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23T - 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3890429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T - 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DB23T - 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DB23T - 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DB23T - 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DB23T - 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ICS 13.320A 91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DB23 /T 14512017代替DB23 /T 14512011代替代替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2017-XX-XX 发布 2017-XX-XX 实施DB23/T 1450-2017I目 次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通则 34.1 监测预警类别和主要监测参数 34.2 系统结构 44.3 性能要求 64.4 功能设计要求 125 系统连接规范 135.1 系统连接标准 135.2 数据格式 165.3 信令及通信设

2、备编码标准 176 现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 186.1 现场监测预警系统结构 186.2 传感器与仪器仪表选型与设置 186.3 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16.4 数据采集系统建设要求 226.5 视频监测系统建设要求 257 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 257.1 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结构 257.2 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67.3 系统建设要求 278 实体防入侵监测预警子系统建设规范 308.1 总则 308.2 实体防入侵要求 308.3 网络防入侵要求 329 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施工条件与工程验收 329.1 设备安装要求 329.2 工程施工要求 329.3 线缆敷设要求 329.4 系

3、统供电要求 339.5 接地要求 33DB23/T 1450-2017II9.6 工程验收要求 34附录 A(规范性附录)报文格式及通信命令码标准 35Comment xl1: 修改了人名. DB23/T 1450-2017III前 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本标准替代 DB23/T 1451-2011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固定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本标准与 DB 23/T 1451-2011相比,主要作了如下改变:增加了本标准不适用的范围。增加了 AQ 3035,、AQ 3036 等依据。增加了重大危险

4、源、数据采集单元、常压低压储馆、压力储罐、全压力式储罐、半冷冻式和全冷冻式储罐等术语和定义。修改完善了监测预警对象和主要监测参数的部分内容(见4.1.2)。增加了现场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要求的部分内容(见 4.2.3.2)。增加了监测预警系统性能要求的部分内容(见 4.3.1.1、4.3.1.2、4.3.2、4.3.3、4.3.8)。增加了数据采集系统建设要求的部分内容(见6.4.1.4、6.4.1.5、6.4.4.2、6.4.4.3、6.4.5.5、6.4.6.2、6.4.6.4、6.4.6.5)。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劳动安全科学技术研究

5、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黑龙江华电网络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同辉、赵蕊、甄佳、刘艳红、于新海、杨美华、卢续磊。DB23/T 1450-20171危险化学品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相关的术语、定义、缩略词及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组成、功能设计、软硬件及接口要求,以及系统连接、现场和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防入侵以及施工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省级、市(地)、县(区)级、化工(含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四级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6796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 1 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5025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AQ 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

7、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 303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 GB/T 16463 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GB/T 288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A/T 72 楼寓对讲电控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HG/T 20507 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定IEC 61131-3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第 3 部分:程序设置语言YD/T 1171 IP 网络技术要求 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2011 年 8 月 5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0 号公布 根据 2015

8、 年 5 月 27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79 号修正)关于印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6110 号)DB23/T 1450-20172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中国安全生产法,定义第 112 条3.2储罐区(储罐)重大危险源 储存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或毒性物质等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

9、界量的储罐区或单个储罐。3.3库区(库)重大危险源 储存易燃、易爆或毒性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3.4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生产、使用易燃、易爆或毒性危险物品,且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3.5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由传感器、二次检测仪表、逻辑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设备以及工业数据通讯网络等仪表和器材所组成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利用液位、温度、湿度、压力、流量、阀位、火焰、可燃及有毒气体、风向和风速等传感器采集生产及环境监测预警参数,利用视频和红外等防侵入设备监测人员操作及现场情况,并由智能故障诊断和事故预警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现场的安全状况,同时配

