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908109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北师大 2011 课标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以及课后教学反思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欢迎下载。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名,在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

2、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加与减”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 100 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

3、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五单元“25 的乘法口诀” ,第八单元“25 的乘法口诀” 。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 25 和 6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第二单元“购物” 。学生通过购物,进

4、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2.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3第六单元“测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教学

5、重难点教学重点: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学生经历 25 和 69 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6、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 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 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 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 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 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 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

7、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6、 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4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9、 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5、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1 9.29.8

8、谁的得分高2 课时 秋游1 课时星星合唱队第 1 课时 52 9.99.15 星星合唱队第 2 课时 练习一2 课时 机动 1 课时 53 9.169.22 买文具1 课时 买衣服1 课时小小商店1 课时 机动 1 课时 54 9.239.29 有多少块糖1 课时 儿童乐园1 课时有多少电子1 课时 动物聚会1 课时 55 9.3010.6 国 庆 放 假6 10.710.13 练习二1 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1 课时玩一玩,做一做1 课时 机动 1 课时 57 10.1410.20 数松果1 课时 做家务1 课时课间活动1 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1 课时 58 10.2110.27 小熊请客1 课

9、时 回家路上1 课时练习三2 课时 59 10.2811.3 整理与复习2 课时 教室有多长1 课时课桌有多长1 课时 510 11.411.10 1 米有多长2 课时 练习四2 课时 511 11.1111.17 分物游戏1 课时 分苹果1 课时分糖果1 课时 分香蕉1 课时 512 11.1811.24 练习五2 课时 小熊开店1 课时快乐的动物1 课时 513 11.2512.1 花园2 课时 练习六2 课时 514 12.212.8 有多少张贴画1 课时一共有多少天1 课时买球1 课时 做个乘法表1 课时515 12.912.15 班级旧物市场1 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1 课

10、时 长颈鹿与小鸟2 课时 516 12.1612.22 农家小院1 课时 练习七2 课时机动 1 课时 5517 12.2312.29 总复习4 课时 518 12.301.5 期 末 复 习 519 1.61.12 期 末 复 习 520 1.131.19 期 末 复 习 521 1.201.26 期 末 考 试第一单元 加与减课题:谁的得分高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

11、情境老师谈话导入。图片出示:教材第 2 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学生讨论,自主发言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 24 分,第二次得 23 分,第三次得 41 分。淘气第一次得 24 分,笑笑第一次得 23 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第二次得 30 分,笑笑第二次得 44 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 41 分,笑笑第三次得 29 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师: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6图片出示:教材第 2 页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

12、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为什么?生讨论,汇报。2、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师: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 95 分,现在大家再计算

13、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练习设计:教材第 3 页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习了 100 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连加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已经学过,这节是数字变大了,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尽管在形式上有些变化,但它们的算理是相通的。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从表中收集数学信息,看哪些学生能

14、找出或找全表中的数学信息,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向学生渗透了观察表格的两种常用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展示淘气和笑笑不同思考角度,鼓励学生能够读懂他人的想法,能够与他人对话。7课题:秋游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 10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能正确进行 100 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秋天到

15、了,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图片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师:从秋游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这条船可以坐 90 人。有两队,一队有 45 人,二队有 25 人。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 1: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 2:这条船能坐得下这些人吗?生 3:船上还有空座位吗?二、自主探究1、乘船问题。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用的算法。请不同算法的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说明理由。2、乘车问题。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

16、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图片出示:教材第 4 页情境图。师:根据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第 3 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8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5 页教学反思: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

17、学生一些机会。9课题:星星合唱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 10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计算,优化算法。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图片出示:教材第 6 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合唱队原来有 52 人,今年有 9 人毕业了,又新加入 15 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18、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二、自主探究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学生可能出现一步计算的。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正。2、说一说,再列式计算。师:同学们

19、,这两道题你能解答吗?图片出示:教材第 5 页练习题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再进行第二10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7 页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 大家都能轻松写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 29 岁,阿姨:我比叔叔小 5 岁,淘气今年 8 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

20、年龄,一步一步推算出我们的问题。11课题:练习一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100 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生答图片出示:教材第 8 页第 1 题右面的习题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

21、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8、9 页12课题:单元练习课时:2 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单元试题:第一单元检测题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80-( )=26 ( )+13=26 ( )-12=30 22+( )=302、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3、里最大能填几。57- 30 2518+4、买一台计算器要 29 元,一个地球仪 12 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如果有 50 元,大约还

22、剩( )元。二、直接写得数。1、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2、用竖式计算。77-29= 49+38= 48+29-39= 80-21+39=三、解决问题。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 42 元,买排球用了 39 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2、一件裤子 46 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 24 元,一件上衣多少元?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 23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 29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4、学校买来 75 本图书,分给低年级 25 本,中年级 28 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23、13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 42 人。有 9 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 13 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6、一瓶花生油要 58 元,一排牛奶 37 元,妈妈有 100 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14第二单元 购物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同时掌握元、

24、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时间:11 课时15课题:买文具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导入二、自主探究1、认一认,填一填。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图片出示:教材第 10 页插图学生能够认出 5 元、2 元、1 元、5 角、2

25、角、1 角、5 分、2 分、1 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 元=10 角 1 角=10 分2、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图片出示:教材第 10 页最上面的插图师:买 1 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 1 元的硬币获一张 1 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我可以给售货员 2 张 5 角的。我可以给售货员 10 张 1 角的。因为 1 元=10 角。

26、我可以给售货员 1 张 5 角、1 张 2 角和 3 张 1 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 10 角,16就是 1 元。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3、用 1 元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师:如果用 1 元钱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1 页教学反思:买文

