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0965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KS5U解析】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KS5U解析】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KS5U解析】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KS5U解析】黑龙江省2018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十)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 “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 “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 。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从此以后, “儒”与“侠”便成

2、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

3、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

4、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这是因为,以兵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

5、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但入清以后,随着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和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1. 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

6、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B. 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C. 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D. 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的复杂化。2. 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B. 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

7、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C. 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D. 绿林活动蔓布四方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B. 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 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

8、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D. 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答案】1. C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C“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在文中无依据。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 试题分析:D 是绿林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

9、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

10、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 试题分析:C 儒墨两种学说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王朝的灭亡导致的。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1、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甘惜分的探路人生1916 年,甘惜分出生于四川省邻水县的一个穷苦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年仅 16 岁的他就不得已辍学,成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年轻的甘惜分求知若渴。为了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他倾尽微薄的工资,多方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在这里,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甘惜分邂逅,并在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心底触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还在山沟里时,我就已经从上海的进步书报里面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上海都是些进步知识分子,比如说李公朴等人。 ”如果说进步书报为甘惜分提供了影响深远的价值观启蒙,那么两位重要人物的引导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

12、了他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形成。其一便是甘的表哥、知名共产党人熊寿祺,彼时已投身革命多年的他,经常以通信的方式教甘惜分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另一位便是甘中学时代的老朋友熊复,这位初中毕业后便去上海读书的伙伴,不仅与甘惜分志趣相投,而且也通过书信拓宽了好友的革命视野。进步书报与良师益友,潜移默化地促成了甘惜分的思想转变,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甘惜分从事的新闻工作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血气方刚的甘惜分开始以实际行动“闹革命” 。1946 年,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和谈期间,甘惜分跟随军代表前往大同采访,初入新华社不久的他为了获得新闻线索,冒着被特务发现的危险行走街市,观察各方动向。 “在大同,我看见日本鬼子穿

13、着军装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我一看就生气了,日本鬼子不是投降了吗,还这么神气?”在一篇回忆文章中,甘惜分回忆起这个令他义愤填膺的片段, “这件事让我觉得,新闻不一定要采访什么人物,有时候,就是用眼睛看一看,到处走一走,就会发现新闻。 ”回到后方以后,甘惜分很快写出了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尴尬的嘴脸等通讯,引起广泛重视。就这样,通过在一线工作中培养起的专业嗅觉,他慢慢形成了一套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新闻方法论。短短两年间,甘惜分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成长为采编一线的“顶梁柱” 。回顾这段生涯,他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每天研究新事物,研究新华社,也研究地方实际” 。对于那个年代的前线新闻工作,甘惜分有自己独到

14、的感触“老实说,在晋绥边区的时候,无论是晋绥日报还是新华社晋绥分社,有些同志由于没读过马列著作,对工人生活的了解、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到底还是不一样的。我那时候就想,幸好我读过资本论,这些书不容易读的咧! 因为当时我们的环境是农村环境,不是资产阶级环境,我们接触的也不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对于了解这些关系很不利。 ”1954 年,38 岁的甘惜分离开了一线新闻岗位,奉调先后到北大和人大任教,为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奉献才华,主要讲授新闻理论。 “五十五年我都在大学教书,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只会钻书本,但我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我是一个读书严谨、务求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书呆子 。 ”甘惜

15、分这犀利的黑色幽默,分明也是对自己率真性格最真实的写照。从教几十年,甘惜分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新闻学界的“老祖师爷” ,其亲自指导的博士生虽然不多,但每一位都是当今新闻传播学界的精英翘楚:全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童兵,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燕南,广电部门的王锋、王甫 怪不得有诗赞云:“大禹惜寸君惜分,满园桃李苦耕耘。舆坛多少擎旗手,都是程门立雪人。 ”(摘编自 2016 年 1 月 14 日光明日报)相关链接:从战火中走来的甘惜分经历了旧时的苦难,也经历了新中国的风云,从家乡四川到延安,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 “昊天罔极持泰斗,千古流芳传精神

