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皖中地区 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化学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一、选择题(16 小题,共 48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 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精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球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干馏【答案】C【解析】从浓酒中分离出乙醇,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提纯,这种方法是蒸馏,故 C正确。2.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5g甲基(CH 3)含有的电
2、子数是 9NAB. 7.8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 0.3NAC. 1mol C2H5OH和 1mol CH3CO18OH反应生成的水分子中的中子数为 8N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中的原子总数为 0.5NA【答案】A【解析】分析:A、甲基含有 9个电子;B、苯中无碳碳双键;C、酯化反应中酸断羧基醇断氢;D、标准状况下 CCl4为液体。详解:A15g 甲基的物质的量都是 1mol,1mol 甲基中含有 9mol电子,含有的电子数均为9NA,选项 A正确;B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苯中无碳碳双键,选项 B错误;C、C 2H5OH和 CH3CO18OH反应生成水为 H218O,
3、含 10个中子,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进行彻底,故生成的水中的中子个数小于 10NA个,选项 C错误;D、标况下 CCl4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 D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3.3.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自选非玻璃仪器)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A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分液漏斗B 配制 450 mL 2 molL1 氯化钠溶液5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C 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 漏斗(带半透膜)、
4、烧杯、玻璃棒D 从食盐水中获得 NaCl晶体 坩埚、玻璃棒、酒精灯、泥三角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需要进行重结晶,所以应该用普通漏斗进行过滤,选项 A错误。实验室没有 450mL的容量瓶,所以配制 450 mL 2 molL1 氯化钠溶液的时候应该使用500mL容量瓶。用天平(非玻璃仪器)称量氯化钠质量,转移至烧杯,用量筒加水溶解,玻璃棒搅拌,转移至容量瓶,洗涤,定容,摇匀即可,选项 B正确。除去氢氧化铝胶体中的泥沙,应该用带滤纸的漏斗直接过滤,选项 C错误。从食盐水中获得 NaCl晶体的操作是蒸发,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选项 D错误。点睛
5、:胶体不可以透过半透膜,但是可以透过滤纸。溶液是都能透过,浊液是都不能透过。所以分离溶液和胶体应该用半透膜做渗析,分离浊液和胶体应该做过滤。4.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纳的说法正确的是A. 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B. 乙烯、油脂、纤维素、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 PM 2.5(微粒直径约为 2.5106 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纯碱、氨水、蔗糖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答案】A【解析】A、漂白粉成分是 CaCl2和 Ca(ClO)2,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都属于混合物,故 A正确;B、乙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
6、物,光导纤维成分是 SiO2,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B错误;C、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1nm=10 9 m,PM 2.5微粒直径约为 2.5106 m大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因此 PM2.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不属于胶体,没有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纯碱为 Na2CO3,属于强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 D错误。5.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的 11B中,含有 0.6NA个中子B. pH=1的 H3PO4溶液中,含有 0.1NA个 H+C.
