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强化创新驱动 推动首都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6月,目 录,2,(一)高精尖产业内涵,在产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深化 对“高精尖”的认识与理解,重要指引,3,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 系列决策部署,2014年,总书记在视察首都工作时指出: 北京不提经济中心定位,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而是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走高精尖发展之路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2、体系的战略支撑。,4,(一)高精尖产业内涵,紧贴新形势新要求,全市上下围绕高精尖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14年:,2015年:,2016年:,5,(一)高精尖产业内涵,6,(一)高精尖产业内涵,显著特征:,研发投入高,产出效率高,技术水平高,成长速度快,高精尖产业的首要特征就是创新能力要强,集中体现在研发强度上,2017年研发支出占企业总营业收入达到15.2%,研发投入强度在BAT中最高,2010-2017年百度公司研发投入,世界知名的创新型企业都具有高研发强度 谷歌、英特尔等公司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均长期处于全球前列,7,(一)高精尖产业内涵研发投入高,从区域上看,亦庄:,高精尖产
3、业应当具备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具体而言就是人均产出、地均产值要高,线下实体店突破300家 覆盖70个国家和地区 店面坪效达到27万元/平米/年,位居世界第二,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2万元/人,是全市平均水平的两倍,单位土地总收入超过2亿元/公顷,全市开发区中最高,(一)高精尖产业内涵产出效率高,从企业上看,小米:,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5.5万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 独有的ADSDS超硬屏技术成为世界三大显示屏技术标准之一 全球创新活动领先指标汤森路透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京东方跻身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产业竞争的本质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的竞争,9,(一)高精尖产业内涵技术水平高,
4、具有行业顶尖的核心技术是世界一流科技企业的立身之本,以新模式、新业态为切入点,一些企业打破传统 成长路径,快速发展壮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资本的带动下,滴滴、美团、今日头条快速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北京产业创新的“新名片”,10,(一)高精尖产业内涵成长速度快,1.各国围绕制造业至高点开展新一轮竞争,发达国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不断加强总体战略布局 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加快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的变轨发展,11,(二)选择依据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2.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2,(二)选择依据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3.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13,制造网络化,制造智
5、能化,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进程加速上,(二)选择依据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互联网 +,采购 生产,金融、物流,营销 销售,云、端、网,基础设施:云、网、端 新生产要素:数据 分工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互联网+制造业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物流,互联网+贸易 互联网+营销,14,4.“互联网”改变产业的组织、分工与价值链体系构成,(二)选择依据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5.数字经济渗透到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 (亿元人民币,当年价),15,(二)选择依据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
6、产业变革,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纳入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实现“弯道超车”,以技术优势提升产业优势,16,6. “硬科技” 备受全球产业界关注,(二)选择依据主动适应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型企业 拥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产品和成果 吸引全球顶尖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从产业角度看全球影响力,美国硅谷,苹果、谷歌、亚马逊、优步 智能终端、自动驾驶、高端芯片. YC孵化器、Founders Space,17,(二)选择依据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1.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便于京津冀分工协作,有效辐射带动三地
7、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解决共性需求,18,(二)选择依据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北京未来发展的边界和红线,提出了减重、减负、减量发展的约束性要求,19,对人口、土地、用能、用水等要素资源依赖度较低 生产方式绿色集约,污染排放强度较低,必须走绿色集约、高端高效的产业发展道路,人均地均产值高 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水平较高,要求,(二)选择依据深入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北京最大的优势在科技 和人才,20,拥有大量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 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程师,拥有众多的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创新载体 建
8、立起全国最好的双创场地和孵化平台 有良好的研发创新基础和科技转化条件,(二)选择依据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目 录,21,高精尖产业系列政策发布,“10+3”,“10+3”,自2017年9月以来,北京市相继出台“10+3”系列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京发201727号),2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形成一批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到2020年,2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实现核心设计技术
9、创新突破,提升装备材料自主配套能力,促进全产业链联动协同发展,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一)提升集成电路自主发展能力,24,主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建立人工智能研发优势,25,主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政务信息资源优化配置和政务部门间业务协同,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制订数据格式标准、规范大数据流通标准,创新各行业、机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结合共享经济、无人零售等新业态生成的新型行业数据,研发智能决策工具 围绕交通、环保、健康、旅游等重点领域,培育新型数据应用和创新业态,开发面向数据收集、整理、标注、清洗、融合和分析等应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建设面向
10、津冀、辐射全国的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中国数坝”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应用感知体验中心平稳运行,开展大数据共享开放关键技术突破,培育大数据行业应用新模式,推动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打造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三)形成大数据创新业态,26,主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祥云工程”3.0,加强新型云服务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形成医疗云、交通云、教育云、金融云等行业“云生态” 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中枢、以大数据为依托、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三位一体”云服务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构建具备通用计算、可重构计算、异构计算能力的高性能云平
11、台,促进物联网发展,加快智能芯片、传感器的普及运用,推广边缘计算,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重点增强海量、高纬度、异构数据的高效、安全云存储服务供给能力,研发具备语义、语音、图像、视频、生物特征等功能的新型智能云服务技术,(四)提高云计算供给能力,27,主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核心 关键技术,加强创新 载体建设,加强重点 应用领域建设,(五)提升网络空间安全话语权,28,主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好5G关键技术和标准研发布局,构建5G相关通信技术应用生态,提升5G应用基础核心能力,推动物联网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六)第五
12、代移动通信(5G),29,主要任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若干重大原创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标志性成果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涌现一批特色创新型企业,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建立,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本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一)建立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前瞻布局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 围绕算法,数据和计算能力等要素,部署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二)打造人工智能产业
13、集群,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关键技术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加快培育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 依托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集聚相关创新资源,31,人工智能产业,主要任务,(三)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在制造、物流、金融、军民融合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 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提高民生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四)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支撑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面向智能驾驶的车联网 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数据支撑,32,人工智能产业,主要任务,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并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
14、中心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服务、信息服务、内容服务辐射和引领全国发展,产业融合应用效应凸显 创新红利、数据红利和模式红利加快催生释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33,2017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8752.1亿元,同比增速13.9%;增加值3169亿元,占全市11.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目标,3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一)加强技术创新,(二)推进融合创新,加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信息传输服务新技术,1.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3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二)推进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进一步发展工业软
15、件,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2.推动智能制造构建新优势,3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二)推进融合创新,打造重构的服务应用体系,构筑动态数据采集传输体系,打造完善的城市数据大脑,3.打造智慧城市应用新标杆,3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二)推进融合创新,发展新兴服务模式,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4.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38,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二)推进融合创新,提升公共安全 保障能力,突破关键信息安全 技术与产品研发,完善工业信息安全 保障体系,5.全面提升信息安全能力,39,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营造开放合作产业发展环境,(三)坚持开放创新,提升集群联动效应,4
16、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加快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三)坚持开放创新,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对接国际创新资源,4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要任务,目 录,42,43,蔡奇书记强调: 北京的发展就寓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之中,对北京来说,减量发展是特征,创新发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陈吉宁市长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升金融、文化创意、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总体思路,转变思路促发展,八个方面落实发展,服务企业促发展,聚焦项目促发展,优化布局促发展,集约利用促发展,精准施策促发展,强化开放促发展,集聚人才促发展,重点举措,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