10、备连锁装备在危险出现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自动预警、联网声光报警、监测信息显示、打印、控制、数据传输、以及安全数据或状态记录储存的工程技术软硬件系统。3.6监测预警参数 能够预测、预报,表征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或影响事物安全状态的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参数称为监测预警参数。3.7数据采集单元安全监控装置安全参数和报警数据的采集前置模块。3.8数据交换单元 接收前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向现场预警系统转发接收到数据的模块。3.9通信控制单元 接收下级预警系统的监测数据向上级预警系统转发,接收上级预警系统的下发信息向下级预警系DB23/T 1450-20173统转发的模块。3.10数据处理单元 接收下级预警系

11、统的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供本级预警系统存储,分析、显示的模块。3.11常压、低压储罐设计压力小于 0.1MPa(罐顶表压)的储罐。3.12压力储罐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0.1MPa(罐顶表压)的储罐。3.13全压力式储罐在常温和较高压力下盛装液化气体储罐。3.14半冷冻式、全冷冻式储罐在较低温度和较低压力或在低温和较低压力下盛装液化气体储罐。4 通则 4.1 监测预警类别和主要监测参数4.1.1 监测预警类别系统设置可分为二层结构,即现场监测预警系统和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四级监测系统,即现场企业监测预警系统(一级),远程县(区)级监测预警系统(二级)、市(地)级监测预警系统(三级)、省级监测预警系统

12、(四级)。4.1.2 监测预警对象和主要监测参数4.1.2.1 贮罐区(贮罐)罐区监测预警参数的选择主要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为出发点,根据对罐区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罐区的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压力,罐区内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环境参数以及气象参数和音视频图像。主要的报警和监测指标包括高低液位超限、高温、高压、流量限速、浓度超高、明火源和高风速等。储罐监测预警参数的选择主要以储存介质特性、储罐的结构和材料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监测预警参数。常压、低压储罐: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罐区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罐区内视频。压力储罐:罐内介质的压力、温度;罐区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

13、;罐区内视频。全压力式储罐:罐内介质的压力、液位、温度;罐区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罐区内视频。半冷冻式、全冷冻式储罐:罐内介质的压力、液位、温度;罐区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罐区内视频。4.1.2.2 库区(库)DB23/T 1450-20174根据库区(库)储存介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库区室内的温度、湿度、烟气以及室内外的可燃/ 有毒气体浓度、明火、库外视频等。主要的预警和报警指标包括温湿度超限、浓度超高、明火源和烟气等。4.1.2.3 生产场所根据生产场所危险及有害因素的分析,其监测预警参数主要有温度、压力、液位、阀位、流量以及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和音视频

14、信号等。主要的预警和报警指标包括液位和流量超限、温度和压力异常、浓度超高和明火源等。4.2 系统结构4.2.1 监测预警系统构架监测预警系统构架见图1:图1 监测预警系统构架示意图DB23/T 1450-201754.2.2 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4.2.2.1 现场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现场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交换单元、现场安全监控系统、视音频采集/显示(播放)/存储/传输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4.2.2.2 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包括通信控制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交换单元、视音频显示(播放)/存储/传输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4.2.3 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要

15、求4.2.3.1 基本要求a)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应纳入危险源工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规划,并进行综合设计、同期施工、独立验收,并交付使用。b)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符合 GB 50348-2014 中第 3 章的规定,并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要求设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c)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施工程序应符合 GA/T 75、HG/T 20507 和 GB 3836.1的规定。d)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选用的设备、部件产品,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提供国家质检部门授权的检测检验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认证合格证明文件。与爆炸危险场所相

16、关的设备、部件产品应提供防爆合格证,设备防护等级应符合 GB3836.2 的要求。e) 通过现场数据采集与监测网络,对与安全相关的监测预警参数实施监测预警,同时实现上级监测平台对下级监测预警系统或接入平台进行的实时监测。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与信息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不同生产单元或区域、不同安全监测设备之间的信息融合,并通过人机友好的交互界面提供可视化、图形化的监测平台。f) 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应实现分层的功能结构,各级监测系统之间应留有接口、保持联网和通讯功能以保证各级监测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与相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连接。4.2.3.2 现场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要求a)现场重大危险

