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23T -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3890469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9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T -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23T -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23T -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23T -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23T -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ICS 65.020.40B 61DB 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23/T XXXXXXXX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XXXX XX XX 发布 XXXX XX XX 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T XXXX-XXXX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测定种子制备 14 苗木培育 25 营造测定林 36 测定林调查 47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48 档案管理 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交配图式 .6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子代测定记载表 .8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子代测定林的性状、调查时期和方法 18DB23/T XXXX-

2、XXXXI前 言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滨杰、陈新、曹立为、安久海、庄凯勋、唐杰、程政军、刘京鹏、曹胜利、侯玉明、于立峰、康晓军、杨智、胡大慧、刘莎莎、苏伟斌、李琪、石宝英、李永林、杨伟财、孙国飞、梁福涛、由远祥、吴力国、刘金秋。DB23/T XXXX-XXXX0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技术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测定种子制备、苗木培育、营造测定林、测定林调查、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子代遗传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3、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620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DB23/T 16 林木良种基地技术档案DB23/T 389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3 测定种子制备3.1 单亲谱系种子单亲谱系种子通过自由授粉或多系混合辅助授粉交配设计获得。自由授粉种子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中无性系来源在原林分优树上采集,或在种子园嫁接分株上用同混合花粉控制授粉制种。开花结实初期种子园用多个无性系的混合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采集多系混合辅助授粉种子。采种量

4、因树种而异,多点测定时采种量须满足营造3 个以上测定点。3.2 双亲谱系种子双亲谱系种子在优树收集区或种子园嫁接植株上通过控制授粉获得。先确定交配设计方案。采用单交、测交、双列杂交测定法,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选定交配用的亲本无性系,同一亲本的分株3 株5 株做为授粉亲本树。在亲本分株上标明无性系号和分株号,做好记录,防止混淆。采用隔离式控制授粉,防止不同无性系间花粉相互污染。3.3 对照用种子3.3.1 单亲谱系子代测定试验对照CK1当地种源清楚的一般生产用种。CK2优良种源或优良林分的混合种子。3.3.2 双亲谱系子代测定试验对照CK1当地种源清楚的一般生产用种。CK2优良种源或优良林分的混

5、合种子。CK3自由授粉混合种子。3.3.3 第二代种子园子代测定试验对照DB23/T XXXX-XXXX1CK1当地种源清楚的一般生产用种。CK2优良种源或优良林分的混合种子。CK3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的混系种子。CK4优良家系自由授粉种子。3.4 花粉收集不同无性系的花粉单独采集、单独处理。将摘掉的雄球花放置在通气、无风、干燥的室内,自然干燥。脱出的花粉用 60 目100 目孔径的筛子过筛,除去杂质,在温室 20 时,使其干燥 24 h48 h,再用透气好、光滑的纸包好,放在干燥器内备用。3.5 套袋隔离式控制授粉纸袋用亚硫酸纸或牛皮纸制成,长20 cm80 cm,宽10 cm20 cm,用

6、无毒粘合剂粘合。能分辨出雌球花时到雄花撒粉前2 天3 天将纸袋套完。纸袋前端留空间,利于新稍生长。每个组合根据种子用量确定套雌花个数。处理和更换不同系号的花粉时,用浓度 75 %的酒精擦洗双手和工具,工具用酒精灯快速燎烤。严格掌握花期,适时授粉,当观察到雌球花裸露胚珠具有透明传粉滴时,在无风、湿度大的清晨进行授粉。授粉工具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滴管,橡胶塞用针烧烫 1 个 0.3 mm0.5 mm 的光滑小孔。授粉器分系号单独使用。授粉同时每个组合或枝条均栓防雨标签,做好记录,严防混淆。雌球鳞片闭合后,拆除纸袋。授粉后做好标志和记录,便于秋后采种。3.6 种子检测参试种子应分家系采收、处理、包装。

7、在参试种子充足时,可对待测参试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或生活力)进行检验,分别填写表B.1。在采集优树种子时(待测定的种子),在每株优树上取5 个球果,每个球果再取20 粒30 粒种子,进行长、宽、颜色等项观测,分别填写表B.2。4 苗木培育4.1 育苗地选择供试验用的育苗地条件应均匀一致。山地育苗,应选择山下腹,土层深厚,肥力好,靠近水源,地势平缓的地段。子代测定苗圃记载表的填写参见表B.3。4.2 育苗地排列设计育苗地田间排列设计统一采用完全随机或完全随机区组法,3 次重复。对参试的同一树种不同家系统一编号,每个家系的种子分3 份,分别随机排列在3 个重复中。4.3 田间育苗播种前按设