16、。 ”这是后学们致意这位新闻战线老前辈的挽联。 “我反对那些把我称为泰斗的人,我只是一个执着的新闻规律探索者。 ”甘惜分曾在回忆录里说。(2016 年 1 月 15 日北京青年报)今天用“民间报纸”这个词,觉得很别扭。我们共产党党报本来就是民间报纸,第一,1949 年以前,我们共产党在全国来说就是在野党,我们的报纸属于民间报纸,不是官报。第二,我们的报纸始终如一代表人民利益,是人民代言人。但是 1949 年以后,我们党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的党是全国的执政党,我们的党报是执政党的报纸。尽管我们天天说我们的党报同时也是人民的报纸,但逐渐有了不少“官”气,同广大人民之间逐渐加大了距离,群

17、众不大喜欢看它了。(选自人民网甘惜分访谈)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为乡村小学的普通教员,甘惜分积极上进,求知若渴,倾其所有,订阅来自上海的进步读物,以求让自己的思想与先进思想保持同步。B. 作为新闻记者,甘惜分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照现实,而没有熊寿祺、熊复等早期革命者对他的引领,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视角。C. “不会纵横捭阖,不会上下其手” ,与其说是表现甘惜分对不务学术专事权术者的不满,不如说是表现他潜心学术与教学的自觉。D. 甘惜分能辩证对待“民间报纸”这种说法,既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报的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认可这种说法接地气的特点。5. 甘惜分具

18、有怎样的新闻价值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甘惜分在新闻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其中的原因很多,请从甘惜分个人素质方面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A 5. 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采写的指导思想;深入生活生产实际,是新闻采写的好方法;新闻要多一些“地气” ,少一些“官气” 。 6. 爱好阅读,读书严谨:对待有较大难度的读物,他有一种钻劲,阅读资本论就是生动的示例。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生活现场,捕捉新闻素材,撰写有影响的新闻,总结属于自己的新闻方法论。潜心新闻,务求实效:一生从事新闻的采写、研究和教学工作,建立新闻理论,培养一批新闻卓越人才。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从家乡四川到延安,

19、从记者到教师,他把探寻真理当作毕生的追求。谦逊低调:反对别人把他称为“泰斗” 。不断创新:每天研究新事物,自认为是务求创新的人。【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有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 项中“没有就”句式,夸大了良师益友的引领作用。C 项“与其说,不如说”这种句式,含有对前者的否定。D 项“辩证对待” “降低”等概括失实。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

20、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题干问“甘惜分在新闻学界享有崇高地位,其中的原因很多,请从甘惜分个人素质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这就要求寻找有关写甘惜分个人素质的句子,然后筛选整合,从前到后依次筛选,1-3 节写他爱好阅读,读书严谨;4、5 节写他勇于实践,善于总结;6-8 节写他潜心新闻,务求实效,不断创新;相关链接写他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谦逊低调等等。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

21、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阿太蔡崇达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 “这不结了别让这

22、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众人皆喑哑。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难过? 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婆临死前交代,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谓的“舍得”。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 ,在客厅里的我

23、大声问:“阿太怎么了?” “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 ”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_7_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 坚硬到什

24、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我老家。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 ”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爬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 ”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

25、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影。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请假往老家跑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

26、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请一定来看望我。(选自2015 年小小说排行榜,略有删改)7.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看到祭祀“外婆”的贡品一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便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地摔在地上,表现了阿太的麻利和无情。B. 主要人物阿太的语言,时而短促有力,时而绵软悠长;时而朴实无华,时而深刻隽永。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引人回味思考。C. 92 岁的阿太在检修屋顶时

