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江西省临川市临川一中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909150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江西省临川市临川一中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KS5U解析】江西省临川市临川一中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KS5U解析】江西省临川市临川一中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KS5U解析】江西省临川市临川一中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KS5U解析】江西省临川市临川一中2018届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西省临川一中 2018 高考全真模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中均含有蛋白质B. 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分离细胞器C. 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和脂质比值小于其外膜D.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答案】A【解析】 【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细胞器的成分(各种细胞器都还有蛋白质) ,分离得到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的差别,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的场所,所以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例如:蛔虫。【详解】有生物膜的细胞器有蛋白质,没有生物膜的

2、是核糖体和中心体,而这两种细胞器成分中都含有蛋白质,A 正确;分离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验证 DNA 的半保留复制,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B 错误;线粒体内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所以蛋白质的含量相对于外膜来说较高,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和脂质比值应该大于其外膜,C 错误;部分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例如:蛔虫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有两个,一是不能区分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应用于 DNA 的半保留复制,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二是无膜细胞器的成分,对于核糖体来说,成分包括 RNA 和蛋白质,对于中心体来说,它的组成成分也是蛋白质,所以所有

3、细胞器中都包括蛋白质。2. 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 FDA 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中配制的 FDA 溶液是一种低渗溶液B. FDA 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 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 一定范围内,发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答案】D3. 下列关于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中,合理的是A. 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用蛙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统计C. 生态缸的制作: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稳

4、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 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包括纯净细胞膜的制备实验,遗传病的调查实验;生态瓶或生态缸的制作实验(生态缸的制作时,注意是封闭的系统,放在有光的地方,系统内各种成分齐全,生物的比例适当。 ) ;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的实验。【详解】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用的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这种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可以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A 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在人群中随机调查,B 错误;制作生态缸时,生态缸的稳定性与生物的种类和比例有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时,生态

5、缸较为稳定,C 错误;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时间是自变量,所以应该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调查同一地块的土样,D 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遗传病的调查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选择的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例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如果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如果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识记教材中有关的实验才能解题的关键。4.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相关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 的合成一定以 DNA 为模板,在细胞核中进行B. RNA 的合成一定以 DNA 为模板,在细胞核中进行C. 肽链的合成一定以 RNA 为模板,在细胞质中进行

6、D. 在翻译过程中,一个 mRNA 一定与一个核糖体结合【答案】C【解析】真核细胞中,DNA 的合成一定以 DNA 为模板,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也可以在叶绿体与线粒体中合成,A 错误;真核细胞中,RNA 的合成一定以 DNA 为模板,主要在细胞核中通过转录合成,也可以线粒体与叶绿体中合成,B 错误;肽链的合成过程即翻译过程,一定以 RNA 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在细胞质中进行,C 正确;蛋白质合成即翻译过程中,同一条 mRNA 分子能够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肽链,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 DNA 分子的复制及 RNA 的合成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场所

7、及 RNA 的合成过程及场所,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 油料种子萌发至绿色幼苗的过程中,干物质的量按照“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变化,该过程由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种子萌发早期干物质增多源于吸收的水参与了细胞呼吸B. 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都将不断减少C. 从种子到幼苗的过程中,代谢旺盛的细胞内不会有乙烯存在D. 种子在生根发芽时,根尖产生的激素中有的能促进细胞分裂【答案】D6. 假设某一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

8、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2a/(1+a)B. 该地区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 2C. 该地区女性个体中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c) 2D. 该地区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 2(2c-c2)【答案】B【解析】已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a,则正常基因频率为 1-a,因此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2(1-a)a2(1-a)a +(1-a) (1-a)=2a/(1+a) ,A 正确;已知红绿色盲为伴 X 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b,则该地区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

9、占的比例为 b,B 错误;已知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伴 X 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c,则正常基因的频率为 1-c,因此该地区女性个体中不患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c) 2,C 正确;该地区女性个体中,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b2,患有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概率为 1-(1-c) 2=2c-c2,因此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 b2(2c-c 2) ,D 正确。二、非选择题7. 对光合作用进行持续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粮食、能源、环境等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 2的释放)来绘制的,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_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

10、表示;叶片在 640660nm 波长光下产生 O 2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反应中_的合成。(2)图一是研究者在 30恒温下,对莴苣种子萌发率的研究结果。本实验中,研究者使用的是冷光源 LED 灯,原因是_。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光照强度为零的对照组,原因是_。根据图一所示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图二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 lmin 的红光和 4min 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_为准。【答案】 (1). CO 2的吸收 (2). 叶绿体类囊体膜 (3). ATP