8、计图对圃地进行区划,播种时把标有重复号、家系号的种子袋放在相应重复的小区上,全部放置核对无误后,适时播种。同1 个试验的种子或1 个重复应在1 天内播完。播种时重复内的每个家系播种量相等。家系间插标牌,注明树种、产地、家系号。种子播完后及时核实,绘制播种排列图。不同处理间应设置地面标记。4.4 苗期管理按DB23/T 389 规定执行。DB23/T XXXX-XXXX24.5 苗期观测4.5.1 苗木存活率调查苗木出齐后在每个重复每个小区顺序查50 株并做好标记。在秋季停止生长后调查存活率,换床后同样取50 株苗进行调查。4.5.2 高生长调查每年秋季苗木生长停止后,在每个重复每个小区中部选定

9、20 个样株测量苗高。在移植前测量出苗高总生长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确定苗期生长差异。4.5.3 病虫害调查结合存活率、高生长调查同时进行,如有抗性差异发生时及时记录。苗期各项因子观测填写参见表 B.4。4.6 苗木物候期观测4.6.1 出苗期调查从幼苗出土开始,定期查苗,以每个重复每个小区为单位,有50 %幼苗出土时,填写物候期观测表。4.6.2 顶芽出现期调查选定中间重复的每个小区内顺序取30 个样株,有50 %以上苗木顶稍出现顶芽时,填写物候期观测表。4.6.3 封顶期调查用顶芽出现期的样株进行观察,有50 %以上植株顶芽完全闭合时,填写物候期观测表。4.6.4 落叶期调查用顶芽出现期

10、的样株进行观察,有50 %的叶子脱落时,填写物候期观测表。各物候期观测填写参见表B.5。5 营造测定林5.1 苗木准备核实清点试验内各家系的苗木数量。1 个家系苗木总数应大于试验株数的10 %,按测定设计要求分配苗木并确定起苗方案,起苗后,各家系栓上标牌,注明系号、重复号及造林地块,分别进行假植,严禁混淆。5.2 造林地选择试验地立地条件有代表性,条件基本一致。实地测量试验地,区划并绘制平面图和定植图。按定植图放样,用标牌标明重复、小区号,按重复进行立地条件调查,填写子代测定林(区分单亲谱系或双亲谱系)登记表,参见表B.6。5.3 田间试验排列设计DB23/T XXXX-XXXX3采取完全随机

11、区组设计,每个试验重复3 次以上。小区株数10 株30 株,1 个家系参试总株数不得少于40 株。地势高低不平,采用分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 个重复内的处理可适当减少。同1 个重复内整地由专人负责,西部平坦地区进行全面整地,东部山地进行条状或穴状整地,整地方式和规格执行GB/T 15776。5.4 重复和小区排列重复和重复之间立地条件允许有变化,但重复内各小区间立地条件应一致。立地变化较大时,设长方形重复和小区,重复长边平行于等高线,小区长边垂直于等高线方向设定。立地平坦或地形变化不大时,可设置方形重复和小区。5.5 定植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同一重复内的每个小区定植10 株20 株,单行或双行

12、排列,重复两侧各设2 行保护行。按设计方案,1 个试验设计的苗木应在1 天内完成定植,严禁混淆。5.6 抚育管理定植后3 年内每年抚育不得少于4 次,遇旱及时浇水。死亡植株在当年或次年进行补植,并在图上标明。及时防治病、虫、鼠、兽害。6 测定林调查6.1 调查时期和方法参见表C.1。6.2 调查内容测定林调查应一次完成,内容填写参见表B.7、表B.8、表B.9。7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7.1 调查统计造林后第3 年调查1 次,1/3 轮伐期前2 年3 年调查1 次,1/3 轮伐期后3 年5 年调查1 次,各试验性状的调查内容和方法参见表C.1。试验数据整理方法与计算模式依据国家有关规定。7.2 试

13、验分析测定各家系的一般配合力及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分析种子园的实际增益、遗传增益和最优家系的增益,分析特殊抗性及木材生长早晚相关资料。8 档案管理及时归档保存试验设计说明书、参试优树登记表、采种记录及有关说明、苗期测定情况、家系编号及田间排列图、造林地概况及设计图、定植图、主要性状野外调查记录、测定结果及分析报告等资料。技术档案建立执行DB23/T 16。DB23/T XXXX-XXXX4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交配图式表A.1 不连续测交交配图式父本母本 1 2 3 4 5 6 7 8 91 2 3 4 5 6 7 8 9 DB23/T XXXX-XXXX5表A.2 66分组不连续半双列交

14、配图式亲本1亲本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注: 雌花多的无性系排在前,雌花少的无性系排在后。DB23/T XXXX-XXXX6A A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子代测定记载表表B.1 子代测定种子品质检验记录表树种:家系 净度(%) 发芽率(%) 千粒重(g)填表日期: 填表人:DB23/T XXXX-XXXX7表B.2 优树登记表树 种 优树号 统一编号省 县 局位置林场 林班 小班地形地势 海拔 坡向 坡位 坡度起源 林龄 郁闭度林分特征组

