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两首 学案教材分析两首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典诗歌。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开创了赋比兴的手法,在教学中要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些引导分析,以达到鉴赏的培养目标。 诗经是四言古诗,要指导学生会朗诵四言古诗,使其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会感情、感知人物,理解氓中体现的古人对爱情的追求,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理解培养采薇中表现的家国之情。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诗经 ,对其是有所了解的;况且在必修一中接触过现代诗歌,应该说对诗歌的学习已有知识与能力的相关储备。在高中阶段再次接触诗经 ,应着力培养其鉴赏与评价的能力,并强化朗诵,扩大阅读面,加强写作,重视练习
2、,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体现主导者的作用,以读代讲,精讲精练,落实“两主双效”的理念。教法探究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2、结合注释,能够
3、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4、背诵两首诗。过程与方法来源:gkstk1、提倡美读,强化背诵。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氓了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2、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理解“赋” “比” “兴”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氓 ,第二课时学习采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 ) 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4、诗歌的发展,从诗经 、 楚辞 、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的新诗,可谓源远流长,星汉灿烂。而诗经中的作品正以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涵,新颖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情真挚充沛,风格淳朴自然,手法多种多样,语言生动优美,不愧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的开端。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探一探诗经这民族诗河的清新的源头、璀璨的诗空中的耀眼明星吧。二、检查预习1、完成下列填空诗经是我国第部的诗歌总集,又称 或 ,搜集了从公元前世纪西周初年到公元前世纪春秋中叶的诗歌,开创了我国 诗歌。 诗经的“六义”是指:、。2、完成下列注音氓( ) 蚩蚩( ) 匪( )来贸丝 愆( )期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 尔卜尔筮( )以
5、我贿( )迁 于( )嗟( )鸠兮 犹可说( )也其黄而陨( ) 淇( )水汤( )汤 渐( )车帏裳靡( )室老矣 夙( )兴夜寐 咥( )其笑矣 隰( )则有岸 言笑晏晏( )3、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说明: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这可以根据具体班级而定。 )三、阅读文本,初步感知再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全诗共六章,请概括每章内容。2、请结合具体词句,概括每个阶段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心情。明确:11.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
6、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2、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温言相劝,善解人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天真痴情,甜蜜温馨。“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沉痛告白,告诫女子。“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忠于爱情,却遭变心。“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勤劳辛苦,无怨无悔,却遭虐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亲人误解,独自伤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认清现实,清醒刚烈。来源:gkstk.Com四、探究与实践1、讨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来源:
7、gkstk.Com提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对于有争议的,可以考虑给以更长的时间进行深刻的讨论。 ) 2、找出课文中运用了赋和比兴(比、兴很多时候难以区分,因此一般笼统地称为比兴,这也可以降低学生训练的难度)的例子,请学生借鉴该手法,仿写三个句子。(教师可以给一个话题,如“感动” “等待”等,学生也可以自拟话题写一段话,写完后交流。 )五、背诵全诗六、布置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并预习采薇 ,要求能读
8、准字音,掌握节奏。第二课时一、导入来源:gkstk.Com(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采薇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检查诵读与疏通1、诵读(先指名学生读,教师可适当指点引导;再鼓励学
9、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也可利用多媒体录音作示范,供学生比较学习。 )2、疏通文意(教师可以找几个句子让学生疏通,并强调容易出错的字词。 )三、感知与探究1、 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明确:“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明确:分三个层次:1-3 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
10、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4-5 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 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4、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5、从 4-5 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
11、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6、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 ,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7、背诵全诗四、交流与延伸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并在课堂上交流。五、布置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巩固背诵;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来源:gkst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