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西城区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1.1.下图为诸子百家示意图 ,标记了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据此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思想家们围绕社会变革提出政治主张B.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各派学说都成为当时改革的指导思想D. 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地区思想较为活跃【答案】D【解析】从图示信息来看,黄河中下游区域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较多,而当时这一区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故答案为 D 项。 “诸子百家”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排除 A 项;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 B 项;C 项不符合史实,成为当时改革指导思想的
2、主要是法家,排除 C 项。2.2.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 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C. 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宋朝的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答案为 C 项。秦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朝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 A 项;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唐朝的节度使是拥有军权和行政权的地方长官,排除 B 项;宋朝的枢密使掌握军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排除 D 项。点睛: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缓
3、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加强监察机制的表现。3.3.有学者认为,汉代结束后,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向南北整合。以下为其提供便利的工程是A. 都江堰B. 灵渠C. 驰道D. 大运河【答案】D【解析】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了文化交融,特别是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方便了南粮北运。因此,大运河的开通实现了中国南北的物产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由东西整合转
4、向南北整合,故答案为D 项。都江堰的修建推动了四川成都平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排除 A 项;灵渠沟通了湘江、漓江,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排除 B 项;秦朝驰道的修建,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排除 C 项。4.4.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 ,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 100 多种农具, 农器图谱占全书的 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B.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C. 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D. 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答案】A【解析】王祯的农书中绘制有 100 多种农具, 农器图谱占全书 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
5、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说明该书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故答案为 A 项。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排除 B 项;“重农抑商”思想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5.5.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写了许多阐述民族大义的著作,但长期遭到忽视。清末其思想始见盛行,受到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推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王夫之的思想严重脱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B. 王夫之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康有为借鉴王夫之的思想阐释维新的合理性D.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
6、致性【答案】D【解析】王夫之反对绝对君权,他的思想中民族意识极为强烈,特别强调夷夏之别,把几千年来传统的大汉族中心观发挥到了极至。因此孙中山三民主义与王夫之思想有内在一致性,故答案为 D 项。A 项说法绝对,排除;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是顾炎武,排除 B 项;康有为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阐释维新的合理性,排除 C 项。6.6.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名称 时间 书刊美国独立宣言 1901 年 国民报第 1 期法国人权宣言 1903 年 与其他文件合成政治思想之源一书印行英国权利法案 1907 年 新译界第 6 号A. 欧美资产阶级
7、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B. 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C. 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 ”的主张D. 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对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翻译介绍来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例如上述文献所体现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思想主张,故答案为 B 项。A 项“首次”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 项“开始”错误,中国人实践“师夷长技”是从洋务运动开始,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深入人心” ,排除 D 项。7.7.1938 年-1940 年,四百多家工厂和上万名技术人员撤退到四川和陕西等内地。战前工
8、业以制造消费资料为主,而在战时新工业中,有 50%制造与军事有关的产品。对以上材料解释正确的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服务于抗战需要,中国被迫调整产品结构此举奠定了大西南在中国工业的核心地位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延缓了中国工业化进程A. B. C. D. 【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四百多家工厂和上万名技术人员撤退到四川和陕西等内地”可以看出,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材料中的“而在战时新工业中,有 50%制造与军事有关的产品”可以看出,服务于抗战需要,中国被迫调整产品结构;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延缓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B 项。 “此举奠定
9、了大西南在中国工业的核心地位”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的 A、C、D 项。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联系史实可知, “此举奠定了大西南在中国工业的核心地位”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则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8.8.伯利克里上台后,计划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遭到贵族派的反对,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这反映出A. 伯利克里时期贵族的公民权被彻底铲除B. 雅典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轮番而治”C. 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D. 伯利克里因设五百人议事会而广受支持【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中的“
10、但他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反映出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故答案为 C 项。伯利克里时期贵族享有公民权,排除 A 项;B 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五百人议事会在克利斯提尼时期设立,排除 D 项。9.9.分权思想源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启蒙运动期间,明确阐述分权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率先将此原则付诸实践。由此推断启蒙运动A. 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思想B. 激化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引发英国革命C. 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D. 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答案】D【解
11、析】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论来源是欧洲的启蒙思想,除此而外,该宪法还体现出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社会契约等主张,因此可以推断出启蒙运动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故答案为 D 项。A 项是指文艺复兴,排除;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是围绕着对王权的限制,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美国 1787 年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分权与制衡学说来自洛克和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美国人把思想、理论转变为实践和制度。美国宪法所体现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包括两种类型的分权:纵向的分权,即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联邦
12、制来实现的。横向的分权,即国家权力机构或州权力机构内部的分权。这种权力划分是通过三权分立体制来实现的。10.10.下图是创作于 1854 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 ,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A. 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B. 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C. 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D. 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答案】C【解析】1854 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机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工人阶级的工作强度大幅增加、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从英格兰的“白人奴隶” 的版画可以看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工作环境恶劣,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黑奴贸易,排除 A 项;B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3、,排除;该版画应当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 D 项。11.11.(北京市西城区 2018 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871 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来看,这一规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巩固德国的统一,说