27、具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上完本节课,部分学生对除法的竖式计算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应讲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和格式上的要求:1、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一位数;如果除法小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两位数.2、试商时,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来试商,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去除,除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可以出尽,个位上的数不够除时,那么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 0 占位。17课题:买衣服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3、在具体的购

28、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图片出示:教材第 12 页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 元。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

29、的数学信息真不少。二、自主探究1、认一认。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18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

30、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1 页教学反思:课标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对估算教学内容的挖掘、处理不到位。解决“妈妈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100 元钱,够吗?”这个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样估算的,而老师也没有做出适当的引导。19课题:小小商店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31、:一、问题情境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图片出示:教材第 14 页情境图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 1 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 12 元。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 9 元。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 15 元。1 个足球 72 元,1 个篮球 68 元,足球比篮球贵。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二、自主探究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 1 架玩具飞机和 1 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学生自主学习解答。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 20 元,买了 1 盒水彩笔,找回多

32、少元?学生自学学习解答。3、如果你有 30 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 3 张 1 元和 2 张 2 元,他可以怎样付钱?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20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5 页教学反思:这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经历物品标价、创办商店、购买东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角。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向家长咨询等活动

33、,使学生真正接触了生活,了解了社会,从而有效地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21课题:单元练习课时:2 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单元试题: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20 分=( )角 7 角=( )分 60 角=( )元1 元=( )分 40 角=( )元 1 元=( )角5 角 4 分=( )分 65 角=( )元( )角 9 角=( )分3 元 6 角=( )角 23 分=( )角( )分 70 角=( )元二、在 里填上“” 、 “”或“=” 。50 分 5 角 4 分 4 角 1 元 9 角 3 角 31 分7 元 7 角 6 元 8 角 7 元 42 分 4

34、 元 1 角 三、换人民币。1、1 张 1 元可以换成( )张 2 角。2、1 张 1 元可以换成( )张 5 角。3、1 张 1 元可以换成( )张 5 角、 ( )张 2 角和( )张 1 角。4、1 张 5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和( )张 1 元。5、1 张 10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6、1 张 10 元可以换成( )张 2 元和( )张 1 元。四、写出下面的钱数。(1)一张 10 元、一张 5 元、一张 1 元 ( )元(2)一张 5 元、一张 2 元、一张 5 角 ( )元( )角(3)一张 50 元、三张 10 元、一张 2 元 ( )元(4)一张 20 元、两张

35、10 元、一张 5 角 ( )元( )角五、解决问题。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 4 张 10 元,又付了 1 张 5 元,一共付了多少钱?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 7 角钱,她付了 1 元,应找回多少钱?22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 5 元 2 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 9 角,一共用了多少钱?4、一件背心 7 元,一条短裤 4 元,妈妈只带了 5 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5、一支牙膏 2 元 2 角,一把牙刷 1 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23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课题:有多少块糖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

36、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一块一块地数:1、2、3、两块两块地数:2、4、6、8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

37、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二、自主探究1、数一数,填一填。图片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4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7=14(块) ;第二幅图应该是 4+4+4=12(块)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答2、说一说,算一算。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

38、不同,有什么相同?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7 页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数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体验和理解过程,掌握了两种数数的方法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学生对于应用的学习显得轻松自然,游刃有余,自始至终,学生的学习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通过数糖块儿、数棒棒糖、数熊猫、数蛋糕等,学生对这节课所讲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掌握得很扎实,大部分学生对

39、相同加数,以及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两个新的概念理解较好。特别是在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对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实际魅力,同时也体会到了“玩数学”带来的无限快乐。极大的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另外本节课还设计了练一练这一环节,如数酸奶、数苹果等,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还利用了学生身边的其他事物,让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当然本节课也还存在以下几个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其次,学生在活动中,显得

40、有点乱,没有认真的听取老师的要求,看来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有待加强。25课题:儿童乐园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图

41、片出示:教材第 18 页情境图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26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

42、相关的乘法知识。1、针对 2+2+2+2=8(人)进行教学。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的加数是 2,有 4 个这样的加数。师:4 个 2 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边说边板书 24=8 或 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19 页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引入乘法的必要性呢?从学生熟悉的“儿童乐园”入手,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

43、通过观察 4 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这些相同加数的算式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表示。这里直接引入,并没让学生体会相同数连加的麻烦,而是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写加法和乘法算式来亲身体验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从而凸显了学习乘法的重要意义。27课题:有多少点子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44、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图片出示:教材第 20 页情境图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生 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 2 个,共 3 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 23=6 或 32=6。生 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 4 个,共 5 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 45=20 或 54=20。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抽生答,教师评价。二、自主探究1、想一想,摆一摆。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

45、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 47。行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38.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28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21 页教学反思:这节课让学生这样多观感,多角度去探究新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不足之处:1、由于备课时间短,课堂中的某些环节还不是很完善,还有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个别孩子有走神的现象,在以后教学中应多关注他们。2、在两个活动环节我都穿插了相应的音乐,可刚

46、才在上课时没有放出来,有点遗憾。29课题:动物聚会教学目标: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图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图片出示:教材第 22 页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抽生答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二

47、、自主探究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图片出示:教材第 22 页插图1、想一想,连一连。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图片出示:教材第 22 页情境图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3、想一想,36 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30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设计:教材第 23 页。教学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先通过观察情景图,发现数学信息,结合信息和给出的算式连一连,明确每个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结合数学信息列出算式,结合算式列举生活中能根据算式解决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体验、比较和区分 “3个 6”和“6 个 3”的不同含义。这一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的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今后,我会不断努力,经常与同事交流、研讨,让自己的课题更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