17、源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记录的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 30 天。b)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装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应装备紧急停车系统。c)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SIS)。d)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

18、,设置视频监控系统。DB23/T 1450-20176e)应将安全预警参数传送至控制室和(或)中央调度控制中心,并应有名称标识以便于操作人员的观测, 发出的声光报警信号应能与背景声响及灯光明显区分。f)在每个监测预警区域内至少应设立一个手动事故报警按钮。若区域面积较大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手动事故报警按钮。手动事故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且应有明显的标志。g)安全监测预警信号回路可与一般工艺参数信号报警信号共用,但应引入单独显示控制系统。 h)在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及电器设备,应符合防爆性能分类分级的有关规定,所有产品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防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

19、验合格。i)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应配备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主电源应采用可靠的供电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专用蓄电池组成的独立供电系统或 UPS 不间断供电装置。4.2.3.3 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建设要求a) 应配备能接受来自现场和控制室发出的安全监测预警信号和显示、记录、存储、处理功能的必要设施,且能对安全状态做出预测、预报和判别,及发出指令功能的必要设施,并将结果传送至中央调度控制中心。b) 与中央调度控制中心或消防站,应设有对讲电话/步话机等通讯联络设施。c) 与当地消防部门配有灾害通报通讯联络系统。d) 应配备灾害事故广播设施,可以进行人员和资源的紧急调度。e) 应具有对

20、下级系统所属设备或装置进行控制的功能,操作人员或具备相应权限的人员可在系统中的控制点上启停或调节受监测系统控制的任一设备,包括手动、现场、远程和异地管理。系统也应可以根据设定的条件进行全局自动调度管理。f) 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应配备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主电源应采用可靠的供电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专用蓄电池组成的独立供电系统或 UPS 不间断供电装置。4.3 性能要求4.3.1 总体性能要求4.3.1.1 重大危险源(罐区、库区、生产场所)应设有相对独立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4.3.1.2 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有关国家法规或标准的规

21、定,并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检验认证合格。在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设置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爆、防雷、防静电等标准和规范的要求。4.3.1.3 系统巡检周期应满足监测系统实际应用的需要,一般现场预警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 30s,远程监测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 300s。现场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最大巡检周期,并应满足监测要求。4.3.1.4 调出整幅画面 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 5s。4.3.1.5 系统主机应双机备份,并具有手动切换功能或自动切换功能。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投入工作。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 5min。4.3.1.6

22、备用交直流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测时间不小于 1h,并应满足监测要求。4.3.1.7 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应不小于 8000h。DB23/T 1450-201774.3.1.8 监测系统的连接必须通过专用通信单元,并具有高吞吐通信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4.3.2 数据采集单元性能要求4.3.2.1 储罐内温度a)采集对象:储罐内温度传感器报警阈值、温度报警数据和温度实时数据。温度传感器报警阈值采集主要为了检查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报警阈值是否存在随意更改问题;报警阈值分为两级,第一级报警阈值为正常工作温度的上限。第二级为第一级报警阈值的 1.252 倍,且应低于介质闪点或燃点等危险值。 温度传感

23、器报警数据采集主要是为了检查储罐内温度是否异常;温度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主要是满足储罐内温度实时监控的需要,同时结合阈值还可以检查报警数据采集是否准确。b)采集方式:以自动监控为主,数据采集系统通过 DCS、PLC 等装置实时获取温度监控装置的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包括每个温度传感器的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数据格式见表 1:表 1 储罐内温度数据格式序号 数据类型 数据项 单位 说明1 传感器编号2 第一级报警阈值 3温度报警阈值数据第二级报警阈值 4 传感器编号5 报警类型 1、过程报警 2、系统报警6 报警说明7 报警时间8温度报警数据报警温度 9 传感器编号10 温度实时数据 温度值