11、 和 NADPH (4). 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影响 (5). 自变量是光的波长,不是光照强度,且必须有光照 (6). 光的波长对莴苣种子的萌发率有影响 (7). 最后一次曝光的光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和种子萌发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一中萌发率曲线随光波长变化的升降判断光波长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根据表二中最后一次曝光的光质和种子萌发率的关系判断决定种子萌发率的决定因素。(1)不同波长光下的光合速率可用 O2的释放速率、CO 2的吸收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来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产生 O2,光反应发生在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薄膜;叶绿体色素吸收的

12、光能被转化为 ATP 和 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2)据图一可知,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光波长对萌发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的波长,温度、光照强度等为无关变量,在各组实验中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使用冷光源LED 灯,可以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实验中各组光照强度是保持相同且适宜,不需要设置光照强度为零的对照组。根据图一可知不同波长光照下种子萌发率不同,说明光的波长影响种子萌发率。(3)根据图二可知,当最后一次光照为红光时,种子萌发率较高,当最后一次光照为远红光时,种子萌发率较低,说明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于最后一次曝光的光质,而与前面红光与远红光的交替无关。8. 图甲

13、中闰绍细胞接收运动神经元 1 的兴奋后,又对运动神经元 1、2 进行抑制。在图乙 A 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B 处给予恒定刺激,C、D 处为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原有的突触小泡)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突触中神经递质的类型,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图甲中运动神经元 1 的侧支与闰绍细胞体间的突触、闰绍细胞的轴突与运动神经元 1 的细胞体间的突触,分别属于_、_。 (2)闰绍细胞能使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受抑制,这是一种_机制;若使用破伤风毒素破坏闰绍细胞的功能,将会导致骨骼肌_。 (3)图乙所示实验中,在轴突中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该实验的目是_。(4)下表为在图

14、乙中 A 处注入不同浓度的 Ach,刺激 B 点后,C、D 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C 处数据说明了_,D 处数据说明了_。Ach 浓度(mmol/mL) C 处(ms) D 处(ms)0.1 5.00 5.560.2 5.00 5.480.3 5.00 5.31【答案】 (1). 兴奋性突触 (2). 抑制性突触 (3). (负)反馈调节 (4). 持续收缩(痉挛) (5). 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的递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6). 研究神经细胞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 (7). Ach 的浓度变化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8). Ach 的浓度变化影响兴奋在神

15、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随 Ach 浓度的升高,传递速度加快【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 图甲显示,运动神经元 1 的侧支可以把兴奋传给闰绍细胞,引起闰绍细胞兴奋;而闰绍细胞接收运动神经元 1 的兴奋后,又对运动神经元 1、2 进行抑制。可见,运动神经元 1 的侧支与闰绍细胞体间的突触、闰绍细胞的轴突与运动神经元 1 的细胞体间的突触,分别属于兴奋性突触和

16、抑制性突触。(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闰绍细胞是一种中间神经元,能使中枢神经元的活动受抑制,这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若使用破伤风毒素破坏闰绍细胞的功能,则运动神经元 1 会持续兴奋,将会导致骨骼肌持续收缩(痉挛) 。(3)突触小泡中含有的神经递质会影响实验结果,可见,在轴突中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排除突触小泡中原有的递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依题意和图乙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在 A 所示的细胞体处注入不同浓度的 Ach,因变量是神经纤维上的 C 处以及与 C 相邻的下一个神经元的 D 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据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神经细胞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

17、递之间的关系。(4)B、C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兴奋在 B、C 之间的传导即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表中信息显示:C 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不随 Ach 浓度的增加而改变,说明 Ach 的浓度变化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B、D 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兴奋在 B、D 之间的传递即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表中信息显示:D 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随 Ach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 Ach 的浓度变化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随 Ach 浓度的升高,传递速度加快。9. 利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培育农作物的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某闭花授粉的植物进行育种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

18、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合子。若采用诱变育种,在 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和多害性等特点。(2)生产中使用的该植物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杂种优势) ,且该植物的穗大(A)对穗小(a)为显性,黄粒(B)对白粒(b)为显性。请利用现有的穗大白粒和穗小黄粒品种(基因型未知)设计一个快速的育种方案,以实现长期培育穗大黄粒(AaBb)优良品种的目的。【答案】 (1). 纯 (2). 低频率性 (3). 不定向性 (4). 分别种植穗大白粒、穗小黄粒植株,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穗大白粒(AAb

19、b) 、穗小黄粒(aaBB)分别留种。分别种植穗大白粒(AAbb) 、穗小黄粒(aaBB)的植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植株进行杂交,获得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品种。其余另一部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穗大白粒(AAbb) 、穗小黄粒(aaBB)分别留种。【解析】本题考查变异和育种的知识点,解题要点是了解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及过程,并能设计育种思路。(1)闭花授粉的植物相当于自交,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少利多害性等特点。(2)快速育种常用单倍体育种方法:第一步:选育亲本纯合子:由于现有的穗大白粒和穗小黄粒品种基因型未知,先分别种植穗大

