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语言基础知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已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_,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拜寿的人_,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气氛之中。圆明园里的宝物原本_,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的军阀混战,战乱频仍,那些宝物现在都荡然无存了。A应接不暇 俯拾即是 数不胜数B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C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D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
2、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D2013 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的基础教育最早的培养目标是知识定位,现在突破了知识定位之后,是能力定位。但能力定位也不是最终
3、的定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完整意义上人的发展。_。_。_,_,_,_,也未必是为了当作家。如果没有好的引导有了某种机缘之后才会明白相当多的孩子一直都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写作其实写作不是为了交作业比如我们把写作也仅仅当成一个能力可能他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A BC D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表现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_,_” 。(3)李商隐锦瑟中“_,_ ”两句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无缥缈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迷惘和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三、文言语段翻译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
4、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选自孟子 梁惠王下)(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译文: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译文: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译文: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5、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老子 第八十章) (1)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译文: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译文: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君姓张氏,名持,字久中,初名伯虎。君为人深沉有大度,喜气节,重交游,一时所与之游者甚众。凡君之与人交,喜穷尽其得失,其义足以正之,而其直未尝苟止也。至其与众人接,尤温以庄,不妄与之言。与之言,必随其材智所到,不病以其所不为。故君之友皆惮其严,而喜其相与之尽。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
6、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而陈惇者,与君交尤深也。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其中心岂有利然也?世之交友道废久矣,其有之,或非此也。然则君之事,其有取于世教非邪?由此观之,君之学所由使也。(曾巩张久中墓志铭)(1)众人之得君游者,亦皆喜爱而未尝有失其意者。译文: (2)予尝视惇与君之相从,忧穷龃龉,无不共之。译文: 8把下面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策二)译文: 答案解析1B 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
7、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根据“码头边的碎瓦片”可知,处应填“俯拾即是” 。的语境是说来拜寿的人多,所以应填“应接不暇” 。的语境是说圆明园的宝物多,所以应填“数不胜数” 。2C A 项成分残缺, “高度负责的态度 ”前面缺少谓语动词,应加上“用”或“本着”等词语。B 项句式杂糅, “构成是”和“由组成” 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可改为 “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 ,也可改为“青铜器馆门窗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的”
8、。D 项搭配不当, “发展”和“进程”不搭配,可去掉“和发展” 。3B 给出的语段主题是“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 “写作”只是被拿来举例子。另外句中“也” “能力”等词语与给出语境的概念相承,可以判定答案在 B、C 两项之间,再由语段最后“也 未 必 是 为 了 当 作 家 ”可 推 出 前 一 句 应 是 用 否 定 句 表 述 学 写 作 的 目 的 , 于 是 很 容 易 排 除C 项 。4(1)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2)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5(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2)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这样。(3)(燕国的老百姓
9、)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这样。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也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这样。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 )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
10、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6(1)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2)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参考译文国家小而且人民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也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们对他们所吃的食物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
11、,对他们所住的房子感到安适,对他们的风俗感到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7(1)与他交往的一般人,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2)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参考译文 君姓张,名持,字久中,原名伯虎。张君为人沉稳,气量宽宏,讲究志气和节操,重视交际,一时间和他交往的人很多。凡是张君与人相交,喜欢极尽(指出) 对方的得与失,张君的大义足够用来匡正别人,他的正直也从未随意停止。说到他和一般人的交往,尤其温厚并且严肃,不随意和人说话。和别人说话,张君一定会随着对方的才华智慧所达到的程度(
12、 应对 ),不因为对方做不到的事情而诟病对方。所以张君的友人都害怕他的严厉,但喜欢和他一起尽情交谈。与他交往的一般人,也都很喜欢他,从来没有失望的。而陈惇,与张君交往尤其深厚。我曾经观察陈惇和张君交往,无论仕途多么令人忧虑困窘不顺达,没有不共同面对的,难道他们的心中有利益才会这样吗?世上的交友之道已经废弃很久了,如果还有的话,或许不会是这样。既然这样,那么张君的行为,到底是不是从世间的教化中获取的呢?由此看来,这是张君所学习的知识让他有了这样的行为。8有个要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时再回过头看它,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一天内暴涨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