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针灸与治神.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23835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与治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针灸与治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神:治神,守神。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对医患双方都有密切关系,它对于针刺操作手法要求是否成功,针刺疗效能否提高,都有其重要意义。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 本神中也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又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十分强调治神的重要性。说明医生既要观察疾病的表现,又要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在全面掌握上述情况的前提下,运用与之相适应的针刺手法,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守神是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中,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体会针下感觉和观察病人反应。灵枢 九

2、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 ”“神在秋毫,属意病者。 ”要求医生在进针时必须做到“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 灵枢终始)。行针时做到“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标幽赋)由此可知,针刺治病,自始自终都要密切注意病者的精神变化,同时医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进针。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得气,并根据气血的虚实变化,准确地运用针刺补泻手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针灸是一种治之于外,调之于内的治疗方法。针灸在整个治疗中,主要是根据机体内的情况,用一定量的刺激经穴,激发体内经穴中的经气(神气)来影响脑“元神之府” ,发挥其“神明”作用,调和脏腑功能补虚泄实,平和阴阳,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3、 内经论及针灸与“元神”有直接关系者,当属灵枢上膈:“恬淡无为,乃能行气” 。大意是说,医生快速进入“恬淡虚无”极虚极静的精神状态时,便是“元神”主事,便可以手指为针为人治病。 “元神”是激发经气感传的原动力,经络感传是元神在人体的具体反应。 灵枢行针说:“神动而气先针行” ,一是指行针时经络发生感传的动力是元神,二是指针刺时经络感传,三是指经络敏感人。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中气穴则针染于巷” ,便是指针刺时经穴中的感传现象。“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本神法、调神法等。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 ”这些

4、都说明了“治神”是在针刺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和要领。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治神就是医患双方神志意念的交流过程,是针灸医师去粗存精的辨证思维过程,是直接影响针灸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和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是生命现象总体反映。故中医有“精气神为人身三宝”之说。 灵枢本神篇:“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平人绝谷篇:“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小针解篇:“神者正气也” , 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 。可见“神”是精血气所生成的人的精神活动和正气盛衰的总体表现。所以素问天年篇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神分布于全身,游行于经络输穴,其功能

5、表现为高级的功能活动,如意识、知觉、思维、精神等,包括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 灵枢本神篇说:“脉舍神” ,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这就是说,神可随气出入于经络腧穴之中,针刺取效,必须得经络腧穴中之神气。故张志聪说:“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 ”“治神法”也就是通过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集中医生的精神意识,使针下易于得神取气的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 医生治神法其中包括进针前调神、进针后守神和出针后养神三个方面。进针前调神就是要求医生在进针前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的神气。要像素问宝命全形论形容的那样:“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如

6、此才能得神取气,提高疗效。故九针十二原篇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 ”东汉针灸名医郭玉说:“神在心手之际。 ”进针后守神就是要求进针得气后仍专心致志于针端,使针下神气不散,谓之守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精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 ”灵枢终始篇说:“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都是说进针得气后还必须守神,使经络中气不散,神不去,才能提高疗效。出针后养神就是要求医者在施术后要修身。即要有目的进行修炼,如练气功、练太极拳等,使“精神内守” 。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 金针梅花诗钞说:“用针者人也。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

7、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除,气血完,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养身者却病强身也。以不病之身,方可治有病之人。聚全身之力于指腕,方可使顽铁通于神明。 ”2 调病人神气法就是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病人精神聚会,心情舒畅,在病人心理状态较佳的情况下接受针刺。 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所谓“使本神朝” ,就是使病人神志安定,神随气至。怎样才能使病人“神朝”而气至呢?一是要用医生的双目观察病人的神态、目光,通过医患间的目光暇接,使病人精神安定下来。 灵枢本神篇说:“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素问针解篇说:“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张景岳认为:“目者,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为神使,使脉道易行也。 ”二是通过谈话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及对针刺的恐惧、对疾病的忧虑等,使病人安定、平静地接受治疗。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静意观义,观适之变”就是这个意思。由上面的论述可见,针灸“治神法”具有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医生治神法和调治病人神气法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内容贯穿针灸医疗实践的全过程,同时也影响着针刺的疗效。因此,只有在针灸临床中运用“治神法” ,才能明显的提高针刺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针灸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