24、c)采集频次:温度传感器报警阈值的采集频次为每小时 1 次;温度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温度数据的采集为每分钟 1 次。4.3.2.2 储罐内压力a)采集对象:为储罐内压力传感器的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 压力传感器报警阈值采集主要为了检查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报警阈值是否存在随意更改问题,报警阈值为正常工作压力的上限。 压力传感器报警数据采集主要是为了检查压力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储罐内压力是否异常。压力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主要是满足储罐内压力实时监控的需要,同时结合阈值还可以检查报警数据采集会否准确。b)采集方式:以自动

25、采集为主,数据采集系统通过 DCS、PLC 等装置实时获取压力监控装置的数据。 采集数据包括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数据格式见表 2:DB23/T 1450-20178表 2 储罐内压力数据格式序号 数据类型 数据项 单位 说明1 传感器编号2压力报警阈值数据 报警阈值 kPa 3 传感器编号4 报警类型 1、过程报警 2、系统报警 5 报警说明6 报警时间7压力报警数据 报警压力 kPa 8 传感器编号9 压力实时数据 压力值 kPa c)采集频次:压力传感器报警阈值的采集频次为每小时 1 次;压力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26、10 秒钟 1 次;压力数据的采集为每分钟 1 次。4.3.2.3 储罐内液位a)采集对象:为储罐内液位传感器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 液位传感器报警阈值采集主要为了检查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报警阈值是否存在随意更改问题;报警阈值分为高位限和低位限。 液位传感器报警数据采集主要是为了检查液位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储罐内液位是否异常。 液位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主要是满足储罐内液位实时监控的需要,同时结合阈值还可以检查报警数据采集会否准确。 b)采集方式:以自动监控为主,数据采集系统通过 DCS、PLC 等装置实时获取液位监控装置的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包括每个液位传感器的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

27、据。数据格式见表 3:表 3 储罐内液位数据格式序号 数据类型 数据项 单位 说明1 传感器编号2 高位限报警阈值 cm3液位报警阈值数据 低位限报警阈值 cm4 传感器编号5 报警类型 1、过程报警 2、系统报警 6 报警说明7 报警时间8液位报警数据 报警液位 cm9 传感器编号10液位实时数据 液位 cmc)采集频次:液位传感器报警阈值的采集频次为每小时 1 次;液位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分DB23/T 1450-20179钟 1 次,发生报警后,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液位实时数据的采集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实时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4.3.

28、2.4 罐区和库区可燃气体 a)采集对象:罐区和库区可燃气体传感器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 可燃气体传感器报警阈值采集主要为了检查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报警阈值是否存在随意更改问题;报警阈值分为两级,第一级报警阈值不高于 25% LEL,第二级报警阈值不高于 50% LEL。 可燃气体传感器报警数据采集主要是为了检查可燃气体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罐区可燃气体浓度是否异常。 可燃气体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主要是满足罐区可燃气体浓度实时监控的需要,同时结合阈值还可以检查报警数据采集是否准确。 b)采集方式:以自动监控为主,数据采集系统通过 DCS、PLC 等装置实时获取可燃气体监控装置的测量数据,

29、采集数据包括每个可燃气体传感器的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数据格式见表4:表 4 罐区和库区可燃气体采集数据格式序号 数据类型 数据项 单位 说明1 传感器编号2 第一级报警阈值 %LEL (爆炸下限)3可燃气体报警阈值数据 第二级报警阈值 %LEL (爆炸下限) 4 传感器编号5 报警类型 1、过程报警 2、系统报警 6 报警说明7 报警时间8可燃气体报警数据 报警值 %LEL (爆炸下限)9 传感器编号10可燃气体实时数据 可燃气体浓度 %LEL (爆炸下限)c) 采集频次:可燃气体传感器报警阈值的采集频次为每小时 1 次;可燃气体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报警数

