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山县樟村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总分:100 分 命题人:雷瑛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诅咒(zhu ) 祈祷(q) 鄙远(b) 纵横捭阖 (bi) B浸渍(z) 创伤(chung) 漫溯(sh) 长歌当哭(dng)C瞥见(pi) 弄堂(nng) 游说(shu) 趋之若鹜(w)D百舸(g) 颓圮(p) 遒劲(qi) 桀骜不驯(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惆怅 变徵 无耻谰言 春意阑姗 B. 凌侮 喋血 黯然神伤 夜缒而出C.作揖 寒暄 甘之如
2、饴 陨身不恤 D. 凌侮 逶迤 漫江碧透 不径而走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来这儿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大家无不啧啧赞叹,击掌叫绝。B 他聊起上饶市的发展如数家珍,比如三清山成功申遗带来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上饶机场的建设等,上饶市正在大跨步地向前走。C 这位大学毕业生虽然欠缺经验,但是他决心自主创业,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D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次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的重要目的是推进节能减排,提升节油意识,总体上不会增加
3、社会负担,对于用油较少的车主负担还会有所减轻。 B. 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C.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启蒙阅读集中在 12 岁,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D.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的煤炭消费首次近年来出现下降,这对于治理空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5. 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帜;憧憬未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 (a、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
4、天。b、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鲁大海身体魁伟, (a 粗黑的眉毛,b 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Aa a Ba b Cb a Db b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王啊,你真是心想事成,生了女儿,我诚挚地恭贺你弄瓦之喜。B 非常感谢王教授不吝赐教,能在座谈会上把一得之见分享给大家。C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自豪又惭愧。D 火车晚点了,不敢劳动大驾到车站迎接,各位只需在家恭候即可。7.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和“赋、比、兴”三种表现形式。B 中国古代的“四书
5、”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D 巴金,原名李尧棠,著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二、阅读(共 31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不仅指代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一直是南朝到宋明批评家品评文学的主要标准。千年以来,这枚鲜活而真实的文化种子,历经流变,由狭入广,自道德而审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
6、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我们文化特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折射出时代迁移与诗学理念的复杂关系。 自汉末延至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阵痛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以及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共同构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超越的主要原因。人才选拔的标准在悄然发生变化,“德”不再是唯一的尺度,而“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得到重视。这显然就是“风骨”脱颖而出的时代背景。“风”,指风姿、风韵和风神,用于品鉴人物的姿态和气质;“骨”,指骨相,用于赞赏人物的体格和形象。而这种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一旦形成,迅速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并对绘画、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对“建
7、安风骨”进行理论总结并提炼其美学精神的,首推南朝齐梁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众所周知,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是从儒学古文派的视角审视文学的起源与创作。由此出发,刘勰首先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他继承曹丕所揭橥的“文以气为主”的理念,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刘勰以“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来概括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时代的大脉动中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进而推送出“建安风骨”这个中国诗歌美学的批评典范。 唐王李世民在平定隋末社会大动乱之后即位,逐渐建立起一个统一、稳定和强大的新王朝。毫无疑问,帝国的繁盛对
8、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在“建安风骨”流变史上,唐代两个标志性人物是初唐的陈子昂与盛唐的殷璠。陈子昂最早标举“汉魏风骨”的旗帜,将“兴寄”与“风骨”联系起来,张扬“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美学,达到与“建安作者相视而笑”的境界。这使得他在继承建安诗歌慷慨苍凉的风格之外,又富于壮大高昂、寥廓雄浑的气概。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以“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使刘勰“风骨”说焕发了生机。这种流变既呈现为从文、辞到兴象、境界的迁移,又体现为自道德而审美的流转,折射出时局变迁对诗学风格的深刻影响。 “建
9、安风骨”的流变史,一方面恰切地说明了时局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个古老命题。对政治的参与和理解,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悟;文学的温情与浪漫,又赋予政治一种别样的情致。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当“建安风骨”不再只是某一个时代的符号,而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我们才更为深沉地洞察了“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 (选自王洪琛“建安风骨”之流变,光明日报2016 年 08 月 26 日)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既指汉魏时期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也是指从南朝到宋明时期批评家品评文学的
10、主要标准。B.建安风骨历经流变,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特性的一个重要的符号。C. 刘勰对“建安风骨”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美学精神的提炼,他将建安文学的美学特征概括为“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D. 不再以“德”为唯一尺度,还开始重视“才”或与才华相伴的性灵之美,这种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正是建安风骨形成的时代背景。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政权的瓦解和崩溃、儒学衰微和玄风炽盛等原因,造成了士人人格裂变与心灵的超越。B. 刘勰从文心雕龙的基本立场出发,将“风骨“概念从带有玄学色彩的人物品藻功能拓展至“
11、明道“宗经“的文学批评尺度。C. 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正是曹丕“文以气为主“理念与刘勰“风骨“说的本质区别。D.评判风骨的视角与标准形成后,很快地影响到魏晋时代的审美自觉,也深远地影响到绘画、 书法以及文学的鉴赏与创作等方面。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一、稳定和强大的唐朝对诗歌创作与品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都追求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B.刘勰的“风骨“说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得益于盛唐诗人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 “盛唐风骨“或“盛唐气象“替换了“建安风骨“。C.从“建安风骨“的流变史中
12、,可以清楚地了解时代变迁与文学格局、气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提醒人们更客观地看待文学与政治的关系。D.当“建安文学“走出建安时代,当“建安风骨“成为整个民族对壮美与崇高的生活想象时,人们才能更深切地理解“文变染乎世情“的深意(二)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
13、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 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
14、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节选自北史高睿传)1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
15、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D
16、.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3 分) (2)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3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 278 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
17、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 “太息” “哀” “怨”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如果说, 诗经中的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的屈原,则以诗歌向我
18、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 ,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
19、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 ,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
20、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文有删节)14从全文看,第自然段中“精神的屈原” “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的含义是?(2 分) 15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将这二者进行了比较,请简要回答。 (3 分) 16从修辞手法角度,对第五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 (3 分) 17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对这句话的解说理解准确的两项是
21、是( )A 屈原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B 屈原很执着的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种种委屈,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个不愿屈服的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C 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D 屈原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与反击。E. 屈原的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纠缠之后的个人愤怒的喷发。三、默写(8 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奉命于危难之间。.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士皆瞋目,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 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