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祝 福,鲁 迅,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鲁迅作品集简况,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集坟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 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 集集外集拾遗等16部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鲁迅生在二十世纪而死在二十一世纪。 这是一
2、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小说,文学体裁的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命题方式:,一、以主人公命题。如孔乙己,二、以故事发生的地点命题。如荷花淀,三、以主要事件命题。如林黛玉进贾府,四、以贯穿全文的构成的细节命题。如祝福药,五、以故
3、事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命题。如夜家,小说的分类,一、按容量篇幅:长、中、短、小小说,二、按内容:言情、武侠、侦探、科幻、纪实,三、按表现形式手法:诗体、章回、书信体、意识流,描写:外貌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正、侧面,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三要素,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4、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写作背景,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是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澹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正如他在彷徨前面的题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寒暄 送灶 陈抟 朱拓 荸荠门槛 咀嚼 渣滓 炮烙 窈陷草窠 蹙缩 歆
5、享 牲醴 唾弃蹒跚 一瞥 驯熟 俨然 醉醺醺,整体感知,xun,zo,tun,t,bq,kn,jju,z,polu,yo,k,c,xn,l,tu,pnshn,pi,xn,yn,xn,为下列黄色的字注音:,描写:外貌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小说,一、情节分析:,1、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情节 内容 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祥林嫂凄然死去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迫改嫁祥林嫂
6、再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倒叙,1、情节结构:,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2、倒叙的作用,二、人物分析:,人物形象祥林嫂,研究阅读,1、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2、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到鲁镇以前到鲁镇元年到鲁镇二年到鲁镇三年到鲁镇五年到鲁镇六年到鲁镇七年到鲁镇八年到鲁镇十三年,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了丈夫,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
7、祝福时很忙。,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卫老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秋天再次来到鲁镇。原因:第二个丈夫死去,儿子阿毛被狼衔去。年底祭祀时很闲。,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没有拿酒杯和筷子的资格。,后来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问“我”三个问题。祝福前夕,死亡。,1、祥林嫂悲惨遭遇,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2、祥林嫂的外貌变化,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初到鲁镇(31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
8、还是红的。模样周正,顺着眼。,再到鲁镇(62段):,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临死前(3段):,祥林嫂肖像描写,第1次,黄中带黑,脸色,精神状态,衣着饰物,两颊,青黄,青黄,还是红的,消失了血色,消尽了神色,白头绳乌裙,白头绳乌裙,一手提着,抱有希望,失去希望,麻木、迟钝、绝望,第3次,第2次,初到鲁镇再到鲁镇讲阿毛故事听说锯两半捐门槛不让祝福行乞问有无灵魂,顺着眼,安分,顺着眼,带着泪痕没有神采,直着眼,分外有神,失神、窈陷,眼珠间或一轮,忽然发光,精神有些麻木,又有希望,再受打击,麻木,一
9、丝希望,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画眼睛,两眼围着大黑圈,恐惧、苦闷,祥林嫂肖像描写的作用,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语言描写,3、找对话,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对四婶讲阿毛对大家讲阿毛与柳妈的对话,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痛苦、自责,麻木、空虚,精神重压,陷入恐惧,第二课时,(1)抗争表现为:,4、祥林嫂有没有抗争过?,逃,撞,捐,问,(2)抗争的原因:,逃和撞都是为了守节,捐门槛是认为自己有罪,怀疑灵魂的有无只是害怕受惩罚,但又希望自己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在婆家和鲁家都逆来顺受,毫无反抗。,一个没有春天的女
10、人,春天之时,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让不幸发生在春天,这正是命运的可悲之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善良的祥林嫂,可是!?,5、总结人物形象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思考问题: 针对祥林嫂的种种不幸,她周围的人是怎样表现的呢?,祥林嫂再嫁,婆婆为了小儿子的婚事,心安理得地把祥林嫂卖掉。祥
11、林嫂被婆家绑架捆走,四叔四婶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家惹麻烦。小叔子为了自己的婚事,和别的男人一起强按着嫂子的头拜堂。,儿子被狼吃了,鲁镇的男人毫无同情心,听了这悲惨的事,“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倒是“陪出许多眼泪来”,同情心也算有些,“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这是什么样的心理呢!分明是拿祥林嫂的伤心事当她们无聊生活的调剂罢了。当阿毛的故事不再新鲜时,她们就“烦厌得头痛”了。,祥林嫂头上的疤,阿毛的故事对镇里人来说已味同嚼蜡了,从柳妈处又传出新的故事来。于是鲁镇的人们“发生了新趣味”,祥林嫂头上的疤又成了他们生活的调剂。祥林嫂说阿毛故事时,还寄希望于
12、鲁镇人的善良,现在她已经绝望了,“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祥林嫂的死,鲁四老爷的咒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对死人也不宽容。家里的短工很“淡然”:“穷死”的,有什么好惊奇的。“我”开始有些“惊惶”,“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谁是凶手?,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可恶!然而”,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
13、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认为她不吉利,支持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自觉维护者。,思想僵化反对变革,尊崇理学虚伪,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人物形象鲁四老爷,研究阅读,柳 妈,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对祥林嫂最后的精神崩溃给了毁灭性的一击,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同情祥
14、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人物形象柳妈,研究阅读,鲁 镇 的 人 们,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普通民众在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禁锢下,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毒害,成为冷漠、残忍的看客和无意识的凶手。,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
15、大典。,祥林嫂自己,封建的思想观念和封建礼教被祥林嫂奉为圭臬,因此,她才会对再嫁以死抗争,并且内心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才会去捐门槛赎罪。,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总之,封建礼教,封建迷信,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有四条绳索,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相关评论,是小说的视角,也是祥林嫂故事的唯一批判者,正是从“我”的视角出发,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妇女的命运悲剧才得以被关注和审视。 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是小说
16、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人。,人物形象“我”,三、环境描写:,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本文的环境描写具有怎样的特点?,环境描写,1、描写三次“祝福”作用:,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以“祝福”为题作用:,(1)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结构) (2)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主题),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
17、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老舍,环境描写的语言特点,云: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钝响天色:愈阴暗了大雪: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3、环境描写的语言特点,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四、总结主题,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
18、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了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就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一
19、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状触目惊心,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他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么?我如何担得起?”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 新青年,贞烈可风,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状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