20、白粒、穗小黄粒植株、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穗大白粒(AAbb) 、穗小黄粒(aaBB)分别留种;第二步:培育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分别种植穗大白粒(AAbb) 、穗小黄粒(aaBB)的植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植株进行杂交,获得穗大黄粒(AaBb)的杂合子品种;第三步:保留纯合子:种植穗大白粒(AAbb) 、穗小黄粒(aaBB)的植株分别自交,分别留种,以实现长期培育杂合子的目的。点睛:本题解题思路是:1.提取题干信息,选择正确的育种方法:集中双亲优良性状可用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快速育种) ,2.根据育种的原理,设计

21、科学的育种过程,注意用规范、科学的语言答题。10.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利用遗传学方法控制害虫种群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遗传学家将条件显性致死基因插入到蚊子的基因组中,形成转基因蚊子,再将转基因蚊子放飞到野外,以达到调控蚊子种群数量的目的。主要原理如下图所示。(1)蚊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某水体的上层生活着孑孓,中层生活着鲢鱼、鳙鱼,底层栖息着鲫鱼,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这种现象主要是由_和_决定的。(2)人工饲养的上述转基因蚊子,其食物中应添加_,放飞到野外的蚊子足以活到可以交配的阶段,但是其后代会在成年之前死去。放飞的蚊子性别是_(雌性/雄性/雌

22、性雄性均可)。此方法降低种群密度的原理是_,与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对环境无污染,此外还具有_等优点。【答案】 (1). 消费者 (2). 垂直 (3). 栖息空间 (4). 食物条件 (5). 四环素 (6). 雄性 (7). 增加死亡率 (8). 蚊子不产生抗性;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危害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考查对种群特征、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图分析四环素与致死基因表达的关系,分析通过转基因技术灭蚊的原理。(1)蚊子以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血液为生,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一群落中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的垂直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

23、直结构,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所提供的栖息空间和食物。(2)据图可知,食物中添加四环素可以抑制转录激活因子与 tetO 序列的结合,使致死基因不能表达,人工饲养的转基因蚊子,其食物中应添加四环素,使其能正常生活。雄性蚊子可以产生较多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放飞雄性转基因蚊子,可以使更多的后代在其成年之前死去,使蚊子死亡率大大增加。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治害虫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会污染环境,且会使蚊子产生抗性,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转基因灭蚊法则避免了这些缺点。11. 除草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有机农药苯磺隆是其中之,但是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

24、解,但对具体的微生物及其降解机制并不明确,为此,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1)实验一:分离土壤中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四类,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接种过程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其达到的目的是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2)实验二: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具体操作为: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下图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25、?_。【答案】 (1). 氮源和无机盐 (2).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 (3). 接种环 (4). 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5).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6). 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7). 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及相关实验探究,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作用;掌握分离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及操作过程;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结合图中信息知识答题。(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氮源和无机盐四类;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是因为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

26、生物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接种过程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以达到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的目的;平板划线法要求灼热的接种环冷却后再划线,否则会灼伤菌株甚至死亡。划线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接种环上才有菌株。因此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2)图中实验为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磺隆的降解率,意为假设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类酶,若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该酶分解,苯磺隆降解率下降,则假设成立。但由于缺少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处理后

27、是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故该实验设计不合理。12.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纤维素酶主要由丝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中产酶活力较强的木霉与曲霉的菌株发酵生产,对筛选出的真菌往往还需要进行遗传改良,改良的策略主要包括三种:理化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和构建纤维素酶高效基因工程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_。获得真菌原生质体,需要用到_酶,并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目的是_。(2)三种育种策略或方法中,_最简单,而_具有更好的定向性。(3)在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的操作中,需要提取纤维素酶的 mRNA,提取 RNA 时需要向提取液中添加 RNA 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提取的 RNA

28、可用于获得 cDNA,在此过程中,RNA 起_作用。【答案】 (1). 细胞膜的流动性 (2). 几丁质 (3). 保持原生质体形态、 结构稳定,维持原生质体正常生命活动 (4). 诱变育种 (5). 构建纤维素酶高效基因工程菌 (6). 防止 RNA 降解 (7). 模板【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改良的策略主要包括理化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和构建纤维素酶高效基因工程菌,其中理化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构建纤维素酶高效基因工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因此获得真菌的原生质体需要用几丁质酶,且该过程需要在等渗溶液中进行,以保持原生质体形态、结构稳定,维持原生质体正常生命活动。(2)三种育种策略或方法中,最简单的是理化诱变育种,具有更好的定向性的是构建纤维素酶高效基因工程菌。(3)根据题意分析,提取纤维素酶的 mRNA 时需要向提取液中添加 RNA 酶抑制剂,以防止RNA 被分解;提取的 RNA 可以作为模板逆转录形成 c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