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10 莆田 一 中 2018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 命题人: 陈爱民 审核人: 朱成武 肖颖颖 本试卷分卷(选择题)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卷(选择题, 48 分) 本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 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
2、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2. 著名学 者 茅海 建 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 辞、格式 是否 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
3、不懂得国际公法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 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 4. 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
4、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 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2 / 10 5.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下 表所列为 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 (篇 )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 1853 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 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
5、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 1862 年夏,在中国纪事一文中 他 指出:“ (太平天国)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的观点发生变化 的 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 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
6、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7.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 20 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 ,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 B南京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C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8. 秘密结社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之一。清朝前期,义和拳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清中
7、期,演变为以强体健身、自卫身家为宗旨的民间武术团体;清末,则将外国传教士作为斗争目标和袭击对象。义和拳的宗旨演变客观上反映了清朝时期 A民族危机、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B外国宗教侵略愈演愈烈的趋势 C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变化 D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复杂变化 3 / 10 9. 1915 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A推行社会教化 B恢复传统文化 C准备复辟帝制 D宣扬西方文明 10.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
8、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 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11. 美国企业家百森 (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道:“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 A希望推翻 清政府,建立太平盛世 B带
9、有盲目的排外倾向 C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D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2. 五四运动中学生痛殴章宗祥、火烧赵家楼, 下表 为时人对此事件的看法。这反映了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俞颂华北京学生之表示与法律本位之受迁 “以法律之实质论, (学生 )非但无背于法律之精神,且为促进法律本位之元勋” 陆才甫学生无罪 “其居心之光明磊落,可以质诸天地鬼神而 无愧”,因而无罪 于知非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 “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 (指侵犯他人自由 )” 康有为请诛国贼救学生电 “学生此举,真可谓代表四万万之
10、民意,代伸四万万之民权, 以讨国贼者” A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B对自由边界与法律维度的认识冲突 C新文化运动从更深层面解放了思想 D五四运动增强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4 / 10 13. 1919 年 6 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 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 (多云 )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
11、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14. 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共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 1923 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 ”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15.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12、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 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16. 蒋介石曾说:“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以上言论 A显示了与苏联和中共合作的诚意 B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C推动
13、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为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和理论基础 17. 17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 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 力等问题 5 / 10 18.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的旗帜,
14、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5 年 6 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 A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 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 19. 1935 年 4 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同年 2 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负责人,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C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意
15、在“围剿”中央红军 20. 右 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 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1. 下 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22. 19 世纪末,科举状元张謇 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和苏纶纱厂,此后,他们在上海、苏州等地先
16、后创办了 7 家商办纺织企业,这就是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他们的这些行为 A有利于改变当时的传统观念 B推动了政府对轻工业的投资 C打破了当时陈旧的社会秩序 D扭转了民族工业的被动局面 23. 朱萌贵在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中介绍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历程,这样写道:企业债务沉重,规模长期停滞。迫于政府压力的投资和借款的数额越来越大,并提供“报效金”用做赈灾、庆典,总 计外流资金多于 800 万两,另外还要免费为政府提供军运和官运,到清政府灭亡企业未见好转。这表明 A封建制度拖累企业的发展 B技术落后导致企业衰败 C洋务企业无法与外商竞争 D清政府不支持洋务运动 6 / 10 24. 下表
17、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单位:万两 ),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19696 100% A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B农业发展缓慢成为社会问题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动 25. 蒋梦麟在现代世界中的中国中写道“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
18、能够适应新兴 的行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还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材料反映了 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传统经济与近代经济并存 C新的生产方式已占主导地位 D传统的小农经济重获新生 26.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可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发展艰难的原因之一是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B民族工业缺少技术优势 C战争对经济环境的破坏 D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 27. 1927 年南京国民政
