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34276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 年 山 西 省 太 原 市 第 五 中 学高 二 上 学 期 10 月 月 考历 史 ( 理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2、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

3、能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2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史记孔子世家秦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汉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A 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 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 “复礼”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

4、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 民为贵,君为轻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D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4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5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这说明( )A 传统学

5、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B 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C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D 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6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 )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孔子韩非子老子B 墨子孔子老子C 老子孔子韩非子D 孔子韩非子墨子7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6、 考场号 座位号 A 方士儒生宣传理学B 道教神仙观念渗透C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D 儒学神学化的影啊8小周同学在学习了孟德斯鸠的思想后认为,“三权分立”的主张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有一致之处。这是因为它们( )A 都主张权力制约B 都强调权力集中C 都主张分权制衡D 都认可君权无限9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主张C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0“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

7、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 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B 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C 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D 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1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思想D 宗法制、“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12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了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8、。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A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 工商业经济迅速发展C 理学对人性的压制D 知识分子关怀现实的情怀13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 )A 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反对埋首书册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14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

9、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15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 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 )A 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B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C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D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

10、非选择题16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11、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的不同 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2018-2019 学 年 山 西 省 太 原 市 第 五 中 学高 二 上 学 期 10 月 月 考历 史 ( 理 ) 答 案1B【解析】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

12、,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而非春秋,故 C 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的客观性,故 D 错误。2B【解析】材料反映了诗经的渊源及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诗经为文化典籍的儒学思想是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的,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孔子整理诗去掉重复的而不是为恢复周礼,选项 C 不符

13、合题意,排除;儒学传统也并未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3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出材料的主旨在辩证地看待“直”与“屈”、“巧”与“拙”、“辩”与“讷”等概念,符合道家思想中朴素的辩证思想的特征;无为是道家的思想,故 D 是道家思想,D项正确;A 是法家思想,BC 是儒家思想。故排除 ABC 三项。4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

14、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 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5A【解析】根据材料墨经“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可知,墨家对中国古代早期自然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蕴含着近现代价值 ,故 A 项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学者们的思想各不相同,材料并没有体现他们的普遍主张是什么。 材料没

15、有把中国的自然科学与世界进行对比,故无法得出 C 项的结论。 D 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CD 三项。6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待由封建天下转为专治天下过渡时期的态度上,比较保守,是孔子的思想;要求变革现状,是韩非子的思想;要求个人的自由,是老子的思想;故 A 项正确,排除 BCD 三项。7D【解析】材料“汉运将终,应更受命”“ 以应天命”表明,汉代的儒学知识分子强调用更改年号来顺应天命,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的主张,体现了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故 D 项正确;汉代没有理学;顺应天命与道教神学无关;材料反映的是朝代末年的统治危机,不

16、是君主权力遭到削弱而采取的措施。因此排除 ABC 三项。8A【解析】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认为皇帝是民众的主宰,但也以天的名义约束统治者,主张实行“仁政”,而孟德斯鸠采用三权分立原则,限制王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因此选 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的思想9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这是朱熹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与解读,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本思想,而不是突出君主至尊,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排除 B 项。材

17、料只强调对朱熹的这一说法的理解,而非其作用如何,故 D 项排除。10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鹅湖之会的主题是“教人”,朱熹强调泛观博览、探究万物后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而陆九渊兄弟则强调发明本心即可得“理”,即强调求理、治学方法的不同,故 A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理”,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两者的思想都是儒学的新发展,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D【解析】周的“秩序井然”:周朝在政治上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了统治阶层内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是在秦朝时,时间不符。故周朝“秩序井然”折射

18、出的历史现象为宗法制。战国的“清新”:战国时期,各种学说教派林立,思想观念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谓之“清新”。而罢黜百家是西汉时期的政策,时间不符。故战国的“清新”折射出的历史现象是百家争鸣。唐的“丰满华丽”: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万国来唐朝拜纳贡,长安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贸易中心和文化中心。与此相适应,唐朝服饰呈现出“丰满华丽”的特点。“丰满华丽”是对唐朝的正面评价,不能反映“政治腐朽”,而“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均不符合题意。故唐朝“丰满华丽”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国富民强。宋的“理性美”:程朱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完善与发展,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19、,备受推崇。宋代服饰出现“理性美”的特点正是深受理学的影响。新思潮的萌发和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于明清时期,时间不符。故宋朝“理性美”折射的是理学的盛行。综合以上,D 项正确,排除 ABC 三项。12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思想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即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故 B 项正确;专制皇权的加强、理学对人性的压制以及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关怀都是明清思想产生的原因,但不是根源,故 ACD 错误。13C【解析】从材料来看,这位历史人物指的是顾炎武。“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表明他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

20、感,故 C 选项正确。 A 选项错误,这与材料描述相悖;B 选项错误,顾炎武没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点睛】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14A【解析】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去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故 B

21、 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 C 项错我;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是解题的关键。15D【解析】根据表格内容,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 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而决定的,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跨入近代,发展资本主义,故 D 项正确。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 不能说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故 A 项错误。 B 项在材料中无体现, 故 B 项错误。

22、 “东学西渐”历程开启于新航路开辟,故 C 项错误。16(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孔子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

23、碍了文化的进步。【解析】第(1)问,孔子的“主张”,由材料一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得出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结局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其理论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由材料二信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局和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第(2)问,“不同 ”,由材料三信息 “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概括得出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由材料四信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得出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的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第(3)问,“认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社会前期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封建社会后期儒学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两个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