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濮阳市 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命题人:张学真 2018 年 4月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分,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
2、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
3、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
4、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之间相互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
5、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结合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B. 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C. 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D. 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
6、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B. 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C. 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D. 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视野。B. 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可持续、良性地发展。C. 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D. 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
7、免此长彼消的现象。【答案】1. C 2. A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 “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错误,“必须经历”不当,选项对应的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 ,而不是“必须经历”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8、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
9、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 项, “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二段,从文中来看,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
10、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选项对论据作用的分析有误。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 “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免此长彼消的现象”不当,属于主观臆断,文中没有依据,文中只提到“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 “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 ,据这些内容推不出选项
11、中的结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听海的心迟子建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
12、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掏一捧海难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
13、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做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
14、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
15、雷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 ,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 ,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去。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賜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独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
16、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17 年第 19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母子动作神态做了精细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制造悬念,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也凸显了本文的主旨B. 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
17、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 ,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C. 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D. 文章语言朴实,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诗性与智性有机融合,细腻而又张扬。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6. 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答案】4. D 5. 该句采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方法,用“灯”来比喻人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身体感官,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
18、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6. (1)结构形式上, “听海的心”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将母子、童年的“我” 、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有机串联起来,从而使文章首尾呼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 “听海的心”将“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2)思想内容上, “听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
19、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现出作者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综合考查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语言的理解,有手法的分析。首先应浏览选项,明确其考查的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D 项, “文章语言华丽”有误,从文章来看,其语言是清新淡雅的,并不以华丽为重;“细腻而又张扬”错误,应该是“细腻而又深沉” ,并不“张扬”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 ,这是考查学生
20、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内涵。划线句在第七段,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结合后面的内容,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 ,由此可知, “灯”是喻体,作者把人体感悟烛照自然的各种感官比作“灯” ,这是使用比喻的修辞, “照亮”是说人体的这些感官可以让人感知品悟这个世界,揭示出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
21、人敞开怀抱” “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 ,说明无论是肉体的残缺,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是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尘世生活的虚伪表象,都无法阻断人与自然的血肉联系。只有拥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自然才会向我们敞开它的怀抱,从而展示它全部的瑰丽和神奇。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义。6. 试题分析:题干问“文章以听海的心为标题,有何作用” ,这是针对标题设题。此类题目一般从结构、主旨、形象以及艺术技巧等角度分析。首先从结构上分析,这就需要给文章简单分层,分析这些层次与标题的关系,文章一开始写母子二人观海,然后写童年的“我”
22、,接着写美国环保先驱蕾切尔卡森,而这三个部分的内容都与标题“听海的心”有关,故文章以“听海的心”为线索,将文章有机串联起来,首尾呼应;然后从内容形象上来看,文章倒数第三段说“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可见标题“听海的心”把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连接起来,以“听海的心”塑造了盲人老妪和蕾切尔卡森这两位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的特点;最后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文章以“听海的心”为线索,串起盲人老妇“观海” 、 “我”童年感受自然、蕾切尔卡森“观海”等内容,揭示了散文的主旨,说明人
23、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脉动,才能抗衡尘世生活的倦怠和幻灭,从而为人类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其中暗含着作者对物质至上的现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解答本题,考生应先理解标题的含义, “听海的心” , “海”既指实际的大海,也指自然, “听”是说用心感悟自然,回归文本,明确是谁“听海” ,作者借文中“听海”的行为表现重构人类精神家园的美好愿望。解答此类题目的角度如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特点或含义;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态度;记叙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7年以来,中国脱
24、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 1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2017 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 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 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 23 万个贫困村。完成 340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 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比例提高到 80%以上。2012 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 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资料节选自中
25、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 )材料二:材料三: 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 。 “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 ,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打贏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艰,是“艰中之艰” 、 “难中之难” 。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 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
26、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资料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材料四: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 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 1000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 1万元。但 201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 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 30%左右。 “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
27、盖面与受益面。 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 CDP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资料国科学院院刊发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 2012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 6600多万人,2017 年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 1000万以上。B. 2017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 350多万户贫
28、困户和 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C. 2016年,中国扶贫投入转化率只有 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D.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2017年贫困人中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 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B. 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C. 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是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
29、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D. 根据材料二可知,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是中国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要解决贫困问题,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E. 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问题。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答案】7. B 8. AD 9. 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提高健康扶贫投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优化扶贫工作机制,采取扁平化管理,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改变大水漫灌
30、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解析】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根据原文,新业态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户增收,惠及贫困户和贫困村,并不能推断他们已经脱贫。8.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 “两项” 。B 项,从图表看,并不是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C项,重中之重点是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31、,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E 项, “战略转型”不能说成是“改革” ,改革是改变革新,转型是升级优化:“解决了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不等于“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点睛:信息筛选概况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
32、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于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
33、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淅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究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
34、,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B.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C.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D.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
35、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B. 明朝时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士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C.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封建时代称皇帝父祖名讳为庙讳。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犯罪案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B.