7、2.24L(标准状况)苯在 O2中完全燃烧,得到 0.6NA个 CO2分子D. 密闭容器中 1mol PCl3与 1mol Cl2反应制备 PCl 5(g),增加 2NA个 PCl 键【答案】A【解析】A 11B中含有 6个中子,0.1mol 11B含有 0.6NA个中子,A 正确;B溶液体积未定,不能计算氢离子个数,B 错误;C标准状况下苯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2.4L苯的物质的量,则无法判断其完全燃烧产生的 CO2分子数目,C 错误;DPCl 3与 Cl2反应生成 PCl5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 1molPCl3与 1molCl2反应生成的 PCl
8、5小于 1mol,增加的 PCl 键的数目小于 2NA个,D 错误;答案选 A。6.6.我国古代文明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没有发生电子转移的是A. 铁石制成指南针 B. 爆竹声中一岁除 C. 西汉湿法炼铜 D. 雷雨发庄稼【答案】A【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有电子转移;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属于物质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 正确;黑火药中硫磺、硝酸钾和木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氮气、硫化钾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错误;湿法炼铜使铜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所以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错误;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气体
9、,一氧化氮又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可作氮肥,植物生长得更好,这些变化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 错误;正确选项 A。7.7.将标准状况下的 aL HCl (g)溶于 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 b g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答案】D【解析】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 ,质量是 。溶液的质量是,所以溶液的体积是 ,因此浓度是 ,答案选 D。8.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p
10、H=l的溶液中:HCO 3、SO 42、K +、Cl -B.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 +、SO 42 -、Na +、MnO 4C. 遇石蕊变蓝的溶液中:NO 3、Na +、AlO 2、K +D. 含大量 NO 的溶液中:H +、Fe 2+、Cl -、NH 4+【答案】C【解析】分析:A. pH=l的溶液呈酸性,弱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B、MnO 4-在水溶液中为紫红色;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显碱性;D、NO 3-、H +、Fe 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 pH=l 的溶液呈酸性,H +与 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A错误;B、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11、,但 MnO4-在水溶液中为紫红色,选项 B错误;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显碱性,各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 C正确;DNO 3-、H +、Fe 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 D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颜色的考查,选项 B为易错点,注意信息的抽取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9.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向偏铝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AlO 22+ H+H2O =Al(OH)3 B. 将少量 SO2 通入次氯酸钠溶液:ClO -+SO2+H2O=2
12、H+Cl-+SOC. 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NO +3Fe2+4H+=3Fe3+ NO+2H 2OD.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3S 2-+2Al3+=Al2S3【答案】A【解析】【详解】A.向偏铝酸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时,H +先与偏铝酸根离子反应,则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lO22+ H+H2O =Al(OH)3 ,故 A项正确;B.将少量 SO2 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反应后有过量的次氯酸根离子存在,则应有次氯酸分子生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lO-+SO2+H2O=2HClO+Cl-+SO ,故 B项错误;C.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硝酸时,由于I的还原性强于
13、Fe2+,则应是 I先被氧化,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6I-+2NO3-+8H+=3I2+ 2NO+4H 2O,故 C项错误;D.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时,铝离子和硫离子的水解会相互促进至水解完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S2-+2Al3+6H2O=2Al(OH)3+3H 2S,故 D项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的判断,在分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反应物的用量和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如 H+与 CO32-、HCO 3-、AlO 22,NO 3-在酸性条件下与 I-、Fe 2+等。10.10.室温下,向 10 mL pH3 的 CH3CO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对所
14、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加入的物质 对所得溶液的分析A 90 mLH2O 由水电离出的 c(H+)10 -10 molL1B 0.1 mol CH3COONa固体 c(OH-)比原 CH3COOH溶液中的大C 10 mL pH1 的 H2SO4溶液 CH3COOH的电离程度不变D 10 mL pH11 的 NaOH溶液 c(Na+) c(CH3COO ) c(OH-) c(H+)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向 10 mL pH3 的 CH3COOH溶液中加入 90 mLH2O,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c(H+)10-4 molL1 ,故由水电离出的 c(H+)KMn