19、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 1936 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 28. 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 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随后,又于 1935 年实行了“法币政策”,规定自 1935 年 11 月 4 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这在当时
20、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有利于稳定金融 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7 / 10 29. 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脱胎换骨获新生” D“荷尽已无擎雨盖” 30. 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形象,在近代上海家喻户晓。下图 画 的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 橱窗中的商品标价,他非常困惑。造成他困惑的原因是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C抗日战争爆发,商品
21、奇缺,物价飞涨 D进口洋娃娃供不应求,定价昂贵 31. 2007 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 20 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 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32.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2、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图示表明 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 C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 8 / 10 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本卷共 3 大题,共 52 分。第 33 题为 25 分,第 34 题为 12 分,第 35 题为 15 分。请根据要求作答,切不可超过答题栏,否则为无效答案。 33. ( 25 分) 阅读材料
23、,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皇家海军创立于 16 世纪。从亨利八世开始,海军事务委员会使官员们在海军大臣的领导下各司其职。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后,英舰配置了远程火炮,改变了传统海战战术。但 1588 年英西海战中的英舰多为 商船,还经常从事“海盗式”劫掠。在 17、 18 世纪的商业争霸中,海军作为常备武装的重要性得到了英国各阶层的肯定。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使得海军经费得到了保障。到 18 世纪中叶,英国已有一百多艘主力舰在各大洋游弋。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开始创建近代海军,但自造舰船却无法满足需求。在 1874年的海防筹议中,朝内官僚又对他们外购新
24、舰的主张大加驳斥。不久,清廷采用南北洋分防的决策。由于主管大臣不能指挥各省,是以筹办海军事宜难收成效。直到 1885 年,清廷才设立由满族亲贵 统领的海军衙门,并在 1888 年成立了北洋海军。但户部却奏请停购船炮,加之海防经费被挪用于皇室工程,导致北洋成军后不添一船,成为甲午覆灭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等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8 世纪英国皇家海军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 12 分 ) (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8 世纪英国与 19 世纪下半叶中国海军建设结果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5、( 13 分) 34. ( 12 分) 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 的救国方案。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 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官崎寅藏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之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固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 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
26、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 ( 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 10 35. ( 15 分)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 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
27、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 1902 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 “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 ” 的对话 材料三 1924 1927 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
28、。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 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 1) 结合南京条约 内容说明 材料一 中“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 ( 4 分) ( 2) 据材料二 、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29、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 3 分) ( 3) 据材料 三 ,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 4 分) ( 4) 据材料 四、 结合所 学知识 指出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4 分) 10 / 10 参考答案 1-5 DCDDC 6-10 DDDCD 11-15 CBCBB 16-20 BCBCC 21-25 DAADB 26-30 ACCDB 31-32 DC 33 (1)特点:舰队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建设逐步正规化和制度化;舰炮技术和战术与时俱新;职责由以负责本土
30、防卫到攫取海外利益为主;政府力量、商业利益与海军发展相结合。 ( 8 分 ) 意义:为近代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军事保障;促进了近代英国海上优势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 立。 ( 4分 ) (2)不同:英国:建设成世界海军劲旅;中国:建设停滞且走向衰落。 ( 2 分 ) 原因:英国历届政府重视海军建设,而中国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碍;英国建立起完备、系统的海军管理机制,而中国海军领导机构管理混乱、弊病丛生;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近代科技的应用,而中国技术落后且依赖西方;英国商业经济和近代金融制度提供了经费保障,而中国小农经济和腐败的财政管理导致经费匮乏;英国拥有悠久的海洋传统,而中国国民的海洋意识薄弱。
31、 ( 11 分 ) 34 示例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时提出 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顺应了世界民主共和的历史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不改变中国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 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二: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论”,是民族资本家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的一种救国方案,其爱国性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救国思想在民族资本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促进民
32、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中国半 殖 民地 半封 建 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示例三: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救国”的思想,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积极探索,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他们以此作为向封建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具有进步意义,应予充分肯定;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陈独秀所说的“民主”,照搬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不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 半封 建 社会性质的大背景下,这种方案是行不通的。 35 ( 1) 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 税自主权; ( 2 分) 变化:独立自足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分) ( 2) 背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1 分) 目的: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2 分) ( 3) 实质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 ( 2 分)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 2 分) ( 4)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 2 分) 影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了民族团结,强化 了民族主义观念。 (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