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2018 届高三三轮第二次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正在进行唾液淀粉酶基因翻译的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B. 在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可发现未修饰完成的唾液淀粉酶分子C. 淀粉可改变唾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而专一性结合D. 翻译唾液淀粉酶所用的 tRNA 也可与其它 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过程、基因的表达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可见,正在进行唾液淀粉酶基因翻
2、译的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A 正确;高尔基体可对分泌蛋白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因此在唾液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可发现未修饰完成的唾液淀粉酶分子,B正确;淀粉不能改变唾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C 错误;翻译唾液淀粉酶所用的 tRNA 也可与其它 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形成如下的知识网络。明确翻译时 tRNA 借助自身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且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2. 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NA 分子上有两个复制起始区 OH 和 OL。该 DNA 复制时,OH 首先被启动,以 L 链为模板合成 M 链,当 M 链
3、合成约 2/3 时,OL 启动,以 H 链为模板合成 N 链,最终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 DNA 分子,该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复制启动时 OH 区和 OL 区首先结合的酶是 DNA 聚合酶B. 合成 M 链和 N 链时方向相反是因为起始区解旋方向不同C. 复制完成后 M 链中的嘌呤数与 N 链中的嘌呤数一定相同D. 线粒体环状 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 分子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详解】DNA 分子复制开始时,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
4、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可见,复制启动时 OH 区和 OL 区首先结合的酶是解旋酶,A 错误;组成 DNA 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而 DNA 聚合酶只能从 DNA 的 3端延伸 DNA 链,所以合成 M链和 N 链时方向相反,B 错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图示分析可知:复制完成后 M 链与N 链中的碱基 AT、CG,因此复制完成后 M 链中的嘌呤数与 N 链中的嘧啶数一定相同,C错误;线粒体环状 DNA 分子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和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
5、,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3. 研究发现,VPS4B(一种蛋白质)能够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在癌细胞培养过程中,下调 VPS4B 的含量,细胞分裂周期各时期比例变化如下表。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细胞分裂周期各时期细胞数目比例(%)G1期 S 期 G2期对照组 5154 3313 1533下调 VPS4B 组 6724 1978 1298A. VPS4B 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缩短B. 核糖体中合成的 VPS4B 不需加工即可发挥调控作用C. 下调 VPS4B 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D. VPS4B 可能在 S 期与
6、G2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表格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癌变与防治、细胞周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详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G 1期是 DNA 复制前期,S 期是 DNA 复制期,G 2期是 DNA 复制后期。与对照组相比,下调 VPS4B 组的 S 期细胞明显减少,说明 VPS4B 的缺失或功能被抑制可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A 错误;VPS4B 是一种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后需加工才可发挥调控作用,B 错误;与对照组相比,下调 VPS4B 组的 G1期细胞明显增多,S 期细胞明显减少,说明,下调 VPS4B 的含量可能成为治疗癌
7、症的新思路,C 正确;综上分析,VPS4B 可能在 G1期与 S 期的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抓住“对照组”与“下调 VPS4B 组”的相应细胞时期所对应的数值这一解题的切入点,采取对比法,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4.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又称肌无力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中突触前膜的 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突触间隙的 Ca2+内流,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从而使肌肉无法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属于自身免疫病B. 乙酰胆碱的
8、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C. Ca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D. 神经肌肉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自身免疫病内涵、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反射弧的组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中突触前膜的 Ca2+通道特异性结合所致,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B 正确;Ca 2+内流会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C 错误;神经肌肉接头是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相接触的部
9、位,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部分,D 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类似”和“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中突触前膜的 Ca2+通道特异性结合”这一信息,与所学“自身免疫病、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反射弧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5. 某桑基鱼塘中养殖有多种鱼,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食性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其中生活在下层的一些鱼可以食用蚕沙(蚕的粪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 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 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C. 蚕同化的能量通过蚕沙流动到
10、鱼体内的部分约为 10%20%D. 桑基鱼塘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来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详解】决定不同种类鱼在鱼塘中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A 错误;蚕沙中的含碳有机物和鱼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可分别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鱼的呼吸作用以 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而被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可见,蚕沙和鱼体内的碳元素都能以 CO2的形式进入生产者体内,B 正确;蚕沙(蚕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蚕同化的能量,C 错误;桑基鱼塘,通过人们科学规划,使能量得到高效利用,但不能
11、提高桑树对光能的利用率,D 错误。【点睛】易错点在于: 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6. 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 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B. 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C. 片段上某基因(M)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的女儿全正常,儿子全患病D. 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该病【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详解】片段为 X
12、 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A 正确;片段为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假设致病基因为 b)的遗传病,其遗传与性别相关,如当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BXb与 XBYb时,子代女性均正常,男性患病率为 1/2,B 错误;片段为 Y 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其上某基因(M)控制的遗传病,患者的女儿全正常,儿子全患病,C 正确;正常情况下,男性的 X 来自母亲,遗传给女儿,因此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该病,D 正确。【点睛】只要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就与性别相关联。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上的基因存在于 X
13、和 Y 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互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差别;位于 X 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基因仅存在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位于 Y 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基因仅存在于 Y 染色体上,只限于在男性中遗传。二、非选择题7. 菊天牛是菊花的主要害虫之一。科研人员将抗虫基因转入菊花,培育出抗虫菊花。下图是获得转基因菊花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KanR为标记基因,菊花叶片对卡那霉素高度敏感)(1)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其化学本质是_。(2)限制酶 M 和 N(如图)切割后产生的相同黏性末端是_,连
14、接它们所需要的基本工具是_。(3)为了促进对重组质粒的吸收,可用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4)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一定浓度植物激素、营养物质以及_的固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筛选转基因菊花。(5)用 PCR 方法检测转基因菊花是否含有目的基因时,需根据抗虫基因(目的基因)两端的部分碱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若其中一种引物共用了 31 个,则目的基因最多扩增了_次。(6)将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与人工饲料以适当比例混合后饲喂菊天牛 2 龄幼虫,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对照组应饲喂_与人工饲料混合物。实验结果显示_差异显著,说明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 2 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15、答案】 (1). 环状 DNA (2). GATC (3). DNA 连接酶 (4). 氯化钙溶液(Ca 2+) (5). 卡那霉素 (6). 5 (7). 等量非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 (8). 实验组与对照组菊天牛死亡率【解析】【分析】本题以转基因抗虫菊花的培育技术流程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详解】(1)质粒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 DNA 分子。(2) 限制酶 M 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 ,限制酶 N 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即二者切割后产生的相同黏性
16、末端是 GATC,连接它们所需要的基本工具是DNA 连接酶。 (3)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时,需用氯化钙溶液(Ca 2+)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以便促进土壤农杆菌对重组质粒的吸收。(4) 由题意“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KanR为标记基因,菊花叶片对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可知:为了筛选转基因菊花,可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一定浓度植物激素、营养物质以及卡那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5) PCR 技术的原理是 DNA 双链复制,而 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依题意可知:目的基因连续扩增了 n 次,其中一种引物共用了 31 个,说明扩增产物为 32 个目的基因,则 2n32
17、,所以 n5 次。(6)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 2 龄幼虫的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因变量是菊天牛死亡率。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可推知:对照组应饲喂等量的非转基因菊花嫩茎及叶片与人工饲料混合物。表中信息显示:实验组菊天牛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菊天牛死亡率差异显著,说明转基因菊花对菊天牛 2 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点睛】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质粒的内涵、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过程、如何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以及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结合题意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