15、O4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1:8 D. 当标准状况下产生 22.4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 2NA【答案】D【解析】A.部分 HCl中负一价氯被氧化为氯气,HCl 发生了氧化反应,故 A错误;B. 氧化剂 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则氧化性:KMnO 4Cl2,故 B错误;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0=1:5(16molHCl 只有 10molHCl被氧化为 5mol的氯气) ,故 C错误;D. 当标准状况下产生 22.4L氯气,每生成 1mol氯气转移电子数为 2NA个,故 D正确。答案选 D。12.12.24 mL 0.05 mol/L 的 Na2SO3溶液,恰好与 2
16、0mL 0.02 mol/L 的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 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 +6 B. +3 C. +2 D. 0【答案】B【解析】Na2SO3被氧化为 Na2SO4,S 元素化合价由+4 价升高为+6 价;K 2Cr2O7中 Cr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设 Cr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6-4)0.05mol/L 2410 -3L =(6-a)20.02mol/L2010 -3L,解得 a=+3。故选 B。13.13.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 a L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b mol NaOH的溶液并加热,恰好把 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
17、消耗 c mol BaCl2才能使 SO 完全沉淀,则原溶液中 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 C. D. 【答案】B【解析】bmolNaOH恰好将 NH3全部赶出,根据 NH4 OH NH3H 2O可知,每份中含有 bmol NH4 ;与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消耗 c mol BaCl2才能使 SO42 完全沉淀,根据Ba2 SO 42 =BaSO4可知每份含有 SO42 cmol,设每份中含有 NO3 的物质的量为 xmol,根据溶液呈现电中性,则 bmol1=cmol2+xmol1,得 x=(b2c)mol,因将 a L混合液分成两等份,则每份的体积是 0.5aL,所以每份溶液中 NO3 的
18、浓度是 c(NO 3 )= = mol/L,即原溶液中 NO3 的浓度是 mol/L,故选 B。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一定要准确找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计量数关系,如果有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应根据量少的反应物来进行计算;如果涉及多步反应,可以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使计算简化;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
19、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14.14.已知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I -Fe2+Cl-,则下列离子方程式不符合事实的是A. 2Fe3+2I-2Fe 2+I2 B. Cl2+2I-2Cl -+I2C. 2Fe2+I22Fe 3+2I- D. Fe2+Cl22Fe 3+2Cl-【答案】C【解析】A中,Fe 从+3 价降低到+2 价,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即 Fe2+为还原产物,I 从-1 价升高到 0价,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即 I 的还原性大于 Fe2+;A 错误;B 中,Cl 2由 0价降低到-1 价,发生还原反应,做氧化剂,Cl -为还原产物
20、,I 从-1 价升高到 0价,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即还原性 I-Cl-,B 错误;C 中,Fe 2+被氧化为 Fe3+,做还原剂,I 2被还原为 I-,做氧化剂,对应还原产物为 I-,因此还原性:Fe 2+ I-,与题给信息矛盾,C 正确;D 中,Fe2+被氧化为 Fe3+,做还原剂,Cl 2被还原为 Cl-,对应还原产物为 Cl-,因此还原性 Fe2+Cl-,D 错误;正确选项 C。15.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证明 Mg(OH)2 沉淀可以转化为 Fe(OH)3向 2mL1mol/LNaOH溶液中先加入 3滴 1mol/L MgCl2溶液,再加入 3滴
21、 1mol/LFeCl3B 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 将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 配制 100mL1.0mol/LCuSO4溶液 将 25gCuSO45H2O溶于 100mL蒸馏水中D 验证氧化性:Fe 3+I2将 KI和 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观察下层液体是否变成紫色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向 2mL1mol/LNaOH溶液中先加 3滴 1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于 NaOH过量,再加入 FeCl3时,FeCl 3直接与 NaOH反应,不能证明沉淀的转化,故 A错误;B、将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产生气
22、泡,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而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要通过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进行判断,若要比较 Cl和 C的非金属性强弱,则应比较 HClO4与 H2CO3的酸性强弱,故 B错误;C、将 25gCuSO45H2O溶于 100mL蒸馏水中,溶质 CuSO4的物质的量为 1mol,而溶液的体积不是 100mL,所配溶液的浓度不是 1mol/L,故C错误;D、将 KI和 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 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变成紫色,则证明产生了 I2,说明 Fe3+将 I-氧化为 I2,氧化性 Fe3+I 2,故 D正确。故选 D。16.16.已知:将 Cl2通入
