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阴侯列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文后学生能正确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2、体会司马迁在历史人物身上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二、介绍韩信 1、学生介绍“我心目中的韩信 ”。 2、教师补充: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 206) ,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3、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感知文本 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3):早年之事。 第二部分(47 ):井陉之战。 第三部分(810 ):被夷三族。 第四部分(11):太史公赞词。 四、研读第一部分(13 节) 1、疏通段意,解决重
4、点文言知识。 (1)重点字词、句式: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判断句)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以)商贾(省略句。无行:没有好的品行。推择:被动,被推举选用。治生:维持生计。 ) 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患:意动用法,以为患,可译为“厌恶、嫌弃” 。晨、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床上。 ) 不为具食(省略句, “不为之具食” , “之”代指韩信) 饭信(名词作动词,为动用法,为提供饭食) 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以:固定结构,有办法、有机会、有条件、能够。 ) 大丈夫不能自食(宾语前置, “食自” ) ,吾哀王孙而进食(王孙 古今异义。古义:对年轻人的敬称,公子。今义:被封王者的子
5、孙) (进食 古今异义。古义:送饭吃。今义:吃饭) 若虽长大(古今异义。古义:长得高大。今义:成长,长大成人。 ) 众辱之曰(众 名词作状语,当众。 ) (2 )通假字: 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通“褥” ,床) 于是信孰视之(通“熟” ,仔细) 俯出袴下,蒲伏(“袴” 通“胯” ,两腿间;“蒲伏” 通“匍匐” ,跪在地上爬行) 2、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概括三个故事内容,并讨论每个故事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故事 人物性格 怒绝亭长 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饭信 自信和抱负 胯下受辱 坚忍,忍辱负重 (2 )补充三个故事
6、的结局: (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 六、研读课后“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和“登坛拜将” 提问:从这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韩信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韩信是个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决胜庙堂的大将之才,不仅有军事家的才能,还有政治家的风度。 七、小结 由韩信早年的经历,我们了解到了他曾经的穷困潦倒、饱受屈辱的生活历程,每一个故事都侧重于不同方面,展现了韩信的性格特征。同时,从“萧何追韩信”和“登坛拜将”这
7、两个故事也知道了韩信的军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在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更是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如破魏之战、垓下之战等,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天下。本文也通过一次著名的战役井陉之战展现了他的大将风范。 八、布置作业 预习第二部分井陉之战。 淮阴侯列传第二课时 编制人:蒋斌 审核人:刘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文后学生能正确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
8、解。 2、体会司马迁在历史人物身上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4 7 节) (一)疏通段意,解决重点文言知识。 1、第四段(战前): (1 )重点词句: 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假:借 间道:隐蔽的小路 辎重:军用物资 深沟高垒:形容词用做动词,挖深/加高。 坚营:坚守军营 成语“
9、深沟高垒” ,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翻译: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韩信、张耳)交战。 彼前不得战,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 前:前进;退:后退。野:名词做状语,在荒野;所掠:所字结构,掠夺到的东西。 翻译: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拦截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 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致:送达;戏:通“麾” 、营帐。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能:同“乃” ,竟然;千里:跋涉千里;罢:通“疲” ,疲劳;加:对付。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大:强大的;者:的事物。大者:
10、强大的后续部队。 翻译: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 (2 ) 、总结:记叙战前成安君与广武君在作战方针上的差别,既从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又为下文正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作了铺垫。 2、第五段(交战及结果): 重点词句: 未肯击前行:先头部队。 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建:树起;鼓:名词做状语,大吹大擂地。 翻译: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依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水上军:河边的阵地;入:使动用法, “使进入” ;复:再。 翻译: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 3、第六、七段(韩信对战斗的分析): 重点词句:
11、(广武君)东乡坐, (韩信)西乡对,师事之。 乡:同“向” ,面向、面对着;师:名词做状语,像对待老师那样。 翻译: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背诵) 陷、置:放置 翻译:把士兵置之死地,就没有其他选择,只有拼死战斗,死中求生而获胜。 成语“人自为战” ,含义:人人都能独立地战斗。 成语“背水一战” ,含义:比喻决一死战。 (二)问题探究。 1、井陉之战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明确:正面。 2、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明确:背水而战,迷惑赵军; 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 关键抓住了成安君迂
12、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3、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1)对比。 成安君与光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 (2 )衬托。 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三、小结 4、布置作业 预习文章第三部分,思考课后练习一。 淮阴侯列传第三课时 编制人:蒋斌 审核人:刘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13、、学习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本文后学生能正确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2、体会司马迁在历史人物身上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叙事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二、导入: 通过井陉之战我们了解到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 这位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杰出名将是不是就能封妻荫子
14、、安享荣华富贵呢?我们通过课文第三部分来了解一下。三、研读第三部分(810 节) (一)疏通段意,解决重点文言知识。 1、第八段 (1 )易读错的字音:畏恶(w) (2 )重点词句: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由此:从此;怨望:怨,埋怨、怨恨;望,埋怨、责备。 羞:意动用法, “以为羞” 等列:同等地位。 翻译: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臣多多益善耳。 引出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比喻越多越好。 2、第九段 (1 )词语“辟”读 b (2 )重点词句:子可与言乎? 翻译: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
15、从此助公。 ” 阴:暗中;弟:只管,又写作“第” 。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 谋:商量;与:介词,和;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翻译: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 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 其:代词,指韩信;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翻译: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 绐:欺骗;虽:即使;疾:生病;强:qi?ng 强打精神; 3、第十段 (1 )生僻字“跖”读 zh (2 )重点词句:且喜且怜:且,又;怜,怜悯。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扰:混乱;异姓:指各国
16、诸侯 (二)总结关键语句,概括每节大意。 第 8 节:刘邦忌讳韩信; 第 9 节:舍人得罪韩信, “舍人弟上变 ”不足信; 第 10 节:蒯通劝韩信反未成。 四、研读文本第 11 节 1、学生诵读论赞。 2、难句疏解。 3、问题探讨:这段“太史公曰 ”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有做到“谦让” ;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 ”(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 (李笠) 五、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 3、恃才放旷, 君主对他早有猜忌。 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 ,心情很复杂,也很真实。 六、整理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1、漂母之恩 2、一饭千金 3、胯下之辱 4、妇人之仁 5、多多益善 6、背水一战 7、逐鹿中原 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版权所有: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