15、成 林型 土类树高 年平均高 活枝下高树龄(m) (m) (m)胸径 年平均胸径 死枝下高(cm) (cm) (m)中央直径 形率 轮生枝数最粗侧枝数 树干直径比中央级侧枝分枝角树干特征 饱满度 自然整枝针叶特征树皮特征球果特征 球果长: 球果宽: 颜色:结实能力 种子长: 种子宽: 颜色:冠幅 南北(m) 东西(m)形数 材积 (m 3)其他特性、特征优 树特征选择此树理由优树照片 调查人: 年 月 日DB23/T XXXX-XXXX8表 B.3 子代测定苗圃条件和育苗概况表试验:省 县 林场(苗圃)苗圃位置经度 纬度 海拔 根据 气象站 年材料气象站位于经度 纬度 海拔 年平均温 度 一月

16、平均气温 绝对最低 温 气象条件七月平均气温 绝对最高 温 年 降水 量 mm土壤条件 PH 土壤质地试验树种: 家系: 重复: 小区株数:苗床种类: 播种期: 发芽前处理:育苗概况灌水次数及时间: 除草次数及时间: 防寒措施:其他说明DB23/T XXXX-XXXX9表 B.4 苗期各项因子调查表树种: 苗龄:苗 高(cm) 病害 虫害 其它家系号重复小区苗木存活率1 2 3 4 5 6 7 8 9 10 20平均高危害率程度危害率程度危害率程度调查日期: 调查人:DB23/T XXXX-XXXX10表 B.5 苗木物候期观测表树种:家系号重复小区调查苗数出苗期顶芽出现期封顶期落叶期备注调查

17、日期: 调查人: DB23/T XXXX-XXXX11表 B.6 子代测定林登记表子代林编号: 负责单位和技术主管人:省 县 林场(园)小地名 地点经 度 纬 度 海 拔 坡 度 土壤名称 母 岩 土层厚度立地条件土壤质地 土壤 PH 林地清理方法整地方法及时间面 积 (hm 2) 株行距(m) 总株数 每 hm2株数 保护行数 间隔树种整地造林栽植时间 年 月 日 施工员 设计名称 小区株数 重复数 田间设计 家系数 组合数 对照来源育苗地点 育苗方式苗木栽植苗龄 苗木均高观测年限 观测内容实验要求 主要抚育管理措施成活率% 保存率% 其他记载(如病虫害、火灾、灾害性天气等)附:田间设计图和

18、设计人: 填表日期:填表人: 验收人:DB23/T XXXX-XXXX12表 B.7 子代林成活率、保存率调查表树种: 重复:家系号小区造林成活率(%)2 年生保存率(%)3 年生保存率(%)5 年生保存率(%)10 年生保存率(%)调查日期: 调查人:DB23/T XXXX-XXXX13表 B.8 子代测定林每木性状因子调查表树种: 重复: 小区: 冠幅(m)家系号行号株号树高(m)胸径(cm) 东西南北平均通直度尖 削 度危害种类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危害%发生时间备注调查日期: 调查人:DB23/T XXXX-XXXX14表 B.9 子代测定林年生长量调查汇总表试验名称 栽植时间 调查时间 试

19、验地号 总株数 调查株数 树高(m) 胸径(cm) 材积(m 3)项目家系号 总高 年生长量比对照大(%)总量 年生长量 比对照大 (%) 单株 公顷蓄积 比对照大 (%)调查日期: 调查人: 汇总人:DB23/T XXXX-XXXX15B B(资料性附录)附 录 C(资料性附录)子代测定林的性状、调查时期和方法表 C.1 子代测定林的性状、调查时期和方法表性状 调查时期 方法 备注成活率 造林后当年 全面调查计算家系成活率 保存率造林后 3 a 内每年调查1 次,以后 5 a、10 a各调查 1 次同上计算家系保存率 树高 造林后第 3 a 至1/3 轮伐期 2 a3 a 调查 1 次 1/

20、3 轮伐期后 3 a5 a 调查 1 次 用测高标杆或测高仪 精度到 0.1 位 误差不超过树高的 1 % 首次测高后在树干上用红铅油标记做为测高起点胸径 树高大于 1.3 m 时始测 胸高 1.3 m 处用红铅油作环状标记,做为固定测径处 用直径围尺测量 精度到 0.1 位,测量误差不超过 0.2 cm冠幅 1/3 轮伐期时调查 测山坡上下、左右两方向平均冠幅 通直度 同上 目测 尖削度 同上用直径围尺量胸径和中央径精度到 0.1 位,然后算出 q 值即树木尖削度= 中 央 直 径胸 径 抗病、虫、冻、旱害性 严重发生时调查 全面调查、计算家系受害平均等级 DB23/T XXXX-XXXX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