23、适量 NaOH溶液中,产物中可能含有 NaCl、NaClO、NaClO 3,且 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 n(NaOH)=a 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1/2)a molB. 改变温度,产物中 Na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1/7)a molC.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n(e-)的范围为(1/2)amol n(e -) (5/6)amolD.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c(Cl-)/c(ClO-)= 11,则溶液中 c(ClO-)/c(ClO )= 1/2【答案】B【解析】将 Cl2通人 NaOH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为Cl
24、 2 +2NaOH NaCl+NaClO+H2O和Cl 2 +6NaOH5NaCl+NaClO3+3H2O。A. 从产物 NaC1、NaClO、NaC1O 3的组成可以看出钠元素与氯元素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化钠的 1/2为 amol,故 A正确;B. 改变温度,除水外,只产生 NaC1、NaC1O 3时产物中 NaC1O3的产量最大,此时5NaC1NaC1O 35e -,所以 NaC1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 1/6amol,故 B错误;C. 改变温度,除水外,只产生 NaC1、NaC1O 3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 amol ,只产生NaC1、NaC
25、1O 时,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 amol ,n e的范围: amoln e amol,故 C正确;D. 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11,假设 c(Cl )为 11,则 c(ClO )为 1,反应产生的 c(Cl )为 1,反应产生的 c(Cl )为 10,反应产生的c(ClO3 )为 2,因此,溶液中 ,故 D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共 52分)17.17.现有下列状态的物质:干冰 NaHCO 3晶体 氨水 纯醋酸 FeCl 3溶液 铜 熔融的 KOH 蔗糖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能导电的是_。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_溶液
26、,继续煮沸至_,停止加热,可制得 Fe(OH)3胶体,制取 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向 Fe(OH)3胶体中加入 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离子(填离子符号)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_。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_。FeCl 3溶液用作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离子方程式为_。有学生利用 FeCl3溶液制取 FeCl36H2O晶体主要操作包括:滴入过量盐酸,_、冷却结晶、过滤。过滤操作除了漏斗、烧杯,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高铁酸钾(K 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 3与 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K2FeO4,反应
27、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2). (3). (4). 饱和 FeCl3 (5). 溶液呈红褐色 (6). 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 (7). SO (8). 胶体的聚沉 (9). 丁达尔效应 (10). 2Fe3+ Cu 2Fe2+ Cu2+ (11). 蒸发浓缩 (12). 玻璃棒 (13). 2Fe3+3ClO-+10 OH- 2FeO +3Cl-+5H2O (或 2Fe(OH)3+3ClO-+4OH- 2FeO +3Cl-+5H2O写出一个即可)【解析】I、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活泼金
28、属氧化物、水等。我们在判断此类试题的时候,最直接的方法是按照物质的分类进行判断。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不属于上述物质中的任一种,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NaHCO 3晶体属于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属于电解质;氨水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纯醋酸属于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属于电解质;FeCl 3溶液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铜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熔融的 KOH属于碱,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均可以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蔗糖不属于上述物质中的任一种,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
29、质;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是:。强电解质的定义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因此强电解质首先必须是电解质,只能从里面找,其中 NaHCO3晶体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出离子,所以属于强电解质;纯醋酸属于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所以属于弱电解质;熔融的 KOH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出离子,所以属于强电解质,因此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因在氨水、FeCl 3溶液、熔融的 KOH中都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可以导电;铜作为金属单质,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也可以导电,因此能够导电的是。II、.Fe(OH) 3胶体的制备过程是:
30、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 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 Fe(OH)3胶体。故答案是:饱和 FeCl3 ; 溶液呈红褐色; FeCl 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向 Fe(OH)3胶体中加入 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硫酸根离子中和了氢氧化铁胶粒的电荷,导致胶体发生了聚沉,故答案是:SO 42- ; 胶体的聚沉.利用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分胶体和溶液,所以答案是:丁达尔效应、. FeCl 3溶液用作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利用的是 Fe3 的氧化性,将铜氧化成Cu2 ,所以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