27、不小心摔伤,见到“我”后失声痛哭,说明这个倔强的老太太也有恐惧和软弱的一面。D. 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撷取人物生活的几个场景片段连缀成文,看似随意,却颇具匠心。阿太临终前的叮嘱是为了告诉我:人对生死须有豁达的态度。E. 小说通过对一个性格鲜明的老太太的生活速写,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生命观。8. 小说表现了阿太哪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9. 从人物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

28、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答案】7. BE 8. 牛:处事果断。冷静面对“外婆”的突然离世,将悲伤深埋于心。狠:倔强硬朗。菜刀切断手指时只是“哎呀”一声;看似无情却用心良苦地让舅公学游泳;从屋顶摔伤,第二周就坚持落地走路。真:朴实率真。受伤后要“我”经常去看她;临终前给“我”洒脱而又深情地留言。 9. 通过细腻的神态描写,表现了阿太的隐忍性格和对待生死的平静、超脱态度。在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中,揭示了阿太的坚强性格对“我”面对生活挫折时的积极影响。【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29、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项“无情”不对,阿太这样做是减轻鸡的痛苦;C 项说老太太“恐惧和软弱”不妥,阿太的哭流露出老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率真的一面;D 项不全面, “阿太临终前的叮嘱”表达了对“我”的不舍和牵挂,希望“我”不要悲痛,对生死有豁达态度。8. 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表现了阿太哪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请具体分析”这是考查鉴赏评价人物形象的特征。此类题目应从主要事件、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以及其他人物的侧面衬托或评价入手。可以先找出不同性格表现的句子位置,比如一至五节,写外婆离世时阿太的各种表现,包括杀鸡的情节,可以看出阿太处事果断;又如第六节“阿太是个很狠的人”直接介绍阿

30、太的狠,然后写菜刀切断手指、让舅公学游泳、屋顶摔伤等事件证明;又如“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一整天等我的身影” 。然后再概括出几个方面:牛:处事果断,狠:倔强硬朗,真:朴实率真。点睛:分析形象特点方法归纳:借助事件分析人物形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次要人物和物象衬托)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

31、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9. 试题分析:题干问“从人物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这是从表达技巧与效果的角度鉴赏作品的语言艺术。首先要找出划线句子里人物描写的手法,第句“乜斜着眼” “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这是细腻的神态描写,通过这一刻画方法写面对外婆的去世,阿太与其他人的不同表现,为了表现阿太的隐忍性格和对待生死的平静、超脱态度这一特点。第句但“不甚明白地笑”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是肖像描写, “我”看到阿太这样,“我”释然,这样写是为了揭示了阿太的坚强性格对“我”面对生活挫折时的积极影响。二、古代诗文阅

32、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会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报。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稍侵夺之,众

33、怨怒,遂劫德胜寨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以户部郎中 权三司使,辟张温之、杜杞等十馀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馀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 ,服除,转右谏议大夫。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倖,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

34、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馀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蚤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元丰三年 ,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选自宋史 王尧臣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B.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C.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

35、当游幸/帝为罢张灯/D.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B. “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 ,是指守丧期满。C.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 。历代帝王都有年号。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36、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B. 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C.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年税,王尧臣认为皇恩不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却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惹怨恨,朝廷因此取消了这一建议。D. 王尧臣凭借文学才华晋升做官,负责内外制度十年,曾与宰相文彦博等人劝皇帝立英宗的儿子为继承人,并替皇帝拟好了诏书,但未成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

37、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2)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按照旧例,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2)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 ”【解析】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 “尧臣”是人名,理应与前面的“有司张灯”断开;排除 BC 项, “游幸”是固定短语,不能拆开断句。排除

38、 D 项,所以选 A 项。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历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年号是西汉武帝始创的。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把每一项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比对语境、关键词语的翻译、时间、地点、人名对象、范围等,然后可以判断正误。D 项, “立英宗的儿子”错误。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

39、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故事”:按照旧例;“存问”:慰问;“及”:惠及;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携”:离,背离,离散;“所以”:的原因;“致”:招致;“此衰世之事”是判断句要译出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

