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3908733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KS5U解析】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KS5U解析】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KS5U解析】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KS5U解析】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红河州 2018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试题第卷(共 140分)本卷共 3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C.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D.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此以

2、(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的决策判断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这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性,故 C正确;虽然材料提到了卜筮、龟等信息,但并不是强调神权色彩,而是说明具有民主色彩的决策方式,故 A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并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也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特点,故 B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早期政治的决策方式,而不是强调迷信愚昧的色彩,故 D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决策方式的民主色彩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

3、.2.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 西周实行“封邦建国”B. 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C. 明朝设立内阁制D. 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但“封邦建国”容易导致地方诸侯的割据,故 A错误;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这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故 B正确;明朝设立内阁制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限制地方割据势力,故 C错误;清朝设立军机处,其目的也是加强君主专制,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故 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限制地方割据势力”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的不同含义入手,即可排除

4、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3.明清史专家指出:(平民)日常食用消费仅只占微弱的比重(官僚缙绅)却用之于追求雕琢、新奇或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由此可见影响明清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A. 商品经济畸形繁荣B. 重商主义盛行C. 奢侈、攀比消费严重D. 吏治腐败,贪污猖獗【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层面的因素,材料“日常食用消费仅只占微弱的比重豪奢消费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反映了当时的奢侈消费在商品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这体现了商品经济畸形繁荣,故 A正确;明清时期实

5、行重农抑商政策,不是重商主义,故 B错误;奢侈、攀比消费属于现象,不是经济本质,故 C错误;材料未涉及吏治腐败、贪污猖獗的问题,故 D错误。故选 A。4.4.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B. 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C. 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D. 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代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不限于英国一个国家,而且对华资本输出是 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的主要经济侵略手段,故 A错误;代表洋务派经济,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

6、政治制度,故 B正确;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56年三大改造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公有制经济,这表明我国完成了所有制的转变,故C错误;代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抗战时期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 D错误。故选 B。5.5.下图显示了 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 19世纪后期中国海军各自为政,多头指挥,日本海军指挥统一,力量集中,这种编制的差异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日本获胜的结局密切相关,而甲午战争为

7、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故 B正确;中国海军各自为政、多头指挥并不能说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故 A错误;当时中日近代化指导思想有相同之处,两者都学习西方科技,并非“完全不同” ,故 C错误;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并不先进,故 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应该从 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的差异出发,结合甲午战争的结果与影响,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6.1933 年,广州有一家报纸报道:汉口市面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

8、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表明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C. 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D.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反映了当时近代中国社会中西并存、新旧共处的现象,体现了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故 D正确;“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说法过于绝对,故 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而是说明社会风俗的多元化,故 B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妇女解放,故 C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摩登女

9、郎,乡间小姐,改组派”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风俗多元化的角度出发,排除过于绝对或不符合材料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7.7.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B. 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C. 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D. 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故 A错误;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两者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

10、故 B正确;国民大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并不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故 C错误;国民大革命侧重于民主革命,并不是侧重民族革命,故 D错误。故选 B。8.8.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图 1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图 2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图 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图 3中、俄等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推动

1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20 世纪 50年代初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说明中苏结盟,这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正确;图 2反映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在1979年,故错误;图 3反映了 21世纪初英法美中俄五大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外交活动,体现了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正确;中、俄等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国际组织,并不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 B。9.9.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年轻女

12、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B.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D.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反映了国王的命令低于法律权威,体现了“法律至上”思想,故 B正确;国王的命令并不等于成文法,材料并不能说明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故 A错误;材料只是以安提戈涅之口表达作者观

13、点,并不能体现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故 C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法律至上的观点,而不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故 D错误。故选 B。10.10.20 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A. 报纸和广播B. 电影和电视C. 铁路与飞机D. 网络和漫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20 世纪初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反映了图像和声音的迅速传播,这是电影和电视的特点,故 B 正确;报纸无法及时的传播“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

14、话腔调” ,故 A 错误;铁路与飞机传播图像和声音的速度和范围远不如电影和电视,故 C 错误;网络在二十世纪初还未出现,故 D 错误。故选 B。11.11.中国欲加大资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以考虑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等事务”可知这一贷款是用于民生的长期贷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贷款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故 A 项正确;B 项提供短期贷款,排除;C 项主要涉及

15、到贸易问题,排除;D 项是区域性经济组织,排除。12.12.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 ”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 ,如荒原、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下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 。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A. 新古典主义美术B. 印象画派C. 浪漫主义美术D. 现代主义美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荒原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反映了艺术家注重主观性和自我表现,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符合浪漫主义特点,故

16、 C 正确;新古典主义美术往往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不符合材料,故 A错误;印象画派重视光和色的表现,也不符合材料,故 B错误;现代主义美术否定绘画的写实传统,以象征、 变形或抽象符号来表达主题,不符合材料,故 D错误。故选 C。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

17、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二 192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

18、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答案】 (1)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 (任答 3点,言之成理即可)(2)思想: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坚持武力统一与