31、3+ Cu=2Fe2+ Cu2+。.利用 FeCl3溶液制取 FeCl36H2O晶体,需要在 HCl气流中加热、蒸发浓缩,因此其主要操作包括:滴入过量盐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过滤操作主要需要用到烧杯、漏斗、玻璃棒;所以答案是:蒸发浓缩; 玻璃棒、用 FeCl3与 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 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3ClO-+10 OH-=2FeO42-+3Cl-+5H2O或者 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18.18.过氧化氢 H2O2(氧的化合价为1 价) ,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
32、对于下列 AD 涉及 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ANa 2O2+2HCl=2NaCl+H2O2 BAg 2O+H2O2=2Ag+O2+H2OC2H 2O2=2H2O+O2 D3H 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1)H 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_(填代号) 。(2)H 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_(填代号) 。(3)在稀硫酸中,KMnO 4和 H2O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H 2O22e =2H+O2还原反应:MnO +5e +8H+=Mn2+4H2O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在 K2Cr2O7+14HCl=
33、2KCl+3Cl2+7H 2O+2CrCl3的反应中,有 0.3 mol电子转移时生成Cl2的体积为_(标准状况) ,被氧化的 HCl的物质的量为_。(5)除去镁粉中混入的铝粉杂质用溶解、_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答案】 (1). D (2). C (3). 2MnO4+5H2O2+6H+=2Mn2+8H2O+5O2 (4). 3.36L (5). 0.3mol (6). 过滤 (7). 2NaOH+2Al+2H 2O=2NaAlO2+3H2【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计算,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了解反应前后物质化合价的变化【详解】根据 A、B、C、D
34、四个有关双氧水参与的反应中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可知 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 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仅升高,仅起还原性作用,C 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D 反应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仅降低为-2 价,则只体现出氧化性,故(1)选 D, (2)选 C, (3)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是相等的,故可将(H 2O22e =2H+O2)5 与(MnO +5e +8H+=Mn2+4H2O)2 相叠加可得离子反应 2MnO4+5H2O2+6H+=2Mn2+8H2O+5O2;(4)在 K2Cr2O7+14HCl=2KCl+3Cl2+7H 2O+2CrCl
35、3的反应中通过化合价分析可得如下关系::3Cl 2 6 e 6HCl(被氧化) ,由关系式计算可得当有0.3mol电子转移时得到 Cl20.15mol,体积为 0.15mol22.4L/mol=3.36L,被氧化的 HCl为0.3mol;(5)由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此镁粉中混入铝粉杂质可用 NaOH溶液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而除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2Al+2H2O=2NaAlO2+3H2。【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往往要根据电子转移来进行,特别是在K2Cr2O7+14HCl=2KCl+3Cl2+7H 2O+2CrCl3等此类反应中,HCl 是还原剂,
36、但只是部分被氧化,还有一部分起酸性作用,所以要抓住氯元素的价态变化来分析。19.19.碘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为了防止碘缺乏,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加碘盐,就是在精盐中添加一定量的 KIO3进去。某研究小组为了检测某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发现其检测原理是:KIO3+5KI+3H2SO4=3I2+3H2O+3K2SO4(1)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该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0.2mol KIO 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_mol。(2)实验结束后分离 I2和 K2SO4溶液所用的试剂是_。ACCl 4 B酒精 CNa 2SO4溶液 D食盐水所用的分离
37、方法是_,所用主要玻璃仪器是_。(3)上面实验中用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若配制 1mol/L的稀硫酸溶液 480mL,需用 18mol/L浓 H2SO4_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填序号)_。A100mL 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100mL 容量瓶 E50mL 量筒 F胶头滴管 G烧杯 H500mL 容量瓶(4)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A溶解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D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 (1). 1:5 (2)
38、. 1 (3). A (4). 萃取、分液 (5). 分液漏斗 (6). 27.8 (7). CEFGH (8). ACD【解析】试题分析:(1)氧化还原反应 KIO3+5KI+3H2SO43K 2SO4+3I2+3H2O中,I 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 0,I 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升高为 0,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5,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KI 为还原剂,+5 价的I元素被还原,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均为碘,由原子守恒及反应可知,物质的量之比为1:5;根据反应方程式得 1mol KIO3参加反应 时转移电子 5mol,则 0.2mol KIO3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 0.25m
