场力做
9、负功,电势能增大,D 错误7、如图甲所示,一台线圈内阻为 2 的小型发电机外接一只电阻为 10 的灯泡,发电机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T,线圈的面积为 0.01 m2,发电机正常工作时灯泡的电流 i 随2时间 t 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05 s 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0.05 s 时,理想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30 VC发电机内线圈的匝数为 240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 9 J解析:选 AB.由图乙可知 t0.05 s 时,发电机的输出电流为最大值,此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磁通量为零,A 正确由图乙可知电流的有效值 I3 A,理想交流电
10、压表的示数 U310 V30 V,B 项正确由图乙可知,电流最大值为 3 A,则发电机产生的感2应电动势最大值 EmnBS(2 10 )3 A36 V,又 B T,S0.01 2 22m2, 10 rad/s,得 n360,C 项错误Q3 221 J18 J,D 项错误2T8、如图,在绕地运行的天宮一号实验舱中,宇航员王亚平将支架固定在桌面上,摆轴末端用细绳连接一小球拉直细绳并给小球一个垂直细绳的初速度,它沿 bdac 做圆周运动在a、b、c、d 四点时(d、c 两点与圆心等高) ,设在天宫一号实验舱中测量小球动能分别为、 、 、 ,细绳拉力大小分别为 、 、 、 ,阻力不计,则( )A. B
11、. 若在 c 点绳子突然断裂,王亚平看到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C. =D. 若在 b 点绳子突然断裂,王亚平看到小球做平抛运动【来源】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8 届高三二十模考试(B)物理试题【答案】 C5【点睛】解答本题要抓住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由绳子的拉力提供向心力,再根据向心力公式分析即可二、非选择题如图所示,某小型水电站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10 kW,输出电压为 400 V,向距离较远的用户供电,为了减少电能损失,使用 2 kV 高压输电,最后用户得到 220 V,9.5 kW 的电力,求:(1)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n1n 2;(2)输电线路导线的总电阻 R;(3)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n3n 4.解析:(1)升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 .(2)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I= = A=5 A输电线电阻 R= = =20 .(3)降压变压器原线圈电压U3=U2-IR=2 000 V-520 V=1 900 V故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 = .答案:(1)15 (2)20 (3)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