36、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C.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我等担任军政要职(或担任地方长官) ,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
37、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一定不会来,只需警戒而已。(2)皇上没有追究,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干” “有司” “人” “土豪” “福” “宣宗
38、” “概” “大理寺卿” “春” “南畿浙江” ,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干”是指“周干” , “还”意思是“回京” , “言”意思是“说” ,后面是“言”的内容, “还”和“言”是两个内容,应分开,排除 AC两项, “言”的内容是“有司多不得人”这种现象,而不是“言”有司,故应在“人”后断开,且“宣宗”召岳福“还” ,应从“还”后断开,排除 D项,选 B项。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
39、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 项, “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错误,庙号是皇帝“死后”而非“即位时”的封号。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 项, “以布政使的身份”错误,从文中来看,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句中说是以“原官”的身份,故应到第二段寻找熊概的身份,第二段说“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可见“原官”是“按察使” ,洪熙元年正月熊概应是以按察使的身份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点睛:这道题目是概
40、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 B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洪熙元年正月”快速找到设题区域,在第三段,从文中来看,宣
41、宗命熊概以“原官”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再结合第二段可知, “原官”是指“按察使”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居” ,处于,担任;“方面” ,指一方的军政事务或军政要职,古今异义;“顾” ,难道,反而;“且” ,况且;“必” ,一定;“而已” ,罢了。第二句中, “问” ,追究;“阴” ,暗中;“廉” ,考察、查访;“任” ,信任。参考译文: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
42、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 ”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
43、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
44、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
4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 得、离人肠断。诗书事业,青毡 犹在,头上貂蝉 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注】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更管:哪管。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 。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B. 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C. “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
46、无成的遗憾。D. “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E. 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15. 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E 15. (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第二问)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 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解析】14. 试题分析:C 项, “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
47、憾”不当。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 ,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佑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佑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E 项, “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不当, “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用了世说新语里关于向往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关切之意和劝说兄弟要“用心读书,积极上进,求取功名”的拳拳之心,并不高昂。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 A项鉴赏诗歌的写景角度,B 项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C 项分析作者的情感,D 项鉴赏诗句内容,E 项鉴赏诗歌的手法及感
48、情基调。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5. 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又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解答时先答出场景,再分析手法。 “从今便忆,中夜谈笑情软” ,是幻想设置的一种情状,写从此以后只能在回忆中想象兄弟到半夜仍在长谈,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 “小窗风雨”是眼前的实景,而“中夜谈笑情软”是虚写,诗歌由实到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意思是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告
49、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何当”为设想之词,所以“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是虚写,想象夫妻重逢之时的生活场景。(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小题,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两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和学生不一定要高下分明。就其原因,他说: “_,_,_。 ”【答案】 (1). (1)落红不是无情物,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3). (2)闻道有先后, (4). 术业有专攻, (5). 如是而已。【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落红” “春泥” “攻” “已”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治国理政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