30、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可燃气体实时数据的采集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实时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4.3.2.5 罐区和库区有毒气体 a) 采集对象:罐区和库区有毒气体传感器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 有毒气体传感器报警阈值采集主要为了检查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报警阈值是否存在随意更改问题;报警阈值分为两级,第一级报警阈值为最高允许浓度的 75%,当最高允许浓度较低,现有采集报警仪器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第一级报警阈值可适当提高,其前提是既能有效采集报警,又能避免职业中毒;第二级报警值为最高允许浓度的 23 倍。 有毒气体报警数据采集主要是为了检查有毒

31、气体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罐区有毒气体浓度是否异常;通过比对有毒气体浓度测量值和报警阈值判断罐区有毒气体浓度是否异常。 DB23/T 1450-201710有毒气体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主要是满足罐区有毒气体浓度实时监控的需要,同时结合阈值还可以检查报警数据采集是否准确。 b)采集方式:以自动监控为主,数据采集系统通过 DCS、PLC 等装置实时获取有毒气体监控装置的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包括每个有毒气体传感器的报警阈值、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数据格式见表5:表 5 罐区和库区有毒气体采集数据格式序号 数据类型 数据项 单位 说明1 传感器编号2 有毒气体类型 3有毒气体报警阈值数据 第一级报警阈值 mg

32、/m 4 第二级报警阈值 mg/m 5 传感器编号6 报警类型 1、过程报警 2、系统报警 7 报警说明8 报警时间9 有毒气体类型 10有毒气体报警数据 报警值 mg/m 11 传感器编号12有毒气体实时数据 有毒气体浓度 mg/m c)采集频次:有毒气体传感器报警阈值的采集频次为每小时 1 次;有毒气体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报警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有毒气体实时数据的采集为每分钟 1 次,发生报警后,实时数据的采集频次为每 10 秒钟 1 次。4.3.2.6 罐区和库区视频监控 a)采集对象:罐区和库区视频监控数据。 b)采集方式:以自动监控为主

33、,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集成视频管理系统实时获取视频监控数据。数据格式见表 6:表 6 罐区和库区视频监控数据格式序号 数据项 说明 1 监控装置编号 2 实时视频 监控设备当前的监控视频 3 录像视频 监控设备录制的监控视频 4 视频图像 视频截图 5 视频控制(可选) 云台全方位(左右/上下)移动及镜头变倍、变焦控制 c) 采集频次:数据采集系统集成视频管理系统,随时可以调取实时视频和录像数据,数据采集系统并不存储视频数据。DB23/T 1450-2017114.3.3 数据交换单元性能要求本系统的数据交换采用前置交换模式,即在国家、省、市、区县(园区)和企业分别部署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系统首

34、先实现与本地系统的数据集成,然后通过消息队列与上下级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国家、省、市、区县(园区)之间交换的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管预警数据;区县(园区)和企业之间交换的是在线监控数据。国家、省、市、区县(园区)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消息队列技术,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处理。 前端设备(传感器、音视频采集装置、实时监测系统等)通过 IP 协议接入数据交换器,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包格式应按目前行业通用数据规范组织(推荐各类传感器数据包格式符合 OPC 规范要求)。具体接口参数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系统数据交换准则(试行)。4.3.4 通信控制单元性能要求通信控制单元的吞吐量应不低于400M/s。4.3.5 数据处理单元性能要求数据处理单元每秒处理数据包的速度应与通信控制单元吞吐量相匹配。4.3.6 实时图像调阅性能要求4.3.5.1 各级平台可对指定的监测系统图像进行实时调阅,支持调阅图像抓帧调阅。4.3.5.2 对指定图像进行实时调阅时,本地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 500ms;上下级监测预警系统间响应时间不大于 1s。4.3.5.3 支持多级图像转发服务,每级应能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同一个监测点的图像信息。4.3.6 声音图像显示性能要求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