19、和平统一相结合(或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统一为辅) 。表现: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反对分裂,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从“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到“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从“对共主的认同上”到“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直接概括内涵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地区联系、民族融合、文化传播、法家思想等方面回答说明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得知孙中山认为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阻力,

20、帝国主义势力则破坏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中“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得知孙中山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以及不承诺放弃武力方面回答表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祖国统一大业。以“大一统”思想为主线,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思想。从此题我们可以认识到今后的复习要注意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古今联系,要把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复习性。1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

21、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 ”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说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美国的制度设计”是地域平衡机制。(1)中央与地方利益平衡:中央“抓大放小” ,地方有相对独立性,既符合美国州先于国的国情,又兼顾了国高于州的需要。(2)大州与小州利益平衡: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每州人口比例分配。(3)南方与北方利益平衡:五个黑人折合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22、示例二:“美国的制度设计”是体制平衡机制(1)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体现了政治精英的利益;众议院议员的选举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总统的选举采取选举人团制度,则体现了普通民众与政治精英利益的平衡。(2)参议院的任期为六年,可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众议院的任期为两年,可以让更多的人进入议会,代表更多的利益团体说话。(3)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分权”:美国的中央政府机构由彼此平等而又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机关组成。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各级法院。“制衡”:立法权属于国会,受到总统和法院的制约;行政权属于总统,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法院,又受到国会和总统的制约

23、。通过相互制约,保持权力平衡。【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麦迪逊所说的“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作答时可有两种选择,选择“地域”或“体制”中的其中一个分析即可。地域平衡可围绕联邦制进行阐释,另外还应注意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平衡;体制平衡可围绕三权分立原则进行阐释,另外还应考虑到美国的议会体制、选举人团制等。总之,美国民主政治的精髓就在于平衡,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历史选考题(共 3小题, ,请考生在第 44、45、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

24、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 ,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 。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 ”办法规定, “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 ”

25、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 “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摘自余华清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答案】 (1)有专门的考课机构;考课内容注重德能结合(注重实在政绩) ;考课程序严密;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等。(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

26、下九个等级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即可从考课机构、考课内容注重德能结合 、考课程序严密 、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等方面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16.1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当内战在苏俄猛烈进行时,欧洲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共产主义是否会向西方传播。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认为,如果德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那么它的工业实力和俄国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就会是不可摧毁的,革命的前途也就会有保障。最初,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

27、乎有可能实现。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产生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产生一个资产阶级的德意志共和国。有几个当时未被注意到的因素可解释这一重大结果,一个因素是战前德国的繁荣,它使工人阶级比较心满意足、无心革命。诚然,1914 年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欧洲最强大的政党,但它很保守,专心致力于社会改革而不是致力于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德国农民的富裕,他们的境况比俄国农民要好得多。而且,战争在德国革命的时候已结束,这又与俄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此外,在德国,当最后的较量到来时,革命的反对者能号召可靠的军队支持他们。最后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是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28、,分析“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的依据。(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后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答案】 (1)依据: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一战战败导致德国原有统治力量的严重削弱;一战后欧洲革命运动高涨;德国是发达工业国,较俄国更具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依据。(2)原因:经济繁荣使工人农民较为富足而缺乏革命热情;资产阶级政权得到军队的支持;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一战结束人民渴求和平。【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依据主要在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德国的影响;一战使德国原有的统治力量被摧毁,为工人阶级夺权创造了条件;德国的工业发达,无产阶

29、级的力量相对俄国要更为强大;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一战后德国所经历的严酷局面促使革命具有群众基础等。(2)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在于一战前德国工业的繁荣使工人阶级对革命不感兴趣;无产阶级政党致力于社会改良;资产阶级有军队的支持;一战结束后,人民渴望和平;以及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等。17.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论语有许多章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乐趣,新儒家常常引用的包括有以下几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以上所引的

30、第一章,程颐解释说, “饭疏食饮水”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乐的。这一章意思是说,尽管如此贫穷,孔子仍然不改其乐(见程氏经说卷六) 。以上所引的第二章,程颢解释说:“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 其字当玩昧,自有深意。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二)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根据材料,比较“二程”关于乐趣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二程”关于乐趣的思想。【答案】 (1)同:都认为乐趣不应受到富贵(物质)的束缚。异:程颐主张“乐在其中” ,程颢认为“自得其乐” 。(2)简评:都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引领了理学发展的不同方向;影响了国人的幸福现念。【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尽管如此贫穷,孔子仍然不改其乐”“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 其字当玩昧,自有深意。 ”可从乐趣不应受到富贵的束缚方面概括“二程”关于乐趣思想的相同点;可从程颐主张“乐在其中” ,而程颢认为“自得其乐”方面概括“二程”关于乐趣思想的不同点。(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二程”关于乐趣的思想的评价,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唯心主义思想、引领了理学发展的不同方向、影响国人的幸福现念等方面进行简析,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