40、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后被召回京应试,改任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遇上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王尧臣被调离京城出任光州知府。后为父服丧,服丧完毕,任三司度支判官,再升做右司谏。郭皇后去世,舆论将此归罪到内侍都知阎文应,王尧臣请求追究皇后身边的侍者医者,没有答复。当时是上元节,有官员张灯结彩,王尧臣等他们乘坐舆轿出门,便向皇帝说:“皇后已恢复名位,如今还未出殡,不应出来游幸。 ”皇帝因此下令撤除张挂的彩灯。陕西用兵,他任体量安抚使。出发前,向皇帝请求说:“按旧例

41、,使者每到一处,都宣读皇帝的诏书,慰问官吏将校,但不惠及到普通百姓。自西夏元昊反叛,至今三年,关中的人民困苦凋敝到了极点,请求让我带诏前往慰劳、安抚他们,并宣布平定叛贼之后蠲免租赋二年。 ”仁宗听从了他的请求。当初,曹玮开垦山外土地,营建笼竿等四寨,招募弓箭手,分给土田,使他们耕战自守。后来守寨的将帅没有很好地安抚驾驭守卫士兵,有时侵夺他们的土田,引起众人怨怒,士兵于是劫持德胜寨的守将姚贵,关闭城门,公开反叛。王尧臣正好经过当地,便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内,用叛乱谋反的严重后果来劝谕他们,众人于是开门出来投降。王尧臣只按原来的纪律申明约束大家一番后,便离开了。王尧臣后来以户部郎中任权三司使,他征

42、召张温之、杜杞等十多人任副使、判官等职。当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三分之一的房租用来增加军费。王尧臣进奏皇帝说:“这是衰世才做的事,会招来民怨并离散民心,这就是唐德宗(时期)招致朱泚叛乱的原因。 ”度支副使林潍害怕张永和,因此附和他的建议,王尧臣奏请罢黜林潍,才停止讨论此事。夔 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的年税十余万缗,王尧臣认为皇恩未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反而又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致怨恨,朝廷因此取消这一建议。王尧臣升任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任群牧使。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升任右谏议大夫。在枢密院任职三年,王尧臣尽力裁撤抑制侥幸小人,于是有人刻了一匿名信散布京城,但仁宗不

43、认为他有可疑的地方。后以户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时间久了,皇帝想让他做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却坚决地抑制他,于是晋升为吏部侍郎。去世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安” 。王尧臣凭借文学晋升,负责内外制度十多年,他的文辞温润华丽。执政时,曾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一起劝皇帝早立继承人,并说英宗曾被收养在宫中,适宜做继承人,曾草拟诏书挟带着进呈仁宗,但没有成功。元丰三年(1080) ,他的儿子王同老进呈他的遗稿,为父亲论功,皇帝访问文彦博,文彦博因此将事情经过详细上奏,皇帝因此给王尧臣加赠太师、中书令,又改谥号为“文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注

44、】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注】 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途经南昌时所作。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 “秋渐紧” , “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 “暮雨” ,突出了凄怆之感。C. “何处征帆木末去” ,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

45、途未卜之意。D. “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15. 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 ”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 C 15. “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解析】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46、,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 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考查鉴赏评价诗词的思想感情。 “乾坤虽大愁难着”中一句中加点字“着”是动词,是“安放、放置”的意思,主语是愁,是说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 “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实就是问作者的“愁”的内容是什么,可以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 “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 (2)抓关键句:指最

47、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便可根据作者苏轼、题目及关键词语及诗句分析作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由此

48、得出基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是“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中,用“_,_”直接咏怀三国时期英雄人物,间接抒发自己人到老年的壮心不已和无奈感慨。【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千古江山 (5).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拂” 、 “是故”

49、、 “贤” 、 “觅” 、 “仲” ,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香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 。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 ,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 ,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A.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