39、ol=1mol。(2)A、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在四氯化碳在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所以 A正确;B、酒精与水互溶,所以 B错误;C、Na 2SO4溶液与 K2SO4溶液互溶,所以 C错误;D、食盐水与 K2SO4溶液互溶,所以 D错误;答案选 A。分离方法是萃取分液,所以用分液漏斗;(3)设浓硫酸的体积为 VmL,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1 mol/L0.5L=“18“ mol/LV10-3,解得 V=27.8mL;配制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 C玻璃棒 E50mL 量筒 F胶头滴管 G烧杯 H500mL 容量瓶。(4)A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配制的溶
40、液浓度偏高,故 A正确;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 B错误;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 C正确;D洗涤量筒,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 D正确;E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故 E错误故答案为:ACD考点:考查碘的相关性质及溶液的配制20.20.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Mg2+、Ba 2+、Cl -、CO 、Cu 2+、Fe 3+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实验 1:取 10mL无色溶液,滴加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实
41、验 2:另取 10mL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 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 3:取实验 1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滴加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存在的离子是_。(2)实验 3中,图像中 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根据图像计算原溶液中 Mg2+的物质的量浓度_。【答案】 (1). CO32、Cu 2+、Fe 3+ (2). Mg2+、Ba 2+、Cl (3). H OH H 2O (4). 1mol/L【解析】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 Cu2+、Fe 3+;实验 1,取
42、无色溶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不含 CO3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种阴离子,则 Cl 一定有;实验 2,另取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 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含 Ba2+;实验 3,取实验l滴加过稀盐酸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开始是中和盐酸,随后生成沉淀,且沉淀的最大值为 0.58g,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Mg2+。根据上述分析,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为 CO32 、Cu 2+、Fe 3+;存在的离子有Mg2+、Ba 2+、Cl ;(2)实验 3中,图象中 OA段反应是 NaOH中和盐酸,离子方程式为:H +OH=H2O;(3)mMg
43、(OH) 2=0.58g,n(Mg 2+)=nMg(OH)2=0.01mol,溶液体积为 10mL,所以 c(Mg 2+)=1mol/L。21.21.某小组同学为探究 H 2O2、 H 2SO3、 Br 2 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打开活塞 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 a_吹入热空气一段时间后停止A中溶液颜色明显变浅;B 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沉降后上层清液为无色打开活塞 b,逐滴加入H2O2溶液开始时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 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红色。完成下列填空:(1)在进行操作时,A
44、中的实验现象是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操作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B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3)装置 C的作用是_。(4)由上述实验可知,在此实验条件下,H 2O2、H 2SO3、Br 2氧化性强弱顺序为_。(5)操作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答案】 (1). A (2). 中溶液变为橙红色 (3). Cl2+2Br-=Br2+2Cl- (4). 吹出单质 Br2 (5). BaSO4 (6). 吸收尾气 (7). H2O2Br 2H 2SO3 (8). H2SO3有剩余(H 2O2浓度小或 Br -与 H 2O2 反应慢等因素,合理即可)【解析】
45、装置分析:本题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这一原理来比较 H2O2、H 2SO3、Br 2氧化性强弱。向 NaBr溶液中滴加氯水,氯水置换出溴单质;然后鼓吹热空气,将 Br2(g)吹入B装置,H 2SO3与 BaCl2不反应,当 Br2(g)进入,产生了白色沉淀,则 Br2将 H2SO3氧化成H2SO4,Br 2被还原为 Br-,说明 Br2氧化性强于 H2SO3,该白色沉淀为 BaSO4;再向 B装置中加入 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橙红色,则 Br-被氧化为 Br2,说明 H2O2氧化性比 Br2强。(1)打开活塞 a,向 NaBr溶液中滴加氯水,氯水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反应方程
46、式为Cl2+2Br-=Br2+2Cl-;A 中因为有溴单质导致 A中溶液变橙红色;故答案为:A 中溶液变为橙红色;Cl 2+2Br-=Br2+2Cl-;(2)Br 2具有挥发性,热空气能促进 Br2挥发,将 Br2(g)吹入 B装置;Br 2将 H2SO3氧化为H2SO4,所以白色沉淀为 BaSO4。故答案为:吹出单质 Br2;BaSO 4;(3)装置 C中为 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有氯气、溴蒸气等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可以用 NaOH溶液吸收,所以装置 C的作用是吸收尾气。故答案为:吸收尾气;(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 H2O2Br 2H 2SO3;(5)操作中,向 B装置中逐滴加入 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可能是因为:B 装置中还有 H2SO3剩余,H 2O2先与 H2SO3反应,再与 Br-反应;也可能是因为 H2O2浓度小或 Br -与H2O2 反应慢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