14、法正确,故答案为 A 项。材料信息与“军国主义”无关;德国是联邦制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度,说法错误,排除含有 或的 B、C、D 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12.12.(北京市西城区 2018 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下图是 2017 年 6 月 15 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从星空向
15、地面发出两道光,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以下评述正确的是A. 量子论继承了经典力学关于时空的认识B.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最早提出量子假说C. 量子力学的成果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D.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答案】D【解析】关于量子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但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说明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突破后来居上,故答案为 D 项。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关于微观世界方面的认识不足,排除 A 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假说,排除 B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运用推动人
16、类进入电气时代,排除 C 项。13.13.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材料一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 “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材料二“世界史”和“全球史”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两
17、种不同视角。严格意义的“世界史”在人们具备全球性地理知识后就出现了。它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把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在一起,近代欧洲的发展使得众多史学家把欧洲视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 “全球史”出现于 20 世纪后半期,是当代全球化趋势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映。它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材料三截止至 20 世纪末,关于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观点 起源全球化 500 年 从新航路开辟算起全球化 150 年 从工业革命的传播算起(2)依据材料二,比较“世界史
18、”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阅读材料三,表明你赞同哪种观点(也可提出新观点) ,并运用“全球史”的视角简要说明。材料四在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占据主要地位,君臣纪传构成史书的主题内容,儒家思想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统治者读经书和史书, “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 。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变化。20 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传统史学存在“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等弊端。社会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对边疆地区和世界历史的研究日益增多。进化论、唯物史观等先后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许多史学家编写历史教科书。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史籍整理出来,历史读物出版繁荣
19、,史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坚持唯物史观外,西方社会学、统计学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经济史持续成为研究热点, “现代化”等问题成为研究的新领域。(3)阅读材料四,对中国史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17(1)状况:出现王位世袭制;宗法制(或嫡长子继承制)雏形出现;存在等级差异;重视祖先;重鬼事神的意识浓厚;商与周边部族存在松散的政治联系;王室与贵族间有联姻;存在各种礼仪。意义:证实商代历史存在;印证文献史料或订正其错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2)不同点:对比项 世界史 全球史产生时间 16 世纪前后 20 世纪后半期产生
20、背景 新航路开辟 当代全球化趋势空间关系 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突出人类历史发展空间上的整体性研究重点 政治、军事和外交 各区域文明之间互动评价标准 以欧洲为评价参照物 全面客观地看待各民族的历史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 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结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丰富,为联系提供了条件。欧洲与各地区建立直接的商业联系,促进了物种交流和人口迁徙。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来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世界
21、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蒸汽机车、汽船等交通工具,为世界各地的联系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料、工业品、资本和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流通。(3)评分标准等级描述水平 4史料史实充分,史料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结合史实阐释观点,论述合理分析深入,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水平 3史料史实较充分,论述较合理,分析较深入,结构较完整,逻辑清楚。水平 2史料运用不充分,或有史实错误,或论述联系不严谨;论述欠合理,或没有分析,结构不完整,或逻辑不太清楚。水平 1没有运用史料,或史料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能够反映的商代社会状况、 “世界
22、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以及中国史学研究不同时期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基本史学素养。(1)甲骨文反映的商代社会状况,根据材料中的“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 “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 “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 “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可以分析概括得出出现王位世袭制、出现宗法制雏形、存在等级差异、重视祖先、重鬼事神意识浓厚、商与周边部族存在松散的政治联系,还有王室与贵族间有联姻、存在各种礼仪等等。甲骨
23、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证实商代历史存在、印证文献史料或订正其错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等方面来回答。(2)“世界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对“世界史”和“全球史”的介绍,从产生时间、产生背景、空间关系、研究重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得出。从材料信息来看,材料三关于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全球化起源于 1500 年前后,从新航路开辟算起;另一种认为从工业革命的传播算起。两种观点可以任取其一,然后联系所学,从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影响,或者从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来论证各自的依据。(3)从材料信息来看,将中国史
24、学发展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古代、近代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根据材料中的“官修史书占据主要地位” “君臣纪传构成史书的主题内容” “儒家思想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统治者读经书和史书, 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 等信息,可以从编修史书的主体、史书主题内容、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得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特点。据此再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得出另外两个阶段史学研究的特点。14.14.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总理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 ”下面有关周恩来的一组文献和人物照片正是此评价的形象反映。(2)从上述照片中任选两个,分别
25、简述周恩来所参与的相关事件在“新中国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中的重大意义。【答案】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新型国家的架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实际起到了代宪法的作用。一五计划的编写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纲要;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中国和广大亚非国家友好往来;有利于新中国进一步迈向世界外交舞台。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加强中国的国防能力;提高国际影响力。【解析】图一反映的是共同纲领的制定,联系所学可知, 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新型国家的架构,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图二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编写,
26、联系所学可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以此类推,根据图示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求同存异”方针的影响、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影响来回答相关事件在“新中国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际威望”中的重大意义。点睛:本题实际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解答本大题时首先应当根据图示信息确定指向的历史事件,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15.15.地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也在利用过程中引发了人们的反
27、思。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制图业发展大事记时间 重大事件1884 年 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1891 年 国际地理会议通过合作编制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提案。1910 年莱特从飞机上拍摄了第一张照片,航空摄影测量制图改变了传统的地面测图技术。20 世纪 50-70年代苏联和美国竞相发射卫星,人类开始从地球外空间进行全球性遥感制图。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图测绘,手工制图向自动制图转变,数字地图成为最现代化的地图品种,提供气象、导航等各类服务。(1)概括促进 1884 年以来制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 (1)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美苏争霸推动高科技的竞争;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推动。【解析】(1)促进 1884 年以来制图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国际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国际地理会议通过合作编制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的提案”“苏联和美国竞相发射卫星,人类开始从地球外空间进行全球性遥感制图 ”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背景,从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苏争霸推动高科技的竞争和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推动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